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圖讀懂,農夫山泉怎么就成了大自然的印鈔機?
來源/DT財經
作者/張晨陽
2021年,元氣森林橫空出世,一度成為銷量超越可口可樂級的超級大單品,創始人唐彬森在接受采訪時被問道:還有像氣泡水一樣大的品類嗎?
他回答:有,礦泉水、奶。
在如今仿佛整個天下都屬于“無糖茶”“氣泡水”和“咖啡”的飲品界,這個回答看上去相當樸素。不過事實的確如此,樸實無華的瓶裝水,背后是一個超級千億市場。
歐睿數據顯示,從2015年開始,瓶裝水的銷售額就超越即飲茶成為最大品類,銷售額的復合增速也遠高于同期軟飲的增速。2021年,瓶裝水的銷售額不但穩居第一,而且是第二名“即飲茶”的2倍多。
前景廣闊的賽道吸引眾多品牌都想嘗嘗甜頭,或者是拼命保住自己現有的份額:2021年,康師傅推出瓶裝水新品“喝開水”,試圖在“熟水”賽道分一杯羹;同一年,元氣森林推出第一款礦泉水“有礦”,次年又推出瓶裝水“森林的水”,對標農夫山泉;2022年9月,知名茶飲品牌蜜雪冰城正式進軍包裝飲用水賽道,旗下瓶裝水品牌名為“雪王愛喝水”……
不過,在風起云涌的包裝飲用水市場上,農夫山泉“老大”的地位一直沒有撼動,不僅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盈利能力也高于行業平均。
DT財經將以行業龍頭農夫山泉的發展為線索,梳理以下3個問題:“賣水”是一門怎樣的生意?農夫山泉是怎樣在千億市場中殺出重圍的?這對軟飲行業有什么啟示?
一瓶水,售價兩塊,利潤一塊二
農夫山泉的產品種類并不算少,除了包裝飲用水,還有茶飲、咖啡、果汁、氣泡水等品類,甚至還專門打造了農夫果園,出售蘋果、橙子等農產品。不過,盡管有東方樹葉、尖叫、茶π、水溶C100這樣大爆過的熱賣單品,農夫山泉仍然主要靠賣水賺錢。
從近三年農夫山泉收益結構來看,包裝飲用水占了營收大頭,收益占比穩定在55%以上。
雖然瓶裝水的售價通常平易近人,尤其是農夫山泉這種主走兩元水、三元水平價路線的,但它的利潤率高。2017年到2022年上半年,農夫山泉的整體毛利率穩定在55%到60%之間,其中包裝飲用水的毛利率一度超過60%,凈利率超過25%。
這是什么概念?
DT財經把農夫山泉和其他知名飲品對比,發現在飲料行業(拋開高溢價的白酒),除了超級公司可口可樂,沒有一個品牌、一個品類是能與農夫山泉的毛利率抗衡的。
即便在市占率和銷售品類上與農夫山泉比較接近的“千年老二”華潤怡寶,在賺錢方面也比農夫山泉差了不少——2021年華潤怡寶的利潤總額是12.05億,但這一年,農夫山泉的凈利潤已經達到71.62億元,是它的5倍還多。
根據胡潤研究院歷年發布的胡潤百富榜,在2021和2022年,農夫山泉的創始人鐘睒睒已經連續兩年成為中國首富。
中國人喝水簡史:白開水、純凈水、天然水之戰
想知道農夫山泉到底怎么憑借一瓶水賺成首富,還得從中國人喝水這件事說起。
30年前,中國人喝水的選擇幾乎只有一種,那就是從水龍頭接點自來水,放到水壺里燒,喝“白開水”,隨著對健康的關注和城鎮化的普及,人們才逐漸對包裝飲用水有點概念。
1990年,華潤怡寶的前身中國龍環有限公司打響了瓶裝水第一炮,1996年,娃哈哈也推出了自家的純凈水,不僅邀請當紅明星代言,還在央視做了廣告投放,一下子讓純凈水變成家喻戶曉的產品,娃哈哈也成為風光無兩的純凈水巨頭。
包裝飲用水其實有4種分類,在歐美這些發達國家,人們基本上可以區分這四類水,而中國人對這些水到底有啥區別還沒啥概念,不過,當時的中國人已經建立了一個基本常識:“燒的水里有雜質,純凈水更好”。
1996年,距離怡寶推出包裝飲用水已經6年,農夫山泉才剛剛動工自己的第一個純凈水生產基地。1997年,農夫山泉開始入局包裝飲用水賽道。
此時,營銷“純凈水”概念已經晚了,去各渠道打廣告、找代言也顯得東施效顰,為了盡可能打出“差異化”,農夫山泉從飲用水的包裝規格下手——選擇在上海和杭州出售4L裝桶裝水,并在當年就做到了上海大型商超包裝水單品銷售TOP1。
1998年是個關鍵節點,那句至今還被大眾記住的廣告語“農夫山泉有點甜”就在這一年誕生。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農夫山泉就圍繞著“有點甜”這個核心在輿論上搞了一系列騷操作:
2000年,農夫山泉推出了“天然水”的概念,從水源上把自己的“天然水”和市面上的“純凈水”作出嚴格區分(純凈水就是地下水,天然水是自然資源中的水)。在當年的發布會上,農夫山泉直接播放分別用純凈水和天然水養的小白鼠視頻,視頻顯示6天后,純凈水和天然水中小白鼠的存活率分別為 20%和 40%,由此宣傳長期喝純凈水對健康無益,并宣布“農夫山泉不再生產純凈水”。
這一舉動雖然引來了很多爭議,但在農夫山泉“天然水”的沖擊下,堅持“純凈水”的娃哈哈市場份額開始下滑。
2008年,娃哈哈、樂百氏、康師傅等“純凈水黨”集體聲討農夫山泉,稱其“天然水是“水庫水”“容易污染”,農夫山泉也不示弱,當時,有位匿名用戶在互聯網上發帖《康師傅,你的優質水源在哪兒》,作者稱康師傅水廠的“優質水源”來自于自來水,只是人工添加礦物質。
幸災樂禍的農夫山泉立刻轉發宣揚這篇報道,擴大負面影響,網絡成了品牌們的新“戰場”,互相攻擊、自證清白、制造輿論、煽風點火……時至今日,“水源門”已經成了一個專門的詞條被記錄在百科里。
(百度百科“水源門”)
2013年,擅長整活兒的農夫山泉又推出了一套“弱堿理論”:水是有酸堿度的,弱堿性的水對人體最好,而農夫山泉的水都是弱堿性的、怡寶的水是弱酸性的。當時,農夫山泉直接在各大區下發“全員參與水測試活動”,在社區、學校、賣場等地方用PH試紙測試水的酸堿程度。
通過酸堿度測試,農夫山泉順勢將1.5元瓶裝水成功提價至2元。(當然,如今從科學角度來看這套弱堿理論完全是智商稅)
天然水的勝利,在輿論也在水源
2000年到2010年,這段時間仍然是娃哈哈、康師傅的霸主時代,在輿論場上攪得翻天覆地的農夫山泉,在做實事上也沒閑著——尋找水源,建立水源基地。
當堅持純凈水的娃哈哈、怡寶還在不緊不慢繼續使用地下水時,堅持做天然水的農夫山泉,已經開始在水源地上建造自己的行業壁壘——從自然資源中采水和從城市的地下采水不太一樣,天然礦泉水本質上也是一種“礦產資源”,誰有資格采、怎么采都是受到政策嚴格限制的。
首先,尋找水源就是個耗時耗力的事,以農夫山泉的峨眉山水源為例,在初步確定峨眉山是符合農夫山泉的標準的水源地,之后進行了2年的水質追蹤才最終開發。
另一方面,在確定水源地之后,還有嚴格且漫長的流程要走,包括:
1. 聘請具有專業資質的第三方機構進行勘測,向相關部門申請《取水許可證》。
2. 如果候選水源是礦泉水,還要拿到《采礦許可證》。在我國采礦權可以通過競標獲得也可以自行申請, 如果自行申請, 企業的辦理流程較為復雜,整個流程通常歷經數年。
3. 這倆證都有時間期限,前者2到5年,后者5到30年。
4. 交錢。天然水的繳納標準是每噸011元到1.4元,天然礦泉水的繳納標準是銷售收益的1.5%到4%。
5. 在大自然中建設采水工廠比開采地下水時間成本高,以2008年農夫山泉的長白山撫松工廠為例,從發現水源到建成、投產, 前后消耗了近7年時間。
看上去,建立自然水水源基地在短期內是“吃力不討好”,但另一方面,這既是高門檻也是一種保護——把那些沒錢、沒時間、禁不住耗的品牌隔絕在行業之外。而對于早早就開始布局水源并已經拿到11個水源許可證的農夫山泉,水源就是它相對于后來者們的優勢。
大自然的搬運工,貴在搬運和造瓶子
雖然拿到取水證、采礦權并不容易,但“取水”這一過程并不怎么費錢。農夫山泉的水源地多分布于偏遠地區,經濟相對較落后,建廠投資帶來的稅收和就業機會將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從而享受部分稅收和政府補貼優惠,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初期投入費用。
對于農夫山泉來說,真正費錢的是兩點,搬運和瓶子。
和啤酒、衛生紙類似,體積大、單價低,一車東西賣不出多少錢,還有不少成本搭在運輸上。一個比較常見的辦法是把工廠建在市場附近,工廠建到哪兒,市場就鋪到哪兒。
但主打“天然水”的農夫山泉顯然做不到,開采地下水的怡寶可以直接把廠子建在城市里,農夫山泉的廠子只能開在深山老林里。它唯一能做的,就是讓水源地盡可能多且分散,以及從整體的經營上下手,提高運輸效率,盡管這樣,運輸成本還是比怡寶高。
2019年,農夫山泉光是在物流倉儲上就花了25.3億,占了銷售及分銷開支的43.4%、總收益的11%,相比之下,“取水”只占了總收益的0.6%。
另一個費錢的點是裝水的瓶子。
2019年,農夫山泉在原材料上花了66個億,其中PET(俗稱滌綸樹脂,是造瓶子的主要原材料)占了33.8億,占了銷售成本的31.6%、總收益的14.1%。這也是近兩年農夫山泉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制造瓶子的原材料PET漲價,幾乎帶動了整個瓶裝飲品行業的漲價。
在2022年3月的分析師業績會上,農夫山泉執行董事周震華直言,成本壓力已經“超過企業單方面可以消化的程度”,并稱,農夫山泉漲價“會把所有可能性都開放”,但首選是通過提升經營效率消化成本。
狂飆的銷售額,九成靠線下
2016年之后,農夫山泉開始了自己的狂飆之路。不僅每年的收益都蹭蹭上漲,增速也很可觀。2020年的疫情短暫拉住了它的增長腳步,但2021年、2022年已經恢復增長。
如果說,堅持不懈的營銷讓消費者對農夫山泉有基本的認可,豐富的水源基地保證了它的生產供應,而強大的渠道,則讓農夫山泉能真正觸達消費者。
要知道,在中國,人們購買瓶裝水的大部分場景并不是淘寶、天貓、抖音直播間,而是線下零售店,比如夫妻店、小賣鋪甚至是自動販賣機。
而農夫山泉的收益,接近 9 成來自于傳統渠道和現代渠道,也就是小型雜貨店、非連鎖便利店、購物商場、超市和連鎖便利店。
此外,不同于其他飲料還能打“無糖”或者“新口味”的差異,瓶裝水能做差異化的點并不多,盡管不同品牌都有強調自己的水源優質、或者富含礦物質,但大部分人并不能真正從口感上感受到它們到底有什么區別。而到底是買2塊錢的農夫山泉還是怡寶,可能更多取決于人們口渴時,貨架上有哪個、或者哪個離自己最近。
因此,瓶裝水能不能賣得好,不僅取決于品牌的水質有多優越,營銷做得多好,還取決于這樣產品能覆蓋多少渠道、能給渠道多少利潤空間。換一種說法就是,當地賣水的老板愿不愿意把你家的水放在他的貨架上、以及放在最顯眼的位置?
“農夫上半身嘴硬,下半身腿軟”
為了能獲得超市、便利店、雜貨鋪老板們的歡心,農夫山泉的經銷商體系經歷了多次改革。
它最初學習娃哈哈,走聯銷體模式,彼時農夫山泉還只有千島湖一個水源基地,一瓶水從生產到最終售出,需要經過總部——各省區分公司——特約一級商——二級批發商—— 三級批發商——零售終端,這樣的好處是公司和每一層經銷商利益深度綁定,覆蓋面廣、 渠道下沉深,但問題是,層層加碼,層層都要賺點錢,一旦給到渠道的利潤空間不足,這種模式就會遭遇挑戰。
當時,農夫山泉并沒有形成成熟的經銷商管理體系和利潤分配,一度陷入了價格混亂、管理糟糕的局面中。
2005年知網文章《天才農夫山泉的系統之痛》就用了一個有意思的描述:“農夫上半身嘴硬,下半身腿軟”,意思是農夫山泉的營銷打遍天下無敵手,但銷售管理一塌糊涂。
2008年,農夫山泉又開始學習可口可樂的深度分銷模式,從市場開拓,業務接洽到到活動策劃,農夫山泉自己的品牌商幾乎干了所有能做的工作, 而參與其中的經銷商更像是一個“送貨的”。
這樣的好處是方便廠家掌控一切,了解消費端到底是什么樣的,缺點是人力成本高、管理難,對經銷商的要求低下雖然能在短時間內召集大量經銷商加入,但也導致了經銷商的專業素質低下,對業務缺乏了解。
當時,就有業內人士評述:“農夫山泉通過近兩年的市場精耕已經完全掌控了市場終端,所謂的農夫山泉的經銷商,都只發揮了配送商的作用,說句難聽的,有些終端客情農夫比經銷商還臉熟。”
2016年,已經掌控了市場終端的農夫山泉再次重組經銷商體系,精簡數量、提高質量,把更多權力下放給經銷商,以節省人力和管理成本。
這樣做的確是有效的,2017年到2019年,農夫山泉的經銷商經歷了一波“大換血”,隨著經銷商的精簡,他們的年收益也在穩步提高。
新的增長:大規格包裝水和茶飲料
一個事實是,盡管在瓶裝水誕生之初,農夫山泉拼命營銷各種花式理念,但對于如今的人們來說,瓶裝水就是解渴用的剛需飲品,那套純天然、弱堿的健康理論在的00后、95后這里也并不算吃香。
DT財經采訪了幾位95后,他們對于要買哪種品牌的瓶裝水的想法是:
價格一樣,口感也沒差,對我來說農夫山泉和怡寶沒啥區別。
確實買農夫山泉比較多,但好像沒有啥特別的原因,就是一種習慣吧。
冰露和康師傅的包裝看上去太廉價,不咋喜歡,其他的差不多。
買過百歲山,好貴,當時在趕高鐵,貨架上品類少,沒得選。
不過這也沒關系。水源仍在,渠道仍在,以健康理念打動第一批消費者的農夫山泉,已經從“一種健康生活的追求”變成了“一種日常生活剛需和消費習慣”。
正因如此,給許多品牌帶來了毀滅性打擊的疫情,對農夫山泉的影響相對較小。
在包裝水方面,一個新的增長點可能是中大規格的包裝水。2017年到2020年,農夫山泉中大規格包裝水的收益比例逐年增加。
競爭對手們的動作也在印證,包裝水的飲用場景正在從“個人”過渡為“家庭”,大規格的桶裝水需求變多:2021年,怡寶上市12.8L裝一次性大包裝水;百歲山上市一款4.5L一次性小包裝桶裝水,主要用于家庭場景使用;中糧悅活在也首次推出大包裝水——4.8L桶裝水……
另一個新的增長點是茶飲。雖然一直以來,農夫山泉的主要收入來自于包裝飲用水,但茶飲的收益增速非常快,茶飲料的收益占比從2019年14.6%躍升到2022年中的19.9%。
隨著無糖茶飲料的崛起,農夫山泉2011年推出的東方樹葉在10年后再度走紅,這款曾被評價為“最難喝的飲料”在2021年取得了巨大增長。
農夫山泉也在茶飲上不斷推新口味和季節限定的單品,主打的仍然是:更健康、更好喝。
在某種程度上,無糖茶在走農夫山泉包裝水的老路。
新熵就在文章《5元一瓶的東方樹葉,讓中國小商店老板們笑了》中報道:
“東方樹葉正在對標飲用水來銷售,在超市貨架上,東方樹葉一般擺在五層貨架的第三層,或六層貨架的第四層,并會鋪滿一層,飲料堆里接近八成放的都是東方樹葉。”
就在前段時間,東方樹葉也和眾多礦泉品牌水一樣,推出了大規格包裝。
DT財經的受訪者@蘇蘇提到,自己平時喜歡購買無糖茶作為解渴飲品,因為相比礦泉水,它的口感更好,也很健康。“無糖茶替代的可能不僅是有糖飲料,也是包裝水。”
對于消費者來說,無論是東方樹葉的主打0卡無糖,還是茶π的“原茶萃取+天然果汁”,這些概念的流行和十幾年前的“天然水”“弱堿理論”,在本質上并沒有太大區別。
無糖茶就和當年的包裝水一樣,先以天然健康出道,再逐漸從象征健康生活方式的飲料,變為一款“有點甜” 的日常解渴飲品。
故事一遍遍輪回,拼裝飲料行業沒有新鮮事:永遠有人為新理念、新產品買單,但潮水過后,能最終留下的品牌,終究是要卡準消費者最真切的需求,而越是覆蓋面廣、受眾多的產品,也越是能滿足他們“寡淡無味的日常”。
1. 中國營銷傳播網,天才農夫的系統之痛,http://www.emkt.com.cn/article/185/18507.html
2. 每日人物,中國水戰30年,從純凈水到涼白開,https://mp.weixin.qq.com/s/-5n0x9dm6KESb_FF2-2mmg
3. 每日人物,農夫山泉之父沒你想的那么簡單,https://mp.weixin.qq.com/s/m5ksa_NJZRCwmB5X3duqVg
4.遠川商業評論,為什么農夫山泉能有60%的毛利率,https://mp.weixin.qq.com/s/SPGdRxnfXFwdeG-D5-x_kg
5. 第一財經,農夫山泉的后勁,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0924/19335339691.shtml
6. MBA財經,一文看懂大客戶制,https://www.mbachina.com/html/cjxw/201704/105814.html
7. 晚點LatePost,對話元氣森林唐彬森:富翁、海盜與產品經理,https://mp.weixin.qq.com/s/soD2PocyA1Dch5S-yLY5oA
8. 農夫山泉官網、農夫山泉歷年財報、招股書
9. 康師傅、可口可樂、東鵬飲料、華潤啤酒、統一2021年財報,華潤怡寶2021年可持續發展報告
10. 平安證券,農夫山泉:品質鑄就品牌,水中王者構造“天然”壁壘
11. 信達證券,卡位精準,產品創新驅動品牌發展——農夫山泉深度報告
12. 國元證券,問瓶裝水誰主沉浮,新王舊主各領風騷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