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華35年,洋快餐巨頭中國已「變形」
“我再說一遍,這里是麥當勞,沒有可達鴨”。
這句被戲稱“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的麥當勞店員回復,與那只有著魔性舞步、土味BGM的可達鴨一起,讓洋快餐巨頭肯德基在今年六一兒童節前后十足爆火了一陣。
一個周邊玩具玩出新花樣,讓消費者“一鴨難求”——只是肯德基近年營銷強爆發一次不大不小的展現。要知道,這幾年肯德基儼然是餐飲圈的“營銷王者”,掌握了神奇的“流量密碼”。
曾風靡一時的“口袋炸雞店”不說,「瘋狂星期四」也是一個最近的現象級熱梗。本來只是一個打折力度更大的周優惠活動,結果被網友腦洞大開,二創出大量思路清奇、形式豐富的段子,“瘋四文學”持續高熱。
對于品牌專家而言,與品牌的親近感會強化消費者的購買意愿,打造營銷力,是品牌最大化商業回報的好方法,肯德基不停批量出“熱梗”,簡直讓一眾同行眼紅又羨慕。
但「零售氪星球」這里要探討的是,除了營銷力爆棚,這個1952年創辦的洋快餐巨頭,自1987年第一家肯德基在北京開業,迄今 35個年頭,現在已遠不止是一家炸雞和漢堡的快餐廳,其在中國市場不斷適應變化,已然「變形」。
01
早已不止炸雞漢堡的餐飲巨頭
“我90年代來北京讀書,印象很深的一個場景,是大學同學在肯德基向女友表白”,在北京工作的70后姜先生說,那時候,肯德基在很多人心里,是“45度仰角”的存在。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經濟全球化涌動,國際品牌在全球市場落地開花。肯德基進入中國時,是標準的洋快餐,賣最西式的漢堡、薯條、炸雞、可樂等,種類單一,但可謂最潮代表。
不過,隨著中國市場消費環境快速進化,曾被仰視的洋快餐光環逐漸褪去,肯德基的稀缺、新鮮感不再。在這種背景下,肯德基開始“自我改造”,不斷適應本土口味調整,還不斷跨界嘗試。
首先,體現在產品結構上。從老北京雞肉卷、油條、粥、豆漿開始,肯德基掀起“啥都敢賣”的本土化開掛之路。
剛開始是改良西式快餐,讓它更適合中國人的口味,后來又魔改中式快餐,再后來,干脆根據時令、熱點和地域的特性,推出當季、當地小吃。
四川冷鍋串串、東北烤雞架、廣東燒麥、武漢熱干面、江浙小籠包、北京炸醬面、福建肉燕、河南胡辣湯、各種特色鹵味、螺螄粉……肯德基大有把各地扛把子美食都擼一遍的架勢。
端午節推咸蛋黃鮮肉粽,中秋節推小鮮肉餅,萬圣節推怪獸血飲,臘八時節有臘八粥,地攤經濟熱時上新夜宵擼串桶。今年高考之際,肯德基還推出“定勝糕”,寓意幸運、諸“試”順利的好彩頭。
相比老對手麥當勞,肯德基還跑出更快的上新節奏,幾乎每個月都會推出兩三款新品,一年至少會有40-50種新品上市,既有全新產品,也有舊元素新組合的創新,“新品永遠在路上”
財報顯示,2021年百勝中國推出超過500款全新或升級產品,“快閃式”上新節奏,成為肯德基產品力壁壘的一部分。
“產品永遠是與用戶溝通的最好工具”,一方面以經典、長效爆款產品鞏固地位。
另一方面,肯德基密集推出創意新品,以保持品牌的年輕化和吸引力。
“沒有新鮮感,年輕人就跑了”,品牌都在想方設法撩年輕人,但“肯德基讓年輕人上頭的同時,也在關注用戶需求的生命周期,撬動老顧客的新需求”,一位商業觀察人士對「零售氪星球」表示。
當年啃著炸雞的孩子現在已是而立之年,很多已結婚生子,有了家庭角色。肯德基的產品也開始向“家庭廚房”場景挺進,其自在廚房推出了微波主食系列、經典意式面系列、生鮮系列、KCOFFEE閃沖咖啡系列等多種類產品。
現在,非堂食業務盈利性增長成為肯德基的戰略重點。
僅從財報數據看,百勝中國預制食品業務增長迅速,2021年包括預制食品在內的新零售業務規模接近8000萬美元,今年第一季度繼續暴漲至約4000萬美元,同比增加超過一倍,單季已達去年全年一半量級。
要知道,肯德基是百盛旗下頭牌,差不多占其70%的銷售額。也就是說,肯德基是百勝在線上和線下渠道售賣炒飯、牛排、意大利面等預制食品的主要渠道,是店外消費場景增長的主要來源。
根據百勝中國財報,肯德基2021年全年門店數量8168家,會員3.3億人,數字訂單收入占比87%。
如果說,之前遍布中國市場的線下餐廳是肯德基大本營,現在的肯德基,其實是一個生存在App、線下餐廳和社群里,以及朋友圈的線上線下混搭復合性商業體。
肯德基圍繞其3億多會員,不斷打破固有產品線思維,圍繞會員方方面面需求,肯德基超級App則是“生態”中樞,除了點餐,更是一個結合點餐、電商、營銷和內容的綜合平臺,提供除了漢堡、炸雞,還囊括了零食、生鮮、數碼潮玩、虛擬會員充值等豐富的新商品。
無論是App銷量預測、智能推薦,還是廚房排產、騎手外送、智能商圈,數據和AI驅動的供應鏈支撐起眼下肯德基復合業務的各角落,也成就了其超級平臺式的「變形」。
如今“啥都敢賣”的肯德基,已遠不是當初只有炸雞漢堡和薯條的模樣。
02
All in用戶的生態體系
“中國肯德基與美國肯德基,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氣質和角色,在中國,描述它需要更多定語”,一位在美國生活多年的朋友說。
這不僅表現在餐廳售賣的產品上,更在于產品之外,肯德基圍繞越來越動態和新穎的消費“場”,All in自己的用戶,建立起的一套多樣化、且彼此緊密咬合的生態體系。
百勝中國CEO屈翠容認為,“肯德基的態度是開放的,關鍵取決于顧客的習慣,怎么方便顧客,我們就怎么做”,這其實解釋了其企業文化中的“為客瘋狂”。
值得提及的是,數字化基礎是肯德基圍繞用戶和創新的關鍵之一。百勝中國早在多年前就看到數字化潛力,開啟數字化轉型,不斷打通線上線下消費體驗,持續推動端到端的數字化。
通過小程序,APP,可以在大幅削減營銷的情況下,觸達超過3億多會員。同時,通過數字化,自動化,物聯網等尖端技術的應用,肯德基提升餐廳效能并實時監控庫存量,準確預測需求,管理物流路線,減少食材浪費。
正是基于用數字化重構的“貨”和“場”獲取的消費者,肯德基打造了一個包括超級APP、社群、小程序等在內的“私域生態”,以技術連接,促進消費者需求生命周期的成長。
譬如,肯德基超級APP完全突破傳統餐企軟件的框框,圍繞“會員增值”,在點餐到會員服務的基礎架構上,構建了一個年輕化的“內容生態”,并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精準服務和人性化細節的驚艷。
全新的信息流呈現方式拿捏年輕人愛“逛”的特點,豐富的福利活動,以及各種趣味性互動玩法……
值得一提的是,年輕人雖然是肯德基的主要群體,但面向大眾的肯德基,并不止于此。前不久,基于店內洞察,其超級APP上線了對老年人群體更友好的“極簡版”。
“大家都深刻地意識到,流量增量時代正成為過去式,進入流量存量的爭奪時代,品牌要向前做好內容連接,向后做好服務體驗,才能不斷地有‘奶酪’吃 ”,上述商業觀察人士表示。
03
如今,怎么定義肯德基?
35年市場生存,肯德基中國一路打破路徑依賴,演化新價值。從把“餐廳”作為經營主陣地,到把“消費者”作為經營主陣地。
在全球市場,麥當勞比肯德基規模大得多,門店數量是肯德基的3倍。但是在中國,麥當勞卻被“壓著打”,肯德基門店數是麥當勞的兩倍,坐穩快餐品牌NO1,更為百勝中國貢獻七成營收。
盡管“討好年輕人”被認為是“社會通病”,但與用戶共成長,“敏捷應變、及時響應”,以創新打破存量悶局,卻是肯德基走出的“翻紅實踐”。
今年3月,屈翠容表示,“未來我們要快速增長,用幾年時間完成過去30年的任務” 。
門店已擴張至近10000家肯德基中國,不斷的「變形」,支撐其繼續野心勃勃地發展,也給同行們提供了一個發展借鑒樣本。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