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預制菜會干掉90%的廚師?
“未來10年,預制菜會干掉90%的廚師”!
新辣道、信良記、錦府鹽幫創始人李劍,在某短視頻網站上的關于“預制菜VS廚師”的餐飲觀點,可以說是餐飲圈近幾天最熱門爆火的話題。
6000+條評論,李劍自嘲有5000多條是“罵”自己的:
“餐飲的本質是回歸自然,你說的只是時代產物,不會替代的”
“我也預測一下,十年后預制菜沒有了”
“把垃圾食品說的這么高尚?”
“喂豬可以用這個理念,如果廚師沒了,那我覺得以后家庭婦女也會消失”
……
但無論是“爭論”還是“罵戰”,其實這背后都讓我們在深入思考一個問題,究竟預制菜能否會在未來代替“廚師”?而餐企是否真的會在10年后,都選擇預制菜?
01
萬人在線“辯論”:
未來10年,預制菜會干掉90%廚師嗎?
7月8日,信良記李劍在短視頻賬號的一段關于《預制化會成為未來的趨勢嗎》的餐飲觀點,瞬間引爆業內人士的話題,包括很多圈外人士也是踴躍評論,都在抒發自己的觀點。
1、李劍:
“未來10年,90%的廚師會被預制菜干掉”
“未來10年,90%的餐館必須使用預制菜”
預制菜在疫情后的這三年,一直呈上漲趨勢,資本的注入以及龍頭企業的入局,都讓這條賽道備受關注,成為大家爭搶的藍海。
而作為預制菜的成熟玩家,信良記的預制化小龍蝦已經成為頭牌,因此他也對預制菜未來趨勢等話題非常感興趣,所以在社交平臺上就有了最近火爆的兩個論斷:
第一個,他說“未來10年,90%的廚師會被預制菜干掉”。
第二個,他說 “未來10年,90%的餐館必須使用預制菜”。
而這兩個90%的論斷,讓他瞬間成為很多人宣泄不滿情緒的“靶子”,持反對關店的餐飲人也占到了幾乎90%。
2、5000條“反駁”觀點,群起而攻之
而就在李劍將這條短視頻發布以后,引起6000多條網友評論,其中有5000多條都是“反駁”、“怒斥”甚至于是“開罵”。
一部分觀點是站在“廚師”角度,認為,廚師很難下崗,一個廚師一個味道,預制菜很難替代。
一部分則是抨擊預制菜的口味、品質,比如“最后打敗預制菜的是飼料更快”、“喂豬豬都不吃”、“沒有新鮮度的菜肴不是上品”……
而還有一小部分則是支持李劍的觀點,“這是不可變的趨勢,同樣是不可逆轉的”、“不否認會成為主流,但特色餐廳自然會火”。
02
未來的餐飲業,
預制菜是否真的會取代廚師?
其實寫這篇文章以前,職餐記者也看了網友對李劍觀點的評論,發現很多評論更多的是宣泄內心的情緒、悲憤。
還有很多是“混淆”了如今預制菜和曾經“料理包”兩者的區別,許多年前,料理包確實讓一部分餐廳失去顧客,難吃的口味、一鍵復制的同質化,都是無法掩蓋的缺點。
但隨著餐飲的發展,尤其是疫情以后,餐企在預制化道路上探索的不斷迭代,很多餐館其實早已“潛移默化”中接受著預制化、預制菜。
1、產品結構進化——
餐廳的點心、涼菜、小吃已逐步“去廚師化”
其實當我們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現在餐廳里的很多點心、菜品、小吃都不再依賴于大廚。
像是很多餐廳為了提高毛利,都會上一些輔菜甜品、小吃,這兩年最受歡迎的小酥肉、冰粉、海苔雞肉棒、炸雞排等,基本都是半成品預制菜,到餐館后簡單操作,成為一道隨時可上桌的菜。
不會有一家重慶小面店為了一道“小酥肉”,去四川請一位廚師專門在店里去和面切肉,一步一步操作。還有如雪媚娘、各種糕點類的點心,也并非要請甜品師才可以在自家餐廳上新菜品。
一般都是選用的預制菜,到店后進行最后一步的烹飪,技術含量較低,即使是很多顧客在家也可以操作完成。
區別兩家餐廳菜品是否好吃,一個是大廚對火候的掌握,一個是調料的拿捏,還有一個是食材的選取,當我們把一道菜拆分后,火候如今可以依賴高科技來控溫,調料的選取可以根據配方利用器具精確到克,食材也可以提前搭配好。
再看去年我們總結的趨勢中,如今很多餐廳都在走“融合+”模式,賣米線的開始賣面,賣包子的開始賣炒飯,賣餛飩的開始賣面,為了提升業績拉來“新客”,都在試圖拓寬自己的產品結構,而融合+的背后,是菜品的壁壘在被打破,不再依賴某一位大廚。
雖然我們不愿承認,但大多數餐廳如今的產品結構已然在發生悄無聲息的“變化”,這種“變化”讓廚師的角色不再那么重要,也讓更多人可以勝任這個角色。
2、創業驅動——
夫妻老婆店,為了效率和生存漸漸“去廚師化”
很多人說,疫情改變了自己所在的行業,當然餐飲業也不例外。
疫情后的三年里,在高企的成本壓力下,大批餐飲老板為了活下去都在成本上“開源節流”。
第一“刀”都鎖定在后廚上,通過縮減后廚人員以降低人工成本,緩和現金流,有些餐飲老板甚至直接將十幾人的廚房團隊縮至三四人,開始嘗試用半成品制作部分簡單的菜品。
一位餐飲老板接受采訪時直言,在人工成本中,廚師占了絕大部分,減少一個廚師,門店的人力成本能下降一大截,活下去的幾率更大。
而再來看夫妻老婆店這樣的小店,想餐飲創業,但是小本買賣,一個人就是一份支出,基本都是夫妻倆來擔任大廚、打雜、收銀的全部角色,最多再請兩個幫工。
小本創業的驅動之下,她們沒有成本來付廚師的錢,又想讓餐廳賣的豐富些,就倒逼著選擇預制化的路子,購入成熟供應鏈下的預制菜,為了成本和效率舍棄“大廚”。
3、連鎖規模化發展——
高標準化讓百店、千店、萬店品牌盡可能去廚師化
而對于很多要沖刺百店、千店、萬店的餐飲連鎖品牌,實現標準化是第一步。
標準化之路也是“去廚師化”的開始,比如最先嘗試的真功夫,將大部分產品都通過中央工廠進行加工,菜提前洗好切好,肉類提前腌制好,再以袋裝的方式配送到門店。門店店員只需把處理好的食材放入蒸柜里簡單蒸一下即可出餐。
還有最新一批成長起來的,中式快餐品牌1000+店的老鄉雞,老娘舅、鄉村基,茶飲品牌喜茶、奈雪的茶,還有麻六記、西貝等,都自建工廠。
中式快餐、茶飲、火鍋、麻辣燙等熱門品類下的餐廳尤其是連鎖餐廳,大部分都已經實現了“去廚師化”,門店內不再配備有專業的廚師,不再依賴“大廚”,大廚也會逐步在連鎖企業中淡出。
4、口味、產業在進化——
食品加工、冷藏、保鮮等供應鏈和物流技術的進步
“就是那種料理包?”
“估計豬都不想吃吧?”
其實很多網友反駁或者怒斥李劍的觀點,大部分是對“預制菜”還停留在很多年前,覺得那種復熱型的料理包就是預制菜。
混淆了真正的預制菜,所以才激起了內心的情緒,但其實從目前的食品加工、冷藏、保鮮等供應鏈和物流技術的進步的速度來看,已經非常成熟。
無論是鮮度、還是味型的還原,都能夠基本與大廚烹飪的非常相似,比如眉州東坡的東坡肉、麻六記的毛血旺半成品菜。
而如果是10年以后,也許餐飲業的科技運用更多,更加進步,供應鏈、物流、保險技術更加強大,那預制菜的發展也會更上一個臺階,在口味上、新鮮度上也許是另一番模樣。
職業餐飲網總結:
也許未來10年,并不會發生90%的廚師被預制菜取代。
但很多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比如類似于可以被機器取代的部分廚師崗位會慢慢迭代、進化、消失,就像中國八九十年代一批紡織工人的“消失”,它是時代進化下的必然結果。
而一部分極具匠心和技藝的廚師,也會被留下,也許地位、薪資會更高,或是進行研發、創新新菜品、新品類,或是走進米其林等高端餐廳做一名星廚,亦或如日本等西方國家一樣,用手藝就開一家小店,在這世世代代傳承。
隨著餐飲業的發展,廚師的宿命其實在此刻已經在被“改寫”。
你如何看待李劍所說的“預制菜在未來10年會干掉90%的廚師”?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