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隊貴州民企前十,老干媽怎么賣不動了?
來源/首席商業評論
作者/七月
就在創始人陶華碧重新執掌老干媽的第3年,這家辣醬巨頭的營收水平跌回到了4年前。
近日,貴州省工商業聯合會與貴州省企業聯合會共同發布“2022貴州民營企業100強”榜單。該榜單以2021年度企業營業收入為基準,其中,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老干媽”)以42.01億元的營收額,位列第11位,跌出了前十。
而在去年的“2021貴州民營企業100強”榜單中,老干媽還以54.03億元的營收位列第6位,一年時間,明顯下滑。
從營收上看,老干媽也是一年不如一年。2021年的營收比2020年減少約12億元,同比下滑約22.25%。
曾經那個風靡全國的老干媽,怎么就掉隊了?
01
老干媽,跌下神壇
曾經的老干媽,還相當輝煌。
都說貴州有兩大品牌令人印象深刻,一是茅臺,二是老干媽。
老干媽和茅臺相同的是,都是國貨之光,但不同的是,與茅臺動輒上千的價格相比,老干媽是每個家庭都能消費得起的,白米飯拌上幾勺老干媽總能讓人胃口大開。
老干媽之所以能火,也是因為產品夠好吃。
上世紀80年代,為了一家人的生計,陶華碧開了間簡陋的小飯店,名為“實惠飯店”,小吃還會配上自己做的辣醬,很多消費者吃了都贊不絕口。
路過的司機吃過她家的辣椒醬后,有的特意從大老遠繞路來,就為了能吃上她做的辣椒醬。
“龍洞堡老干媽辣醬”的名號傳遍了貴州。陶華碧決定把生意干大,于是租用了幾間破平房,開起了自家的辣椒醬廠,取名“老干媽”。
老干媽頗有商業天賦,最初,銷售更是一個難題,沒錢打廣告,老干媽就挨家挨戶上門推銷,還免費給當地的食堂、飯店試吃。
老干媽最初的定價也是相當接地氣:8塊錢一瓶,薄利多銷,每天賣出百萬瓶,年銷售額45億,創造了用一瓶辣醬打進中國500強企業第151位的創業神話。
靠著渠道優勢和產品口碑,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陶華碧的工廠成了當地的利稅大戶,老干媽本人有著90億的身家,成了胡潤百富榜女富豪。
陶華碧
老干媽甚至沖出中國,在國外被列為調味界的奢侈品,即便一瓶賣到80元也風靡海外市場。
陶華碧還自豪地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媽。”
02
老干媽,為何賣不動了?
轉眼間,老干媽陶華碧快70歲了,漸漸有了退居幕后的想法。
她將股份分給2個兒子,2個兒子分工合作,各自負責銷售和生產。
也許是本來就到了巔峰開始下滑,也許是經營思路變了,成了老干媽衰落的開始。
老干媽瘋狂投資多個領域,但因為沒有經過詳細的市場調研與考察,只賠不賺。
僅2017年便虧損了4899萬元,負債總額也達到了近10億,“老干媽”也隨之名譽掃地。
此外,為了節約成本,公司把常用的貴州辣椒換成價格更低的辣椒,做出的辣椒醬和以前的味道不同,很多人表示不再是原來的老干媽。
而且,老干媽曾經說過打廣告,就是怕增加了成本,最后轉移到消費者身上。
然而現在的掌門人并不聽,把心思都用在了創新營銷上,還直接讓老干媽當起了“國民女神”,在紐約時裝周上擺臺走秀。
雖然短時間,老干媽的熱度有所上升,但也挽救不了總業績下滑的趨勢。
甚至,一位工作多年的工程師離職時帶走了老干媽的偏方,導致“老干媽”損失1000多萬。
面對公司種種不利的局面,陶華碧73歲高齡,不得不再次出山。
最初是有效的,當年老干媽的業績停止了下滑,當年營收超過50億,然而,現實證明,老干媽本人出山,也挽救不了老干媽的窘境。
2019年陶華碧回歸掌舵時,市場模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國是辣椒醬的生產與消費大國,舉國熟知的老干媽,一年銷售額高達50億。辣醬市場蛋糕巨大,也引得無數對手爭相入場。
如今,外部群狼環伺,虎邦、飯爺、佐大獅等多個新品牌應運而生,人人都想做出第二個“老干媽”,而且借助資本力量來勢洶洶。
比如川娃子食品在2021年12月宣布完成了近3億元A輪融資,旗下有虎邦辣醬的辣工坊食品在2019年12月獲得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
而且各自挖掘了垂類市場。比如虎邦主攻“辣味”,獲得覺得老干媽不夠辣的用戶群,而飯爺、李子柒等則加入大粒牛肉、鮑魚、松露等高端食材,同樣收獲了對原料有追求的用戶。
而且這些網紅新消費品牌,往往更擅長電商加營銷的打法,在產品、渠道、品牌與場景上做出差異化創新,比如做小包裝、滿足人們的便攜需求。
面對對手的沖擊,老干媽不是沒有作出回擊。比如2018年4月,老干媽天貓旗艦店正式注冊,開啟了線上線下齊步走戰略。此外,老干媽也嘗試起了辣醬以外的品類,由豆豉辣醬擴充到了火鍋底料、豆腐乳、香辣菜等20余個品種。
當下最熱的直播帶貨,老干媽也沒有錯過,但回報并不算理想。灰豚數據顯示,近30天老干媽抖音官方旗艦店新增粉絲數8.7萬,直播銷售額僅為90萬元,帶貨成績不容樂觀。
陶華碧甚至還“現身”抖音直播間。不過,陶華碧的流量效應并不算好。在老干媽抖音官方賬號發布的700多條短視頻中,點贊量最高的一條僅為4萬。
為了擴大營收,老干媽搞出一大堆各種口味的辣醬,但都沒掀起太多的水花。
03
陶華碧的路,走錯了?
老干媽衰落,不代表行業不景氣。
我國是辣椒醬的生產與消費大國,舉國熟知的老干媽,一年銷售額高達50億,在當今的國民經濟中,辣椒醬加工業雖然只是一個隸屬于農副產品加工業的小行業,但對于滿足人民日常生活需求卻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球辣醬年產量在800萬噸左右,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區域辣醬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85%以上,是全球最主要的辣醬供給市場。
這也說明,不是不需要辣醬,而是需要口感更好、符合人們需求的辣醬。
從價格上看,老干媽已經沒了優勢。一直以來,老干媽都堅守著8~12元的黃金價格體系,陶華碧曾宣稱“比我價高你沒市場,比我便宜你白忙活”。
不過在今年初,沒守住辣醬市場價格基準線的老干媽也開始漲價。媒體報道稱,老干媽從3月1日起對部分產品提價,漲幅在5%~15%。
老干媽如今的價格,在10-15元區間,這個范圍,也是很多對手的價格定位,可以說,老干媽放開了自己的價格,也增加了更多的對手,而在口感上講,對手并不輸給老干媽,甚至還要勝過老干媽,消費者們怎么選擇,自然也一目了然。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長。
《中國辣椒史》作者曹雨曾深入研究過中國人吃辣這件事兒。在曹雨看來,辣椒唯一的弱點是,它不能適應老齡化的社會。
隨著人口漸漸老齡化,階級流動性降低,人口移民規模降下來,在未來,辣椒很有可能退回到一個傳統的狀態。
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消費者對辣醬的需求早已不僅僅是“辣”這么簡單,健康、安全、質量保證成為更看重的因素,這也要求品牌需要更加注重產品研發,如何迎合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健康需求,是各大辣醬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曾經,奉行“不集資、不上市、不貸款”的原則,幾乎不打廣告的老干媽憑借過硬的產品質量和渠道優勢,成為數一數二的國民辣醬品牌。
然而,辣醬行業很內卷,老干媽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對手們只用了幾年時間,在產品和渠道上做了創新,就開始逐步趕上了老干媽。
老干媽如今的規模、影響力還在,如果能靜下心來好好反思,把心思都花在做好產品上,加上思考好如何在互聯網渠道影響年輕用戶,翻盤也是指日可待。
參考資料:
《元氣森林也殺入!“老干媽”的生意總有人來搶》創業邦;
《老干媽老了:營收狂跌12億元,業績回到4年前》,界面新聞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