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拿下國電投大單,大廠“卷”到能源行業
隨著雙碳戰略逐步落地,大廠們今年已經到了加速拿下能源標桿客戶之時。
近日,阿里、京東分別與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下稱“國家電投”)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阿里將為國電投建設“三網融合”數字化底座,并且在農村新能源開發利用、數據中心、新零售、物流、辦公園區等方面展開合作。
京東和國電投的合作則更偏向供應鏈和物流。雙方將一起建設綜合能源生態體系、數智化供應鏈等方面,包括縣域綜合能源、物資采購、智慧物流、能源供應、碳中和規劃、產業生態等。
本次阿里、京東和國家電投的合作無疑是個重磅合作,背后來自國家電投近年開展的數字化和能源管理轉型。
2020年9月,中國宣布“3060”雙碳戰略(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雙碳戰略最先涉及到的核心企業,大部分是石油、電力等高耗能行業,他們承擔著減碳的重要任務。
國家電投是中國三大核電開發建設運營商之一,是中國唯一同時擁有水電、火電、核電、新能源等電力資產的綜合能源央企。國家宣布雙碳目標后,國家電投也宣布將在2023年實現國內的碳達峰。
國家電投的數字化轉型正在快速落地。2021年3月,國家電投就推出了“天樞一號”綜合智慧能源管控與服務平臺,目的是為了推動能源網、政務網與社群網“三網融合”。
其綜合智慧能源開發項目也已經覆蓋230個縣域,并啟動了首批10個試點項目。6月16日,國家電投發布的一個3億元數字化大單中,阿里和京東就共同中標,負責其智慧能源平臺“天樞一號”、天樞云、電投云等項目。
從2021年起,互聯網廠商積極投身于雙碳浪潮中。他們相繼發布碳中和報告、行動方案等,既表達自身減碳決心,更重要的是對外展示技術實力,希望在各行各業找到新業務機遇。
阿里巴巴就在2021年發布碳中和行動報告。《報告》提出,阿里將于2030年實現自身碳中和,實現上下游價值鏈的碳排放強度減半。并且,阿里還額外提出,在15年間帶動生態減碳15億噸。
到了今年,阿里、騰訊、京東等廠商都拿出能源相關的解決方案。今年2月,阿里云推出了“能耗寶”SaaS平臺,幫助客戶測量、分析及管理其商業活動及產品的碳排放,至今已服務超過2000家企業。
京東則憑借自己的物流、供應鏈等基礎設施優勢,在光伏、充電樁等領域探索頗多。京東已經宣布,要與合作伙伴建設全球屋頂光伏發電產能最大的生態體系�,F在,京東自建的“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區、產業園區正在快速鋪開光伏能源,預計2021年底光伏裝機將達到200兆瓦,實現年發電量1.6億度以上。
互聯網廠商正在加速拿下能源標桿客戶,打出影響力。前不久,騰訊智慧能源也宣布推出兩款能源自研產品,今年他們已經拿下了國家電網、寶武鋼鐵、國家電投等大型能源客戶。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