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還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企業頂著頻頻漲價的罵名承受利潤下降或虧損,共享充電寶到底還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從幾年前的“百電大戰”到如今 “三電一獸”分庭抗禮。雖然沒有絕對的寡頭,可是連美團親自下場,也無法打破這鐵板一塊的格局。
近期,品勝攜“閃蔥”入局,到底是顛覆者,還是只為給公司的IPO增加一點故事?
開局的瘋狂
一項發明或是一門生意的誕生,往往就是基于發明人、創始人的主觀需求。
劉同鑫被稱為“共享充電寶之父”。2014年,他在美國考察期間,因為遭遇手機和隨身攜帶的充電寶雙雙沒電,找不到地方充電的情形。于是,他萌生了共享充電寶的構想,并在回國后的很短時間內,將想法設計出來申請了專利。
而共享充電寶商業模式的探路者則是來電科技。早在2014年,該公司成立之初,就從事充電寶租賃服務,這是“共享經濟”的雛形,甚至比摩拜單車還要早。
公司創始人袁炳松,涉足該行業既是順應潮流,也有自身的無奈。
袁炳松是一個連續創業者,早在2004年,他就開起了自己的電池工廠。巔峰時期,工廠有三四千工人,年銷售額做到過億。
好日子到2013年就基本到頭了。當年,雷軍借小米手機的成功,順勢打造小米生態,進軍充電寶就是順理成章。
袁炳松知道,狼來了!果不其然,當年雙11,他備貨的充電寶大量積壓。在朋友的提示之下,他苦思出了充電寶只租不賣的全新商業模式。
花光了自己的1000萬,一直在試錯。外界認為這是偽需求,融資難如登天。
不理解這個商業模式的人不是少數。即便到了2017年,王思聰還立帖為證,“如果共享充電寶能成我吃翔”。
王思聰和陳歐對共享充電寶的爭論,也將這個行業推向了高光時刻。
巔峰時期的2017年,行業共有300多家創業公司成立,一年投融資事件20多起。有投資人為了鎖定投資,甚至在簽完合同之后,開車護送公司創始人回家,生怕對方又去見下一個投資人。
陳歐在入主街電后,挖來原源擔任公司CEO,要求他一個月內花完3個億。
行業興起來快,退潮也快。好多創業公司,還沒有被外界知道,就已悄然死掉。樂電,作為首個倒閉玩家,在死亡的一刻,獲得短短一生最大的媒介曝光量。
僅僅1年時間,“三電一獸”的格局形成,融資降溫,各家背后的投資人想看到的行業寡頭沒有如期出現。
尷尬的中場
作為先行者,在創業早期,來電可以用機柜去和商家談資源,要求優質的位置,甚至找商家要租金和安裝費用。這在現在的共享充電寶行業簡直不敢想象。
如今,還有哪個線下商家、哪個人流密集的場所沒有共享充電寶?多個品牌入駐同一場合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某一個品牌,要想拿下了優質場所的獨家資源,只能用錢來砸。
很難想象,行業早期,共享充電寶入駐商家幾乎都是免費的,這一方面解決了用戶的充電問題,同時商家和運營方都可以獲得一定收益,這是一個多贏的局面。后來,商家的收費習慣,都是行業通過競爭自己培養出來的。
為了爭奪優質點位,充電寶企業不得不付出高額的入場費和分成。對小商家提高分成比例,大的連鎖商家,每年的入場費都是五位數起步。
以國內最大的連鎖酒館海倫司為例,其每年通過共享充電寶產生的收入就高達數百萬元。
這帶來的結果是,共享充電寶行業不斷跑馬圈地,收入規模越來越大,但始終沒有辦法實現穩定盈利。
以怪獸充電為例,給到大型合作伙伴的入場費,可占到設備收入的5成以上,傭金支出則占到總收入的75%-90%。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公司入場費由1.1億元猛增至3.8億元;傭金支出由8.2億元增至近12億元。
雖然,公司以連續多個季度實現盈利,但盈利數額卻在不斷減少。今年第二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72億元,凈利潤只有區區800余萬元,同比、環比均大幅下降。
無獨有偶,小電科技在2019年實現盈利后,2020年再度虧損過億。
來電科技創始人袁炳松在2017年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夸下�?�,共享充電寶如果單純靠用戶產生收益,不足以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
多年過去,租金收入仍是所有充電寶企業的幾乎唯一來源。而且,為了抵御迅猛增長的各項費用,各企業不得不持續提高租金,部分場合甚至已漲到了10元/小時,導致用戶怨聲載道。以至于,市場監管部門介入,要求各企業限期整改,明確定價規模并明碼標價。
新玩家的陽謀
共享充電寶大戰打到現在,雖有座次,但前幾名之間的差距不大。一級市場的融資已基本停滯,它們只能設法通過上市從二級市場拿錢,來應對后面可能存在的新戰役。
今年4月,怪獸充電搶跑,以“共享充電寶第一股”的身份登陸納斯達克。緊隨其后,小電科技終止了創業板IPO輔導,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曾以40%的市場份額領跑行業的街電,則在去年愚人節當天,宣布與搜電合并,形成了直營和代理雙運營模式,宣稱穩居行業第一。
行業頭部謀求快速上市以及整合的一個共同的背景是,美團來了。
行業“百電大戰”期間,美團就曾立項,但因數據不立項,短短三個月后,就草草收場。2020年,美團再度入局,帶著地球最強地推團隊,以及海量的商家資源降維打擊,誰不恐懼?
事實證明,美團不是萬能的。短時間內,三電一獸的市場格局幾乎堅不可摧。幾個月前,有消息傳出,美團充電寶負責人離職,直營點位交由代理商接盤。
怪獸充電有阿里加持、市場份額已居行業第一,這又如何?上市以來,公司股價持續走低,截至目前,2.88美元的股價,較發行價跌去近7成。
美團都無法攻下的市場,還有新的玩家闖入。
日前,充電寶生產商品勝宣布以“閃蔥”入局共享充電寶,主打更大容量、更快的充電技術、更高的分成比例,試圖顛覆行業。讓利于用戶和合作伙伴,品勝的需求在哪里?
或許,這一戰略布局,只是為了讓公司一年后的IPO,多一個性感的故事情節。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