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不能再等了,順豐必須拿下東南亞市場
來源/電商報
撰文/電商君
順豐“戰狼計劃”提速
作為國內“快遞一哥”的順豐,最近針對東南亞市場的動作是越來越大了。
近日,順豐速運官網發布消息稱,自2022年10月10日起,順豐速運國際電商專遞正式開通了寄往新馬泰的服務。
其實,順豐在東南亞的快遞服務并不是什么新鮮事,那么,這次的“國際電商專遞”和此前的服務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其一,目標更直接,為了為了搶東南亞電商件而來。
此前順豐上線的國際快件服務中,體積大、貨品重的大件快運服務占了很大的比重,這部分業務的利潤回報高,對公司的穩定發展至關重要;而國際電商件則是專門針對電商業務推出的獨立服務,說明順豐的戰略打法上有了改變:西瓜也要,芝麻也要,在增長放得越來越困難的情況下,順豐不會放過每一次可能帶來新增長的機會。其二,優惠力度更大。
為了一舉打通新馬泰的國際電商業務,這次順豐可謂下足了血本:部分特惠件不收取燃油附加費,一些低價值的商品還可以免稅寄送,這是此前很多快遞公司都未曾釋放的紅利。這個政策推出后,預計將會有大批國內跨境商家在寄新馬泰的國際電商件時倒向順豐。
順豐針對新馬泰國際電商專件政策的公布,讓人很容易想起今年8月坊間流出的順豐“戰狼計劃”。
“戰狼計劃”是順豐一項針對東南亞市場出口業務的獎懲制度,意在提升銷售人員的積極性。這個計劃的核心,就是獎必行,罰必信:只要業績好,獎到上不封頂;如果業績差,則可能受到末位淘汰的“恩澤”。
其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下定決心,排除困難,將東南亞快遞市場這塊讓人垂涎的骨頭啃下來。
謀劃已久,東南亞成順豐必取之地
其實,早在2010年,順豐就在東南亞的新加坡開展了快遞服務。近年來,隨著東南亞電商經濟的深入發展,順豐在當地的動作也越來越大。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9月,順豐大手筆擲出175億港元,從馬來西亞首富郭氏家族手中收購了嘉里物流51.5%的股份,這也是當年國內物流史上最大的一筆收購案。
收購嘉里物流后,順豐很快就進行了東南亞組織結構的升級,順豐董事長兼CEO王衛、國際電商快遞事業部老大何斌、嘉里物流集團總裁馬榮楷、東南亞快件總裁伍建恒四人成為新的Kerry Express International的委員會成員,順豐東南亞國際快遞業務的所有重要決策,都由這個委員會的“四大佬”統一發出。
很多人也發現,收購了嘉里物流后,嘉里物流很快就成為順豐拓展東南亞市場的一張王牌,甚至,一向在國內市場非常低調的順豐,在東南亞市場也變得有些“激進”了。
比如說,針對國內的東南亞跨境商家,順豐國際開行業之先,推出了國內快件最快48小時送達東南亞的服務承諾。
此前,承諾48小時送貨到家的只有一個京東物流,但那是在國內;而在東南亞市場,物流基礎設施相對國內落后,還要面臨著通關、倉儲、長途配送等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敢于承諾48小時將國際快遞送貨到家,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順豐國際在硬實力上的優勢。
這種優勢是怎么形成的?收購嘉里物流起到了關鍵作用。
收購嘉里物流前,順豐的貨物到了東南亞后,主要依靠當地的第三方代理商完成本地配送,順豐國際對代理商的掌控力稍嫌不足;如今,借助嘉里物流在東南亞成熟的本土配送網絡和日處理量120萬件的突出能力,順豐可以得以執行在東南亞業務的“自營”模式,這也是保證順豐服務品質長期如一的最大砝碼。
當然,順豐在東南亞花這么大的力氣,還有一個更大的目標:撬動當地的產業鏈服務。
要知道,東南亞去年的電商規模超過了1200億美元(超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2%,很多當地的產業帶都在蓄勢待發。如果順豐能實現和當地產業鏈的合作,則可以實現業務的規模化增長,假以時日,順豐一躍成為東南亞市場的“快遞一哥”,也不是沒有可能。
當然,在東南亞物流市場,不止是順豐一家,順豐的身邊,還環伺著不少同樣來自國內的競爭對手。
千億物流巨頭,搶攻東南亞
到2021年,中國的快遞量連續8年穩成世界第一,一些快遞企業的市值超過千億。
但是,如果從快遞企業的市值、國際快遞業務占比等綜合數據來看,國內快遞企業和美國快遞三巨頭UPS、DHL、FedEx的差距還是很大。
到目前為止,UPS的市值達1400億美元,近萬億人民幣;而國內快遞企業市值最高的順豐,市值只有2200億港幣,只有UPS的五分之一。
而從國際快遞業務看,目前,近9成的國際快遞市場業務被美國三巨頭壟斷,國內快遞企業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聊勝于無。
之所以產生這么大的反差,一個主要的原因:國內快遞巨頭們都忙著通過打價格戰搶奪國內市場份額,在國內市場越來越內卷的同時,各大快遞企業的利潤也逐年降低。
隨著國內快遞市場的接近飽和,通過出海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就提上了日程;而和國內市場距離最近、聯系最密的東南亞市場,則是很多國內快遞企業的出海第一站。
目前,包括順豐、圓通、極兔、菜鳥、京東等國內快遞企業都已經進入東南亞市場“開荒圍田”。比如說,在泰國,極兔的廣告長期霸屏當地地鐵站和電視媒體中,通過這種方式,將極兔“1-3公斤之內9.9泰銖包郵”等信息觸達很多人。
當然,在東南亞市場,拼價格是必要的;但快遞巨頭們最終還是得在服務上見真章,而他們仰仗的無疑是自家的航空線路。
以順豐為例,目前順豐自營的全貨機有70多架,加上外包的80多架貨機,一天最少有100多架貨機全天侯運轉。如今,隨著順豐對東南亞市場的高度重視,越來越多的航線也轉移到了東南亞地區。
順豐之外,其他快遞巨頭們也沒有閑下來,紛紛加大了對東南亞市場的投入力度。
所有這些都意味著,國內快遞巨頭們在東南亞物流市場的鏖戰,才剛剛開始:以東南亞為跳板,巨頭們還會在全球快遞市場書寫新的增長故事嗎?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