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滬76天
76天前,上海被按下了暫停鍵,昔日繁華的街道不再。
當大部分商超和街頭店鋪關閉,居民被迫居家辦公或上學,生活物資的供應便落在了為數不多的末端配送快遞小哥身上,面對兩千四百多萬上海居民,本地的運力嚴重告急。
援滬快遞員們開始出現在上海街頭。在過去的日子里,他們用自己執著的堅守與躬體力行,為疫情中的城市和人們帶來希望,成為當地居民守望春天中的一股暖流。
這些默默付出、奮戰在一線的物流小哥是推動上海這座城市蘇醒最重要的齒輪,也是自帶光環的平凡英雄。
如今上海恢復了煙火氣,他們也要離開了。但留在上海人心中那一個個感動的瞬間,不會忘記。
01
“凌晨三點起床裝貨,
只為快遞早日送到客戶手中”
楊永生 貨車司機
凌晨3點,來自合肥的京東貨車司機楊永生的身影已經出現在了松江分揀中心,在他周圍是堆積成山的快遞和一輛長4米2的廂式貨車。
跟平時不一樣的是,這些貨物基本上都是米、面、油等一些較重的生活物資,因此只能一件一件搬到車上,“感覺比較辛苦,但這段時間已經適應了”楊永生說。
分揀中心作為物流運轉的中樞,同時也是貨物運輸到營業部的上一個環節,因為快遞小哥大部分配送時間都是在白天,因此像楊永生一樣的貨車司機需要提前將貨物運到營業部,加班到晚上12點,或者是凌晨3點起來工作是楊永生的常態。
楊永生是一名抗疫“老將”,前兩年他就曾支援過北京和新疆,這一次他又來到了上海。
4月13日,看到公司支援上海的消息,他立刻報了名。當天, 29輛裝滿消毒水、防護服、核酸檢測等防疫物資的貨車從合肥出發前往上海,14日凌晨,楊永生一行人順利抵達。
楊永生(中間)
做了短暫的休整后,楊永生便投入到了忙碌的支援工作。他所在的隊伍被分派到了松江分揀中心,他清楚的記得剛到倉庫的時候,貨物堆積的太多,連一條路的空隙都沒有剩下,僅用了三天時間,楊永生所在的隊伍就將積壓的貨物全部分發到了各個營業點,松江分揀中心也恢復到了正常運營狀態。
據楊永生介紹,在貨物的運輸順序上有輕重緩急之分,保質期較短的生鮮品類以及藥品會優先配送,其他貨物則按照訂單下單時間順序正常運輸。
貨車司機的工作不只是運輸,他們還需要將貨物裝到車上,這個過程大概需要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而將貨物運至各營業部后,則由營業部工作人員負責卸貨,這時貨車司機可以短暫休息一下。
在特殊時期,道路上的車輛比較少,運輸起來也比較通暢,加上檢查通行證以及核酸證明的時間,這樣整個一趟運輸過程基本需要4個小時。
4月16日那天,楊永生運了三趟貨物,頂著高溫天氣再加上穿著封閉的防護服,每一次搬運貨物他的衣服都會全部濕掉,他只能換身衣服繼續工作,忙碌到凌晨十二點,楊永生才停了下來,但僅僅休息了5個小時,他又投入到了第二天緊張的支援工作中。
上海疫情初期,楊永生凌晨三點就已經開始到倉庫里面裝貨,他表示“確實有點累,但是有成就感,因為之后能把貨及時給盤下去了,感覺比較欣慰。”
緊張又忙碌的支援日子里,也有許多讓楊永生感到溫情的時刻,不管是早上、中午、還是晚上到達營業部,總有站點的同事對他說“老鄉,你吃飯了沒有,渴不渴,沒飯我們這邊有飯,過來吃口飯。”如果回到園區趕上飯點,領隊會對他說“先吃飯,休息一下再繼續工作”,這些瞬間讓楊永生覺得累也值得。
采訪中,楊永生還提到,相較于貨車司機,營業部的配送小哥的工作任務也許更重,“因為他們不僅需要卸貨,還需要配送,同時還要與客戶交涉”,這也就意味著需要耗費更多的精力。
據了解,除了楊永生一行來自合肥的支援隊伍外,安徽、浙江、江蘇等地的京東小哥也都陸續趕到了上海。
02
“援滬76天,
與妻子相距10公里,卻從未過見面”
羅明 快遞小哥
“爸媽,我在這邊挺好的,吃的好,睡的好,也不辛苦,你們不用擔心。”來到上海之后,羅明每天晚上下班都會給家里打個電話報個平安。
這次上海疫情,羅明響應號召,第一時間馳援上海,而他的妻子作為一名護士也隨陜西援滬醫療隊在同一天抵達上海。
夫妻二人共同抗疫,四歲的孩子只能交由父母照看。臨走之前,羅明看了看還在熟睡中的兒子,心里非常不舍,一想到兒子醒來哭著找爸爸媽媽的場景,瞬間有些心酸。
“但孩子太小了,跟他說也不懂,只能等回家的時候對他說爸爸媽媽打怪獸去了,或許這樣他能理解一點”羅明說。
除了擔心兒子醒來會哭鬧,讓爺爺奶奶全天照看孩子他也不是特別放心,“父母上了年紀,不太會使用智能手機,萬一孩子生病需要去醫院,那些流程肯定會讓他們犯難。”
有對家庭的牽掛,也會擔心奔赴一線容易被感染,但羅明還是覺得自己有這個責任帶頭向前。
4月14號羅明從漢中坐高鐵到西安之后,公司給他們進行了防疫培訓,有關如何穿脫防護服、手套來保證自己的安全以及如何進行全流程消殺。
第二天到達上海之后,在回酒店的路上,一位上海本地志愿者對他說“上海人們都需要你們,你們做好防護”,這種被需要的感覺讓羅明覺得不虛此行。
按照公司的安排,羅明被分配到了上海虹口區的一個站點,主要負責赤峰路404弄的快遞配送,他的妻子趙玲則被分配到了距離站點10公里左右的方艙醫院。
雖然兩人相距不遠,但日常行動軌跡都是兩點一線,“根本見不著面,像我妻子還會有夜班,有的時候只能等到她白班結束后視頻聊一下”。短則一兩分鐘,長則一個小時,在特殊時期,他們只能通過這種方式關心對方。
作為一名末端配送物流人員,羅明的工作存在一定的風險,但相較于妻子在方艙的工作,他擔心妻子更多一點。
羅明
早晨七點,羅明以一盒自熱米飯開啟忙碌的一天,他來到站點的第一件事就是卸貨,之后他會騎著一輛電動車配送快遞,相較于一次能裝一百多件快遞的三輪車,電動車則需要7、8趟才能裝完。
為了一次能夠將更多的物資送到用戶手里,他在電動車的籃子里,后框里,腳踏板上堆滿了快遞,從營業站點到小區的15分鐘路程,羅明每天要來回往返無數趟。
配送過程中,為了將風險降到最低,羅明一般都是通過電話與用戶進行溝通,并且穿著防護服將快遞放到用戶指定地點,盡量避免與客戶接觸。
羅明說“原本以為只有醫護人員這種工作類型才能幫到上海,沒想到自己作為快遞員也能出一份力,感覺很有意義。”
與羅明同行支援上海的京東快遞小哥一共有40多個人,雖然他們并不知道何時才能結束這次支援,但都懷著對解封的期盼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著。
03
“妹妹一家三口被封40天,
支援上海也是為了離她更近一點”
庹勤富 快遞小哥
與楊永生和羅明的“一腔孤勇”不盡相同,庹勤富除了想要為上海人民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外,還心系被封控在浦東某小區40天的妹妹。
到達上海后,他被分配到了浦西的營業站點,暫時還不能與妹妹一家見面,只能在空閑的片刻與妹妹視頻聊天,當知道妹妹一家收到幾次政府的物資后,懸著的心也安定了下來。
支援上海,庹勤富算是給家人來了一個先斬后奏。
在營業部的晨會上,聽到支援上海的消息,庹勤富毫不猶豫報了名。但報名這件事,妻子并不知情。在聽到庹勤富要去上海支援時,擔憂丈夫安全的妻子十分反對,不過在庹勤富多輪“勸說”下,妻子最終還是點了頭。
經過核酸檢測后,庹勤富坐上了趕往上海的大巴車。15號晚上11點,他與其他37位伙伴到達了上海嘉定。
與所有在抗疫一線的京東快遞小哥一樣,庹勤富被分配到相應的營業部之后,又經過一輪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才正式上崗。
正式工作的前兩天,先是熟悉配送路區和配送工具,他的工作量相對而言并不算太大。但之后幾天,營業部到貨物資越來越多,他的工作量也極速攀升,平均每天需要配送一百多個訂單。
庹勤富
對于處在新環境的庹勤富來說,疲憊與欣慰交織在一起。
不熟悉的路線,再加上動態變化的封控點,有時目的地明明就在眼前但必須繞一大圈才能到達,這給庹勤富的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但他卻表示“這都不算什么事情”。
在超長的隔離時間下,快遞小哥的到來對于封控在小區的居民來說意義非凡,因為他們是緩解物資緊缺窘境的“及時雨”。
有一次給封控小區送快遞,客戶看到身著京東工作服的庹勤富時,眼淚瞬間掉了下來,感慨著“京東終于可以送貨了,果然沒讓我失望。”那一刻,庹勤富心里五味雜陳。
為了能夠讓客戶早點收到快遞,當天到達營業部的貨物他們都會及時配送,盡量避免貨物在營業部過夜的情況。
庹勤富坦言,除了身體疲憊一些,心理上并沒有太大壓力,畢竟有武漢的抗疫經驗在前,相信上海也一定會渡過難關。
04
“多條線協同作戰,
只為讓運營更高效”
劉超 武漢領隊
劉超再一次帶領京東的兄弟走在了抗疫一線,早在2020年的武漢疫情爆發的時候,他就曾組織過物流小哥的相關工作,這一次上海疫情,他主動請纓再次出動。
作為一名領隊,從人員的篩選到組建團隊協同作戰,劉超都需要參與其中。
在4月12號營業部的晨會上,他宣布了支援上海的召集令,僅一天半,營業部就收到了120多人的報名信息,通過篩選他留下了30多名兄弟跟他一起奔赴前線。
入職年限,抗疫經驗是他篩選人員的兩個標準,除此之外,他還會細心地考慮員工是否為家里的獨生子女。
不僅僅是員工的個人情況,劉超也需要把參加支援的人員數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因為公司發布支援消息后,有的站點可能會有80%或60%的員工響應號召,但保證自己城市的基礎運營是首要的,因此要對人員進行篩選。”
對于劉超而言,保證團隊的安全是他最大的責任,他要盡力保證每個人平安的來,平安的回。此外,還要合理分配每個人的單量,讓大家“勞有所得”。
4月14號,劉超將湖北省8個縣市的38名快遞員集結到武漢,這群“逆行者”領取完公司準備的生活物資后,便乘坐大巴奔赴上海。
劉超帶領的這38名快遞員被分配到了5個營業部,而他則需要聯系營業部的工作人員將他們接到營業站點,并組織他們卸貨和分貨。
劉超坦言,上海疫情初期,有時候會出現小區不允許快遞進入,或者道路不允許快遞小哥行駛的情況,因此相比卸貨與分貨,配送環節是最難的。
后來事情有了轉機,政策的變動以及小區內志愿者的配合,小哥們最后一百米的配送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而在最后一公里環節,因為貨量比較大,他一般會安排一輛依維柯貨車或者四米二的廂式貨車,將貨物運到對應的小區門口,之后再一一給客戶打電話派送。
劉超的工作內容雖然不包括末端配送,但援滬時也有幾次配送經歷。某天,一位寶媽看到給孩子買的尿不濕到達營業部的物流動態,打電話詢問是否能夠派送,在得到劉超肯定的答復后,激動地哭了出來,連說話都在哽咽。
這位寶媽在收到貨之后,還專門發短信表示感謝,并提醒劉超他們注意防護,暖心的細節讓劉超十分感動。
據劉超透露,有在上海工作經驗的快遞員相對而言上手更快一些,從每天的派送明細以及客戶的反饋方面就能看出他們的確更熟練,他團隊里的鐘小虎和丁林俊就是其中的代表。
不僅僅是劉超,來自全國各地的領隊在保證團隊成員安全的同時,也都在努力讓運營效率最大化。
05
結尾
19年前,面對突如其來的SARS疫情,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帶領十幾名員工毅然關閉了線下門店,開啟了京東的創業歷程。
19年后,面對新冠疫情,京東集團已經成為社會上保障民生供應、運輸應急物資和科技抗疫的生力軍。
諸如庹勤富、劉超這些在上海疫情嚴峻的時候,自發從全國各地趕來的物流小哥,“躬身”涌入上海的每一條街道,加速了這座城市保供體系恢復運轉。
支撐他們“逆流而上”的,有對生活的積極與熱愛,有融入血液的企業價值觀堅守,更有對社會向善的信念。
特殊的歲月里,讓我們致敬所有平凡的"英雄"。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