惠而浦翻臉國美:大哥格蘭仕的大算盤
國美和惠而浦兄弟反目了。
最近家電圈的一個糾紛得到了業內外關注。知名白電制造商惠而浦發布公告稱,因國美電器長期拖欠貨款并且情況持續延遲惡化,公司決定即日起終止與國美電器的商務合作。另一方面,4月26日早間,國美電器發布聲明回應稱,公司不存在延遲支付貨款情況,是惠而浦方面長期未按合同履行義務。
兩方各執一詞,其中都暗示著家電行業面臨新一輪的“下滑”危機。
01
惠而浦與國美都不好過
近年來,作為老牌的家電品牌,惠而浦中國虧損嚴重。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惠而浦分別虧損3.23億元、1.5億元和5.89億元。尤其在2021年被國內另一大巨頭格蘭仕收購后,在同年的虧損也大幅增加。
▲惠而浦近年來凈利潤(圖:東方財富)
另外,從2017~2021年,國美零售歸母凈利潤虧損分別為-4.5億元、-48.87億元、-25.90億元、-69.94億元、-44.02億元,近五年累計虧損190余億元。同樣也是2021年,國美創始人黃光裕獲釋,國美虧損問題卻依舊。
其實在過去一年疫情反復影響下,線下家電市場受局部區域賣場停擺和物流阻塞問題,量額同比下滑均在兩位數以上。國美面臨的壓力,不僅來自于整個消費大環境,也來自于渠道愈發多元化趨勢下市場份額的分流和侵占。
▲圖:惠而浦官網
家電的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疫情之下,進一步導致生產到經營的供應鏈受阻等綜合風險。某家電大廠在蕪湖的萬人工廠就此停擺,這對品牌生產經營帶來的傷害不言而喻。因此,互相撕咬的國美和惠而浦雙方可謂難兄難弟。
家電市場不僅在國內市場銷量下滑,曾經引以為傲的家電出口也遇到諸多難題:如海運、空運成本增高,業內人士稱,國內家電行業想繼續在家電出口突破千億美元的好成績,國美跟惠而浦應該摒棄前嫌,攜手合作更好。
02
格蘭仕在背后什么關系
此次糾紛中,國美電器直指格蘭仕才是惠而浦的“幕后玩家”,公司表示,惠而浦大股東實為格蘭仕集團相關公司,因格蘭仕在與公司合作過程中投入了與其經營能力不符的資源,造成如今這種局面。
據天眼查數據統計,格蘭仕家用電器持有惠而浦中國公司股份3.92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約57.10%,為公司控股股東。惠而浦中國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為梁昭賢和梁惠強。
▲圖:天眼查股東結構
在格蘭仕集團,人們把創始人梁慶德稱作“老梁”“德叔”,順延下來,他兒子梁昭賢被稱為“小梁”“賢哥”,梁昭賢的兒子梁惠強,人們叫他“小小梁”“強少”。如果說“老梁”賦予格蘭仕專注的話,那“小梁”“小小梁”時代的格蘭仕,則有了多元化經營、資本運作和國際范兒。
“老梁”時代,格蘭仕一直對資本市場表現得意興闌珊,很少有并購、收購動作。而近年來,格蘭仕在資本市場動作不斷。除了收購惠而浦中國,2019年,格蘭仕增持日本象印魔法瓶公司的股票,并低調成為其大股東。后者的總部位于日本大阪,主要生產銷售保溫瓶、電飯煲、電熱水壺等。
據國美內部人士向零態LT(ID:LingTai_LT)透露,國美認為這次是格蘭仕為倒逼公司對其補貼不合理費用,意圖通過惠而浦制造事端解決問題,上述知情人士稱,此次惠而浦行為充分說明了所有問題其實是由其大股東格蘭仕制造出來的。
▲圖:國美電器聲明
然而雙方去年還保持著良好的關系,2021年5月9日,剛出獄的國美創始人黃光裕曾前往格蘭仕順德總部參觀交流,并由格蘭仕董事長梁昭賢接待,雙方團隊在多個項目上達成共識,并稱將繼續加大戰略合作力度。國美內部對于此次紛爭表示不解,去年還宣布加大合作力度,怎么一眨眼就互相指責了?
前文數據也證明,惠而浦和國美電器這兩家企業均處在“下滑”的困擾下。從業績來看,兩公司近幾年均出現了連續虧損態勢。從經營情況來看,無論是國美電器迎來創始人回歸,還是惠而浦易主格蘭仕,也都沒有對企業經營帶來明顯改善。
外界很難下結論誰對誰錯。但這種矛盾折射出了在家電行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由于市場整體萎縮,供應商和零售商之間的矛盾逐漸冒頭的大矛盾。
03
格蘭仕對惠而浦的取舍
惠而浦控股股東格蘭仕去年來先后兩次增資,高層變動頻繁:原公司總裁艾小明于2021年4月提交辭呈;2021年8月,生產制造副總裁韋剛以及董秘方斌辭職。家電業分析人士告訴零態LT(ID:LingTai_LT),格蘭仕是以成本管理嚴格著稱的企業,其控股后惠而浦管理層和研發人員工資大幅降低,導致高管人才大量流失。
不過惠而浦的業績問題不能完全歸結到格蘭仕身上。畢竟惠而浦之前已經連續兩年出現上億元虧損,比如2019年、2020年分別虧損3.23億元、1.5億元,而格蘭仕入股也未能在短時間內力挽狂瀾,所以對于惠而浦來說,下滑還是會持續,何時能迎來扭虧為盈尚不明確。目前來看,格蘭仕對惠而浦的改革之路道阻且長。
▲圖:格蘭仕官微
好的一面是,惠而浦(中國)的冰洗優勢逐步向好,產品矩陣中:冰箱覆蓋了低中高三種價位段;洗衣機全線都有產品布局;洗碗機的市場也有明顯提升,根據AVC研究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洗碗機零售額約為100億元,同比增長14.9%。惠而浦公司年產50萬臺的智能洗碗機工廠已于2020年投產。這些都有助于惠而浦打造更完善的供應鏈,對格蘭仕而言,也將在之前并不熟悉的白電市場中獲得市場地位。
客觀來說,以廚電起家的格蘭仕在王牌產品有很好的口碑和積淀,而有110年歷史曾創造出三洋、帝都和榮事達等知名品牌的惠而浦在冰洗方面有著多年技術優勢,在家電產業處在下行周期背景下,如何找到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真正把核心競爭力體現出來,才是帶來資本支持的格蘭仕與惠而浦的重中之重。
在中國家電領域,格蘭仕已經錯過了2000~2010年的家電企業發力期,因此只能通過并購擴大規模、提升競爭優勢。并購惠而浦能否實現“1+1>2”的價值體現還有待觀察。過去一百年是惠而浦的上半場征程,如今格蘭仕將會是惠而浦的下半場比賽。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