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打折商品上市的日本唐吉訶德,如何持續33年業績增長?
來源/Mall先生
近年來,越來越多各種折扣店、特賣店在身邊涌現,包括售賣服飾鞋包尾貨或舊款的唯品會/唯品倉,以臨期食品雜貨為特色的好特賣HotMaxx、嗨特購HitGoo、盒馬生鮮奧萊等等。
這些以售賣臨期商品、尾貨、過季商品或微瑕品為主的“軟折扣”零售商,是否有機會成為經濟新常態下,新的商業爆發點?
本文將通過對“軟折扣模式”的成功代表——日本唐吉訶德Don Quijote(簡稱Donki,后更名為PPIH集團)自創立起33年來的發展歷程作一梳理,揭示它成功背后的商業邏輯,以及對當下國內軟折扣零售商的啟示。
01
唐吉訶德/PPIH的成就
唐吉訶德起源于1978年的一家尾貨折扣店,2019年,唐吉訶德控股集團更名為PPIH(Pan Pacific International Holdings,泛太平洋國際控股)。
作為一個多業態、多品牌的零售集團,PPIH如今在日本、美國和東南亞擁有超過700家門店,其中日本超過600家,唐吉訶德折扣店超過400家。
PPIH門店分布 | 來源:PPIH官網(2022.09)
2019年,PPIH成為日本第四大零售集團,僅次于AEON永旺、Seven & i(7-11便利店母公司)、Fast Retailing迅銷(Uniqlo優衣庫母公司)。
與同在食品雜貨領域的AEON永旺、Seven & i相比,PPIH盡管銷售規模相對較小,但經營利潤率較高,增速快且穩定。
至2022財年,PPIH已連續33年實現銷售額與經營利潤雙增長。而近10年這兩項數據的復合增長率,PPIH也達到了雙位數,顯著領先于其它集團。
02
唐吉訶德/PPIH的發展歷程
唐吉訶德的前身—— “小偷市場”由安田隆夫1978年在東京創立,是一家售賣尾貨的折扣店。
創立于1978年的小偷市場
1980年,安田隆夫介入尾貨批發,成立了JUST公司。
1989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前夕,安田隆夫回到零售端,在東京郊區開出首家唐吉訶德折扣店。
針對當時日本有成千上萬的軟折扣店,但無一能夠實現規模化的現狀,安田隆夫用塞萬提斯著名小說中的主人公名字作為品牌,顯示了其不囿于成見,把理想注入日本零售行業,創造新的價值的愿望。
創立于1989年的首家唐吉訶德
我盤點了其從創立以來,各個發展階段的重要里程碑式事件:
33年從一家小店變成跨國連鎖集團,不難發現,過程中的唐吉訶德,始終在經營模式、發展戰略,甚至跨國市場等多維度方面不斷嘗試,一如其在往年的年報封面中所表達的精神——“Pioneering in Retail Innovation”(零售創新先鋒)。
03
以軟折扣為核心的商業模式
PPIH集團將唐吉訶德的商業模式稱之為“有悖于零售業常規的獨特商業模式”,在近年的年報中,對其進行了系統化的梳理和闡述。
我將其拆解成為六個方面——
1、以尾貨、微瑕品為核心的獨特商品組合
唐吉訶德以售賣尾貨、微瑕品起家,內部稱之為Spot Products(包括季節性商品和特殊商品如二手奢侈品)。2002-2008年,日本經濟下行,很多企業倒閉,唐吉訶德抓住機會,收購了大量便宜尾貨。
這些貨品,售價便宜、成本低、利潤豐厚、種類豐富,但是數量有限,供應不穩定,因此需要將尾貨和普通商品搭配售賣。
2010年前后,唐吉訶德對庫存的要求是40%尾貨+60%普通商品。如今,尾貨占比已有所下降(有報道稱30%)。
隨著門店增加,為了找到可持續的低價商品,也為了滿足過往采購中不能覆蓋的潛在顧客需求,唐吉訶德于2009年起推出“熱情價格”系列自有品牌。
“熱情價格”系列產品
到2012年,“熱情價格”SKU數量已超過2,000,涵蓋食品、日用品、服飾、電器等。
據報道,自有品牌的銷售占比為11%的時候,毛利占比為16%,毛利率水平要高于外部采購的商品。2022財年,唐吉訶德自有品牌的銷售占比從2017財年的11%上升至14%。
關于商品定價,唐吉訶德內部有個說法:“進貨便宜的,往高價賣;進貨貴的,往低價賣。”以低于市場價格的商品來建立顧客感知的低價形象,吸引顧客進店,再帶動尾貨、自有品牌等高毛利商品的銷售,來平衡客流與利潤。
2、充滿尋寶氛圍的購物環境
早期的“小偷市場”店面小,缺乏倉儲空間,安田隆夫就采用了“壓縮式陳列”的方式,并沿用至今。
在唐吉訶德店內,1,000-3,000平米的空間可塞進4-6萬個SKU,沖上屋頂,占滿過道,同時以大量手繪廣告海報,配合循環播放的歡快音樂,營造沖動購物氛圍,制造尋寶樂趣。
唐吉訶德店內 | 來源:集團年報
由于尾貨、微瑕品的品類和數量供應常常變化,顧客每次到店都可能有不同的發現,而配合這樣的購物環境,則強化了顧客的“淘金”般的體驗。
唐吉訶德曾解釋過這種陳列方式在日本的適用性。“在日本,市中心很多建筑又高又窄,有多個樓層,空間利用率不高,還無法安裝電梯。開在這些物業里的多層門店,必須想方設法吸引顧客往上走。”
唐吉訶德的樓層規劃和商品陳列,正是通過圍繞樓梯井注入獨特的娛樂元素,讓顧客受好奇心驅使不斷向前探索,把購物變成一趟奇遇或冒險。
唐吉訶德店內 | 來源:集團年報
3、多樣化的商品組合和門店業態
在商品的選擇上,唐吉訶德通過豐富的商品種類來盡可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各種需求,既有單價較低的食品、日用品,也有單價較高的電器、進口品牌商品。在其官網上,唐吉訶德自我定義為“一家從日用品到高級品牌一應俱全,為顧客帶來新鮮刺激購物體驗的綜合折扣店”。
唐吉訶德店內的腕表 | 來源:品牌官網
普通門店中,唐吉訶德提供食品(含少量生鮮)、日用品(含化妝品)、手表和時尚用品、電器、體育/戶外用品等豐富的商品組合,由于堆滿貨品而難以推車行進的通道,雖然不適于習慣推車購物的家庭客群,但卻可以用最高的效率滿足年輕人和上班族的快速消費需求。
唐吉訶德店內
在2007年收購長崎屋后,唐吉訶德把其中一些門店改造成MEGA唐吉訶德。面積擴大至3,000-10,000平米,囊括了4-10萬個SKU(包括服裝),其商品種類、陳列、購物通道設計更符合家庭客群的需求。
除了這兩種主要業態,唐吉訶德在日本還有Picasso、Essence等面積在300-1,000平米、SKU數量1-2萬的藥妝店、便利店、小雜貨店,以及收購來的店型約2,000-7,000平米,主營DIY相關和家居用品,有4-8個萬SKU的Doit等多種門店類型。
數據來源:唐吉訶德2016財年年報
4、夜間經營
早期“小偷市場”開業后,有一天晚上,安田隆夫在結束營業后在店內整理貨架;一位顧客以為店鋪還未打樣,進來光顧。這就是唐吉訶德夜間經營的起源。
相較于7-11便利店在晚上11點關門,唐吉訶德將營業時間推遲到了凌晨2-3點。通過延長營業時間(當時為填補市場空白之舉),唐吉訶德成功吸引了日本年輕人和上班族的注意,創造出一個成功的夜間市場。
夜間經營的MEGA門店
如今,有很多城市的唐吉訶德店甚至可以實現24小時營業,比如其中國臺北首店。而有數據顯示,不少店鋪在晚上8點以后的銷售占比達到30~40%。
5、星羅棋布的線下門店+線上平臺
唐吉訶德的門店,遍布日本的郊區和市中心,不僅服務于當地社區、本地居民,在鬧市區或觀光區的門店還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光臨。
而多種多樣的店型,也保證了其不論市區還是郊區,都能夠因應物業情況和周邊社區,選擇最適合的業態來開店,這大大加速了它的拓展。
唐吉訶德鬧市區門店
除了實體店,唐吉訶德也大力投入電商和數字化,打造線上購物平臺。2014年3月,唐吉訶德推出majica會員,顧客可以在手機上下載優惠券、進行電子支付或購買電子貨幣。
從2014財年至2021財年,majica會員數由120萬快速躥升至1,540萬。2019年6月的數據顯示,majica會員受到了不同年齡層顧客的廣泛歡迎。
6、靈活應對市場的管理組織模式
在“顧客為先”的經營哲學之下,唐吉訶德賦予門店在運營上相當的靈活度,被稱之為“授權”X“對變化的響應”。
門店通過與顧客的緊密接觸,可以因應顧客需求和競爭對手動態,快速靈活地調整商品陳列,甚至還可以在一定程度內擁有采購權和定價權。
這種授權模式,從唐吉訶德創立伊始就根植于企業的DNA中,也成為了其獨特的競爭優勢。
為支撐此授權模式,唐吉訶德引進了與業績掛鉤的薪酬體系,把授權與責任和報酬聯系起來。
盡管這一模式在國內很常見,但由于很多日本企業強調資歷的重要性,難以像唐吉訶德那樣授權給一線,薪酬體系也不一樣,因而打破常規的唐吉訶德,就將其變成了公司治理的基礎和護城河。
2020財年,唐吉訶德推出“百萬明星計劃”,把銷售管理架構從20個商業分區調整為102個,每個分區對應100萬人口,配備一位分區總裁。
新的架構不僅有利于分區總裁密切跟進每家門店的經營和管理,也進一步強化了“非升即走”的內部競爭和20%末位淘汰模式。
以上六個方面,我們可以用一張圖來進行總結。
可以看到,唐吉訶德的商業模式是:
建立在獨特的軟折扣商品組合之上,
圍繞著種類豐富的尾貨,創造出壓縮式陳列和尋寶氛圍;
在郊區和市中心通過開設多種業態門店、打造線上購物平臺覆蓋盡可能多的目標客群;
又通過夜間經營策略+門店級別的授權,滿足顧客對于差異化消費場景的需求。
絕不限于“軟折扣”一點,而是將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才成就了唐吉訶德獨特的商業模式,讓其在日本連鎖零售行業獨樹一幟。
04
商業模式以外的擴張策略
除了自身獨特的商業模式,唐吉訶德在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抓住并有效利用了不少機遇。這些外部機遇與其內部商業模式緊密結合,促使唐吉訶德的業績節節攀升。
1、境內收購,改造做大做強
在日本,唐吉訶德在2007年收購了主營綜合超市GMS業務的長崎屋。
在關閉業績不達預期的門店后,唐吉訶德把剩余門店陸續改造成MEGA唐吉訶德,通過面向家庭客群進行商品采購和門店規劃,優化商品結構、引進壓縮式陳列和娛樂元素等,將其打造成區別于競爭對手的大型綜合超市,并在2011財年扭虧為盈。
2017年起,唐吉訶德陸續收購了全家Family Mart母公司旗下UNY超市的股份,直至2019年1月全資控股UNY超市所有門店。
通過改造和商品結構的調整,25家門店改造后一年的銷售額比改造前增長40%,也推動了PPIH整體銷售額的增長。
2、逆勢擴張,搶占優越地盤
多年來,唐吉訶德以機會主義的方式,獲得了許多優越的店鋪位置。
2012-2016財年期間,唐吉訶德把其他綜合超市GMS和大型電器商店關閉的店鋪重新裝修,開出將近100家新店。
2018財年,零售業很多企業經營困難,關店止損,唐吉訶德則在被競爭對手騰出的店址上加速開店。
另外,唐吉訶德還趁著游戲機店和錄像租賃店監管趨嚴的機會,在他們店址上改造開店。
另一個例子是唐吉訶德在香港的擴張。唐吉訶德2019年進入香港,當年的社會動蕩疊加2020年疫情,使得香港零售市場遭受重創。而隨著奢侈品、快時尚紛紛退租,唐吉訶德瞅準機會抄底香港,低價盤下多家市中心空鋪。
據報道,2020年7月開業的銅鑼灣名珠城店,一家四層大店,原為唱片連鎖HMV旗艦店,唐吉訶德接手后月租僅100萬港元,比前者下降三成以上;
2020年10月開業的中環100QRC店,月租僅120萬港元,較前租戶東方表行的租金220萬港元下降逾四成。
DON DON DONKI香港100QRC店 | 來源:品牌官網
3、把握入境游客與免稅業務
入境游客,特別是來自中國、韓國等地的游客,曾經是唐吉訶德重要的營收來源。
在新冠疫情之前,日本的入境游客多年來穩步增長,2018年已達超過3,000萬。而2014年日本政府放寬了對入境游客免稅購物的限制,更刺激了海外游客對日本產品的需求。
游客在免稅店外
作為行程的一部分,很多游客會在繁華的鬧市區光顧售賣日本產品的知名店鋪。唐吉訶德憑借優越的店鋪位置、豐富多樣的商品組合、店內陳列的娛樂元素以及夜間經營策略(游客常常在當天觀光結束后或晚餐后購物),成為最受歡迎的選擇。
唐吉訶德店內的免稅柜臺
唐吉訶德自身也非常注重面向境外游客的業務,如跟旅行社合作發放優惠券、在店內配備懂外語的店員和免稅柜臺,在特定商品加入中文、韓文標識,可接受多種外幣支付、提供免費Wi-Fi、甚至把商品直接運送至出境機場等等。
2018財年,唐吉訶德接待了480萬入境游客,免稅銷售額占比達8.7%。
唐吉訶德在2016年還面向訪日游客,推出了回國后的在線購物服務majica Premium Global。
而如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韓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多地,消費者不論是否曾經訪日,都可在majica Global PC版或手機版選購商品,包括化妝品、日用品、兒童用品、護理用品、食品、電器等多種品類,價格已含稅,運費由顧客自負。
唐吉訶德majica Global(PC版)
在中國大陸,唐吉訶德還開設了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驚安殿堂DonQuijote”,顧客可通過驚安商城小程序在線上下單,享受日本直郵服務。
唐吉訶德官方微博
04
持續探索海外擴張
盡管日本仍是PPIH最主要的目標市場,但畢竟容量有限,拓展海外市場是必然選擇。
在美國,唐吉訶德于2006年收購日本大榮零售Daiei的美國業務DQUSA,進入夏威夷;2013年起又陸續收購了Marukai、QSI、Gelson’s等連鎖超市。
在東南亞,唐吉訶德2013年在新加坡設立了辦事處,并于2017年在當地開出日本以外的亞洲首店;
2019年,唐吉訶德進入中國香港、泰國;2021年進入中國臺灣、馬來西亞、中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
唐吉訶德在泰國曼谷的MBK店
不過,PPIH的海外市場戰略與日本本土截然不同。
在美國和東南亞,PPIH推出的不是唐吉訶德這樣的折扣店,而是利用日本產品的良好聲譽,開設日本品牌專賣店,以合理的價格提供高質量的日本產品,特別是安全美味的日本食品。
PPIH在東南亞的門店DON DON DONKI主打高質量的日本產品和日式餐飲文化,門店面積約2,000-2,500平米,有12,000-15,000個SKU,并設有就餐區,顧客可享受現場制作的美食。
這些門店80%的銷售額來自食品(日本多數唐吉訶德門店這一占比在30%左右),包括新鮮水果、蔬菜、魚類、肉類、預制食品、季節性食品等,其中大部分產自日本。
此外,唐吉訶德在新加坡、香港等地還推出了以壽司、和牛為主題的經營利潤率較高的餐飲+零售模式。
DON DON DONKI門店
2022財年,PPIH在美國的銷售額將近2,000億日元,在東南亞的銷售額將近700億日元。PPIH把海外業務作為未來5-10年增長的重要驅動,根據其規劃,將在東南亞通過自建門店,在美國通過收購,把海外的銷售額規模提升至1萬億日元。
關于唐吉訶德內部商業模式與外部機遇之間的關系,我總結如下。
可以看到,PPIH滾雪球般的業績增長,不僅源于唐吉訶德內部獨特的商業模式,也是疊加了契合其自身商業模式的機遇(經濟衰退、入境游、產品出口),兩者相得益彰的結合,共同推動了整個集團的高速增長。
05
評價與展望
如上文所述,唐吉訶德和整個PPIH的持續業績回報,除了基于創始人的經營哲學,也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機遇因素。
無論是賴以起家的尾貨、微瑕品,還是逆勢而上的低價拓店、以及在經濟衰退期、動蕩期的企業收并購和海外擴張,似乎都是建立在機會主義之上。
在創始人和管理團隊準確的判斷和公司上下快速的響應下,這些機遇唐吉訶德都抓住了,并很好地轉化成了業績增長。但這種基于機會主義的、沒有定式的業績增長是否能長期維持?又是否能被國內的后來者所借鑒復制?
這恐怕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但我想,PPIH對未來的規劃,一定有值得還在“軟折扣”初期的企業學習的地方。
2020年,PPIH集團提出了中長期經營計劃Passion 2030;今年8月,又因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主要是新冠疫情影響)提出了Visionary 2025/2030,除了列出具體的銷售額和經營利潤增長目標,還強調了提高生產效率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性。
PPIH將重新定義“CV+D+A”即“便利+折扣+娛樂”的概念:
·加大專賣店業態的開發
·減少SKU數量
·提高自有品牌占比(由目前約14%提升至2025財年的25%)
·營造充滿驚喜與期待的購物氛圍
延長顧客在店內逗留的時間
對于人口老齡化和生育率下降的趨勢,PPIH認為零售市場不可能像以前那樣擴張,因此把日本業務增長的重心,從新店拓展轉變到現有門店的打磨和經營收入最大化,通過集團內部的協同效應和規模經濟,塑造更強大的商業基礎。
對于IT技術的進步,PPIH將設立“數字化和數據管理總部”來全面實施數字化戰略;進一步開發新的服務和流程(如基于人工智能AI來定價而不是人的直覺和經驗),把IT技術和實體門店優勢相結合來創造新一代門店。
在這些戰略中,“尾貨”與“軟折扣”模式并未被重點提及,反倒是偏向于硬折扣的“自有商品占比”被抬到了戰略位置。
再回望這30多年從一家路邊小店到全球化連鎖零售集團的發展內外因,我似乎有了更確定的答案:
比起特定的經營模式,創新的精神更重要;
比起堅守發家的傳統,因地而制宜更重要;
比起機會主義的試探,把握住大勢更重要。
把這些因素都囊括進去,“軟折扣”不過只是其中的一個引子,成為一時噱頭起家尚有可能,想要僅僅憑此而快速復制、發展壯大,對任何一家零售商而言,都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