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熬過歷史性“底線”
與上一季財報公布后的悲觀相反,阿里新財報一經發布,美股當日收盤大漲14%,港股次日市值重返2萬億港元。
乍一看,二級市場的反應仿佛與阿里本季度數據變化相悖。財報顯示,本季度(2022財年第四季度,2022自然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集團收入為2040.52億元,同比增長9%,該增速是近兩年乃至阿里上市以來的低點。凈利為198.0億元,同比下降24%。
為什么數據“沒有想象力”,阿里卻依舊被市場看好?
即將觸底的阿里等著反彈
對于阿里此等體量的公司來講,判斷未來發展,一方面要從業務數據分析;而對公司影響更大的是,其身處市場環境的變化。
在當前的大環境下,阿里這份看上去不盡人意的成績單,仍超出了分析師的一致預期。
先看阿里本季度的業務數據。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三個月內,阿里營收為人民幣2040.52億元,同比增長9%;。利潤方面,阿里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162.41億元,主要來源于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投資的市場價值下跌;非公認會計準則凈利潤為197.99億元,同比下降24%。
財報還顯示,本季度阿里整體GMV錄得個位數的同比下降,原因在于,3月份的疫情持續影響,導致供應鏈及物流中斷,同時消費者的需求減少。
其中,中國商業分部收入為1403.30億元,同比增長8%;本地生活分部收入為104.45億元,同比增長29%;云業務分部收入為189.71億元,同比增長12%。
再往下拆,阿里中國零售商業收入為135.95億元,同比增長7%。雖這個數據,與阿里過去高速發展的幾年相比,顯得想象力堅定見頂。但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增長3.3%,放在大環境中來看,阿里已經跑贏大盤。
同時,在抖音快手等新電商平臺的沖擊下,作為最直接的瓜分對象,阿里穩住了基本盤。財報顯示,阿里客戶管理收入同比增長0%,這一項便是常說的廣告費用,在2021年四季度首次出現了1%的負增長,本季度止住下跌之勢。
此外,在用戶體量已經相當大的時候,阿里依舊保持著良好的用戶增速。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12個月,阿里中國商業業務的年活躍消費者共9.03億人,同比增長8900萬人,增幅10.9%。以用戶體量接近的拼多多作為對比,其年活躍買家數為8.819億,同比增長5810萬,增幅7%。
綜上,阿里一季度基本抗住壓力。與隔壁幾乎0增長的騰訊對比,同體量的阿里,能有增長,就是成功。
在投資人眼里,看好阿里的另一個理由為,在經過屢次重創后,快要跌到底的阿里仍能維持如此成績,那么接下來,阿里或將迎來反彈。
據二級市場相關人士向36氪-未來消費分析,預計下一個季度,阿里將在業績層面探底。張勇在本季度財報后的電話會中也指出,阿里四月份的GMV仍有10%的下降。再加上5月份上海等樞紐城市的防控措施,阿里下一季度的財報數據可能會繼續下滑。
不光是各地防控級別降低對企業后半年業務數據利好,多個政策風向的變化,也對互聯網平臺釋放了正面信號。
4月以來,一系列關于支持平臺經濟發展的提法放出,這對阿里的影響,可能比業務、競品的影響更大。張勇也在電話會上表示,“我們收到非常明確的信號,平臺經濟在推動國家的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希望能夠發揮健康的作用,鼓勵平臺經濟得到健康規范的發展�!�
但阿里下半年是否能“觸底反彈”,仍受各不可控客觀因素影響。阿里自己也直言,“疫情帶來風險和不確定性,很多情況阿里難以預測及控制。”
“頂上來”的新業務
“花無百日紅,沒有一個業務可以一直處于巔峰,產品都有生命周期,像阿里這樣大的公司來講,應該如何避免集體性的高峰或低谷?”
2017年,張勇在湖畔大學提出這個問題。對此,他的解法是,“我們為今天工作,為未來投資,為未來孵化一些東西�!�
這也是阿里板塊輪動的基本邏輯,在舊業務處于低谷期中,需要有新業務頂上來。
雖然我們不能說阿里的主營業務天貓淘寶處于上述的“低谷期”,但逐漸接近天花板,是不爭的事實。就在5月20日的天貓商家會中,戴珊重新定義了天貓淘寶的新戰略,即“從交易到消費”,該戰略轉變被外界理解為,天貓淘寶在找增量的同時,提升了挖存量的優先級。
這意味著,在人口紅利將盡的當下,阿里的主營電商業務短期內不以大幅提升數據拉動集團業績作為目標�!伴L期增長”成了阿里的關鍵詞,將金錢投入進能夠“頂上來”的新業務,是阿里本階段的發展關鍵。
張勇也提到,阿里將在新財年中優化總體成本結構,對于增長型業務,將繼續優化開支,把握變現機會;并控制銷售和市場費用。
財報顯示,阿里本季度營業成本從去年同期的66%增至68%,原因主要有盒馬、天貓超市等直營業務的占比提高;淘菜菜以及菜鳥業務增長導致物流成本上升。直營業務和供應鏈建設,二者正是阿里所言“長期增長”的基礎。而銷售和市場費用,此類短期的廣告費,則從去年同期的占比14%降到了13%。
本季財報中,表現較為亮眼的是阿里的海外業務和云業務。
阿里在今年1月份新設立的海外數字商業板塊中,國際零售業務總訂單量同比增長34%;其中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全年訂單量增長60%,中東電商平臺Trendyol增長68%,海外消費者全年增長6400萬人。
阿里云方面實現首度盈利。財報顯示阿里云2022財年營收為1001.8億元,利潤從虧損22.51億元變為盈利11.46億元。“從行業的前景來講,我們估計 2025 年中國的云計算規模會到達一萬億人民幣,在未來的幾年,三倍以上的增速的可能性,這是一個巨大的產業機會�!睆堄抡J為。
阿里是否能突破原來的阿里,要看天貓淘寶以外,新業務是否能開花結果。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