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市場餐飲人自述:我憑啥打敗了“蜜雪們”?
來源/餐企老板內參
撰文/內參君
又一年春節返鄉,下沉市場異�;鸨垩┍�、半天妖等品牌大肆下沉,小城來了許多“餐飲新物種”。
小城原有的餐飲生態環境被徹底改變,如何打贏這場小城餐飲保衛戰?城里來的“大佬”左手供應鏈右手數字化,小縣城餐飲土槍土炮怎么打?
內參君找了小城當地小吃快餐、烘焙、咖啡、鹵味等不同品類的排隊王,如何立足當地,長久發展下去,他們有故事要說。
以下是他們的自述……
賣鴨頭的搞起了社群運營
自述人:依依鴨老大·衢州鴨頭 老板
我不是浙江衢州人,是河南人,在老家這個五線小城開一家衢州鴨頭店。
店里主打鴨頭、鴨貨,也賣海帶、蓮藕等一些素菜。有兩種口味,五香和麻辣,客單價在20來塊。
在咱們這樣的小縣城做鹵味其實沒有太大優勢,連鎖品牌有絕味、久久丫,老店有骨里香、王記、紅軍燒雞等等。說是“衢州鴨頭”,可很多人不吃鴨頭,甚至連衢州在哪里都不清楚。
但我們有自己的記憶點——堅持現鹵。一天只鹵一次,上午鹵,下午賣,賣不完的當天就扔掉,這是我們一直堅持宣傳的點。
我們做了小縣城里很多餐飲店都不會做的事,建群。每天早上鴨貨剛剛出鍋,還熱氣騰騰的,我就錄視頻發群里,晚上收工的時候有些東西賣剩下了,我也把丟了它們的視頻往群里發,給大家看我們的東西都是現鹵的。
發視頻之外,我每天還會在群里發紅包,誰手氣最好,誰就可以來我們這免費領一個鴨頭、一根鴨脖,或者兩個鴨翅。獎品每天輪換,不重樣。
大家都愛搶紅包,能活躍群里氣氛,讓大家常想起我不說,也能嘗到不一樣的鹵味,算是變相宣傳了。
我們還堅持配送,沒有上架外賣平臺,上午鹵完后下午我愛人就騎車開始配送,因為不是熱鹵,對時效性要求不高,再加上只服務群里面的小伙伴,勉強還能忙得過來。
小縣城說白了做的就是熟客生意,基本都是回頭客。咱們這兒的顧客都刁得很,一家不好吃的店,就算他營銷做的再好,在咱們這兒也活不過仨月。
我只要能把我的會員、群里的伙伴安排好,就能在咱們縣城里站穩腳跟。
供貨商一變,粉就不好吃了
自述人:小林 好味螺 ·螺螄粉 店長
我們是這個五線小城里的第一家螺螄粉店,因此有了一定的定價權,我們就定了一個不高不低的價,在咱們這兒吃一碗饸烙的錢,十來塊。
之所以定這個價格,是因為在網上買一包好點的螺螄粉基本上也是這個價,但家里煮粉麻煩,味道大,很多年輕人都不愿意開火。再加上我們位置就在學校附近,學生也沒什么錢,讓能大家吃飽吃好,常來我們家就行。
去年遇到最大的困難是在夏天的時候,我們在廣西的米粉供貨商因為電力不足,米粉產量不夠,貨物供不到店里了。
沒辦法,只好緊急在附近找了其他米粉先頂上來一段時間。
換米粉的一周內,接到了很多顧客的反饋,“米粉味道怎么變了?”“最近這粉不好吃了”等等……
就這樣又賣了一段時間,也不能砸了口碑,沒辦法只好關店,等廠家能供新的貨,再重新開門。
這件事給我的教訓就是,不能只有一家供貨商。現在我又花時間找了幾家廣西當地的米粉廠,還有其他配菜也都找好了備用廠家,以防不時之需。
為了咖啡館開下去,我開始片三文魚
自述人:Steven 言咖啡老板
之前在上海工作生活過,想把自己體驗過的咖啡文化帶回老家,一個靠海的四線城市。
疫情前回來開了家咖啡館,三層的大店,是當時流行的水泥工業風,咖啡機選的最好的,進了各種精品豆子,還自己烘豆子,當時投了很多錢,準備大干一場。
咖啡館最初火了一把,也有不少人來嘗鮮,大排長隊,但生意只經歷了一小陣火爆,之后慢慢平淡下來。
小城里并沒有上海那樣濃厚的咖啡文化,大家對咖啡的各種風味并沒有太強感知,只有少許的咖啡愛好者才會來點上一杯手沖,和你聊幾句。其他人的需求就是別太苦,別太酸,好喝就行。
疫情期間斷斷續續的經營,加上比較高的房租(今年房東又要漲個兩萬左右),運營壓力比較大,用了各種方式開始“自救”。
一是在店里加了個操作間,做做面包和蛋糕,也在朋友圈里秒殺,算是新的增收來源吧,外賣的蛋糕需求也挺大的。
二是推出了七天的濃縮咖啡液套裝,一次性滿足一周的咖啡需求,老顧客的反響特別好,第三點比較奇怪,我會開三文魚,賣三文魚刺身,在老顧客群里售賣,差不多一條魚能賺300塊吧。
年后還是想調整下咖啡店,把店面給縮小下,但還是要有一定的社交空間,有很多人來店里都是聚會的,要有一定私密的空間。在各項成本間還是要再做做平衡,把房租等各項成本再降降,把店更長久地開下去。
新中式烘焙風吹進小縣城
自述人:王明亮 酥合(新中式烘焙) 老板
我們這家店開了沒多久,才一年多。說實話,最開始沒想要開一家烘焙店。
我表哥是咱們本地一個餐飲集團的,像是你知道的,XX火鍋店、XX燒烤店(都是當地較為出名,客流不錯的店)、還有市標的那家雞湯店、麻辣燙店,都是他們合伙一起開的。
這些店里有的已經開了十多年了,他可以說是一個餐飲老炮。
我和我媳婦也想開一家餐飲店,再加上看到大城市里面新中式烘焙特別火,網上說排隊人可多了。我找他一合計,就有了現在這家店,掛靠在他們餐飲集團名下。
一開業生意就不錯,我表哥他們給了我挺多幫助,像是選址、定價、宣傳等等,再加上現在年輕人都上網,他們也會去跟風買這些東西,再加上我賣的確實不貴,品類又豐富,很多年輕人來買。
這些年輕人的消費差不多就在30塊錢左右,這個價格放在咱們小縣城里,小貴,但大家都能接受。
前段時間因為有很多陽康的人,去看望他們的人都會選擇來我們店消費,帶一些糕點之類的。一傳十、十傳百,這樣讓很多中年人也開始進店消費,趁著這一波我們推出了新的會員制度,也成功讓很多人在店里辦了會員,進行充值。
其實,現在能受到這些中年人的喜歡,讓他們也常來光顧,我覺得根本原因是我們沒有放棄一些老式糕點,像是“酥三刀”、“棗糕”、“江米條”這種傳統糕點,這類糕點我們定價并不高,可以說壓低了利潤。
而對于年輕人我們有“酥皮泡芙”、“爆漿麻薯”、“蝴蝶酥”這種顏值高還流行的產品,這類產品我們就掙的稍微多點。
小城市做的就是口碑,畢竟一共就這么多人。我們家價格實惠,老少在我們這兒都能消費,可能這就是我們現在生意好的原因吧。
小結:實惠的產品和好口碑,仍是下沉市場的不二法則
面對眾多成熟品牌的沖擊,下沉市場餐飲人們仍有供應鏈、門店模式等種種難題需解決,但也掌握著最重要的武器——對當地餐飲市場更準確、更接地氣的認知。
下沉市場仍是熟人經濟,仍是口碑為王。
內參君采訪的這幾位餐飲人,都將重點落腳在了好口碑和老客戶的維護上。只有春節期間才會“年輕人含量”爆棚的小城,不流行什么短視頻營銷,私域流量轉化,只有實惠的產品和好口碑才行之有效。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