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稅風波、銷量下滑,印度不再是「小米們」的樂土
七年足以改變很多事,比如讓一塊曾經充盈機會的土地變得危機重重。
2022年,在印度的中國手機廠商們都感受到了嚴峻氣氛。據IDC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連續下滑了三個季度,同比下降了5%。出貨量萎靡的原因包括疫情和通脹導致的價格上漲。
陰云還在集聚。5月初,印度執法機構指控小米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凍結其555億盧比的資金。小米印度的首席財務官Sameer Rao在遭遇“身體暴力”(physical violence)之下做出了不利于小米的聲明,其家人也面臨威脅。一周后,印度法院解除了資產凍結。
根據環球時報報道,印度財政部及下屬機構早就對小米等在印度的中資企業納入“觀察視線”,并在搜集他們的“違法證據”。
印度仍然散發著新興國家特有的活力,這里不缺年輕人,也不缺想要換成智能機的用戶。甚至小米對手們出貨量還在增長。只是,韁繩正在收緊,小米們在印度的野蠻生長或許會成為過去時。
爭搶南大陸
七年前,同樣的初夏,雷軍在新德里喊出那句“Are you OK?”,迅速成為B站鬼畜區熱門素材。
彼時小米意氣風發,這句仙桃口音濃郁的問候語開啟了小米在印度的攻城略地。他們甚至很聰明地將嘲諷處理成一場成功的傳播事件。
這也是連續幾年樂觀情緒的起點。印度很快成為小米在中國以外的第二大市場,曾占據印度市場的三星手機,在小米的低價攻勢之下節節敗退。
每家廠商都在印度找到自己的定位,如小米的性價比和一加專注于高端。印度各個價位段都由中國廠商把持,中國手機加速了印度智能機普及速度。
當然,印度市場并不會帶來太多利潤。
除了曾經的一加賣出了高價,印度市場的核心還是價格戰。這對供應鏈極度發達的中國廠商不是問題。OPPO 系的 realme 比小米整整晚了三年進入印度市場,到2022年第一季度已經沖到市場第三,也是唯一還在增長的中國品牌。
realme的策略幾乎就是小米的翻版,甚至于“realme”的名字在印度英語發音中和紅米(redmi)相似,平均價格在國產廠商中最低,只有142美元。
印度市場仍然處于黃金期,手機廠商們押注這一年輕市場的未來。根據德勤報告,印度2021年有12億手機用戶,但智能及用戶不到十分之一。他們預測印度的智能機用戶2026年會達到10億,基本完成功能機向智能機的轉向。
七年過去,印度市場開始出現從量變到轉變的好跡象。
2022年,印度低于200美元的手機出貨量下跌16%,但300美元-500美元的機型增長了75%。
這一價格區間,中國廠商目前競爭力并不強,賣得最好的5G手機仍然是三星,而在5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場,蘋果仍然穩居6成份額,增長高達50%,賣出了100萬臺。但以中國廠商的制造優勢和營銷攻勢,追趕并不是難題。
只是在這場盛宴中,小米們發現自己分食的難度越來越大。
博弈之間
印度一直很謹慎地對待著這些蜂擁而來的海外廠商,政府的熱情有限,更多的是利益博弈。
印度當然不希望成為一個商品傾銷地。2014年時,莫迪政府提出了“印度制造”計劃,提高了進口關稅,因此2015年進入印度時,小米就和富士康承諾要在印度投巨資建廠。
到2016年,印度又要求對電池、充電器等等配件征收高達29%的進口稅,手機廠商們在組裝線之外,又不得不在印度建起上下游配件廠。
廠商和政府相互利用著。前者實在享受到了印度的人口紅利,后者也希望拿到更多工作機會和稅收好處。
當中國廠商過于強勢后,印度也不再滿足于現有收獲。2020年時,印度政府推出了五年生產激勵計劃(PLI),號稱要投資超過66億美元,給當地生產的商品提供4%-6%的激勵。蘋果組裝廠富士康鴻海、緯創和三星可以拿到激勵,vivo、小米等在印度的工廠并不在名單中。
中國公司逐漸意識到,在這里做生意,必須讓出更多利益。
2022年3月,根據彭博報道,小米、vivo和OPPO都在和印度本土制造商Lava International和Dixon Technologies談判,希望能合作生產手機出口到海外。這兩家當地組裝廠都能拿到PLI計劃的現金獎勵
中國廠商沒有太多時間躊躇。2020年,印度封禁中國118款APP,2021年夏天,Tik Tok、微信也上了黑名單。根據《財經》報道,為了避免遭遇破壞和人員上海,小米以“印度制造”的廣告牌覆蓋了原有的“小米”廣告牌,店鋪工作人員也換下統一的工作服。
頭頂的劍晃動得更加頻繁。2021年12月,小米、OPPO、一加等等中資公司的辦公室,在同一晚遭到搜查,突擊調查持續了整整一天一夜。他們在孟買、班加羅爾等地辦公室、倉庫也遇到突襲,甚至一些高管住所都在搜查范圍。
調查結束后,2022年1月,印度財政部要求小米印度公司補65.3億盧比進口稅(約5.5億元)。
這很容易讓人想到當年諾基亞在印度的遭遇。2013年,印度稅務部門給洛基亞開出2100億盧比(約合210億元)的天價稅務罰單,并且凍結洛基亞在地資產。最終,洛基亞關閉了印度工廠,超過8000人失業。
當然,中國廠商對印度而言,無論是體量還是制造力都很難有替代者。然而,這種緊張的氛圍不會在短期內消散。可以預想的未來,中國廠商們還會為印度付出經營之外的金錢和時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