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企做數字化轉型,系統是自研還是采購?
01
營業額降幅超8成
數字化轉型成破局之術
環境在“催促”數字化變革加快腳步。
根據北京飯店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4月至5月中旬,90%的餐飲企業營業額低于上年同期,其中28%的餐飲企業同期營業額降幅超8成。
數字經濟時代,為了解決營收下降的困境,餐企們積極嘗試數字化轉型——線上外賣、遠程點餐到店自提、線上商城零售、短視頻團購、直播電商、一系列措施來努力實現復蘇。
隨著餐飲行業不斷發展完善,通過數字化手段做品牌力提升成為競爭戰略點之一,但事實上,數字化并非是單一的戰略動作,而是一套完整的體系搭建。
02
在數字化轉型這件事上
吉祥餛飩、霸蠻、農耕記做了哪些探索?
自從數字化的“魔力”彰顯以來,“原來1個人管5家店,現在1個人可以管30家店”的傳奇故事不絕于耳,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正在加入“數字化轉型”陣營。除少數選擇自研數字化系統的企業外,“采購”是大多數餐飲企業的選擇。
作為餛飩品類中的頭部企業,吉祥餛飩目前全國范圍內擁有超過3000家門店,80%都是加盟門店,對運營效率的高需求,使得其早在2012年就開啟數字化探索之路。
吉祥餛飩首席技術官何如政表示,在探索數字化后,主要達成了幾個層面的小成就:
首先是與用戶更近。以往傳統方案中,除了線下面對面的與消費者溝通外,線上只能通過短信、微博、公眾號等渠道完成觸達,但這個過程中,與消費者只有單向溝通,而沒有互動。
但在數字化后,自媒體、抖音、微信小程序等等,渠道更多的同時,將單向溝通迭代為雙向互動,作為以門店為基礎的商業模式,通過線上多一層的互動關注,本質是服務渠道的拓寬,與客人之間的鏈接更近了。
其次,能不斷發展出新玩法。除了從小程序、抖音等私域流量中的下單、發券等行為進行會員裂變外,在與嘩啦啦合作數字化方案后,吉祥餛飩也在不斷探索新的玩法,比如抖音短視頻推薦、元宇宙暢享、結合游戲跨界的玩法等等,都能很好的提升品牌認知度。
而對于本身就定位于“餐飲科技公司”的霸蠻,在數字化轉型這件事情上也有不少心得體會。
霸蠻首席信息官鄺德輝表示,霸蠻在2014年創立時便開始重點打造信息化氛圍,從門店堂食、外賣、外帶、零售、電商等多個緯度共同入手,希望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的無邊界餐飲。
“疫情中其數字化的重要性更被凸顯,因為霸蠻一直以來就比較重視信息化、數字化建設,所以在不能堂食階段,非常迅速就能夠用零售、電商補位,甚至能超過預期�!�
鄺德輝說到,數字化的目的在于怎么用更少的人以更高的效率運作整條鏈路,各系統的聯動,大數據分析,也能夠從源頭上快速解決餐飲企業與消費者建立信任關系的問題。
此外,相對較晚進入數字化領域的農耕記,其首席技術官莫澤光表示,“我們其實算是被疫情逼著做變革的一批。”
疫情反復,線下獲客是餐企們面對的共同問題,環境倒逼著企業嘗試更多新業務,外賣、直播、零售分銷等等,新玩法多樣,但核心支撐都在于“數字化”。
“我們在用戶觸達的手段非常有限,與嘩啦啦合作后拓展了一些渠道�!蹦獫晒獗硎�,在管理數據服務方面,對業務有很大提升�!耙郧暗拈T店報表在時間上比較滯后,而現在都能在當天解決,在門店經營管理、顧客分析、供應鏈計劃、發貨效率等方面,因為有了數據支撐,效率都有所提升。這是企業競爭實力提升的表現�!�
03
自研OR采購
餐飲人到底該如何選?
“數字化轉型,到底要選擇自研還是采購?”這是每個餐企都要經歷的問題。
但事實上,選擇沒有對錯,自研與采購各有利弊,重點還在于企業處于哪個階段、核心訴求是什么。
先來看自研系統。
毋庸置疑,自研最大的亮點及優勢就在于“量身定制”,能夠最大限度滿足企業內部特殊性流程,更方便調用安全數據權限。
比喻來說,自研就像裁縫量好尺寸做出來的一件衣服,投入大,周期長,但百分百合身,符合特殊需求。
不過問題也同樣在此,因為完全定制,所以一旦后期身材走樣、審美轉變,想要在這件衣服上做改動,那就是難上加難,流程緩慢。很有可能變成“此時之蜜糖、彼時之砒霜”。
夸父在數字化建設上前前后后投入了超過數千萬資金,搭建的自研數字化團隊超過百人;呷哺從投入自研數字化系統,到如今建設數智化中心耗時三年、耗資數億......看得出來,在投入上,自研系統是一座難攀的高峰,也因此,九毛九集團、老娘舅、大董餐飲企業都從“自研”轉向了“采購”。
而自研的另一層大難點,在于對管理要求非常高,企業要對自身和行業未來有清晰判斷。自研系統的視角很可能局限于自身品牌,小型研發團隊沒有足夠的經驗判斷自身需求的生命力和價值程度。
鄺德輝提到,自研系統是否能夠從0-1完成,和內部管理有很大關系,管理層對于企業自身、行業發展是否有清晰判斷都會影響自研系統構建的進度。“如果自研系統只是滿足解決當下的管理問題,缺乏對未來的預判。當市場迭代、同業升級時,系統就需要不斷升級甚至推翻,整體鏈路變得耗時更長、成本更高。”鄺德輝說道。
再來說采購系統。
作為事物的兩面,采購的劣勢在于特殊性需求不夠靈活,不夠定制。但優勢也很明顯。
一方面是成本低。采購第三方公司提供的系統時,“并肩作戰”的隊友還有很多,成本在很多家公司共同挑起來的情況下,自然會降低很多。
另一方面雖不太明顯,但似乎更重要的優勢點,在于對管理層要求不高,能夠帶來更多玩法思路。行業內選擇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有很多已經走在科技前沿的,這就意味著,這些企業對第三方系統提出的采購需求方案,可以被直接套用。對于中小餐飲而言,似乎有一種“背靠大樹”的感覺。
同時,隨著采購系統功能的不斷優化與迭代,也能反向賦能餐企看到更到新視角,萌發新想法。
04
自研、采購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自研和采購各有利弊,總結下來:
自研系統更適合個性化需求強烈,且有較強能力支撐的企業。成本高、周期長、企業對于未來要有明確認知,同時也要承擔未來難控的風險。
采購系統則更加包容,從大企業到中小企業都能兼顧。成本低、直接用、對企業沒有任何要求,甚至還能反向賦能新視角,但使用不能隨心所欲。
在選擇自研還是選擇采購這件事情上,似乎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問題。餐飲人更應該從自身實際需求出發,選擇更合適的途徑。
不過,值得注意的事情是,不論是自研還是采購,數字化變革始終沒有終點,這就更要求餐企在選擇“自研or采購”的問題前,先考慮清楚“為什么要做數字化,以及是否真的需要做數字化”,而不是看到趨勢就立馬跟上。
從概念提出,到實施落地、組織應用,最終以數據形式直觀看到業績提升、規模增長,在企業歷程中,數字化并非只是停留在用幾個工具的簡單層面,通過數字化工具達成高效協同、積累數據,在大量不同方向的真實數據沉淀中,完成整體性的數字化驅動,才是企業做數字化轉型的本質。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