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漲越虧,怪獸充電玩不起“共享游戲”
來源/鋅財經
作者/路世明????????
12月20日,“共享充電寶第一股”怪獸充電發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怪獸充電第三季度營收8.15億元,凈虧損9580萬元。如果從2021年第三季度開始算起,這已經是怪獸充電連續虧損的第五個季度。
在互聯網企業中,財務虧損再“正常”不過。只是,自共享充電問世以來,其租賃價格一路高漲,按理來說,賽道內的企業應該是“水漲船高”,但顯然包括怪獸充電在內的共享充電寶企業,表現都是反常的。
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盡管共享充電寶看起來屬于高利潤項目,但低頻的使用屬性,使得怪獸充電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需要花費較大的力氣進行地推,并且把大頭的利潤,分給那些將共享充電寶作為補充服務的商家們。
此外,行業高度競爭之下,種種服務亂象的接連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消費者的消費意愿。
如同共享經濟火熱時期的單車,如今留給怪獸充電,甚至共享充電寶整個行業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轉變經營模式,尋求第二增長曲線,勢在必行。
01
漲價帶來的惡性循環
共享充電寶作為共享經濟的產物,賽道選手們采用的是典型“先燒錢、后漲價”的打法。
和共享單車一樣,從其出現,便受到不少質疑。最有意思的便是來自王思聰的“調侃”。王思聰表示:“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可惜的是,這個“成”的概念并不好解釋。
2021年,怪獸充電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市值超 20 億美元,也成為共享充電寶第一股。怪獸充電上市,對于這個賽道來說,無疑是一針興奮劑,也是“打臉”質疑人士們的一記響亮的耳光。
但市場總是變化莫測,路沒有走到最后,誰都很難講清楚共享充電寶到底“能不能成”。
共享充電寶盈利模式單一,主要營收來源是充電收費和廣告收入,一旦廣告收入沒有達到預期,通過收費標準上調來彌補營收缺口,就成了共享充電寶企業的共同選擇。
據沙利文報告不完全統計,從2017年到2020年,共享充電寶每小時的租賃價格從0.5元上漲到了4元。并且,價格仍然在持續上漲。如果消費者有特殊情況需要用較長時間,租金價格甚至可以買一臺容量更大的移動電源。
理論上,用戶的使用頻率不變,租金價格的提高,能夠給企業貢獻更高的營收額。但恰恰相反,隨著共享充電寶租賃價格的不斷上漲,怪獸充電們反而卻越來越窮了。
根據怪獸充電此前財報顯示,其在2021年第三季度虧損7940萬元,第四季度虧損6850萬元,2022年第一季度虧損9640萬元,第二季度虧損1.845億元。也就是說,僅僅2022年一年的時間,怪獸充電的虧損總額便高達4.29億元。
來源:怪獸充電財報
一方面,怪獸充電高估了消費者對于手機沒電的“緊急性”,尤其對價格高漲之后對消費者使用頻率的影響。另一方面,近幾年來手機電池容量越來越大,消費者沒電“應急”的情況也越來越少。
共享充電寶之所以有市場,主要是因為當前手機電池蓄能標準偏低,而隨著技術進步,未來手機或許連續幾天都可以不充電,這也意味著共享充電寶市場將會迎來較大“萎縮”。
當然,為了避免過于單一的業務依賴,怪獸充電也曾積極尋求過第二增長點,比如去年四月推出了濃香型白酒品牌“開歡”,只是結果有些“慘不忍睹”。
02
從直營走向代理
單從財報數據上來看,怪獸充電目前虧損最直接的原因,是營銷成本過高。
近三年,怪獸充電的營銷費用已經從2019年的67.4%,上漲到了2021年的82.3%。到今年第三季度,怪獸充電營收8.15億元,銷售和營銷費用就花去了7.52億元,占比達到了92%。
營銷成本的暴漲,事實上是經營模式的改變。過去幾年,怪獸充電一直以直營為主,但從去年開始,逐步轉為直營和代理相結合的模式。
簡單來說,怪獸充電的地推團隊,之前會直接與負責區域內的商家聯系,在景區、商圈等重點場景鋪設設備。但前提是需要向POI的商家支付激勵費用,包括入場費和傭金費用。
對怪獸充電來說,直營模式下,怪獸充電的激勵費率大概在50%~70%左右,企業本身還可以拿到30%—50%的租賃費,但直營模式比較重,對企業的現金流是個考驗。
而在轉向代理模式之后,則是代理商向怪獸充電購買機器,并負責在本地與商家聯系,鋪設機柜,怪獸充電只需提供售后、運維、客服、系統維護與升級等服務。同時,合作代理不收取代理費用,但會小比例抽取充電寶租賃費。
至于商家,代理模式下,共享充電寶價格、計費方式,商戶都可自己設置,這也給了充電寶價格飛漲的基礎。
怪獸充電向代理商銷售共享充電設備,從中賺取的是設備銷售的費用,這種模式對于怪獸充電來說能夠更加的“輕資產化”。這一點,從怪獸充電的用戶增長和點位增長上可以得到較好的體現。
其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怪獸充電在全國共有95.6萬個POI(點位),單季新增用戶1470萬,累計注冊用戶數達3.252億,在線共享充電寶數為640萬。其中代理點位占比創新高,至47.4%。
當然,對于其他同賽道企業來說也是一樣。代理模式在今年以來,已成為很多共享充電寶企業采用的主要模式。
但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包括怪獸充電在內的大量共享充電寶公司都通過低門檻、高分潤等方式吸引代理商,部分品牌的分成甚至達到了90%。
不止怪獸充電,小電科技的招股書也顯示,近三年充電寶企業支付給商家和代理商的各項費用都在持續走高。
03
共享經濟更需要服務
以代理模式搶占市場,就好比茶飲賽道開放加盟店一般。一個共同點在于難以把控的服務質量,不同的是,其實在直營模式時期,充電寶市場的服務也極為糟糕。
孔先生告訴鋅財經:“怪獸充電第一個就是價格高,比其他家要貴一些。然后我有次還充電寶的時候,插回去機器后看到機器上面那盞燈是亮的,然后我就離開了,結果過了兩天發消息給我說要付99塊,說是沒有還回去。”
根據孔先生講述,最終他還是交了99元。不過,他特別強調這并非認同充電寶丟失,而是因為處理過程太過麻煩,并且還表示以后再也不會用怪獸充電,甚至所有共享充電寶。
原來,在處理過程中,孔先生開始怎么也找不到人工客服,用了半個小時和人工客服聯系上之后,在申訴環節中官方返還點又不完全,并且還需要進行現場拍照......
孔先生的經歷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現象”。在黑貓投訴上,搜索怪獸充電,相關投訴量多達13643條,好借難還、充電慢、踢皮球、亂扣費、強制消費等問題極多。
來源:黑貓投訴平臺
當然,怪獸充電“花活”的對象不止消費者,還有代理商。
一位代理商在黑貓投訴平臺表示,此前怪獸充電做活動,滿100臺設備贈送75臺設備,付款之后卻收到了100臺翻新設備,贈送的75臺設備也是舊設備、壞設備。該投訴用戶在多次聯系怪獸充電后,均未得到妥善處理。
持續漲價已然很大程度上損害了消費者的消費體驗,但在消費者付出更多費用之后,并沒獲得相應的優質服務,反而因充電慢、返還難而造成計費增加等問題,付出了更多額外成本,這無疑會進一步加劇消費者遠離怪獸充電,遠離角角落落里任何共享充電寶。
不可否認,包括共享充電寶在內的很多共享經濟項目,剛開始的確很方便,但是隨著時間和成本的壓力,價格一路高漲之后就變了味道。
尤其充電寶這種很難談及“技術含量”的共享產物,打著服務方便大眾的旗幟,通過價格戰占領市場,最終在壟斷之后通過提價收割消費者。
但消費者不是韭菜,怪獸充電們也不應該做鐮刀。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