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社零總額能否突破46萬億?電商占比還會走高嗎?
來源/聯商VIP專享頻道
本文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1-2月的零售數據,來解讀今年社零總額能否突破46萬億元以及電商占比是否會繼續走高?
一、今年社零總額能否突破46萬億元?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了2023年1月和2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相關數據。本文結合近年同時期的相關數據,通過綜合對比對2023年的社零總額的走勢展望分析如下。
首先,文章把2019年至2023年這五年間的1月和2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列表對比如圖1所示。
圖1 2019年-2023年1月和2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單位:萬億元)
來源:作者根據國家統計局相關年份的數據繪制
其中綠色柱是2019年到2023年的1月和2月的零售數據,藍色柱是按1-2月數據乘以6作為對全年零售數據的推測。然后與2019年到2022年的實際的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實際數據做一個比較,從中發現一些量化規律,從而對2023年最終可以實現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做一個推測。見圖2。
圖2根據歷年1-2月份數據的推測與當年實現社零總額的比較
其中藍色柱是從2018年到2023年的1-2月份的實際數據乘以6的外推。綠色為相應年份實際實現的社零總額。為盡可能的準確推測,圖2加入2018年數據以確保有一個5年期時段與實際發生的社零總額的數據比較。目的就是為了對2023年最終可以實現的社零總額的數據更靠譜。
第一,我們可以從藍綠柱圖和數值比較看到歷年的零售總額數據都要高于1-2月份乘以6的數據約4%(見橙色百分比)。這個比較好理解,因為1-2月份是一年開始的起步階段,加上還有一年中最長的春節假期和一年中相對最短的二月份。在疫情發生之前的2019年之前,全年的實際數據通常比1-2月份乘以6倍的線性外推高出約4%。從圖2可見,即使是在疫情影響相對穩定的2021年,也是疫情的精準防控做得比較好的一年。全年數據也有5.3%的超出。
第二,2020年1-2月正值新冠疫情爆發,致使2020年1-2月的社零總額只有5.2萬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6.6萬億元下降達21%。所以當2020年的第一波疫情過后,最后社零總額出現了強勁的反彈,增速甚至高出1~2月數據達25%。這個25%幾乎就是在21%下降的基礎上加上4%的全年平均溢出的結果。2022年由于傳播能力極強的奧密克戎的影響和較長時間的大面積封控,實際的社零總額甚至還低于1-2月數據乘以6外推結果的1.5%。雖然,2020年社零總額基本與2021年持平,但潛在增長的損失至少為3-4%。不然的話,2022年的社零總額根據冪律曲線的推算,社零總額應不低于44.8萬億元,潛在損失至少0.8萬億元。同理2020年如果沒有疫情社零總額應該在42.3萬億元,潛在損失約為3.1萬億元。
綜合以上兩點分析,根據2023年1-2月數據推測,即使不考慮通常的約4%的全年溢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數據應該已經達46.2萬億,與年初1-2月線性外推的數據持平。而且,正好與新一屆人大提出的GDP5%的增長看齊。因為沒有了新冠疫情的影響,這個樂觀的預期加上4%的溢出使社零總額有可能最終數據突破48萬億元。這樣社零總額可以有9%的增長。如果是這樣,2023年的1.8萬億的溢出加上2021年的約2.3萬億元的溢出總計約4.1萬億,可以完全填補2020年和2022年的共計3.9萬億的潛在損失�;氐絻缏芍笖档那上。所謂真正做到了收復失地回到疫情之前應該就是這種情景。
以上的預測在很大程度上首先要取決于新屆人大宣布的5%的整體發展是否能夠順利實現。雖然,疫情的影響因素基本消除,但是投資的放緩和出口貿易的下降成為了新的挑戰。這些都會間接影響人們的消費意愿和能力。近日網上流傳清華大學魏杰教授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一篇很透徹的思考文章。魏教授的分析提供多重視角,除了我上面提到的有利因素外,也對俄烏戰爭、中美脫鉤和地緣政治等不確定因素表示了一定的擔憂。所以,魏教授對5%的增長目標還有些許保留。但無論如何,消費一定會成為未來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內生動力。所以,今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并突破46萬億元應是大概率事件。
二、電商占比還會繼續走高嗎?
2022年全年的實物零售電商占比為27.2%。這一數據也為2022年的馬王打賭畫上了句號。也是打賭之后電商占比達到的最高數據。雖然距離50%相距甚遠,但還是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電商占比還是一個趨勢問題,假以時日依然可以達到一半左右。
而筆者通過仔細觀察和研究國內的近年數據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即電商占比較高的年份,往往都是社零總額總體表現相對不太好的時候。特別是2020年以后這個現象更趨明顯。見圖3。
圖3 2019-2023年電商占比的變化對比
來源: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繪制(其中2023僅為1-2月數據)
由圖3的2019到2023年電商占社零總額的比例變化,可以看到受疫情影響較大的2020年和2022年,電商占比的上升最為明顯。雖然圖中2023年暫且用1-2月數據替代。通常全年的電商占比與1-2月比較接近,上下浮動約在3-5%之間,可以幫助對電商占比的總體漲跌趨勢有一個大致的把握。而且對于疫情相對穩定的年份,年初和全年的比例變化通常都比較緩和。
因此,對于2023年總的電商占比的走勢應該是在去年的基礎上持平甚至下降的。從圖3甚至可以看到2019年以后,凡是電商占比上升較快的都是疫情肆虐嚴重的年份,而電商占比的下降則伴隨著疫情的趨緩。比如2021年和2023年初,電商占比都呈現明顯的掉頭向下的走勢。
這樣就解釋了凡是疫情影響大的年份,電商占比和增速反而提高更快;反之,則相對穩定。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隨著國內電商市場的不斷擴大,近年的電商增速已經明顯下降。為此,筆者將2014年開始的每一年的實物電商銷售額依次排列到2022年,見圖4。
圖4 2015年到2022年國內實物電商銷售額及增速和2023的推測
來源:筆者按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繪制并延展
圖4清晰地展示了從2015年到2022年的電商銷售額和每一年增速的百分比。其中2023年的數據是根據前面8年的冪律曲線的推測。(網絡思維的冪次法則可以更好地把握系統的狀態變化)。推測數據顯示2023年的實物電商銷售額約為12.41萬億元,較2022年的增長約為4%。這一增長與2023年1-2月的公報數據比較吻合。其中筆者注意到2023年1-2月的電商銷售額的增長僅為5.3%, 相較之前的2022年的12.7%和2021年的41.6%,下降速度非常明顯。而且今年1月還是最后一波奧密克戎疫情肆虐的嚴峻時刻,但是因為封控的放開,電商占比并沒有像之前那樣躍升。如果回看從2018年到2022年到實物電商增速的情況也是與冪律曲線顯示的4%的趨勢非常一致。見圖5。
圖5 2018年-2022年國內實物電商增速(%)
來源:根據相關年份國家統計局數據繪制
綜合以上圖3-4-5及相關分析,可以幫助我們從理性的角度對2023年的電商發展以及占比有一個綜合的判斷。為此,本文最后將社零總額和電商占比繪制成一個矩陣表格對2023年的社零總額和電商占比做一個情景分析。見表1。
表1 2023年國內社零總額和電商占比的情景腳本
由表1可見,46萬億元的社零總額和不超過27%的電商占比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個良好情景。筆者也做了一個極端的分析,即電商占比依然按10%遞增(雖然不會發生),則你會在各種不同腳本下看到電商占比的不同結果。但是即使在最不利的條件下,也不會超過30%。也進一步支持了筆者在聯商專欄的《電商滲透率27.2%是不是國內電商的天花板?》的判斷。而且還會發現,電商占比的提高對于社零總額的提升具有兩面性。絕對不是越高越好。電商的標準化和普適化在某種意義上也限制了零售需求的個性化和復雜化的需求。所以,更高的電商占比甚至還反應了零售發展落后的一個方面。
至此,本文認為今年社零總額超過46萬億和電商占比持平都是大概率事件。分析用到了復雜系統網絡思維的冪次法則。冪律的量化分析是基于在過去積累的“非整數倍”變量基礎上的非線性變化,而不是我們已經非常習慣的兩個變量之間“成正比”的線性變化關系。從而更好地幫助我們從系統的狀態變量而不僅是規模變量觀察事物的發展規律。
讓我們拭目以待,并為中國的商業發展祈禱。
聯商專欄,不止有深度!優質專欄作者長期招募中,歡迎掃碼咨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