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店掙扎求生,供應鏈卻排隊上市
門店艱難度日,供應鏈卻風生水起。
01
餐飲“幕后大軍”崛起
供應鏈企業扎堆上市
自從去年9月,千味央廚上市開啟“餐飲供應鏈第一股”后,這條賽道的競爭者“蠢蠢欲動”。
這半年來,食品供應鏈“上市潮”來襲。
先是今年年初,主營食品調味料等產品的寶立食品,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喜茶、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都是其客戶。在招股書中,寶立食品把千味央廚看做是“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
隨后,合肥恒鑫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披露了招股書,而這家公司是瑞幸、喜茶的包裝材料供應商之一。
半個月前,主做原料果汁、速凍果塊、鮮果的田野股份,正式向北交所遞交申報稿,計劃掛牌上市,沖刺“新式茶飲供應鏈第一股”,其五大客戶分別為:奈雪的茶、茶百道、農夫山泉、一點點和滬上阿姨,貢獻的銷售收入占比為68%,僅奈雪的茶一家,占比就達到了20%。
可以看出,越來越多供應商正在排隊等待公開市場的檢閱。
另一方面,觀察沖刺IPO的餐飲品牌老鄉雞也可見,上游養殖業、屠宰加工和零售業,撐起了老鄉雞的盈利。而作為上市主體的餐飲板塊反而“全部虧損”。
換句話說,老鄉雞沖刺IPO,“底氣”并不來自于餐飲門店端,而是背后的供應鏈。
02
“門店”還在虧錢
供應鏈卻靠三步曲解鎖了財富密碼
從公開的財務數據中,不難看出餐飲門店、茶飲品牌們受疫情影響正在艱難度日。而嘗試“彎道超車”的供應鏈們卻似乎過得風生水起。
通過拆解供應鏈們的IPO數據,內參君從類同點中,嘗試找到“超車的加速鑰匙”——
首先是,抓風口、抱大腿。
2018-2019年,新茶飲賽道風口正盛。從“原料商”田野股份、到“包裝商”恒鑫生活再到“配料商”寶立食品,均踏上了這趟“順風快車”。
2019年前,田野股份的主要客戶多為農夫山泉、可口可樂等傳統食品飲料企業。在抓住“新茶飲風口”做轉型后,田野股份的“前五大客戶”中,有四家為茶飲品牌。
恒鑫生活在招股書中闡述的大客戶資源中,約75%為茶飲品牌,包括瑞幸咖啡、星巴克、Manner咖啡、喜茶、蜜雪冰城、Coco都可茶飲等。
而寶立食品在核心產品——為餐飲品牌提供復合調味料外,也將目光瞄準了茶飲,不斷開發出各種新的甜飲品配料,如爆珠、晶球、粉圓和布丁系列。
轉型抓風口這件事做的對不對,在數據上有直接顯示:
2019年至2021年,田野股份營收分別為2.90億元、2.66億元和4.59億元。在2021年的4.59億營收中,銷售收入占比為68%,約為3.12億元。而這68%的銷售收入中,茶飲品牌們貢獻了2.6億元左右,占比超八成。其中,奈雪的茶作為第一大客戶,為其貢獻了9206萬元的銷售收入。
接著是,做爆款、打響名聲,奠定供應鏈地位。
被大眾呼聲幾度“召回”的嫩牛五方,就是最好的例子。
自2008年起開始與百勝集團合作的寶立食品,先后為前者提供了各種復合腌料,包括新奧爾良腌料、二代粥底粉、燈影牛肉醬、藤椒風味醬等。
其中,燈影牛肉醬作為嫩牛五方的“獨家珍寶”,以及限量供應但好評滿分的“避風塘”系列產品等,甚至在社交平臺上被網友起底,試圖尋找單獨購買鏈接。
另一個例子是去年新茶飲們蜂擁而上的爆款飲品——“油柑茶”,也是新茶飲品牌與供應商們“共謀的產物”,直接把油柑這一極度小眾的水果推上“當年水果之王”的寶座。
產品爆火,原料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
最后是,擴大影響力,尋求增長曲線。
或許是產品爆火背后,讓供應鏈們也看到了C端市場的魅力。
隨著小紅書消費種草經濟的崛起,越來越多網友不滿足于直接購買品牌單品,而是開始深挖供應商產品,試圖找出“平價大碗”的秘密。
在小紅書平臺上,不斷有“我挖到了某咖啡、茶飲品牌背后的供應商!”類似的內容出現。相較于購買含有“一定溢價”的現成單品,如今的網友更愿意將目光聚焦原料,直接對供應商下手,“花一杯的錢自己做出好幾杯”。
在寶立食品公開的招股書中,我們也能看到:2021年上半年,其輕烹解決方案收入占比已經達到36.74%,而去年整年占比僅為13.54%。被重點研發的輕烹料理醬包、輕烹料理湯包以及空刻意面,都已成為C端消費者口中的爆款。
03
野心勃勃背后
餐飲結構變化倒逼供應鏈企業升級
供應鏈企業“爭先恐后”謀上市背后,既是市場的需求,也是供應鏈企業自身的成長壯大。
從行業大環境來看——
以往餐飲行業廣闊的市場規模,和相對而言散亂的內部結構形成矛盾,而近幾年,隨著餐飲連鎖化的發展和成熟,大環境也在倒逼著供應鏈企業變革。
根據《2022年中國餐飲經營研報》內容顯示,2021年,蜜雪冰城新增門店3846家,門店總數達到20000家;書亦燒仙草新增門店1953家,門店總數達到7000家;百勝中國凈增1282家,門店達到11788家。
同時,數據顯示,2018年-2021年,中國餐飲連鎖率從12%,一路上升至18%。
“千店規模”的品牌越來越多,分給供應鏈的“蛋糕”也隨之增加;此外,在餐飲大盤逐漸擴大的基礎上,品牌門店為了保證“千店同味”,產品標準化也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逐步提升。
從供應鏈企業的發展來看——
這一賽道從之前的小、散、亂逐漸集中,慢慢有了規模,不再是散落市場的小微生存狀態。特別是去年千味央廚的上市,“以供應鏈第一股”的身份面世,極大地鼓勵了餐飲加工制造業,讓這一賽道逐漸走向成熟。
由此,供應鏈駛入“高速路”,呈現多點開花的發展景象。雖然相較于零售市場,該市場仍然顯得生澀,但看看頤海國際(海底撈的供應鏈公司)便可一窺未來。
總之,前路漫漫,后生可畏。
04
背靠大樹就一定好乘涼嗎?
其實,供應鏈上市也有不少隱患和難點。
首先是供應鏈高度依賴品牌,“捆綁效應”成為無形的束縛。一旦訂單、客戶流失,或行業“大洗牌”導致品牌方降價,會造成很大風險。
因為對于這些加工廠來說,優勢更多體現在規模化采購上,以實現對上游成本的極致壓縮。然后,不少品牌自身面臨盈利困難的局面,同時尋求壓縮成本,導致這些原料供應商從品牌手中賺錢的難度將會增加。
以田野的招股書來看,2021年向新茶飲行業出售的產品均價為1.67萬元,而上一年度為1.73萬元;寶立食品面臨類似的問題——百勝中國作為其最大客戶,2018-2020年間的銷售貢獻率比例分別為32.81%、30.53%和24.81%。寶立在招股書中稱,存在“主要客戶流失的風險”。
由此可見,“吃紅利”可以,但要長期吃紅利,需要思考如何擺脫對單一產品線和大客戶的依賴。
田野股份的“五大客戶”
其次是容易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受牽連”的風險不小。比如寶立食品的供應商之一“東方先導”,就曾因涉嫌生產經營不符合標簽標注食品案受到處罰。
餐飲是九業合一的生意,鏈條長、環節多,對于供應商來說,“關卡”不少。需面臨自身、同行業、下游行業發生食品安全事件進而對行業聲譽、公司業績造成不利影響的風險。
此外,賽道內卷,品牌方需要產品獨特性,因此自建供應工廠成為趨勢。比如楊國福,“自產貨品”(包括麻辣燙底料和其他關鍵調味料)是重要板塊,品牌商業模式的核心,就是通過自產調味料綁定加盟商,同時銷售其他產品。
隨著自建工廠產能的擴大,提升了規模效應,楊國福的毛利率也隨之攀升。2019-2021Q3,楊國福的毛利率分別為27.9%、28.7%和30.2%。
最后,盈利困境也需要破局。
以恒鑫生活來看,經營業績并不穩定,2019-2021年,恒鑫生活實現營收分別為5.44億元、4.24億元、7.19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7026.56萬元、2487.66萬元、8123.61萬元。雖然公司的業績整體呈現上升趨勢,然而2020年其營收與凈利卻雙雙出現了下滑,分別為22.03%和64.59%。
此外,在招股書中,寶立食品把日辰股份、安記食品、天味食品千味央廚看做是“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然而,其毛利率不僅遠低于日辰食品44%的毛利率,且低于34%的可比上市公司均值。
05
小結
盡管目前看來,“供應鏈扎堆上市”的氣氛被烘托得格外熱鬧。但在各家招股書中,一些潛藏的“難點”仍未能被很好解決。
面對“IPO臨門一腳”,故事能否畫上完美句號,還有待市場及大眾檢驗。
總而言之,“只要沒有句號,故事就不會結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