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U租上市在即,重資產低毛利能走多遠?
來源/Donews
撰文/曹雙濤
頭圖/小熊U租
小熊U租即將于港交所上市。據港交所官網顯示,在今年4月8日遞交招股書后的半年,小熊U租母公司凌雄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正式通過聆訊,即將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圖源:港交所
雖說小熊U租已拿到港交所的“門票”,而且灼識咨詢數據顯示,以2021年收入計,小熊U租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企業級DaaS(設備即服務)供應商,但這并不意味著小熊U租就可以高枕無憂,擺在企業面前仍有諸多問題待解,而這也讓后續小熊U租的股價成謎。
01.
即將上市,為何卻遭資本減持套現?
據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2004年的小熊U租其創始人胡作雄,最初是在深圳華強北靠電腦組裝而二手個人電腦銷售起家。依靠在這一行業積累的經驗和人脈,小熊U租在2008年和2013年先后推出電腦短期和長期租賃服務。后又在2017年和2018年增加IT設備回收服務和設備管理SaaS服務。
與此同時,在國內共享經濟、自主創業人群增加等因素的帶動下,B端對于IT設備辦公租賃需求不斷增多,面向中小企業提供企業服務的獨角獸公司備受資本青睞。
從小熊U租的融資歷程來看,其在4年的時間內完成8輪融資,其背后的資本方既有騰訊、京東互聯網巨頭,也有東方富海、前海長城基金等知名基金,以及深圳高新投、國中創投等政府基金。
事實上,資本給小熊U租帶來的不單單是資金上的扶持,更是在公司業務方面助推小熊U租的發展。比如,京東從線上平臺和線下客戶群兩方面為小熊U租導流,同時借助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智能語音等關鍵技術上為小熊U租提供大力支持。
而騰訊除為小熊U租導流外,也邀請小熊U租加入到騰訊云SssS加速器、SssS技術聯盟。
借助于股東所提供的這些資源,小熊U租也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據小熊U租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小熊U租的營收分別為5.00億元、10.22億元和13.3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63.1%。2022年上半年,小熊U租營收為8.54億元,雖增速放緩,但同比仍增長59.1%。
行業獨角獸企業,即將上市,營收持續增長,當把這些標簽共同貼在小熊U租身上時,機構應該持續加注才對。但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在小熊U租IPO前,遭遇到的卻是眾多機構的減持套現。若是一家機構的話,還能解釋是機構自身的業務調整。但當眾多機構紛紛采取同一策略時,這不免讓人對小熊U租的發展出現了更多的擔憂。
數據來源:小熊U租招股書
02.
內部:多重問題待解,盈利成謎
事實上,拆解小熊U租的招股書,就不難發現小熊U租的問題所在。從營收上來看,2021年小熊U租營收達到13.3億元,其中設備訂閱服務收入2.66億元,IT技術訂閱服務收入1.4億元。而設備回收營收收入則為9.24億元,為小熊U租營收的大頭。
圖源:小熊U租招股書
所謂的設備回收,通俗來說就是“翻新二手電腦”用于出租和銷售的模式,即從企業用戶手中購買淘汰的IT設備,翻新后再用于設備訂閱服務或進行銷售。
然而,這種對單一業務過度依賴的方式,也給小熊U租的發展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從成本角度來看,設備回收業務是屬于典型的重資產項目。如果說是共享充電寶和共享單車均是1對N服務的話,那么,共享電腦租賃業務則屬于1對1服務。
比如說,在某個時間上點,小熊U租的A客戶和B客戶分別找小熊U租租賃5000臺和8000臺電腦。但小熊U租此時庫存數量只有1萬臺,則小熊U租需要購買3000臺電腦。若其他客戶繼續下單的話,也意味著小熊U租要繼續購買。
但電腦這種電子產品和雨傘、共享充電寶也不同,它的更新速度過快。比如,Intel接下來的目標是每年推出一代顯卡,NVIDIA的顯卡換代則在一年半左右。
顯然,小熊U租必須要靠長期購入資產才能維持業務的正常進展,但這也必然會加劇公司的現金流風險。
一組值得關注的數據是,2019年—2021年小熊U租流動及非流動借款結余分別為1.8億元、3億元和5.4億元。對于不斷上漲的借款結余,小熊U租對此的解釋是,主要是由于業務擴張導致融資活動增加,用以支付采購的IT設備。
而從收益角度來看,2019年-2021年小熊U租在設備回收業務方面的毛利率分別為0.1%、6.5%、3.1%。事實上,對于小熊U租偏低的毛利率也不能解釋。
由于目前國內關于辦公設備的租賃還處在初級教育階段,不少企業老板出于公司業務安全考慮,對租賃和購置二手電腦的意愿并不是很高。比如,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調研數據來看,中國IT辦公租賃滲透率僅從2016年的1.3%增長至2020年的2.9%,四年間增速緩慢。
這就意味著小熊U租只能通過低價來逐步完成市場教育,即使上游成本上漲的話,小熊U租也不敢輕易給下游客戶提價。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新增客戶數量增加和老客戶持續續費。
重資產和低毛利率所帶來的問題就是讓小熊U租的虧損加劇。其中,2019年-2021年,公司虧損凈額分別為6030萬元、1.77億元、4.49億元。
但問題是,小熊U租的這種運營模式短期之內很難找到清晰的盈利方式,因為它無法通過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甚至有可能會出現盤子做得越大,虧損越嚴重的情況。
除盈利難外,小熊U租對大客戶過度依賴的問題,也加劇了公司的運營風險。
按照小熊U租的招股書來看,2019年—2021年,公司五大客戶貢獻的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21.0%、31.3%、17.7%,同期最大客戶分別貢獻9.0%、10.3%、4.2%。雖然到2021年,小熊U大客戶留存率已提升至84.2%。
但對標云服務廠商Twilio來看,公司在上市初期,Uber和Whatsapp 二者合計的營收比超過 20%,但在2017年由于Uber減少采購量,這也直接導致公司股價出現明顯波動。那么,若后續這種情況出現在小熊U租身上,企業又該如何應對呢?
而且對于小熊U租來說,由于小熊U租在和大客戶處合作時處在相對弱勢地位,缺乏議價權,也只能被動的接受大客戶所提出的賬期。但按照廣東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聯合《經濟觀察報》共同發布的數據來看,超六成企業應收賬期超60天。
數據來源:廣東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
不斷被拉長的大客戶回款周期,讓本就現金流告急的小熊U租雪上加霜。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小熊U租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分別為6.77億元和12.5億元,合計19.28億元。而同期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合計13.16億元,已經出現明顯的資不抵債情況。
倘若后續再遇到大客戶壞賬,設備出現損壞,租賃出去的設備無法回收,這更讓小熊U租的發展充滿坎坷。
但事實上,類似于租賃出去的設備無法回收,此前就已經發生在小熊U租身上。比如,一位廣東老板找胡作雄租賃100臺電腦,但后來這名老板直接把租賃的電腦轉手賣出,人也隨之消失。自然,這個損失也只能由小熊U租自己來承擔。
03.
外部:市場正被蠶食
事實上,對于如今的小熊U租來說,外部最大的競爭對手并非是易點云。而是在疫情催促下,國內各類新興辦公模式的興起。
比如說,和傳統的桌面本地辦公模式相比,協同辦公能實現在線文檔編輯與協作、遠程視頻會議溝通、移動考勤、流程審批等多種在線辦公場景,突破了傳統辦公模式在地域、時間、終端設備上的限制。
而未來在5G技術加速落地、高層政策的持續推動、互聯網大廠在協同辦公領域布局的更加深入,企業對協同辦公需求量不斷增高等多方因素共同影響下,未來協同辦公在B端市場的滲透率還會不斷提高。
而這對于小熊U租并不是一件好事。當越來越多的企業員工借助手中的移動設備都可完成日常工作的話,其對二手電腦的租賃和購買的需求也會隨之降低。
除此之外,伴隨著國內云計算市場的快速發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擠壓小熊U租的市場空間。比如說,目前企業中的存儲、服務器已逐漸實現云端化,并且企業使用云服務的成本比租賃電腦還要便宜。企業自然不愿意再去租賃和購買二手電腦了,
值得注意的問題是,目前小熊U租的股東騰訊一直在發力云市場和企業協同辦公市場,而京東自2016年以后也一直在加速云市場的布局。比如說,2019年京東將京東云、京東人工智能、京東物聯這三個品牌進行合并,京東云與AI事業部成立。2021年5月,京東云、AI事業部、京東數科完成合并,成立京東科技。京東數科則按照云、智能城市、IoT成立多個事業群。
市場經濟講究的是資源的高效率配置,和小熊U租這種重資產的模式相比,布局在線協同辦公和云市場的確是一種輕資產的運營模式。那么,這后續是否會引發京東和騰訊對小熊U租的持續減持呢?
04.
結語
雖然小熊U租在招股書中,一直在向投資者描述的是DaaS的市場規模,以及自身優勢。但對標此前的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這些重資產項目來看的話,其后續在二級市場的走勢均不太理想。
比如,2021年怪獸充電上市時,發行價為8.5美元/股,市值一度突破21億美元。但目前怪獸充電的股價也不1美元/股。
而小熊U租比共享充電寶的資金還要重,并且投資人也越來越看重企業盈利能力的前提下,后續小熊U租在二級市場能又收獲多少投資人的青睞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