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亂反正,回歸主業,國美需要活下去
來源/首席商業評論
撰文/老刀
今年,有多少企業在悄悄地裁員,降薪,緩發工資?有些企業下半年推遲發工資已成常態。而裁員更成為一場“靜悄悄”的運動,這個月裁百分之十,下個月再裁百分之十。而留下來的員工日子也不好過,取消津貼,取消各項補貼乃至于直接拿一紙降薪協議要求員工簽字。
大企業也不例外,這段時間,國美幾乎被一系列壞消息包圍著。9月26日,有媒體報道,國美未按時向員工發放8月工資,其公司債務和現金流危機已嚴重影響日常運營。國美總部員工表示,9月22日獲口頭通知稱8月工資將延遲發放,但具體發放時間和比例均不清晰,此前拖欠員工的半年績效也仍未發放。
9月26日下午,國美方面回應稱,當前國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與嚴峻挑戰,公司現金流承壓明顯。為保證公司正常運營,本月公司內部確實對薪酬發放做了臨時、應急調整。同時,公司不排除將繼續實施減員計劃,以進一步縮減運營成本。
9月27日,又爆出高管離職。國美電器CEO王巍已于上周一離職,國美投資公司CEO何陽青也已經離職。經過業務架構收縮調整,目前國美零售的核心業務主要由To C事業群來承載,支撐To C事業群的是多年跟著黃光�!按蚪健钡摹袄铣肌崩羁�
01
國美的坎
2021年2月17日,黃光裕復出后的第二天即聲稱,力爭用18個月的時間,使企業恢復到原有的市場地位。
今年8月19日,黃光裕發布《致國美朋友們的一封信》,在信中,黃光裕承認了錯誤:由于對于執行困難預料不足,加之疫情長時間干擾,導致現實與這一目標有一定差距。他承認,自己并未交出及格答卷。并表示接受外界的質疑與批評。
“于國美而言,我們需要面對現實,直面生存。” 當下國美已經進入暫時性的蟄伏期。公司將進一步聚焦主業,剝離與主業不相關及虧損業務,并注入優質資產,以提升盈利能力。
黃光裕稱:“這個時間點還在困境中堅持堅守的企業,很多不是因為經營性問題,多半是疫情等不可抗力帶來的短期沖擊�!彼粲酰谕麌艺块T能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多給企業一些財稅政策支持;銀行金融機構能進一步放寬融資條件,多給企業一些時間與空間,助企業渡難關;讓碰到非經營性問題而遭遇短期困難的企業,能夠不因此而倒下,走得更遠更好,為社會做更多貢獻。
今年以來,可能是國美面臨“大坎”最多的一年。
自去年12月底,黃光裕和妻子即開始頻繁減持手中的股票。據經濟觀察報統計,今年1月到9月,10次減持操作累計賣出45.98億股。其中,有12億股是以現金以外的資產進行交易,其余股份以平均每股0.186港元~0.55港元的價格進行交易。黃光裕夫婦套現金額達9.6億港元。
當下的國美面臨嚴重的資金壓力,黃光裕減持有可能并非“放棄”國美,而是通過減持獲得資金來支撐國美的正常運營。
截止到9月27日,國美零售的股份已經跌到0.15港元/股,從去年年初到如今,國美股價已經跌去了近80%。減持完成后,目前黃光裕夫婦持有國美零售42.80%的股份,總持股數為152.86億股。
黃光裕歸來之后,王巍已經是國美電器第三任CEO。據澎湃新聞報道,2021年7月,國美電器CEO張德炬因“身體情況,需休息調整”為由離職;2021年10月獲任國美電器CEO的王波,今年職務變動,現為國美電器華東大區兼上海區域負責人。
今年8月,國美電商平臺“真快樂”APP的執行副總裁丁薇、國美管家售后公司CEO曾之寧被曝出離開了國美。今年7月,國美集團旗下“打扮家”的創始人崔健、CEO高非已相繼離職。
國美電器在全國各地的門店也在收縮�!皣赖臉I務架構精簡后,好像又回到了十年前�!狈治鋈耸空J為,未來三個月是觀察國美能否“熬下來”的關鍵窗口期。
02
巨虧200多億
今年上半年,國美零售的收入減少,虧損擴大。據其8月31日發布的2022年半年報,2022上半年,國美零售實現營收121.0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減少約53.5%;歸屬母公司擁有者應占虧損29.66億元,同比增加50.25%;綜合毛利率19.81%,同比增加5.56個百分點;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24億元,而去年同期為43.78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約5500萬元,去年同期為21.41億元。
據統計,2017年以來國美零售持續虧損,從2017年到2021年虧損額分別為4.50億元、48.87億元、25.90億元、69.94億元、44.02億元。2017年至2022年上半年累計虧損達222.89億元。
在2021年2月,黃光�;貧w重新執掌國美零售一年半的時間內,公司累計虧損73.68億元。
2021年10月,國美零售有過一輪組織架構擴張,要打造線上平臺(真快樂APP)、線下平臺(國美電器)、供應鏈平臺、物流平臺(安迅物流)、大數據&云平臺、共享共建平臺等六大平臺系統,構建零售生態閉環。
去年初黃光裕回歸之后,從戰略方向上,黃老板是希望徹底改變國美的“電器零售基因”,向“社交+娛樂+全品類零售”的互聯網基因轉型。但是很顯然,野心太大,步調太激進,而國美的實力根本無法支撐這樣的并不聚焦的轉型。更重要的是,在當下互聯網各種業態已經十分固化的情況之下,國美想要打造新的社交和娛樂平臺幾乎毫無機會。
國美內部人士表示,“在很多地方,國美零售的精力、財力根本無法兼顧。”有的地方國美電器門店去年9月的專場可以做到1500萬元的銷售額,今年同樣的專場不到300萬元。這背后,有市場需求不足的外部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資金、貨物緊張的內部原因。“黃老板把錢投到打扮家APP、真快樂APP等‘未來項目’上,錢卻打了水漂�!�
一位國美員工向北京商報旗下媒體小編表示,黃光�;貋砗�,國美內部的管理風氣就變成了老板唯上�!耙粋新業務出來后,高管們不太敢提自己的意見,只會往下安排執行,至于方向是否正確,很少有人會公開提出質疑。”不僅如此,各事業部老總只是做一些沒用的方案“表演”給老板看,這些方案又很難落地。
賽迪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顯示,家電市場零售商占比份額最高的平臺是京東,占比達31.21%,蘇寧占比18.87%,而國美的份額僅有5.12%。
03
真快樂是一點也不快樂
為了實現目標,黃光裕通宵達旦地工作,每天工作到凌晨2點。但如果方向錯了,一切努力似乎都是徒勞。
2021年1月12日,國美宣布零售娛樂化戰略的全面開啟,國美APP宣布改名“真快樂”,定位為娛樂化電商門戶,重點打造“樂”和“購”兩大核心板塊,全力進軍全品類電商市場,聲稱要為用戶打造娛樂化、社交化的購物體驗。
國美披露的2021年數據顯示,真快樂APP年訪問量4.4億,月度活躍用戶穩定在5000萬以上,年活躍買家1683萬,GMV同比增長108.4%。5000萬的月活與京東、拼多多數億月活相比還是很少。而相比京東4.7億年活躍買家,拼多多年活躍買家8.6億,真快樂APP也相形見絀。
今年以來,國美打造一攬子全場景的娛樂路線,將真快樂APP提供的賽場、秀場和娛樂場三大場景貫穿到線下,此外還有內容分享社區、短視頻直播、賽事榜單、電商購物平臺等多個板塊,儼然成為了抖音、小紅書、微信等各種APP長項復合疊加的“集大成者”。
黃老板的真快樂來了個一鍋端,是京東(自營)+淘寶(平臺)+社交(小紅書)+抖音(短視頻和直播)這所有功能的結合體。
打開真快樂APP,其中有樂、購、賽、榜幾大板塊。樂里面是一些直播和短視頻,賽里面是活動,但基本上也是短視頻,購和榜均為商品頁。
而在“我”的頁面當中,分為購物空間和工作空間。購物空間顯示訂單情況,快樂券、快樂豆等等;而工作空間則是粉絲數量、我的作品(筆記)、我的比賽、點贊數量等等。
筆者認為真快樂的“社交娛樂零售”模式很難走通,“常識”性問題有以下幾點:
第一,社交和娛樂化的電商,首先是社交和娛樂,以筆記分享(類似于小紅書)以及短視頻來進行帶貨,其中最核心的挑戰是,需要有高流量的網紅、大V、名人的進駐,才有可能迅速撬動流量涌入。但是,在這一方面,國美顯然沒有資源也沒有經驗。
第二,在電商的本質上,國美的第一步選擇沒有錯:自營電商+商家進駐雙管齊下。但回到最后,“全品類的零售模式”就必然觸及到與京東和阿里電商的競爭。價格、品類的豐富性、快速的配送,這些基礎設施國美都不足以與“貓狗”抗衡。
第三,如何改變消費者的線上選擇習慣。京東、淘寶、拼多多已經牢牢鎖定了用戶,改變既有的選購方式,轉向真快樂,國美幾無勝算。
拼湊組裝讓真快樂嚴重失焦,而且耗費了國美極其寶貴的資源。
另一方面,國美還計劃涉足“線上家裝業務”。2020年12月,國美宣布收購打扮家80%股份,成為控股股東。在“家·生活”戰略的指導下,打扮家以創新科技(BIM、VR、AI等)打造行業新基建12大平臺,致力于建立行業更高標準、價值透明化、共創共享的經營新模式,為全行業的產業伙伴能夠更規范、更公平、更可持續地發展而創造新的價值。
這樣的“線上化藍圖”看似很美好,但也容易成為一堆由時髦的詞匯編織的巨坑。
搞笑的是,今年6月份,國美還宣布進入元宇宙。當時國美方面表示,國美真快樂 App 中將包括一款元宇宙游戲,通過游戲社交承擔用戶增長的任務。
04
病急亂投醫的國美需要重新回到“主航道”
一通操作猛如虎,最后到手兩毛五。不得不承認,黃光�;貧w之后,一年多時間,帶領國美打了一通亂拳。
當下的國美,回到“電器主業”比什么都重要。
第一,國美不必在乎用戶是真快樂還是假快樂,國美只要給用戶提供最具性價比的商品就行。
第二,當下的國美有沒有必要從賣電器切換到全品類?電商為什么一定都要做成淘寶或者京東那樣的全品類模式?蘇寧從電器到全品類,結果做了幾十年的“老三”,始終在阿里和京東的夾縫下生存,沒啥存在感。
賣電器,是國美的強項,應該把曾經的主業精耕細作打通打透。發展做線上業務沒有錯,但線上只是“為主業提供服務的”工具和渠道。而且在這個時機,從“電器零售”邁向“全品類零售”,國美的實力不允許,市場也沒有機會,全品類零售對國美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方向。
國美,需要刪繁就簡,回到初衷,重新做好主業,重新做好電器零售的“定力”。
第一,聚焦于“電器、數碼、高科技產品”的垂直類電商平臺。不要玩什么社交娛樂電商的“花活”,一時之間不輕率地走進“全品類”模式。
第二,對于線上線下,在有限度的范圍內進行創新。比如開發新的店態形式,在線下門店增加體驗區,利用爆款策略,聚焦于某些電器品類形成絕對的價格競爭優勢。在線上,打造粉絲和社群,充分培養自己的網店主播,進化國美品牌與粉絲之間的互動粘性,提高自身在線上的聲量和口碑。
第三,蘇寧轉型線上之后還有一大痛點是,線下的蘇寧電器門店和線上的蘇寧易購并沒有完全打通。蘇寧的教訓是,線下與線上成為兩個各自為戰的體系。線下是各個大區、門店自我作戰。而線上的易購則是在全國節點建立大倉,一網賣全國,這就沒有充分利用線下的門店資源。
對國美來說,如果聚焦于電器品類,完全可以線上線下同步,以LBS(基于地理位置開展服務)的“電器品類同城零售”模式開啟與京東電器品類的競爭,這樣可以實現送貨更快,體驗更好。而且在電器產品的競爭上,以流量型爆款產品的低價補貼模式吸引新用戶,曾幾何時,價格戰正是當年黃光裕最擅長的拿手絕活。
最后,有業內人士認為,人才的改變是未來發展的基石。一方面,國美理應引進更多的新人,培養新鮮血液;另一方面,黃光裕是國美強勢的王者,根本性的改變需要從黃光裕的意識開始,對于并不擅長的線上模式,應該虛心求教,聽得進意見。
05
國美能不能熬過未來幾年
所幸的是,國美已經發現了這一年多來的“混亂”是方向的錯誤,資源的浪費。
國美今年戰略大轉變,國美披露文件提及,將專注核心業務,打造盈利模式,將逐步減少對國美真快樂等費用較大業務的投入。聚焦電器、消費電子產品,除五類主要盈利模式之外非關聯或虧損業務將從上市公司剝離、出售或停止發展。
優化管理架構是其中一環,國美承認進行優化減員。同時關閉虧損門店,通過招退減租門店,選好位置新開城市店、大店。線下拓展步伐未停下,拓展門店網絡,通過自營+加盟的模式,覆蓋到全國一到六線城市。今年國美進行了多輪裁員,涉及多個業務,而裁員重災區是電商業務真快樂。
黃光裕在《致國美朋友們的一封信》還規劃了新的目標:“1+1+1”的三年戰略發展目標,在2023年實現較高盈利并達到以往較高水平,2024年達到歷史最好水平,2025年明顯超越歷史最好水平。
撥亂反正,回歸主業,熬過今年,可能是國美活下去的當務之急。
當然,少喊點口號,多做點實事才是關鍵。
參考資料:
高管出走、裁員、關店...急于趕路的國美迷失了自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