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為何要“死磕”外賣?
出品/聯商網
撰文/拾一
最近,抖音要做外賣的消息引發熱議。有媒體報道稱,抖音將于3月1日上線全國外賣服務,目前這項服務已在北上廣三地進行內測。
之后,針對這一消息,抖音方面否認了3月1日全國上線的時間節點,但承認了近期已開放該三城的商家自助入駐,并表示后續將視試點情況,考慮逐步拓展試點城市。與此同時,字節跳動招聘官網也掛出外賣商品高級運營經理、外賣行業解決方案運營、餐飲直播達人運營高級經理等相關職位。
雖然在規模擴張上“暫無時間表”,但抖音加碼外賣業務已是板上釘釘,而這無疑將給已穩定多年的外賣市場帶來新的變量。
籌謀已久
抖音做外賣,看似臨時起意,實則卻是籌謀已久。
早在兩年前,抖音就已經嘗試切入外賣市場。2021年7月份,抖音內測了一項名為“心動外賣”的新業務。在此之前,字節商業化部門于前一年年末成立了“本地直營業務中心”,拓展了大量城市和商家品類。
不過,抖音在外賣上的首次嘗試以失敗告終,僅僅5個月后,心動外賣業務便暫停內測,相關小程序也一并下架。至于失敗原因,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配送體系搭建難度太大是導致項目暫停的重要原因。
心動外賣雖然沒有順利成長,但抖音在外賣上的野心卻并未停止。2022年夏天,抖音再次開拓外賣服務。或許是總結了之前的失敗經驗,這一次抖音沒有選擇單打獨斗,而是和外賣市場中“2號選手”合作,2022年8月,餓了么與抖音共同宣布達成合作,餓了么基于抖音開放平臺,以小程序為載體,助力數百萬商家為6億抖音日活用戶提供“即看、即點、即達”的本地生活服務。
據內部人士透露,截至目前,餓了么與抖音合作的外賣業務,已在南京、上海、成都、杭州、廣州、武漢、寧波等近20個城市上線。
雖然合作項目進展良好,但抖音似乎并不想只充當簡單的流量平臺,在發展自有的外賣業務上仍不死心。而想要更進一步,抖音需要先解決履約短板。
不過,這次抖音沒有選擇自建配送團隊,而是與市面上的第三方眾包平臺聯手,去年12月,抖音官方宣布,抖音生活服務聯合優質生態伙伴,面向商家推出“團購配送”等方式,助力商家為用戶提供餐飲外賣配送服務。這些合作伙伴包括順豐同城、閃送、達達快送等。
增長焦慮
在拓展外賣業務這件事上,抖音始終鍥而不舍。那么,抖音為何對外賣業務如此執著?
有業內人士認為,“死磕”外賣業務的背后,一方面,是手握流量的抖音已經不甘心只做流量嫁衣,想要親自下場掘金;另一方面,源自流量增長焦慮。
隨著移動互聯網紅利觸頂,眾多平臺級應用也面臨流量枯竭的問題,抖音也不例外。QuestMobile披露的《2022中國移動互聯網半年大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用戶規模為11.9億人,半年僅增長903萬人。此時,抖音的月活規模為6.8億。而早在兩年前,抖音的月活就已破6億。
用戶增長瀕臨觸頂,而這可能會給廣告營收帶來負面影響。然而,去年一季度,在阿里、百度、騰訊互聯網廣告收入零增長,甚至出現下滑的情況下,抖音和快手的廣告收入卻逆勢增長。
抖音、快手直播電商成長起來,是兩大平臺廣告收入逆襲的重要原因:商家和主播為了在直播中賣掉更多商品,打廣告吸引更多人關注賬號、看到直播。快手將這類因為電商業務帶來的廣告收入稱為 “內循環收入”。
曾經,淘寶、京東、拼多多都是抖音和快手的客戶,一年投放數十億元廣告、吸引消費者下單。當抖音、快手直播電商成長起來,一年賣出上萬億元商品,不僅搶走了原本屬于電商平臺的訂單,也在吸走商家在這些平臺的營銷費用。
據《晚點 LatePost》報道,去年一季度,抖音、快手均有超三分之一的廣告收入屬于所謂 “內循環收入”。
內循環收入成為抖音提高商業化效率的新增長路徑。在直播電商上,抖音、快手驗證了內循環收入的可行性,那么,除了電商,還有哪些板塊可以為其帶來類似的內循環收入?抖音聚焦在了本地生活。
類比直播電商,布局外賣業務同樣有可能實現三方面的增長:流量增長,業務本身的收入,以及其將帶來的廣告業務增長�;蛟S,在直播電商上的成功,讓抖音相信手握巨額流量的它也能從傳統外賣平臺“虎口奪食”。
“錢”景如何?
過去十年可謂是外賣行業的黃金十年,在這十年里,外賣市場從最初等群雄逐鹿,演變為如今的美團、餓了么雙寡頭格局。
不過,據中研網數據顯示,2020年美團外賣占據國內外賣市場份額的69%,同期餓了么占比26%。此外,去年發布的《2022年美團及其產業鏈研究報告》顯示,美團在2022年的外賣市場份額可能逼70%,營收是餓了么3倍�?梢哉f,雖為雙寡頭格局,但寡頭之間亦有差距。
抖音的加入,無疑為沉寂多年的外賣格局加入了新的變數。低調入局,抖音能否在外賣市場中站穩腳跟?
當下,抖音的流量優勢和較低的服務傭金比例,成為其最重要的“入場券”。據了解,抖音2023年的美食傭金率為2.5%,相比其他外賣平臺高達20%的抽傭比例,費率較低。。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傳統外賣平臺20%左右的抽傭比例中已經包含了配送費用,而抖音的抽傭中并不包含。
相對較低的抽傭、海量用戶是抖音當下吸引商家入駐的核心。但是僅憑這兩點,卻并不足以對美團、餓了么的外賣業務基本盤造成沖擊。
一般來說,在絕大部分場景下,到了用餐時間點外賣是一個主動且即時的需求,追求的是高效的信息瀏覽和在短時間內完成下單。但從模式來看,抖音主打是一種“種草型”的精致外賣,通過沉浸式體驗,視覺沖擊力和互動性,讓消費者邊看邊買,即點即達。
可以看到,在抖音的業務體系里,外賣是由到店團購業務分化而來。抖音官方把外賣稱為“團購配送”,即在團購基礎上增加即時配送服務。但通過一些內測商家的反饋來看,抖音外賣模式的一些弊端也顯現出來,首當其沖的就是訂單量難以達到商家預期。
此外,抖音一直更偏好輕運營模式,其做電商業務并沒有打造自身的物流體系;但外賣業務對于物流履約能力有著嚴格要求,缺乏配送基礎設施是抖音的一大短板,正如前面提到的,抖音外賣的配送一直仰賴于外部服務商,如順豐同城、達達、閃送等。
對于商家而言,因為配送費用并不包含在平臺抽傭中,因此若商家使用平臺提供的配送服務,需要支付履約服務費。抖音的履約服務費分為起步價+里程加價+時段加價+其他加價。通過整體測算得知,抖音的履約服務費機制更偏向高客單價以及遠距離配送的商家。
這同樣也體現在產品設計上,抖音外賣的商品都是套餐形式(價格大多超過50元),目前用戶無法自主點餐。套餐產品更偏向多人正餐,而非快餐的場景。
因此,浙商證券分析認為,商家選擇抖音外賣的成本更高,所以只能做高客單價的商品,才能得到彌補。因此,抖音外賣對于火鍋、燒烤、海鮮夜宵等高客單價商家來說,或許是一個獲取增量收入的機會,但對于爭取低客單價的快餐商家并無優勢。
除此之外,在抖音低調內測外賣時,美團也并沒有坐以待斃。
去年4月,美團上線“美團直播助手”App,定位是為美團商家和達人提供的免費開播工具,覆蓋全平臺的更多品類。8月,有消息稱美團在App內測短視頻功能,主打看視頻賺錢。同時推出美團皮皮蝦的工具,幫助創作者提高視頻內容創作效率。隨后在11月,美團App又推出了上二樓功能,下拉后即可進入美團外賣的短視頻界面。
與此同時,在外賣領域,未來抖音或許并未唯一的“攪局者”。去年6月,京東零售CEO辛利軍曾透露京東正研究進軍外賣領域的可能性。彼時有消息稱,首站將會選擇在鄭州等城市試點,且團隊已經在試點城市對接餐飲商戶中。
此外,在抖音辟謠3月份大規模落地外賣業務的消息之后,有用戶發現微信的小程序頁面(底部Tab欄發現—小程序入口),出現了占據半屏空間的“門店快送”業務版塊。
不過,對于“微信做外賣”的傳聞,騰訊方最新回應稱:“門店快送目前僅在廣州、深圳兩地內測,服務旨在幫助消費者發現附近提供快送服務的小程序,具體服務和配送履約,均由商家小程序來承接完成,并非騰訊直接下場做外賣。
事實上,外賣并不是一項可以輕松賺錢的業務,美團也是花了近10年的時間,才終于殺出重圍、一家獨大。就目前而言,抖音外賣抖音外賣面臨著客單價高、商家少、品類單一的困境,還不足以抗衡其他市場巨頭。至于未來其能走多遠,能否真正撼動美團在外賣領域的霸主地位?讓我們拭目以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