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真的不愛婚禮了嗎?
“當群體擁有相似的心路歷程,默認的規則也能悄悄改變。”
如果說當下年輕人的愛情觀中,不結婚還算一種特立獨行的選擇,那么,不想辦婚禮幾乎已經成為心照不宣的共識。
傳統婚禮的幾大固定套路,鬧哄哄的接親迎親,繁復的婚紗秀禾,煽情的司儀講話,以及讓人審美疲倦的酒店布景,無不讓這屆年輕人感到倦怠。
為追求脫俗的人生體驗,早在十多年前,不少新人就開始探索旅行結婚等更自我的形式。不過,對于如今更個性化的一代來說,顯然還有更“另類”的方式。
在豆瓣,有專門的“結婚不辦婚禮”小組,數千年輕人聚集其中,分享不想辦婚禮的態度;在小紅書,簡單又新穎的婚禮方式,總能引來不少艷羨。新零售商業評論接觸到兩位年輕人,一位選擇了幾千元成本的山野婚禮,一位則干脆是0花費的游戲婚禮。
這些現象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前提是,疫情正使得年輕人或主動或被動地做出新選擇。
國內婚慶龍頭花嫁麗舍2021年財報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其營業收入共4.08億元,同比增長45.7%,但主要是因為2020年疫情影響,大量婚宴停辦,在2021年迎來短暫反彈,典型如北京地區,有長達7個月的時間無營業收入。
行業按下“暫停鍵”,加諸年輕人的新觀念,正促使這項古老的事物在潛移默化中改變。
奇怪的點子
婚禮舉辦地設在山野,沒有婚車迎親,一對新人攜手爬山步入。新娘婚服購自二手交易平臺,捧花布景類物品大多DIY。攝影師還帶了自己的女朋友一起來玩,沒想到女朋友直接被種草:“我們以后也要這樣辦婚禮!”
新娘歐陽,27歲,在杭州讀研時和先生結識,先生那時還在北京讀研,畢業后來了杭州,相戀多年后,兩人終于步入婚姻殿堂。
用歐陽的話說,這是一出“回去上班后,同事也會感慨‘一看就是歐陽婚禮’”的策劃。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初心是辦出自己的風格氣息,根本是一對新人擁有相同的價值觀。歐陽告訴新零售商業評論,她和先生都比較崇尚自由,一開始就考慮了旅行結婚、戶外婚禮等。最直接的原因則是,她并不認可當下婚慶行業的審美。
普遍認為,國內現代婚禮發源于上世紀90年代,受改革開放影響,人們開始接觸洋氣的西式婚禮,來自臺灣的婚慶公司,則適時地將傳統中式婚禮與西式婚禮作了結合,這是現代婚禮的基礎。
綜藝節目《奇葩說》曾有一道“年輕人要不要辦婚禮”的辯題,反方選手就提到這一點。
本質上,國內婚慶服務產業快速增長的這些年,創意和質量并沒有得到相匹配的提升。在動輒數十萬元的花費中,新人們難逃套路化爪牙。
最多的槽點在于,一場常規婚禮流程繁瑣,一天下來新人總是累得半死,而業界司儀模板化的煽情語,還會讓人尷尬地腳趾摳地。每逢節假日,一家酒店更是多場婚禮同時舉行,像機械的復制粘貼。
年輕人選擇用心DIY。
歐陽一年前有了初步想法,真正執行是在婚禮前一個月。地址選在家鄉水庫附近一處小荒地,自己化妝,朋友客串主持人,都是免費的。
需要費用的地方不算多,攝影師從社交平臺發掘,風格是自己喜歡的。儀式有張好看的布景圖,是歐陽自己設計的,找了家打印店,印出來110元。手捧花10塊,氣球80,還有些椅子租賃類的小事,統共不過2000元。
“沒必要在婚禮上花太多錢,只要投入情感、真摯和個性。”歐陽說。
這其實已經成為一種顯著趨勢。
在年輕女性用戶集中的小紅書,搜索“婚禮”相關詞條,熱門動態的精髓,總是“去繁就簡”。無儀式、無伴娘、無堵門,相當一部分,已經直截了當地“去婚慶化”,由自己全權策劃。
這屆年輕人,自己抓回了主動權。
行業本浮華
準備結婚的你,為什么還想辦婚禮?
份子錢。
對于大多本不想辦婚禮,最終卻無奈屈服的年輕人來說,這顯然是影響其決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紅書和豆瓣等年輕用戶集中的社交平臺,很多人并不否認,一邊抱怨著婚禮難熬,一邊又被裹挾著投入備婚中而心力交瘁,不過為了回收一份“人情債”。
這其實解釋了為什么婚慶產業在近乎一邊倒的排斥中,依然屹立不倒。
根據花嫁麗舍公開數據,在2013~2018年間,其婚禮服務營收從4146萬元增長至3.5億元,翻了近八倍。這家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國內一家代表性的婚慶服務企業,于2015年登陸新三板。
疫情曾短暫影響了行業。2020年,花嫁麗舍營收為2.8億元,較2019年同比下降20%,凈利潤虧損5315.8萬元。到2021年,因為疫情放松管制,其營收水平回歸,全年營收4.08億元,同比增長45.7%。
圖源/花嫁麗舍官方微信公眾號
有數據表明,去年“五一”假期,全國有超40萬對新人舉行婚禮,大多為積攢的訂單,全面爆發后,有婚慶公司的單量直接暴增200%。
只不過,一個大趨勢是,行業浮華,根基在動搖。
年輕人確實不怎么愛結婚了。
《中國統計年鑒2021》報告中提到,2020年,我國結婚登記人數共計814.33萬對,較2019年減少了113萬對,是自2013年達到1346.93萬對后,連續七年下降。然而,到了2021年,更是降到了新低760萬對,也是自1986年官方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數字。
大盤有年輕人口整體規模減小,男女比例失調,深層次則是結婚成本居高不下,住房、生育、教育、就業壓力等成本,倒逼這代適婚人口進入單身時代。
而其中又夾雜著特殊的時代情緒,女性群體對婚姻愈發理性的思考,以及疫情影響下的人生觀,讓總體數字呈現出如今的模樣。
值得注意的是,當群體開始擁有相似的心路歷程,過往默認的規則也能悄悄改變。
來自上海的錢前,去年和相戀近十年的愛人領證結婚,在向對方表達了“不想辦婚禮,因為覺得很麻煩”的想法后,沒想到兩人一拍即合,當即達成一致。
對于沒有收到份子錢這件事,錢前告訴新零售商業評論,自己原本對待婚禮的態度就是圖一樂,順便送上祝福,無所謂回饋。不過,最近剛生完寶寶后,那些朋友早早就表示“紅包已備好”了。
事實上,一小部分人當中,甚至已經悄然開始“互免份子錢”。換言之,與其大家“禮尚往來”,計算得失,不如真誠祝福,不以金錢量感情。
這代年輕人,做交心朋友,不欠人情。
個性不可逆
艾媒咨詢、百合網與世紀佳緣聯合發布的《中國當代不婚現象白皮書2021》中提到,不婚并不意味著完全拒絕婚姻,而是尋求更契合的另一半,是一種不將就。
同樣,年輕人不熱衷于辦婚禮,也并非是不愛婚禮,而是拒絕千篇一律的模板化婚禮,簡單、個性,是大家向往的。
盡管沒有線下的熱鬧,錢前和先生卻沒有丟掉儀式感。他們選擇了游戲結婚。兩人通過玩游戲認識,最終在冒險探索類游戲《最終幻想14》中舉辦了聲勢浩大的婚禮。
在申請結婚前,他們需要互相為對方打造一枚戒指,并帶著戒指跑遍游戲地圖中的各個角落,相當于旅游,同時接受十二神的祝福。
這之后,需要提前預約租賃“大教堂”,并按照自己的喜好布置,這里有三個“氪金”檔,錢前兩人選擇了中間檔,一人88元,價格越貴,角色可選擇的婚禮樣式越多,婚紗也更好看。
好友自然是不能少的。游戲也可以向好友發送請柬,由于是付費婚禮,還可以送給參加的朋友一些可愛的虛擬禮物,為了不浪費,錢前兩人在游戲最熱鬧的地方發出詢問,不少陌生玩家也接受成為好友,領了請柬。
婚禮當天,認識的、不認識的,幾乎都來了,大家也會自覺穿著游戲里的正裝西服、晚禮服等出席。游戲中的朋友還帶來了小禮物,一般是禮花、甜品和小寵物,作為份子錢。
最終的儀式環節中,新人宣誓、交換戒指、親吻對方,浪漫且莊重。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錢前告訴新零售商業評論:“你可以很嚴肅認真地看待這場婚禮,也可以覺得這只是場兒戲,但我在其中收獲了很多對婚姻的感悟,也擁有了儀式感,真的很棒。”
對于大多數人,尤其是父輩人來說,這場婚禮看起來確實特立獨行,或者說,不是一場真正的婚禮。但正如錢前所感受到的,婚禮本就是兩人攜手前行的起點,用來作為和愛人有趣靈魂的碰撞,才更有意義。
拋卻外在形式,它就是個性化婚禮的一種。就像數年前,有新人選擇自行車隊迎親,潛水婚禮、旅行結婚等,都是自我的表達。
隨著漢服等圈層愛好在年輕人中普及,漢服婚禮也在近些年興起。剛需疊加興趣,讓一站式婚禮策劃服務,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候。
小眾催生新需求。
歐陽采用的獨立攝影師是其中一種,而幾年前開始,婚禮策劃師一職也逐步變得熱門,如今,更是多了許多獨立于婚慶公司的私人婚禮策劃師。
知乎上,關于“做婚禮策劃師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的提問下,辛苦、勞累,是從業者普遍的感觸,但因為做了和“幸福”有關的事,大多數人又是熱忱的。
萬億個性化婚慶市場,走了舊事物,總要來新機會。
結語
歐陽的婚禮中,有一點“意外”。
因為是在山野,風有點大,掛布景的桿子一直被吹起來,在場的朋友來來回 回去搬石頭壓,石頭壓不住,便干脆人工扶住,大家笑作一團。婚禮沒有彩排,當天所有的體驗都是新鮮的。歐陽說,記得先生念誓詞、唱歌,真的很感動。
在一場個性化的婚禮中,不得不說,連“意外”都足夠可愛。
如今,疫情之下,不少新人的婚禮也狀況頻出,公開報道中,有新人被隔離無法出席,有干脆直接線上“云婚禮”的,也有抱著期許的人,延遲了正式婚期,等待美好降臨。
無論如何,傳統婚慶不會消失,千呼萬喚的個性需求下,年輕人正等待行業的變化。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