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們,這個春節如何收割年輕人
來源/全天候科技
作者/胡描
春節已至,一場零食企業年貨禮包的暗戰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距離大年三十只剩3天,三只松鼠的主播輪班倒,還在淘寶直播間中守著。但許多年貨禮包已經處在斷貨的狀態,主播解釋說:“一些地方倉庫已經缺貨了,快遞也停運了,發貨要過年之后了。”
良品鋪子則加入了淘寶的“春節不打烊”活動,給出了大力度優惠。原價258元、331元、229元的禮包,折后需要64元、98元、99元。
圖片來源:良品鋪子天貓旗艦店截圖
CBNData報告顯示,年貨節是零食禮盒年度消費最高峰。2022全國網上年貨節數據顯示,堅果禮盒銷售額同比增長41.4%。
早在一個月前,天貓、京東已紛紛開啟了“年貨節”比拼。京東小時購數據顯示,在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期間,肉干禮盒、餅干禮盒等上月銷售環比增長均超10倍;淘寶天貓搜索數據顯示,年貨節期間吃貨們對“禮盒”的搜索量相比上月增長了5倍。
年貨零食作為中國人春節期間走親訪友、茶余飯后必不可少的物品,其強勁的消費力,也成為零食品牌們必爭之地。
為搶占先機,各家提前數月已開始準備。早在去年10月,三只松鼠便制定了年貨節堅果禮盒市場運作方案;百草味設計了以“年的味道”為主題的系列堅果禮盒;洽洽不斷擴充產品矩陣,豐富年貨禮包的產品;徐福記則加速了海外市場的布局,將廣告打在了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上…..
旺旺、洽洽、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百草味等零食、堅果禮包在春節期間走進了千家萬戶;在今年,老品牌稻香村“翻紅”,禮包備受年輕人追捧,王小鹵、周黑鴨等鹵味零食的年貨禮包,也搶下了該市場不小的份額。
在這個物資充裕的時代,國人年貨零食禮包的選擇已經越來越豐富。中國零食行業“長江后浪推前浪”的品牌更迭的故事還在繼續。如何收割新一代年輕人,旺旺們試圖講出新故事。
01
零食“回憶殺”:旺旺來襲,洽洽興起
梳著傻瓜頭的圓臉“旺仔”,兩只大眼睛斜瞪著,形象透露著些許俏皮和喜慶。對于許多80后、90后來說,春節年貨零食的記憶便是在超市里堆積如山的旺旺大禮包。
在這份大禮包里,有旺旺仙貝、旺旺雪餅、旺仔小饅頭、旺仔牛奶、浪味仙……每一種在兒童中都有著一大批簇擁粉。直到成年,旺旺的系列產品也是許多人的零食最愛。
圖片來源:網絡
在上個世紀80年代,旺旺以日本米果為原型,推出了旺旺仙貝、旺旺雪餅等爆款產品,一舉打開了臺灣零食市場。進入大陸市場后,旺旺又憑借著“我要O泡”、“李子明同學,你媽媽拿了兩罐旺仔牛奶”、“再看我就把你喝掉”等魔性廣告,將品牌深深刻進了消費者的記憶中。
從1992年2.5億元的營收開始,旺旺一路飆升,到2014年,營收已經達到了234億元。22年之中,幾乎翻了100倍。彼時,旺旺的市值與茅臺處在同一起跑線,約1500億元。
實際上,在早期,由于臺灣祭祀文化非常濃厚,旺旺采用的是“陰間”營銷策略,且匹配當地上供米糕制品的習俗,旺旺與臺灣的祭祀場景綁定在一起,成為了“供品”的一種。此后,企業規模做大,產品線不斷擴寬,加之其品牌名不斷強調“你旺我旺大家旺”等帶有祝福含義,也讓許多消費者愿意選擇它作為禮品,得以逐漸走進春節場景。
在年貨零食上,另一家臺企“徐福記”也伴隨了一代人的成長。
1995年,徐家兄弟瞄準了春節市場,把自家經營的“徐記食品”更名為“徐福記”,邁出了他們開辟大陸市場的第一步。
彼時,國內的大型超市迅速發展起來,借助商超的發展勢頭,徐福記以專柜的形式,將旗下的所有產品放入超市同一個貨架或堆頭,推出“散裝糖果統一價”的銷售策略,在售賣某一種產品時,連帶起了其他產品的銷售。
專柜的形式和統一價的定價,讓徐福記的銷量迅速漲了起了。到了2010年,徐福記在全國設有17000多個直接零售點和3000多個專柜。到2013年,徐福記年銷售額突破了60億。
旺旺、徐福記90年代在大陸的馳騁,一定程度上吃到了時代的紅利。彼時大陸本土零食企業還未走進品牌化的階段,很難與臺企、外資零食品牌競爭。而臺企、外資零食品牌的成長經驗,也刺激到了大陸零食企業的崛起。
在炒貨賽道上,在2000年之前,由于國內供給少,消費者需求少,地域差異南北口味相差較大,堅果行業主要經營形式以個體銷售為主,進入壁壘較低。前人旺旺、徐福記等發展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也啟發了炒貨企業。
直到“洽洽香瓜子,百煮口口香”登上央視廣告,洽洽開始在全國打響知名度。僅僅第二年,洽洽的銷售額便突破了1億元。
行業人士認為,洽洽選擇投放央視廣告的那一刻,已經說明它實現了生產標準化和產品品牌化。
圖片來源:洽洽官方
成立于1989年的達利食品,在產品上以模仿,也走出了一條特色路線。模仿了好麗友推出了蛋黃派,模仿了樂事薯片推出了可比克薯片,至今,這兩款產品依然是經久不衰的大單品零食。
無論是旺旺、徐福記,還是洽洽、達利,都“統治”了一代國人關于零食的記憶。但零食行業的變革,也悄然來臨了。
02
電商崛起,松鼠“稱霸”
進入到了2012年之后,春節年貨的選擇,變得更豐富了,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百草味等品牌推出的大禮包紛紛出現在了市場上。
在春節期間,家庭自備年貨,走親訪友贈送禮品,亦或者是公司回饋員工、送客戶等,三只松鼠、良品鋪子們的堅果禮包都是熱門的產品。在電商平臺上的“年貨節”中,它們也是零食領域的“主角”。
三只松鼠相關負責人透露,在2022年12月5日至2023年1月3日,三只松鼠天貓旗艦店,鼎紫禮盒、森林禮盒、瑞紅禮盒分別銷售了約22萬件、36萬件、21萬件。近兩個半月以來,線下渠道堅果禮盒的銷售額同比增長幅度約30%。
百草味相關負責人也透露,今年年貨節禮盒銷量同比增長了248%。
在過去10年之中,隨著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的快速發展,線上購物快速普及,消費者線上購物的習慣也被培養,零食的線上銷售渠道被打開。
對于零食新品牌來說,機會已經擺在了它們面前——他們有機會繞開被傳統零食企業牢牢把控的經銷體系,以較輕的模式快速獲取市場份額。
36歲的章燎原看到了這個機會,他在2012年辭職創業,組建了一個5人的團隊,做出了“三只松鼠”。
這家品牌的起家幾乎完全依靠線上電商,既省去了中間環節,又能快速觸達消費者。在2022年上半年,三只松鼠的第三方電商平臺營業收入30.13億元,占總營收的73.25%。在過去數年中,三只松鼠的線上銷售額都在總銷售額的八成以上。
為了適應線上渠道的打法,三只松鼠并未采用過去旺旺、洽洽等老牌企業的“大單品”策略,而是不斷擴充SKU,以“全品類”的打法占領零食市場。在供應鏈上,長期采用貼牌代工模式,這也使得它能夠快速推陳出新。
而三只松鼠的模式,在早期也被資本看好。成立不到兩個月,三只松鼠獲得150萬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是IDG。隨后的B輪和C輪融資,都有IDG的身影,還站上峰瑞資本、今日資本等。在上市之前,三只松鼠共進行了7次融資。
高瓴也沒有錯過這個賽道,不過它看上了另一家企業——良品鋪子。良品鋪子招股書顯示,2017年9月和12月,高瓴系分別參與了良品鋪子B輪、C輪融資。截至上市之時,高瓴系共持有良品鋪子13%的股份,投入成本為8.21億元。
良品鋪子創立時間比三只松鼠更早,最初發展時也饒過了商超渠道,錯開了與大品牌、大單品特點的零食企業相競爭,采取了直營、加盟模式在商超以外建立零食品牌連鎖門店。
在電商興起后,良品鋪子快速進行了轉型。良品鋪子一直采用線上、線下同步發展的策略。在2022第三季度,良品鋪子線上、線下渠道分別實現收入10.57億元、12.77 億元。
高度依賴線上渠道,也使得“三只松鼠們”與電商平臺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營銷上它們圍繞著天貓、京東等平臺投入營銷費用,以獲得更多的流量。也需要配合電商的購物節活動,壓低售價,給出優惠。
近些年,三只松鼠、良品鋪子在雙11、618等活動中屢次刷新業績紀錄,背后是品牌在價格上的一再讓步。
以三只松鼠的“每日堅果”為例,產品面世時價格在200-300元一箱,而如今價格已降至100元左右。而百草味的同類產品為70元左右,派芙為60元左右,隨著這一品類的產品增多,價格或許還將進一步下降。
圖片來源:三只松鼠天貓旗艦店截圖
相比之下,“年貨節”上品牌們雖然也會給出一定的優惠,但在可觀的銷量下,品牌們也有不小的利潤空間。
03
紅利過去,誰輸誰贏?
即便各家備戰年貨節,戰況熱火朝天,卻掩蓋不住休閑食品行業的頹勢。
自2022年以來,休閑零食賽道遇冷。在2022年前三季度,良品鋪子、三只松鼠的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8.84%、78.86%。在市值上,2022年年初以來,洽洽下跌了18%,三只松鼠下跌了45%。
高瓴系持續減持良品鋪子,在最新一輪減持完成后,高瓴系不再持有良品鋪子任何股份。今年1月,三只松鼠的股東LT GROWTH INVESTMENT IX (HK) LIMITED也減持了三只松鼠股權比例超過1%。該股東為IDG資本旗下資產,自解禁以來,IDG也在不斷減持三只松鼠。
對于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高度依賴電商渠道的零食企業來說,2017年至今,由于互聯網紅利逐漸消退,它們的線上獲客成本迅速增高。而越來越多的新零食品牌通過直播帶貨,迅速觸達消費者,傳統企業也開始大力發展電商,三只松鼠等品牌正在丟失線上市場份額。
以三只松鼠為例,從2020年以來,三只松鼠的線上收入開始下滑。2021年天貓系收入同比減少了22%,京東系則減少了近12%。
而在銷售費用上,三只松鼠從2018年的14.61億元增長到了2021年的20.72億元。在2022年前三季度,三只松鼠的銷售費用達到12.05億元,同比增加了21.01%。
良品鋪子2021年的銷售費用為16.72億元,同比增長29.83%;2022年前三季度,良品鋪子銷售費用已經達到了12.88億元。
一降再降的售價,和持續攀高的營銷費用,也導致品牌們的凈利潤并不高,三只松鼠和良品鋪子的凈利率都在3%左右。
旺旺的低迷,則在更早之前。在2013年旺旺業績到達263.99億元的巔峰后,便走上“下坡路”。到2022年上半年,旺旺在截至9月30日的半年內,總收入同比下滑4.8%至108.33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23.6%至15.96億元。
在渠道上,旺旺過于依賴傳統渠道,并錯過了發力電商的最好時期。而在近十年中,便利店逐步“統治”了一二線城市的大街小巷。在便利店的場景中,主打性價比的旺旺并沒有很好的位置。即便是在傳統商超中,隨著沃爾瑪、盒馬、永輝等加速推出自有產品,旺旺的位置也在逐步失守。
在產品上,旺旺雖然在不斷推出新品,諸如香蕉牛奶、莎娃酒、大口爽爽喉茶、乳酸水、邦德咖啡等,但都反響平平,并未走出新的大單品。
在過去數年間,雖然旺旺多次以懷舊、復古、愛國等標簽登上熱搜,但并未從根本上扭轉業績的頹勢。
新老品牌都需要求變了,需要找到適應于新時期的發展策略。
三只松鼠開始自建工廠,解決代工模式帶來的巨大安全隱患;在渠道商從電商向全渠道轉型,暫停門店擴張,關停不符合長期定位、業績不佳門店;也開始縮減SKU,立以堅果為核心認知,孵化細分單品品牌等。
旺旺則走進了直播間。
圖片來源:網絡
在去年8月,因為愛國言論旺旺登上了熱搜,網友們紛紛沖進旺旺的直播間“野性消費”。
在當天,“旺仔俱樂部食品”的直播觀看人數達到48.3萬人,實現銷售額67.64萬元。相關賬號“旺旺食品”和“旺旺食品工廠店”累計觀看人次也都達到120萬人以上,銷售額均超過百萬元。
不過,這個熱勁并沒有持續太久,據抖查查1月5日數據顯示,“旺仔俱樂部食品”近30天的總銷量3萬+,均低于良品鋪子、三只松鼠、百草味。
在營銷上,旺旺也在不留余力的讓自己的品牌形象貼近Z時代,多次聯名跨界,推出了化妝品、盲盒、服飾等產品,也在年輕人中有著不小的熱度。
在包裝流通瓜子中約有50%市占份額的洽洽,也開始有了危機感。跨界聯名不少,推出了洽洽“瓜子臉面膜”、洽洽“小黃袋 x EMOJI”合作款每日堅果、洽洽×阿華田可可醇香腰果等,還跨界入局醬酒領域,布局飲料賽道。但都還沒有到出成績的時候。
年貨禮包的三十年,也是中國零食行業發展三十年的縮影。無數老品牌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中,無數新的品牌也在奮勇向前。每個周期,都有一些優秀的企業在大浪淘沙中,成為河灘上最耀眼的金子。
上個時代是旺旺、洽洽,這個時代是三只松鼠,而下個時代是誰,時間會給出答案。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