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智能硬件的勝利,是個偽命題?
來源/全天候科技
撰文/張超
智能寵物硬件正朝著智能化、數字化方向發展,竭盡所能幫“鏟屎官們”省時、省力、省心。目前這一細分賽道已經快速壯大,市場規模近5千億。越來越多本土新玩家暫露頭角,并開始收割海外。
近期播出的《超腦少年團》中,一群具備過硬基礎知識、超強編程能力的05后,迎來了全新挑戰——制造貓臉識別喂食器。
這也是迄今為止當季節目最難的一道題,需要挑戰者們將智能識別技術與喂食裝置實現軟硬件結合,從而有效啟動裝置。
兩個隊伍分別由3人組成,各自負責裝置搭建、圖像處理、編程設計等工作。
05后調整制造貓臉識別喂食器(圖片來源:《超腦少年團》官微)
比賽開始前,各隊提前采集了10只貓的照片,通過拍攝不同角度、不同表情的照片來建資料庫,以供人工智能機器識別和學習。
之后的時間里,六名隊員同步開展工作,從算法設計、預期訓練、喂食器制作,到圖片測試、真寵驗證,全部自主完成,整個過程緊張刺激。
最終有一組隊伍挑戰成功,喂食器不僅順利識別目標貓,啟動了喂食裝置;還能識別出干擾貓,不進行喂食,令屏幕內外的觀眾紛紛稱贊。
當70、80后還在手動喂食、鏟屎,90后看著說明書使用寵物硬件時,05后們已經動手制作寵物智能硬件了。這既是Z世代創造力的進步,也是寵物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
隨著越來越多單身忙碌的年輕人加入“鏟屎大軍”,主打省時、省力、省心的寵物智能硬件市場迎來了爆發。
包括自動貓砂盆、自動喂食器、自動飲水機、智能牽引繩、智能攝像頭等設備層出不窮,生產銷售品牌也五花八門,其中不乏美的、松下等傳統家電企業,就連小米這類互聯網大廠也想進來分一杯羹,還捧紅了CATLINK、有陪等初創品牌。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這些品牌不約而同地將創新點集中到了寵物清潔和寵物喂食兩個細分賽道上,產品也朝著智能化、數字化方向發展,竭盡所能減少“鏟屎官們”的麻煩。
但養寵本就是一件需要耐心又情感治愈的事情,“鏟屎官們”通過對寵物投入時間、精力、財力等寄托情感,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撫慰。
一旦對“毛孩子”的投入減少,“家長們”會不會減少關注和依賴?這個賽道又能有多大增長潛力?
1
“數字化”是產品終極形態
“年紀輕輕,貓狗雙全”,正在成為當代單身年輕人生活狀態的真實寫照。
由于婚姻觀念和生活需求的改變,越來越多單身人士都將陪伴情感寄托于寵物。艾媒咨詢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獨居人口預計將突破9200萬人,45.1%的95后單身群體有養寵物,這個占比僅次于80后(54.1%),90后和00后單身群體養寵比例分別達到38%和28.9%。
圖片來源:艾媒咨詢
圍繞寵物吃喝拉撒的一眾問題中,糞便氣味和清理、飲食健康和規律名列前茅,令鏟屎官們最為頭疼。
以貓砂盆為例,傳統開放式貓砂盆價格相對實惠,但存在易飛砂、氣味易散發等弊端;為適應市場需求,商家們又開發出了上開口式、半封閉式、全封閉式等類型貓砂盆,以遮擋住氣味。
但這些都不能完全避免氣味散發,直到智能貓砂盆的出現,自帶的清潔功能才徹底解放了鏟屎官們的雙手,自帶的除臭功能也讓各位“家長們”不再受氣味煩擾。
成立于2017年的CATLINK是一家專注貓咪智能硬件的初創企業,其主推產品就是集AI交互,遠程鏟屎和數據監控功能于一體的智能貓砂盆。
在創始人Jason看來,一旦使用上智能貓砂盆、智能貓廁所這類產品,用戶很難回到手動鏟屎的場景里,“寵物硬件智能化是行業發展不可逆的趨勢”。
所以,CATLINK從創始之初就將精力集中在解決貓咪糞便清理和氣味處理方面,基于“智能化”將成為行業發展趨勢的預測,打造出了行業領先的智能貓砂盆產品。
Jason透露,這款產品從研發到落地前后經過了三次更新迭代,耗時近兩年,遠超預期。為了滿足“智能化”需求,公司從消費需求定義、產品功能設計到軟硬件開發,全部自研完成。
CATLINK研發團隊目前占公司總人數比重高達40%,覆蓋硬件、固件、軟件開發等方面,僅員工薪資投入一年就大幾百萬。這對于迄今只官宣過一輪融資的初創企業而言,顯然是一筆不菲的投入。
CATLINK融資歷程(圖片來源:天眼查)
盡管CATLINK研發的全自動貓砂盆定位高端市場、售價超過大部分同類商品,但CATLINK的產品依然受到了市場認可,產品自2019年上市以來,連續三年蟬聯天貓618智能貓砂盆銷售榜冠軍。
2000年初,北美家居清潔品牌BISSELL必勝也將目光放到了寵物家庭場景中,并于2005年推出了首款專為寵物清潔設計的便攜式深層清潔機。
自2019年進入亞太區,BISSELL必勝產品始終保持高速增長,2021年在國內市場,BISSELL必勝布藝清潔機銷售額位列行業第一,市場份額占比近60%;在洗地機領域也位列行業第二。
根據BISSELL必勝亞洲區董事總經理劉竟俊的觀察和判斷,不止是寵物硬件,包括國內大小家電產品,都在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
為此,BISSELL必勝特別在中國建立了一個200-300人的研發中心,根據國內消費趨勢和消費需求開發智能清潔產品,平均每7個月左右,BISSELL必勝就會開發出一款新的產品。
而在寵物相關產品方面,BISSELL必勝維持半年到一年上新一款產品的速度,劉竟俊強調,隨著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偏好寵物硬件的款式和功能的創新,“智能化肯定是未來行業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
不過,Jason認為,寵物智能硬件的終極形態是“數字化”,即通過采集寵物基礎生理數據,監測寵物健康狀態,從而為鏟屎官們提供智能預警服務。
據了解,CATLINK已經將業務拓展到了寵物智能喂食器、智能飲水機等細分領域,覆蓋了貓咪生活的各類場景。“我們現在App的注冊用戶已經接近40萬,在線設備數接近30萬臺,”對于CATLINK目前取得的成績,Jason整體是比較滿意的,但不會止步于此。
目前CATLINK已經收集了幾十億條數據,包括鏟屎、喂食、飲水等,按照Jason的規劃,CATLINK未來目標是通過大數據了解到寵物的體重、脂肪含量等情況,從而給鏟屎官、寵物糧食生產商、寵物醫院等產業鏈上下游提供數據參考。
2
玩家扎堆入局
放眼整個寵物智能硬件賽道,當前取得了一定成績、有些聲量的大多是初創品牌。
可即便具有“寵物智能產品第一品牌”之稱、估值被曝超30億元的小佩,也才在去年8月完成了5000萬美元D輪融資;更多品牌都處于天使輪、A輪等早期階段,如CATLINK就是去年完成首輪融資。
但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發布的研究報告,2017-2021年中國寵物經濟產業規模增長近2倍,直逼4000億元大關;預計2022年這一規模將達4936億元,同比增長25.2%,到2025年還將增至8114億元;未來三年(2023-2025年)始終保持2位數的同比增長。
圖片來源:艾媒咨詢
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年輕的玩家陣容,引得不少巨頭關注和入場。
2019年9月,小米戰投與順為資本完成了對寵物智能硬件品牌“貓貓狗狗”的A輪投資,目前合作開發的米家智能寵物飲水機和米家智能喂食器產品已實現量產;
2020年,美的在天貓開設寵物用品旗艦店,隨后推出貓用飲水機、空氣凈味器、貓用航空箱等寵物智能用品,進軍寵物用品市場;去年公司還透露了主營寵物食品的“貓有引力”和主營寵物用品的“Fluffy&Floppy”兩個品牌。
2021年,天貓在新財年規劃中將寵物類目升為一級行業;同年,京東寵物也披露,未來一年將打造超50個第一梯隊的新品牌。
資本的東風,一下子在寵物智能硬件賽道卷起波瀾,不同身份背景的玩家面臨著同臺競技的挑戰。誰能飛的更高、更遠,全憑各家本事。
CATLINK似乎并不畏懼背景雄厚的玩家,甚至期待更多玩家進入,“目前產品滲透率較低,大量玩家進入有利于推高寵物智能硬件賽道,給更多品牌創造機會。”Jason認為,行業目前處于增長期,規模還在不斷擴大,新的玩家會吸引新的消費者,“只要不犯錯,其它品牌可能跟著大盤一起上漲。”
從CATLINK的業績表現看,其上線智能貓砂盆一年后公司即實現盈利。Jason向全天候科技透露,公司2020年業績較2019年增長了6倍,目前一方面公司現金厚度比較厚,另一方面已經在做降本增效的工作,“我們不是為了短期利益賺錢,而是想在現階段長出好公司的雛形。”
在他看來,中國寵物智能硬件賽道未來跑出來的企業不超過三家,三家可能占據市場90%的份額,“不見得一定是大公司跑出來,企業要做的就是在冬天積蓄能量,等待時機全面爆發。”
大企業可能在資金、人才、技術方面等方面整體比小企業實力雄厚,但具體到細分業務投入卻不似想象中優勢明顯。
一位熟悉美的寵物業務的人士向全天候科技透露,美的當初就是從各個事業部抽調了部分人員組成新的團隊,切入寵物電器賽道,“他們只是做一個嘗試,后來發現賽道不賺錢也不好玩,事業部就被裁掉了。”
這一說法也與美的此前公布的裁員情況相呼應。
今年5月,美的集團被曝在進行一場規模不小的裁員,之后官方承認了裁員一事,并表示,“鑒于對內外部環境的判斷,公司有序收縮非核心業務,暫緩非經營性投資,多措并舉,進一步夯實增長潛力,提高經營業績。”
據悉,除了家電核心品類,母嬰、寵物電器等業務都面臨優化。而美的集團CFO兼財務總監鐘錚表示,被優化的母嬰、寵物電器等業務及部分SKU對美的整體營收沒有影響,對盈利提升反而是有利的。這或也意味著,寵物電器等業務在美的屬于虧損業務。
Z世代消費需求的變化,導致消費場景、產品價值的細分度越來越高。品牌如果想要拿下市場,就必須更精準地解決消費需求,提供消費價值。從某種維度上分析,當前階段能給到品牌更多成長的機會,更適合垂類品牌發展。
3
本土品牌大展拳腳
追溯本土寵物相關企業的發家史會發現,不少是從品牌代工模式成長起來的,直到近兩年寵物經濟快速壯大,企業才開始自主研發設計產品、經營品牌渠道。
但轉型晚并不意味著本土企業競爭力就不行,與之相反,它們在許多方面具有優勢。
劉竟俊指出,要想在國內寵物智能硬件市場占據一席之地需要做到三點:第一,有了解本土市場消費特征的團隊,制定清晰的銷售策略;第二,較強的線上線下渠道承接能力;第三,品牌形象和消費心智塑造能力。
以CATLINK為例,其在營銷宣傳上目標精確、打法清晰——告別線下電子屏幕鋪天蓋地、大水漫灌式廣告,選擇與直播達人、社交內容媒體等平臺合作。
這樣做的目的是,在不確定的大環境中盡可能以最小的成本付出,做到最大的轉化,打出爆款產品,從而實現品效合一。
據了解,CATLINK的營銷方式主要分為兩條線,一方面與電商直播達人合作,通過以促代銷方式推廣核心單品、樹立品牌心智;另一方面,在小紅書、抖音等平臺通過內容種草實現營銷推廣目的。
按照Jason的說法,其與淘寶直播超頭部達人合作時,一場幾百萬銷售額的直播下來往往整體會有成交額10%的虧損,“這個數字遠低于全網大規模投放的開支,品牌營銷效果也更好。”
除CATLINK以外,多個寵物初創品牌似乎都是如此。它們從線上起家,在打造品牌形象和建立消費心智上有著先天優勢,引得其它品牌紛紛效仿。
BISSELL必勝在殺進激烈的中國市場時,就關注到了本土品牌的營銷打法,非常重視打造自身品牌形象、講述品牌故事。
為此,公司選擇All In短視頻內容,通過在短視頻平臺發布種草視頻引流到傳統電商平臺;2020年,BISSELL必勝打開小紅書渠道,吸引了大批消費者;2021年又官宣了王一博為品牌代言人,以增加產品曝光、收割粉絲流量。
劉竟俊向全天候科技透露,2020年雙11,BISSELL必勝產品全網成交額就破億,同比上年增長10倍;去年公司總銷售額在一個相對不小的基數上還翻了三倍多。
不過,他強調,BISSELL必勝不會將投入完全放在營銷上,在研發、供應鏈等基礎設施上也會投入。
在外資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本土品牌也在向海外市場擴張。據不完全統計,包括CATLINK、PETKIT(小佩)、鳥語花香、Petwant、PAPIFEED、HoneyGuaridan、Ameifu、小米、玲瓏貓等中國品牌都已出海,并在海外寵物智能用品市場占據了一定份額。
速賣通今年8月公布的數據也顯示,平臺上的寵物 “降暑神器 ”在歐洲增速超200%,智能寵物用品同比增長了8倍,海外消費者對中國寵物用品表現出了較強的青睞度。
過往大眾的刻板印象是,中國品牌相較海外品牌的優勢是在供應鏈反應速度和協作能力,以及廉價的勞動力,而在產品技術和品牌營銷方面大多較為遜色。
但在Jason看來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徹底改變,中國寵物智能硬件并不輸海外產品,“特別是在底層技術之外錦上添花的部分,如移動支付、智能設備等,具有明顯優勢。”此時,中國品牌出海無疑是個打開市場的不錯時機。
寵物經濟,本質上是陪伴經濟,顧名思義就是為了緩解用戶孤獨和焦慮而進行消費產生的一種經濟形態,“鏟屎官們”養寵實際上是為了有個情感依托。
盡管寵物硬件越來越智能化、數字化,相關企業為“鏟屎官們”省去了不少養寵麻煩,但科技并不能代替“家長”與“毛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也無法完全免去養寵的辛苦和責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必不可少。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