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裕拯救國美18個月:裁員降薪、股東套現、市值蒸發806億
8月3日,深陷裁員潮的國美迎來重大調整,據新浪財經報道:內部人士表示,國美旗下真快樂公司執行副總裁丁薇已被免職,團隊已大幅裁員;國美管家售后公司CEO曾之寧被免職,該職務由國美管家公司董事長林超兼任;張斌則被任命為國美通信公司CEO。
自國美電器創始人黃光裕回歸后,國美高層變動頻頻,組織架構連續多次發生調整,核心業務也不斷發生轉型。曾經的線下零售巨頭不斷嘗試突圍,但結果并不美好。
2021年2月,刑滿釋放的黃光裕度過了假釋考驗期,正式獲釋。這位曾經連續4年登上胡潤財富榜的中國首富,重新執掌國美。剛出獄的黃光裕躊躇滿志,他向外界表態:“要用18個月讓國美重新回到原來的市場地位。”
當年“家電零售大哥”的霸氣言論一出,國美股價出現久違的大漲,報收2.25港元/股,全天漲幅達33.93%,創下2015年5月以來的新高。
從2021年2月到如今,18個月的期限已至,國美真的重回巔峰了嗎?答案可能不盡如人意。
截止8月3日,國美報0.29港元/股,股價僅剩18月前的零頭,市值損失近806億港元;對持股58.68%的黃光裕來說,同樣也失去了472億港元身家。
01
真快樂拖欠工資,打扮家叫停
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黃光裕的“復辟”也給陳腐老舊的國美點燃了三把火,相繼推出“真快樂App”、“折上折App”和“打扮家App”。
按照黃光裕提出的“娛樂化營銷”戰略,國美App改名“真快樂App”,定位社交化的購物興趣電商,全面圍繞Z世代喜愛的消費場景營造。但想吃Z世代紅利的App多如牛毛,真快樂App始終無法破圈,積累起自己的用戶群體。
作為一個“電商平臺集合體”,真快樂App并沒有做到它所說的“圍繞Z世代而展開的娛樂化購物體驗變革”,反而更像是淘寶、京東、小紅書的整合版,集百家之長,東拼西湊的集合體,鮮有創新之處。
此外,真快樂App也游離在主流電商平臺之外。2021年4月,黃光裕聯合國美表示:“真快樂App平臺的超萬款商品保證全國全網底價。”意圖掀起新一波電商平臺價格戰,打造一個屬于國美的雙十一和618。
但反饋聲寥寥無幾,不管是淘寶還是京東,全部忽視國美。就連老對手蘇寧,都完全沒有應對的打算。最終,這場電商平臺價格戰無疾而終。
隨后真快樂App陷入了無法挽回的衰敗,開始了大裁員。高管被清退、大量員工被裁、代理商的服務費被拖欠;到了2022年7月22日,大量真快樂App員工在社交平臺曝光:國美真快樂部門已拖欠員工兩月工資,公積金斷繳近四個月。
國美初探電商平臺失敗,另一個關注度更低的“折上折App”,以全面復刻拼多多和滿減優惠為核心賣點,結局更是慘淡。自2021年8月12日用戶試運行版發布后,僅僅在雙十一開啟一次大型優惠活動,但也是關注度極低,市場反饋近乎零。
真快樂App
除了電商平臺以外,國美還試圖進軍家裝市場,喊出“家·戰略”口號,推出打扮家App,甚至一度被黃光裕視為“再造國美”的希望。
為了在家裝市場“再造國美”,國美在2020年全年新增縣域店1034家,全國運輸路線超1600條,擁有500萬平方米覆蓋全國的物流網絡。在完成渠道、品牌、平臺鋪設后,國美還為打扮家App制定了一個美好的前景:3年內達到5000億元,市占率10%;5年內達到1萬億元,市占率20%;最終目標是能占據家裝市場的30%。
然而去年4月才剛剛上線,今年7月業務就停擺,國美的“三年小計劃、五年大計劃”似乎成為了一個笑柄。而導致打扮家App崩盤的最大原因,就是國美自上而下的官僚作風濃郁,體系臃腫。
打扮家App的項目發布是在2021年4月份,但實際平臺搭建完畢一直拖到2021年11月份。冬季屬于家裝行業的淡季,只能接明年的預定單,做用戶前期積累。但還沒等到打扮家App翻起浪花,國美先撐不住了。
先是打扮家業務部門裁員,創始人退居2線;隨后任命高管在今年4月離職;最后發展到拖欠施工工人裝修款,導致大批裝修訂單“爛尾”。
不光有爛尾樓,還有爛尾裝修。不經意間,國美創造出一個新名詞,也成功埋葬自己在家裝領域的全部品牌信譽度。
黃光裕“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已經全部熄滅,只剩下被裁的高管、被拖欠工資的員工和工人。
02
黃光裕放棄國美
連續試錯、連續失敗的黃光裕,已經打光了所有底牌,曾經的“家電零售大哥”錯過了一整個時代,老派的打法并不適用于現在的直播帶貨、社交帶貨時代。
據《2021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顯示,京東以32.5%的份額位居第一;第二位的蘇寧易購為16.3%;天貓份額為14.8%,位列第三;國美電器僅為5%。
不但體量不及京東和蘇寧,在營收方面,國美也遠遠落后。據財報顯示:2021年京東營收9516億元,同比增長27.6%,營收規模是國美的20.47倍;2021年蘇寧易購營收1389億元,同比下降44.94%,營收規模是國美的2.99倍。
國美非但追趕不上淘寶京東電商平臺的腳步,甚至連老對手蘇寧的零頭都比不上。面對“沉疴難起”的國美,黃光裕終于回歸了理智,先顧好自己的“錢袋子”。
黃光裕
2021年12月22日,黃光裕以每股平均價0.67港元減持1000萬股,套現670萬港元;
2022年1月24日,黃光裕減持國美零售3000萬股股票,合計套現4000萬港元;
2022年4月1日,黃光裕以0.55港元/股的平均價,再度減持4億股國美零售股票,套現2.2億港元。
4個月時間的時間,黃光裕共減持4.4億股,套現2.465億港元。值得一提的是,黃光裕套現的時機極為巧妙,分別是國美發布全年虧損超40億元的財報之前,以及國美每10股合并為1股實施之前。
黃光裕是否涉嫌內幕交易?是否利用職位便利,惡意套現?值得深思。
除了套現的時間節點存在爭議以外,黃光裕本人也有“前例”。據公開資料顯示:黃光裕在2010年8月就以非法經營罪、內幕交易罪、單位行賄罪三項罪名,二審判處14年刑期,并處罰金6億元,沒收個人部分財產2億元。
不可否認的是,如果連國美實控人都決定去套現拋售國美股票,就證明他對國美的落寞已經無能為力。
03
線下零售,昨日黃花
曾經的零售巨頭,蘇寧和國美似乎成了一對難兄難弟,稱霸家電行業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在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的時代,線下零售企業已經嘗試多次突圍。
國美探索興趣電商,進軍家裝市場已經宣告失敗。
蘇寧深耕“家居+家電”模式,零售云已達到萬家門店級別,且蘇寧物流已在41個城市投入運營50個物流基地,覆蓋全國351個地級城市。這些數據看似輝煌,但財報卻并不理想。
據蘇寧發布的2021年財報顯示:2021年全年,蘇寧共出現430多億的巨額虧損,負債率上升達到83%,總負債超過1398億元,股票也被予以“ST”警告。
從2020年開始,蘇寧已經陸續關停直營店等共計1591家門店;江蘇蘇寧足球俱樂部因資金問題解散;張近東以88.3億的價格出售蘇寧易購16.96%的股份,還被列為被執行人,蘇寧電器被強制執行超過30億……
59歲的張近東和32歲的蘇寧,53歲的黃光裕和35歲的國美,在互聯網電商平臺的沖擊下,曾經的線下零售巨頭陷入了晚年慘淡。
在零售市場格局巨變的當下,國美和蘇寧又該改變?還能選擇什么方向突圍?前方的道路注定荊棘遍地、九死一生,留給它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