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奶有了“牛奶標簽”,豆本豆要再造一個“達利食品”?
1949年,我國奶類年產量21.7萬噸,平均每人每年僅為0.4公斤,普及度尚低。
2000年是重要的轉折點。當年,教育部等七部委啟動了“中國學生飲用奶計劃”,越來越多青少年開始喝上盒裝牛奶,乳業巨頭也相繼涌現。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2022年中國牛奶產量進一步增至3529萬噸。
如今,豆奶或成為下一個“牛奶產業”,表現出相似的發展路徑。
隨著消費者健康均衡膳食以及綠色、低碳、環保等理念的增強,豆奶越來越受到追捧。數據顯示,2014-2018年間,中國市場包裝豆奶飲品年復合銷量和銷售額增長分別為9.3%和12%,遠超牛奶的1.1%和4.6%。
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每天一杯豆奶”有望成為消費者的日常。業內測算,中國豆奶潛在市場約在1000億元。
豆奶為何成了“香餑餑”?
在飲料選擇越來越多的當下,豆奶卻擠進了“熱度區”。豆奶為何突然火了?
從大環境來看,相關政策的提出、兩會的提案、消費需求的變化,都是豆奶關注度越來越高的主要推手。
在《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以及最新頒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等多項權威文件中,均明確以優質動物、植物蛋白為營養基料,開展雙蛋白工程重點產品的轉化推廣。
近兩年政府對于大豆的重視和強調,也預示著國內大豆產業振興到了關鍵時刻。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此前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強調,要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穩定糧食面積,大力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大豆產業的興起,將是豆奶行業發展的有力支撐點。
與此同時,今年兩會,多位人大代表發表了與豆奶行業相關的提案,更是一度將豆奶送上熱搜榜單。
其中,全國人大代表鄭奎城建議,將豆奶納入“學生飲奶均衡計劃”。他提到,目前中國有3億多名青少年,他們普遍存在營養不均衡、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等問題。而豆奶是唯一可以在蛋白質含量上媲美牛奶的植物奶,彼此有著不同的優勢,可以實現營養互補。
從企業角度來看,不斷涌入的玩家,也成為豆奶市場擴容的推手。上世紀90年代初,憑借“維維豆奶,歡樂開懷”的廣告語,維維豆奶紅遍全國。由于豆奶粉無法滿足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維維豆奶逐漸走下坡路。直至2017年,在洞察到消費趨勢之后,達利食品通過產品升級推出“無添加、高營養”的豆本豆豆奶,重新燃起豆奶市場的消費熱潮,為行業培養了更多潛在用戶。
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也是豆奶行業熱度高漲的動力。麥肯錫發布的《2020中國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約有72%的中國消費者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82%的中國消費者愿意為更高質量的產品付費。
天貓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植物蛋白飲料市場增速高達800%,購買人數上升900%,在飲料市場中成長貢獻15.5%,排名第三。顯然,在這場消費變革中,豆奶成為了“香餑餑”。
豆本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聊到豆奶,很多人可能覺得不夠主流。牛奶產業發展已經非常成熟,但豆奶行業卻依舊處于野蠻生長階段。
2000年以前,我們所說的豆奶,其實就是散裝豆漿,基本由小作坊生產,難以保障安全性與品質。
2000年至2017年間,包裝豆漿成為主流,安全性逐步提升,但是受工藝限制,存在添加劑多、蛋白低等問題。
為什么很多玩家沒能在這一領域發展起來,原因還在于整個行業的產業化程度不夠,產品也沒有升級,“一杯營養好喝的豆奶”這一需求并沒有被滿足。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的建議,成年人每周需要攝入105~175克大豆及大豆制品,平均每天15克到25克。而實際上,根據睿歐統計,2017年我國人均豆奶消費量僅為0.85KG,香港人均為15.56KG,與我們飲食習慣相近的日本,豆奶消費量也是中國的6倍。
彼時,達利食品看到了豆奶的機會,2017年正式進軍豆奶賽道。創始人許世輝認為隨著國民營養和健康意識的提升,植物蛋白領域一定會成為下一個風口。
為了顛覆原有的豆奶產業,豆本豆在原料和工藝上都做了創新。
首先是原料上的選擇,為了找到高品質的大豆,豆本豆在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松嫩平原建立了專屬的大豆農場。遠離工業區、營養物質豐富、天然寒地黑土、不施任何農藥化肥、兩年一季輪耕……每一項嚴苛的標準,都是豆本豆有機原料的“硬指標”。
解決了原料問題,接下來是工藝問題。如何做到無添加,還要保證營養和口味,成了拋給豆本豆研發團隊的難題。
豆類受傳統加工工藝限制,產品質量控制難度大,同時也制約著產業化的發展。為了保證大豆的營養,豆本豆采用了日本的“超微粉碎機”,該機器可以將大豆磨碎到幾乎融化般的超微�;癄顟B,直徑小至1微米,保證了營養的釋放。
從石磨破壁,到后面的原漿提純、分子乳化、無菌鎖真,豆本豆研發團隊用了3年時間解鎖出了這四大核心工藝,最后產出一杯高蛋白、低脂肪、常溫保鮮的高品質豆奶。
對消費者而言,健康營養是核心。由于切中豆奶消費升級趨勢,豆本豆豆奶一上市就獲得極大反響。最直接的表現是,僅用一年時間,其銷售額就達到了10億元。
如今,成立5年,豆本豆已穩坐豆奶行業頭把交椅。歐睿國際的調研數據顯示,豆本豆2021年零售市場份額約達23%,為全國第一。
但回顧這條創新路,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豆本豆的成功是基于對消費趨勢的判斷,也是基于研發創新。可以說,豆本豆在原有的賽道上走出了一條不同的路。
回顧過去20年豆奶產業的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小作坊為主,第二階段包裝豆漿成了主流,但安全性有待提升,第三階段則是由豆本豆掀起的革命,開啟了無添加、可常溫保存的豆奶時代。
行業格局正在重塑。那么,競爭賽點是什么?
在伯虎財經看來,是“有機消費”。
豆奶+有機的結合,迎合了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也抬高了豆奶產業的天花板,帶來新的想象空間。
“有機生活”成了眾玩家都在追求的品牌理念。京東超市發布的《2022年有機品類消費趨勢白皮書》數據顯示,到2023年,有機市場規模預估達到1070億,將穩步邁入千億時代。
這也意味著,豆奶產業是個黃金賽道。但如今市場格局分散,對豆本豆來說,機會在于高端化,品牌高端化才能打造行業壁壘,讓其他品牌望塵莫及。
近日,豆本豆基于對有機消費需求的洞察與把握,推出的3款有機豆奶產品——有機純豆奶、原味有機豆奶、有機黑豆奶。
深度耕植有機賽道,這不僅是對行業的突破,也是豆本豆的自我超越。
當下,豆奶行業競爭激烈,豆本豆能否繼續引領行業邁向更廣闊的市場,將是其能否再復制一個“達利食品”的關鍵點。
再造一個“達利食品”,豆本豆底氣何來?
作為豆本豆的母公司,達利食品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糕點品牌達利園、薯片品牌可比克、餅干品牌好吃點、涼茶品牌和其正、功能飲料樂虎、短保面包品牌美焙辰這些熟知的品牌都出自達利食品。
2002年起,這家公司孵化出了多個爆款品牌,并成長為中國食品飲料的龍頭企業。為什么達利食品一做一個爆?達利食品在技術、營銷、渠道上的打法值得研究下。
盡管是個老品牌,達利食品卻有著一顆“年輕”的心。為了保持對市場的敏銳度,這家公司成立了創新委員會,把生產系統、研發系統、市場通路、供應鏈、品牌等各個部門的高層都聚集到了一起,只要市場有新動向達利食品會馬上進行調研追蹤。
以豆本豆有機全豆奶為例,在市場格局相對分散,高端化仍處于空白期的時候,豆本豆不斷升級產品加工工藝,創新應用了包括整豆滅酶、膳食纖維微米化處理等技術在內的“全豆工藝”,直接推動植物蛋白行業的升級與發展。
基于對市場的敏銳洞察,豆本豆在眾多豆奶企業中脫穎而出,搶先拿到入局植物奶領域的門票,占領市場高位。
有了產品和技術,營銷也不能落下�?偨Y下來,達利食品的營銷有三部曲:打國民度、打營養高度、打話題熱度。
每當一個新品牌推出,達利食品會通過多維度的營銷,不斷搶占用戶心智,鞏固其品牌地位。達利食品還有一大“武器”,那就是渠道優勢。
過去30年,達利食品在渠道上積淀下了獨特力量。目前,達利食品在全國就有超過5000家經銷商、超200萬個經銷網點,可以說,達利食品渠道如毛細血管一樣,深度下沉布局直到縣鄉一級的市場,渠道上占據極致優勢。
依靠達利食品鋪設的渠道網絡,新品牌只要出來就能快速鋪渠道。正是基于這一優勢,豆本豆短短5年里就在各大商超、線上電商平臺上大面積鋪開。
不難發現,豆本豆是達利食品商業模式從0到1到10的商業路徑的復刻。
財報顯示,2021年豆本豆營收22.45億元,同比提升16.8%;2021年美焙辰實現營收13.9億元,同比增長33.5%。豆本豆與美焙辰所構成的家庭消費板塊,2021年營收同比上漲22.7%,成為了達利食品重點發力的板塊。
基于達利模式,豆本豆自2017年進入豆奶領域,相較于其它企業在豆奶品類的幾進幾出,豆本豆要顯得更“穩”一些。從高品質豆奶到有機全豆奶,豆本豆已然將行業推向了新的高度。
業內測算,按照中國豆奶潛在市場約1000億元以及豆本豆占據20%的市場份額來看,未來豆本豆的銷售規模保守估計可達200億元,相當于再造一個達利食品。
20年前,達利食品瞄準休閑食品行業的空白,推出達利園蛋黃派,找到企業發展的突破口,提高了行業的想象空間。
20年后,豆本豆重新定義了達利食品的發展半徑。在注重健康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的選擇下,豆奶賽道即將抵達的或遠不止千億賽道。而達利食品瞄準豆奶領域,推出豆本豆,本質上是在引領一場事關生活方式的全新革命。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