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電商業務增長26%,蔣凡為阿里出海探得新路
來源/36氪
撰文/常薇倩
受海外C端電商平臺訂單增長的帶動,阿里巴巴國際商業板塊有了不錯的表現,上季度交出了一份零售業務同比增長26%的成績。
在2022年的最后三個月里,阿里巴巴國際商業板塊收入共計約195億元(折合2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8%,劃分板塊來看包括:
國際零售業務:收入約為146億元(折合21億美元),同比增長26%,占集團總收入的6%;
國際批發業務:收入約為48億元(折合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占集團總收入的2%。
阿里巴巴國際商業板塊表現 來源:阿里巴巴集團財報
本次財報發布,正值蔣凡調任海外商業板塊一年時間,這一年里海外環境跌宕起伏,是出海最難的一年。據此前《晚點 LastPost》報道,在擔任阿里海外數字商業板塊總裁的第一年,蔣凡上半年主要在東南亞、歐洲等各個國家走訪市場,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海外電商業務上。
有阿里人士告訴36氪出海,內部開會時,蔣凡總能抓住直擊本質的問題提問,對數字敏感,算數也非常快。善于做取舍,只抓重點,其他事情就放手讓大家去做,“確實是抓業務的一把好手。”
從結果來看,在戰略調整下,阿里海外商業板塊已經有了走出前兩年市場低迷的跡象。在阿里對外發布的公告中,多次提及本季度海外收入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于土耳其電商平臺 Trendyol 和東南亞電商平臺 Lazada 的表現。
跨境業務覓新路
速賣通是阿里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面向海外C端的跨境電商業務。過去一年,商家服務、新市場挖掘、消費者體驗提升都成為了速賣通尋找想象空間的新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速賣通和淘寶一樣,一直是采用平臺模式,這個模式的痛點在于,海外的電商基礎設施完善程度與國內不同,跨境出海的鏈路非常長且不可控,物流成本占比至少高達30-50%,收貨時效往往需要一個月,而且經常丟單。因此,速賣通上賣得好的一直是飾品、假發等輕小件商品,價格也一般在10美元上下。
去年12月,速賣通推出了類自營的“全托管”新業務。內部人士把這個新業務稱之為平臺模式的擴充,并視為2023年速賣通的頭等大事。
貨品能力強但跨境經營經驗較少的外貿工廠會成為“全托管”這個新業務的服務重點。商家只需要供貨給速賣通,平臺來負責運營、定價、物流、售后服務等其他環節。
對于速賣通而言,全托管的貨品可以自己控價、控服務,在海外提升消費者體驗。財報顯示,韓國消費者在速賣通購物時,基本可以3-5天收貨,在西班牙也可以實現8-10日達,比以往有較大提升。
消費者體驗的提升能夠提高消費者復購、提高速賣通流量,從而反哺商家訂單量,帶領速賣通走向正向增長循環。
除了全托管,近期速賣通還推出了 JIT(即時發貨)的服務模式。這個模式和全托管不同的地方在于,全托管要求商家提前備貨到速賣通的官方倉庫,但在 JIT 模式下,商家不需要提前備貨到倉庫,收到訂單48小時內發貨到倉庫就行,一方面減少速賣通倉庫的面積占用,另一方面也減少商家的庫存壓力,靈活生產、靈活備貨。
市場策略上,與其他出海電商平臺不同,2022年速賣通將韓國、西班牙、巴西、法國等國家列為了重點市場,并匹配了相應的營銷費用和本地化人才編制。目前如果算上 iOS 和安卓用戶,速賣通是中國最大的 B2C 跨境零售電商平臺,也是中國唯一一個覆蓋“一帶一路”全部國家和地區的跨境出口 B2C 零售平臺。
這個月國際郵政合作協會發布了一則報告,顯示在來自39個國家共3.3萬名消費者的樣本中,亞馬遜和速賣通是全球消費者最愛使用的兩大跨境電商平臺,17%的消費者在最近一次跨境購物時選擇了速賣通。
本地電商錯位競爭
從財報統計口徑上來看,上季度阿里海外本地電商業務主要由 Lazada、Trendyol、Daraz 貢獻。
主攻東南亞市場的 Lazada 一直是阿里海外業務的重點。 2022年上半年,蔣凡對 Lazada 的管理層進行了密集調整。據公開資料,去年6月,董錚(James Dong)接替李純成為了 Lazada 集團新一任 CEO,同時兼任 Lazada 印尼 CEO。一個月后,Lazada 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3個國家的 CEO 也更換為在當地成長起來的業務負責人。
昨日阿里巴巴發布的公告提到,通過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和提高運營效率,Lazada 上季度每筆訂單虧損較去年同期持續改善。與此同時,Lazada 在東南亞的市場份額也較此前略有上升,比如越南電子商務協會(Vecom)透露2022年 Lazada 在越南的市場占有率提升到了21.5%。
歐洲市場的表現,是海外業務中最出乎意料的部分,在阿里發布的一系列文件中,多次使用“增長強勁”形容土耳其本土電商平臺 Trendyol。一直以來,Trendyol 傳回國內的消息并不多,財報顯示,Trendyol 的增長主要受惠于本地生活服務業務的增長,以及電商業務的增長。
去年12月,阿里在西班牙的新電商平臺 Miravia 也正式上線。據了解,Miravia 定位為更高端的電商市場,平臺商品以西班牙本土品牌和歐洲品牌為主,目前招商皆為定向招商。一位阿里海外員工稱,Miravia 的日用戶活躍數、訂單數等指標都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總體來看,財報數字的亮眼,不能完全排除上季度客觀因素的影響——雙11、世界杯、黑色星期五等的帶動。但在海外整體消費低迷的背景下,不可否認阿里海外數字商業板塊的策略調整已經初見成效。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