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至少200萬噸,中國牛肉市場30%份額都是走私貨
來源/快刀財經
作者/Gawaine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消費降級的趨勢里,中國人偏偏更愛吃貴價的牛肉了。
據天貓新品創新中心聯合多家權威機構發布的《2022牛排消費趨勢洞察》報告,從2020年開始,中國牛肉消費量已經攀升至884萬噸,環比增速高達11%。尤其是高檔牛肉增長最為強勁,價格高于普通牛肉2.7倍的高檔牛肉消費量,已經連續6年呈上升趨勢。
隨著線上牛排消費的流行,原切牛排脫穎而出,成為國內消費者最偏愛的產品。
其市場份額逐年上升,由2019年的4.5成升至2021年的5.5成,為整切牛排的2.3倍。
但牛排銷量暴漲7倍的背后,是國內前十家牛肉企業加起來的產量不足中國總牛肉消費2%的產能事實。
食品安全層出不窮的當下,在飆升的需求與追不上的供給之間,我們離一塊安全的牛肉還有多遠?
01
越來越大的牛肉缺口
國人素來愛吃豬肉,對于牛肉,開放食用歷史不過數十年。
長久的農耕文明的影響下,牛肉是位高權重者的祭祀用品,而牛則是普通百姓的勞動力,輕易屠宰不得,遑論下肚。
肉牛的育種更是到了五六十年代才展開研究,直到1979年以后,畜力不再那么緊張,屠宰政策開始放寬,牛肉購銷自由,牛肉才變成了國人舌尖上的佳肴。
高價的肉類,其市場表現通常都跟消費力掛鉤,經濟上一般認為,當一個國家人均GDP達到1000-1500美元時,就會開始出現牛肉消費上漲的情況。
事實的確佐證了這個觀點。2001年,我國人均GDP第一次達到1000美元時,牛肉的消費開始升溫,直到2019年突破1萬美元的期間,中國牛肉消費上漲極為迅速。
40年過去,在中國人的肉類消費總量中,牛肉的食用量占比上漲到了15%,而豬肉從90%多下降到75%。
加之2018年底,非洲豬瘟爆發,牛肉的需求量進一步提升,2019年全國共消費牛肉833萬噸,同比增長11.23%。
但這不值得欣喜,甚至令人憂患。因為缺少生產支撐,牛肉的消費缺口被越拉越大,缺口的速度比需求的增速更快。
2005年時,牛肉產量為576.7萬噸,到了2020年,牛肉的需求量增長了數倍,但牛肉產量僅672萬噸,增長才只有16.5%。根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的計算結果,消費量復合增長率是牛肉供給增速的三倍以上。以2021年中國本土牛肉產量算,缺口達到233萬噸,國產牛肉根本無法滿足消費者日益旺盛的需求。
平衡牛肉逆差的辦法,只能靠進口補充,且進口依賴度達到了25%。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8年起,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牛肉進口國,2021年牛肉進口量高達兩百多萬噸,同比增長10.1%,且進口牛肉總金額已經超過了807億元。
巨大的供需失衡會催生無數的逐利賈商。中國人還遠沒有實現牛肉自由,而遠渡重洋所來的各路牛肉,往往又伴隨著難以分辨的安全問題。
02
精心偽裝的進口三無肉
線上買進口牛肉,成了如今的消費潮流。
從進口數據便能看出,國人最偏愛的是澳洲牛肉。去年,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的牛肉比2021增長了73%,我們成為了澳牛最大的出口市場。
養成了線上消費習慣的消費者們都開始忽略了,電商平臺上所販售的各種眼花繚亂的進口牛肉,并不需要超市里嚴格的朔源與檢查。
消費者們無人把關,亦無從考究其到底是哪里來的肉,甚至,到底是什么肉。
來自普華永道(PWC)的估計,在中國出售的所謂打著澳洲旗號的牛肉中,至少有一半都不是澳洲牛肉。
▲澳媒通過調查發現 無良商家是用馬肉冒充牛肉
“中國人餐盤中的澳洲牛肉很可能是澳洲馬肉�!薄盎蛘呱踔潦秦i肉、鴨肉的混合肉�!�
國人對于馬肉太陌生了,難以分辨完全不奇怪,而馬肉在澳洲卻不要太常見。
據ABC News報道,澳洲媒體經過暗訪發現,這些假牛肉的來源很有可能是被澳洲淘汰的賽馬。
賽馬運動作為澳洲人最重要的文化活動之一,其在澳洲的火熱程度更是完全不亞于足球賽。
但賽馬是一項需要大量繁育備選馬的項目,每年大約有8500匹馬從賽道上退役。
那么被挑剩的馬,和退休的馬都被安排去了哪里呢?
也許非常令人不適,這些馬匹們最終被送入了血淋淋的屠宰場中,或變成寵物食品,或端上人類餐桌。
過量繁殖的馬匹,澳洲政府可沒有那么多資源來養活,不少馬肉便渾水摸魚地出口到了中國消費者的餐桌。
其實,假牛肉這個話題,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了。
早在2015年,深圳市市場稽查局在位于龍崗區平湖街道的嘉鳴倉儲有限公司,查獲了涉嫌走私的問題凍肉6117噸。
便是由這個案件開始暴露出凍肉走私鏈條中的“冰山一角”,在走私凍肉的鏈條“下游”,即連接消費者端的線上平臺,網上大肆售賣走私凍肉現象日趨猖獗。未經檢驗檢疫、可能含有“瘋牛病”等病毒的走私牛肉四處流散。
被查繳的6117噸凍肉包括市面上常見的牛肉、豬肉、雞肉等凍肉種類,主要產地為美國、巴西、芬蘭、德國等國家。經過檢測發現,其中多數走私凍肉早已因為超過保質期而腐敗變質,部分凍肉甚至2013年就過了保質期。換上新包裝,便又是一件全新的“進口牛肉”。
牛肉走私量,以重量計量,占到國內牛肉消費量的約10%,但是以金額計算,占到了國內牛肉消費量的25%-30%。這主要是因為走私的牛肉以高端部位肉為主所致。
國內排名靠前的肉牛生產企業,如長春皓月、內蒙古科爾沁、河北福成五豐、陜西秦寶、重慶恒都、河南伊賽牛肉等企業,年銷售額不超過30億。而2015年2月,大連海關破獲的劉氏走私團伙案,其2014年銷售額已經達到40億元。
實際上,自2003年美國出現首宗瘋牛病病例之后,中國就已經下令禁止美國牛肉進口,至今都未解除。根據國家質檢總局最新的肉類產品檢驗檢疫準入名單,我國僅允許澳大利亞、新西蘭、烏拉圭、阿根廷、加拿大、哥斯達黎加、智利、匈牙利等8個國家的牛肉進口。
然而在桃寶、拼夕夕上,無數宣稱進口原裝的“美國安格斯牛肉”仍大行其道。
按照規定,進口凍品必須四證齊全——《出入境檢驗檢疫入境貨物通關單》或《出入境檢驗檢疫入境貨物調離通知單》以及《出入境檢驗檢疫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海關進口貨物報關單》《海關進口關稅專用繳款書》。
平臺上參差不齊且缺少監管的商家們,絕大多數并無任何一項資質。
“有50%的利潤,就會有人鋌而走險�!焙螞r這個險還不夠大。
在電商平臺,多數進口食品賣家雖不提供檢驗檢疫等證明,但由于單筆成交額不大,也不構成刑事犯罪,對其只能施以行政處罰。
沒有完善的食品追溯體系,還有大量市場缺口加之巨額差價,走私進口凍肉的隱患至今仍無法根除。
根據深圳公安部門工作人員的透露,國內走私牛肉主要來自巴西、印度、美國等地。國內牛肉每公斤售價達50元甚至更高,而巴西的走私牛肉售價在每公斤25元左右,走私1噸便可獲利2-3萬元。
因為國內走私的凍肉多由中國香港、越南等地入境。業內人士表示,與中國香港、越南接壤的廣西、廣東便成了走私凍肉“重災區”。廣西已成為凍肉走私最集中的區域,而廣東則是國內最大的走私凍肉散貨地。
收到貨不過一個泡沫箱,一包冷凍肉,沒人知道吃進肚子里的到底是哪里來的什么東西。
03
亟待緩解的肉業困境
要有青山在,才能有柴燒。
牛肉產能窘迫的背后,是國內肉用母牛被過量屠宰的后果。
母牛是肉牛產業的基礎,“得母牛者得市場”,是育種家們的共識,但卻不是靠天吃飯的農民和急功近利的企業家的。
自從牛肉消費的日益旺盛之后,牛肉幾乎就沒跌過價,平均一年漲價25%以上,2007年的春節,牛肉價格突然間暴漲了50%多。
如此高的肉價又加之春節時期,牛都不夠宰的,為了跟上供應,為了掙錢,屠刀甚至伸向了母牛。
殺青弒母的現象嚴重由于牛肉價格的持續上漲愈發嚴重,一些不法屠宰企業和私屠戶開始宰殺后備母牛甚至妊娠母牛和小牛。
▲即將被屠宰的懷孕母牛掙扎著流下眼淚
結果就是,2007年末,冀、皖、晉、豫、魯等省平均每個村存欄能繁母牛數從2000 年的 229 頭下降到68頭,下降幅度高達59.95%。由于母牛頭數的下降,使得肉牛存欄數也跟著下降了25%
我國牛肉生產可持續發展已經受到母牛資源減少的制約。盡管各級政府對母牛養殖采取了一定的扶持措施,但仍不能有效抑制近年來母牛存欄下滑的趨勢。
2008年,中國全國還有3300萬頭存欄母牛,到2012年就只剩下2300萬頭。
母牛不復,焉有來日?
好在如今這樣的問題正在被糾正,除了積極進口母牛之外,國內肉牛養殖的政策中,還新增了按照母牛存欄量來發放的補貼。
而要解決牛源問題,還需要努力的時間。
反觀隔壁日韓,跟中國一樣,都是人多地少的資源緊張型養殖現狀。為了解決自身的牛肉需求問題,也都走過了凍肉進口、活體進口的發展階段。但日韓兩國的牛肉消費已經從日常消費逐漸的變為中產化。在超高本土牛肉價格的支撐下,兩國的肉牛養殖行業演變成了以家庭小農場養殖為主的經營模式。
而在地廣人稀的國家,則普遍以大農場為經營模式,世界肉類屠宰龍頭企業都在美澳洲兩地,如JBS、Tayson等……
不少日韓企業因此“曲線養�!遍_始收購美澳的牧場已供己用,從而補充國內牛肉產能的不足。
國內也已經有企業將目光轉向了海外牧場。中國最大的農牧民營企業新希望,就收購了澳洲五大牛肉加工和出口企業之一的“基爾科伊”。2018年,該公司出口牛肉已經占到了澳洲供應中國牛肉的40%以上,排名第一。
但貿易摩擦,疫情反復,標準不一等原因也使得“曲線養�!钡娘L險難以把控,可解燃眉之急而非長久之計。
舌尖上的民族,遲早會迎來自己強大的肉牛產業。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