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小偉:即時履約配送服務對即時零售的影響
5月26日13:30,聯商網與達達快送將聯合舉辦“2022中國即時零售履約配送服務高峰論壇”,此次論壇采取線上連線模式,以“小距離·大消費·快履約”為主題,特邀多位行業專家、商超高管等業內人士參加討論,同時重磅發布《2022即時零售履約配送服務白皮書》。
履約不僅僅是配送,有別于餐飲外賣,即時履約需要向上游延伸到包括倉儲管理、揀貨打包在內的“倉揀配”全鏈路協同,打造同城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和服務生態。從單一配送服務延伸至“倉揀配”一體化、從提供服務到提供“服務+系統”正成為重要的行業趨勢。
會上,聯商網董事長龐小偉發表演講,主題為《即時履約配送服務對即時零售的影響》。演講中龐小偉認為當距離不成為一個障礙的時候,即時零售整個模型發生巨大的改變,這時候所評估的是整個零售的效率或者價格之爭,就必須要考慮到貨到人之間的所有鏈條,是不是高效率、高性價比、低價格的這樣一個解法。同時,他認為零售永遠是面向顧客一個一個的進行銷售,它一定是以顧客為中心,它其實沒有線上線下之分,即時零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電商跟線下的融合。
以下為龐小偉分享內容(經聯商網編輯):
各位朋友,非常歡迎大家來到中國即時零售履約配送服務高峰論壇,首先我代表聯商網歡迎各位線上交流的朋友。今天還在處在一個疫情的狀態中,所以疫情凸顯了實體零售業的重要性。今天我想跟大家來分享的主題是“即時履約配送服務對即時零售的影響”。
零售它實際上大家經常稱呼的是同城零售,即時零售過去有一個大家都非常了解的品類,就是我們的這個餐飲外賣,一小時達半小時達。這樣的引針成了一個在同城零售當中的一個非常好的品類,規模也非常大。
電商在整個社會零售總額當中的比例,2019年整個零售是41萬億,電商占到了大概10萬億,而2021年是44萬億當中有13萬億,這個比例在大幅度的提高。
電商其實是有三個大的趨勢,一個就是下沉市場,一個是國際化之路,另外一個是同城。現在的中美關系以及整個外貿的形式使得無論在美國市場還是印度市場、東南亞市場其實是受到了制約的,所以國際化在當下的環境當中也是比較艱難的一個狀況,所以同城成了今天電商拓展的兵家必爭之地。
整個同城零售核心從時間的角度來說,我們就把它叫做即時零售,所以我們可想而知,今天除了外賣這個品類之外,未來就是整個同城零售會是萬物零售,基于一個城市的所有東西都可以零售得到,不是說你去店里零售得到,而是說在一小時之內一切你所需要的東西,一小時之內都可以送到你面前。
所以這是對傳統零售一個巨大的變化,44萬億的零售當中未來電商的部分還要再提高,這里面就是一個再平衡,那這個再平衡就是通過今天講到即時零售,這個市場是非常大,也是對傳統零售業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即時零售整個體系是非常復雜的,核心是廠家-品牌商/零售商-前置倉-騎手-消費者,這樣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對消費者來說,他們所能感受到的是當距離不成為一個障礙的時候,在即時零售這件事情當中,整個模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時候所評估的是整個零售的效率或者價格之爭。所以即時零售使得整個零售業或者從工廠到消費者這個端點上面,在價格跟效率之爭,就必須要考慮到貨到人之間的鏈條當中,是不是一個高效率、高性價比、低價格的解法。
我們今天即時零售實際上逼迫大家去思考這個問題,因為過去這種就是從生產線出來到品牌方到經銷商再到配送中心再到零售門店再到消費者,這個路程太長,中間的消耗特別大,所以在效率和價格上逼迫我們去思考貨和人這個端點。
在貨這個環節上面,就是會出現很多品牌上的直銷,一個元氣森林那么多店在賣,那元氣森林公司能不能來做,我也來設前置倉,或者是有第三方的前置倉,我放進來就行了。
第二個如果大家所有店買的都相同的貨,那只能比價格,所以我就必須要有“人無我有”的東西,一定要找差異性,那這個差異性就會導致獨有商品和自有品牌的出現。
在這個過程當中,同時還要包括了這個價格競爭的問題,有相同的自有品牌,有相同的的東西,但是消費者對價格還是非常的敏感,所以在貨這件事情上面,我覺得有三點值得考量:
第一是品牌商的直銷,第二是人無我有的獨有的商品,第三是優質優價的東西。
在人這個環節上面,要擁抱多平臺,利用多平臺,就是我們講到的就是 Personal Service Provider,基于個人的這種服務提供上。實際上對人的這個端點上面,最重要的并不是把用戶當做一個細分市場去對待,而是一對一,今天其實已經有這樣的服務模式,就是微信的私域。
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一對一加用戶的微信,來深度的服務消費者,然后就可以對他進行建模,深度的了解你的用戶,因為你對消費者有深度的洞察和了解,所以消費者信任你,那其實所謂商業所謂交易也一樣,只有信任才能成交。
即時零售,越來越小,從一小時到半小時,服務人員他可能就是在這個區域里邊跑,而且原來是送外賣的,現在什么東西都可以送,原來送外賣可能送的區域還更大一些,那今天送什么東西都送,區域就是縮小,既然縮小了他就對這個區域更熟悉。
履約的配送服務,今天我們提到小時達,未來可能是45分、40分鐘達半小時達,今天我們的很多的外賣基本上標準就是半小時達,服務的半徑會越來越小,效率會越來越高,端點小了之后,意味著前置倉的密度要適應這樣的半小時的范圍。
履約配送的支持體系當中有三層:一個是實體零售商,是門店加前置倉的模式。第二就是說是一種無店鋪的零售商,是建立前置倉的模式。第三是一些獨立的第三方,只做前置倉的網絡。那么在設置前置倉的過程中,其實是要確定三個邊界:品類邊界、運力的邊界、運價的邊界。
另外從整個邊界來說,我覺得從履約配送的角度,也要鼓勵到店到倉自提的模式,因為人的流動當中。獲取這個貨的成本最低的最優解是什么,消費者正好走路回家的路上正好有個倉,
那我就直接提走了,我不需要再讓這個騎手專門跑一趟,這樣綜合成本就下降。
最后,無論是零售怎么變,過去的實體店到現在的這個在線電商,到社區團購到現在的即時零售等等,我們有很多的模式,但是零售永遠是面向顧客一個一個的進行銷售,它一定是以顧客為中心。它其實沒有線上線下之分,所以我想即時零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電商跟線下的融合,但是無論這個融合怎么變,形態怎么變,我們永遠要記得零售就是服務一個一個顧客,就是一個一個的零售。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