誼品生鮮在合肥開出第四代店 發力新店型“活著的菜”
近日,誼品生鮮在合肥開出第四代店,門店以更清新明亮的淺紫色風格吸睛年輕消費群體,門頭Slogan由“好生活不貴”變成了“活著的菜”。據悉,誼品現有門店1500家左右,預計年內將開出幾百家新代店。
誕生于2013年的誼品生鮮定位做家門口的菜市場,其社區生鮮折扣店模式也被喻為生鮮界“拼多多”。在生鮮小業態實體化成為產業風口之后,誼品生鮮自2018年至今獲得了包括今日資本、鐘鼎資本、騰訊投資、美團龍珠在內的2.4億元A輪、20億人民幣B輪、25億人民幣C輪和戰略融資。
獲資本“輸血”的誼品生鮮,離不開融資、擴張、上市三部曲。那么,當野蠻生長的社區團購市場回歸核心價值后,以第四代店煥新出發的誼品生鮮能走穩擴張之路嗎?
聚焦四代店
重新定位“人貨場”
據官方信息顯示,誼品四代店重點圍繞環境、產品、服務、售賣四方面進行升級,主打“24小時精品折扣店”,新店最明顯的變化在于“精品”二字,以及對“人貨場”三要素的重新定位。
第一,迎合消費者年輕化趨勢,擴大消費客群。
誼品生鮮做的社區生鮮折扣店是要替代菜市場,因此其用戶主打客層落在了對價格敏感、注重極致性價比的老年群體。
社區生意,流動消費者少且消費人群較為固定。“以前的門店太粗糙了,如今要進行優化升級。”誼品生鮮創始人江建飛對老店不是特別滿意。
為了拓寬消費客群,適應消費者年輕化、數字化的趨勢,2021年3月,誼品生鮮開始放緩拓店速度,著重提升門店端形象、服務水平以及數字化建設,提升坪效和人效。
顯然,在貼合年輕人審美方面,誼品生鮮注重提升門店“顏值”,以清新的薰衣草色替代厚重的暗紫羅蘭色,店內白色主調彰顯年輕時尚,內裝氛圍明亮通透。不僅如此,商品方面,增設了年輕人喜愛的多種快消單品,以迎合當下主流消費群需求。
第二,品類升級,“活著的菜”強調“鮮”的極致。
生鮮零售最后的終局競爭就在“新鮮”,新代誼品店顯然在生鮮品質下了功夫。
據悉,誼品新代店SKU數量超3000個,其中包含干貨在內的生鮮品項超1000個。除了新增180天以上的飼養周期“跑山雞”、樹上熟系列水果、可生食雞蛋外,還提供了蔬菜土壤現取摘、生鮮現場分裝、水產現場捕撈等售賣方式,按誼品的話講,就是“要把鮮度、活度做深做透。”
事實上,誼品生鮮正是通過品類升級來做消費升級、品牌迭代。
對于年輕客群來說,更需要綠色、環保、健康的食物,誼品年輕化的關鍵就在于提供符合當下人群生活方式和價格,最大限度為消費者提供鮮活、價低但品質不低的生活感受。
第三,按需陳列,場景化經營。
圍繞用戶需求進行場景重塑,誼品開始具備“新零售”思維。最直觀的感受是,新代店不再按品類分區,而是根據年輕消費者需求架構場景,在社區生活范圍內基于場景把商品進行場景化組合與陳列。
場景化經營最終導向的是,將“客流”變成“客留”,在消費者心理洞察的基礎之上,通過立體化、主題性的場景展示,引導和刺激沖動購買。
內憂外患
對標“菜市場”的路走不通了?
生鮮商品的本身屬性,決定了售賣的形態及方式。生鮮作為非標準化商品,無論商家供應鏈水平、管理運營能力多么強大,都抵不過“現場確認、挑選”這一絕對需求,肉眼可見的新鮮度,是優于其他一切衡量指標的。
誼品生鮮,這家由前永輝超市高管創立的企業,希望把縮小版的“菜市場”開在社區門口,提供具有距離便利的小號版菜市場。
創立至今,誼品雖然復制了菜市場菜品可挑選和散稱的售賣方式,但卻無法提供消費者“挑選”的空間和有效性,即菜市場在各個攤位售賣同質化生鮮品類,自然形成的龐大數量的堆頭,帶給顧客優中選優的挑選體驗。
然而,生鮮同質化售賣,屬于逆反商業的售賣。這一點是菜市場獨有的先天優勢,卻無法成為社區生鮮零售企業核心競爭力。某種程度上,誼品對標“菜市場”只能形似而神不似。
“形似”帶來的短期效應是,誼品與綜合連鎖商超相比,商品價格具備一定競爭力,作為賽道明星企業,一度獲得騰訊、今日資本等多輪投資,其自身也演化出社區團購、開放供應鏈等多種業務。
變局,從2020年開始。對誼品生鮮而言,是冰火兩重天。
線下門店遭遇社區團購“洗劫”,快速擴張的弊端是供應鏈被無限拉長,無法控制的經營成本成為發展桎梏。在供銷兩端,誼品生鮮的“合伙人模式”隱患顯現,部分門店松散的人員管理,導致品牌口碑受挫;而后端的集中化應鏈,如果沒有前端銷量做支撐,成本依然很高。
另一方面,社區團購誼品到家抵御不住巨頭酣戰,無法避免成為資本游戲的淘汰品。
敲定All in社區團購不到半年,誼品生鮮遭遇了滑鐵盧。2021年3月下旬,誼品到家宣布南京業務暫停運營,此后其運營城市數直線下滑,至12月,據媒體報道,運營城市已經從高峰期的25座縮減到僅剩福州、重慶、合肥3座城市。
一度爆火的社區團購生鮮模式,在吸引了大量VC、產業資本進入后,行業競爭加劇,并購、出清加快,同時也呈現出混亂、無序競爭現象。2021年在監管的收束下,行業發展逐漸回歸理性。
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在線下競爭市場,可能會呈現以社區團購和社區生鮮店為主的線下社區模式,與以“到店消費 + 線上下單”為主的線上線下并重模式并存的格局。
為了在時代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誼品生鮮開始轉型求變,品牌年輕化轉型、數字化改造、全渠道運營成為了本次業態升級的發力點。
門店端,新代店設有冷凍、冷藏、常溫三個溫區,果蔬、肉類、水產、快消等分區明確。全系商品采用電子價簽,使用AI稱(收銀一體),引入自助支付終端,由此提升門店經營效率。
服務方面,誼品增設一對一講解、老人幫扶、生鮮加工等,以提升服務品質。
即時到家服務方面,據媒體報道,誼品推出海鮮同城兩小時送達業務。基于所在城市30公里輻射半徑的門店或是經營的批發市場檔口,作為海鮮同城配送的發貨點。
江建飛:要做社區老大,區域第一
近年來,社區生鮮新模式眾多,社區團購/社區電商、前置倉、社區生鮮店等,結合線上線下、到家到店的不同打法蜂擁而至。
在生鮮行業已經進入存量市場白熱化爭奪階段后,作為首批開拓社區生鮮賽道的企業之一,8年長跑中,誼品生鮮的先發優勢被不斷削弱,對于社區生鮮未來發展,2021年底,江建飛在中國生鮮零售大會上表達了他的看法。
關于生鮮標準化,江建飛認為,是定義自己產品真實的標準,而非簡單地弄個工廠、做個包裝,“要真正的把生鮮標準搭建起來,不要簡單的在價格上,口感也非常重要。”
超市化的生鮮和菜市場的生鮮屬于兩套經營邏輯,門店端貨架期的研究非常關鍵。在保證產品“鮮活”方面,江建飛認為,對隔夜產品進行簡單粗暴的銷毀管理是不可取的,“(因為)在批發市場我們接觸到的客戶非常多,有食堂的,也有一些加工廠的,這些東西對他們來說都是有價值的。”
如何才能穩坐區域龍頭,成為老百姓鐘愛的“菜籃子”?誼品生鮮的落腳地仍是生鮮供應鏈的優化和數字化升級,而這必將是一場長線戰役,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社區生鮮賽道,合肥地區可謂“百家爭鳴”,不僅包括誼品生鮮和生鮮傳奇、永輝,自提店兔子鮮生,還有本地眾多的社區團購平臺。
對于誼品生鮮來說,生鮮傳奇無疑是最為強勁的對手。
據生鮮傳奇董事長王衛透露,2022年1-4月,生鮮傳奇銷售規模為4.8億,同比遞增28%,預計全年突破20億。截至今年3月底,生鮮傳奇已在合肥開設180家店,經營面積達5萬㎡,服務600個居民小區。
在門店數量方面,誼品生鮮以200+家略多于生鮮傳奇。但在門店業態上,顯然不如生鮮傳奇豐富。
除了標準店以外,生鮮傳奇增加了更大面積的傳奇食集,以及更小面積的小鮮店。2021年6月,生鮮傳奇完成新輪融資,并迭代第7代店型,跑通小鮮加盟模式。通過新型業態組合,生鮮傳奇細化門店顆粒度,以滿足不同消費狀態,適應不同商圈,并匹配相應優勢模式。
另外,在IPO進程上,生鮮傳奇未來三年將會推動企業上市進程,計劃新開門店500家,銷售規模達40億元。對于同樣獲得資本青睞的誼品生鮮來說,2021年下半年股權頻密變更,似乎也開啟了IPO進程。
關于社區商業,江建飛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在社區不要分太多的高端、中端和低端,最后都會打通,你賣的這些東西,供應也好,商品也好,會越來越流通,完全做到特色是很難的。”
但江建飛依然認可菜市場模式下產生的聚合效應,在他看來,做門店要像菜市場那樣做,不僅如此,“要做社區老大,我們開店的,既然開了一家生鮮店,至少落在這個地方只能做第一,不能做第二。”
參考資料:
1.商業觀察家《誼品生鮮江建飛:社區沒有高中低端之分,數字化就是把賬算清楚》
2.誼品《誼品四代店 煥然一新正式上線!》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