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新消費融資25億:新茶飲徹底“輸麻”,餐飲熱度不減
出品/聯商網
撰文/文一
過去一年,新消費賽道迎來進一步井噴式的爆發。咖啡、面食、烘焙、茶飲等賽道掀起了投資熱潮,涌現出了大批優秀品牌。
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11月份新消費領域共發生51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金額近25億元人民幣(百萬元人民幣融資規模以100萬元計,千萬元人民幣融資規模以1000萬元計,億元人民幣融資規模以1億元計,外幣經過換算,未披露融資金額未計入,融資時間以披露時間為主)。
環比今年10月44起近27億元融資,融資數量略微上升,融資金額有所下降。與去年同期相比,無論融資數量還是金額均下降。
食品飲料占比近四成 新茶飲徹底“輸麻了”
從業態來看,食品、飲料依然是主流,11月份分別發生7起、11起融資事件。緊隨其后的是餐飲(8起)、元宇宙(5起)。
與以往相比,美妝賽道的表現不盡人意,不斷“缺席”。自上半年開始,美妝領域融資便走起了下坡路。實際上,在近兩年美妝領域高速發展之下,諸多入場品牌未能及時沉淀并形成獨立的品牌價值,導致市場同質化問題嚴重,過度營銷、研發投入低等問題普遍存在。要重新獲得市場青睞,產品的品質沉淀必不可少。
本月的融資主要集中在食品飲料和餐飲領域,生活方式、寵物、新零售等賽道已經保持新常態。
食品飲料領域,新茶飲的比重已經持續下降。食品方面,主要以植物基、細胞肉、抗衰營養品為主。飲料方面,咖啡、酒飲領域收獲多起融資。本月酒飲持續“吸金”,4家賽道企業獲得融資,其中酒類品牌綜合管理運營服務商國脈酒業完成3.6億元戰略融資,投資方為國有背景的金控遠智。
值得注意的是,新茶飲早已處于“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曾分析,茶飲賽道已經是一個非常卷的賽道,不僅是品牌之間卷,在門店方面也十分卷。過去一年,一些發展周期長、拓展速度快的連鎖品牌在加速拓店,市場競爭也十分激烈。
面對增速緩慢的新茶飲市場,為降本增效,不少新茶飲品牌開始放慢擴店速度、關閉績效不好的門店。不少主打中高端市場的品牌也在通過降價等方式紛紛下探,擴充市場份額。
究其原因來看,茶飲是一個低門檻市場,容易被復制和仿制。從打法上來看,基本還是社交平臺種草、爆品引流的方式,不同品牌之間的競爭仍然聚焦在同質化營銷上。在行業增速不斷放緩、品牌越來越集中、細分賽道市場規模更加小型化的當下,茶飲品牌們迎來的挑戰將會越來越大,未來的整合或將進一步加劇。
不過,在另一側,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也帶動了諸如荷田水鋪、檸季、熊姬等細分賽道品牌的崛起。
本月,元宇宙手作奶茶品牌“熊姬”獲得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者為南京純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本輪融資將助力熊姬后續發展元宇宙奶茶的相關體驗。在產品方面,熊姬聚焦鮮奶茶品類,主打“元宇宙鮮奶茶”,旗下產品包含宇宙白桃鮮奶、銀河茉莉奶白、鮮榨生打椰椰系列等。但抓住元宇宙的熊姬能否蹚出一條新路,還有賴于品牌及供應鏈建設能力。
在餐飲領域,餐飲零食化正是當下的流行趨勢,資本的聚焦程度也不言而喻,不少零食化的烘焙食品、小吃、鹵味等也獲得不同金額融資,涉及供應鏈端的預制菜、調味品等也獲得了成長。
11月份,餐飲領域發生8起融資事件,涉及供應鏈上下游、細分小吃、鹵味等方面。祥禾餑餑鋪、九多肉多、研鹵堂、喜姐炸串、夸父炸串、珍味小梅園、云夢山海、凍品到家、把愚酸菜魚等也獲得了資本青睞和多次投資。
以鹵味為例,本月國民鹵味品牌舞爪完成由星陀資本領投,頂豐資本跟投的A+輪數千萬融資,資金主要用于加強供應鏈建設及信息化的部署。據悉,以福建為基礎,舞爪相繼進入浙江、上海及其周邊,在新區域開出了近百家門連鎖門店,實現了從區域品牌到全國品牌的蛻變。疫情期間,舞爪逆勢增長了近60%。
不過,細分小吃領域門檻低、易復制、投資成本較小等特點,但是同樣也面臨著眾多競爭者,這就要求市場玩家在建立標準化管理流程和食品安全體系基礎上,進行差異化經營。
融資以早期項目為主,更看重優勢積累
從融資輪次來看,11月份新消費品牌融資集中在A輪、天使輪階段,融資數量分別都達到17起和22起。值得關注的是,在A輪以后,僅有1起C輪融資。此外,戰略融資達到3起。
這說明,大多數獲投的品牌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一方面,在市場成熟度不斷提升之下,資本更關注品牌的長期價值,更追求品牌帶來的增長的收益,品牌未來的融資門檻將會不斷加大。另一面,資本也更看重企業商業發展模式,早期階段獲得融資的品牌,大多在賽道上積累了一定的優勢。
從融資規模來看,延續以往趨勢,11月份融資以千萬級為主,達24次。百萬級融資數量較少,這個級別的融資多集中在天使輪和種子輪,多為食品、飲料、元宇宙等領域中小品牌。
本月,億元級融資共6起,主要集中在生活方式、元宇宙、新零售等領域。
結語
新消費領域的泡沫正在被一一戳破,新茶飲市場進入寒冬。而在餐飲領域,不少連鎖餐飲品牌“單店估值上億”的泡沫被擠破后,賽道熱度反而持續上升。餐飲仍有較大的想象空間,相關細分賽道還缺乏全國性領軍品牌,品牌化、連鎖化機會仍很大。
此外,目前不少餐飲品牌正處于估值低谷期,對于資本來說,也是一個出手利好時機。
實際上,不看復購、不看產品,VC、PE追著品牌撒錢的階段早已過去。新品牌需要更看重長期健康經營的能力,是否能夠形成品牌心智并實現長期復購。
附:2022年11月份新消費品牌融資詳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