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首富又收獲一個IPO,五年“賺”了300億
來源/電商在線
作者/王亞琪
始祖鳥的沖鋒衣、薩洛蒙的運動鞋、Lululemon的瑜伽褲,曾被稱為“中產三件套”。
如今,始祖鳥和薩洛蒙的母公司“亞瑪芬體育”,終于要上市了。
1月4日,亞瑪芬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雖然公司計劃發行的股票數量及 IPO 價格尚未確定,但有分析稱,此次IPO估值可達100億美元,約700億人民幣。
亞瑪芬體育創立于1950年,1986年開始進軍體育用品行業。擁有70余年歷史的Amer Sports定位高端,在戶外運動愛好者的心目中,它的地位就相當于奢侈品界的“LV”。
2019年,亞瑪芬被安踏領銜的投資者財團斥資4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60億元)收購。這筆金額龐大的投資,也因此被業內公認,是中國體育用品史上最大的一筆跨國收購。
亞瑪芬旗下品牌
當時的投資方,除安踏外,還包含方源資本、Anamered Investments(露露檸檬創始人持有的投資公司)及騰訊。安踏斥資15.43億歐元換來57.85%的持股比例,成為最大股東。
即使是后來成為廈門首富的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彼時也不得不感嘆:“這是我創業到今天,所做的分量最重的一次決定�!�2018年,安踏全年營收不過241億元,想要吃下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無疑是場“豪賭”。肉眼可見的高風險性,也讓市場對此舉褒貶不一。
五年過去,始祖鳥成為“戶外頂流”,這劑重注被驗證成功,將預計帶來超300億收益。
從收購FILA到收購始祖鳥、薩洛蒙,安踏曾為此制定“5個10億歐元”目標:到2025年,將始祖鳥、薩洛蒙、威爾勝打造成10億歐元品牌,其中亞瑪芬的中國市場和直營渠道收入要分別實現10億歐元。如今,盡管整體還在虧損,但距離目標實現,似乎已不再遙遠。
始祖鳥增長最快,但不是最賺錢的
“以當今中國公司的品牌運營能力,在30年內做出一個始祖鳥或威爾勝,可能性幾乎為零,而通過收購,并以中國市場為潛在增長空間,則可能完成一次脫胎換骨�!倍∈乐冶硎�。
2018—2022年,對國產運動品牌而言,是關鍵性的五年。盡管從營收上看,安踏、李寧等國產品牌在中國的營收正式反超耐克、阿迪達斯,是在2022年。但實際上,早在2020年前后,國際品牌占據優勢的競爭格局就已開始出現松動。而對當時的安踏、李寧而言,如何實現國際化,是一個共同的命題。2018年底,安踏下決心收購亞瑪芬,初衷也起源于此。
亞瑪芬最大的特點在于業務遍布全球,且擁有多個垂直細分領域的“品牌王者”。它在招股書中這樣形容:“作為一個集團,我們的品牌彼此互補,在地域和季節上更具多元化特征。品牌之間的關系使我們能夠為戶外運動員提供從頭到腳的裝備。例如,戶外運動員可以在冬天穿著Atomic滑雪,秋天攀巖時穿著Arc'teryx夾克,并在全年穿著Salomon鞋跑步。”
而官網數據則顯示,亞瑪芬在全球有超過10800名員工,業務遍及41個國家/地區,產品銷往100多個國家/地區。這意味著,對于安踏而言,收購亞瑪芬,將是走向國際化絕佳的跳板。國產運動品牌的歷史底蘊淺,通過收購的方式,將大大縮短其全球化的進程。
2020—2022年,亞瑪芬體育收入24.46億美元、30.67億美元、35.49億美元,總收入超90億美元,凈虧損分別為2.37億美元、1.26億美元、2.53億美元,共計超6億美元。
其中,始祖鳥(Arc’teryx)、薩洛蒙(Salomon)和威爾勝(Wilson)是亞瑪芬最核心的三大品牌。但在它們之中,始祖鳥并非是最賺錢的。2023年前三季度,三大核心品牌營收占比超九成。始祖鳥貢獻營收9.41億美元,同比增長65%;薩洛蒙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長35%;威爾勝營收為8.66億美元,同比增長10%。始祖鳥營收要略低于薩洛蒙。
這主要也是因為不同地區間品牌知名度的差異。在歐美市場,薩洛蒙影響力略高于始祖鳥,但在中國市場,始祖鳥營收遠高于薩洛蒙和威爾勝,截至報告期,始祖鳥在大中華區銷售達到4.52億美元,占總營收的43%——相當于,全球將近一半的始祖鳥產品,是被中國消費者購買和消費。亞瑪芬也承認,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因為始祖鳥的快速擴張。
2020 年,始祖鳥開始在全國開設旗艦店和概念店,其開店的思路非常簡單,那就是貼著奢侈品品牌開店。比如最為知名的,位于上海淮海中路力寶廣場的始祖鳥阿爾法中心,就與愛馬仕隔街相望。此后,始祖鳥相繼在北京國貿大廈、沈陽萬象城、深圳萬象天地開店。
截至2023年9月30日,亞瑪芬在大中華區已擁有63家始祖鳥自營零售店。
而伴隨著品牌調性的提升,始祖鳥的價格也一路上漲。在始祖鳥天貓旗艦店,其定價最高的一款羽絨大衣賣到了22000元,相比之下,加拿大鵝天貓旗艦店定價最高的一款派克大衣是16500元,前者比后者貴5500元。但是從銷量上來看,始祖鳥銷量最好的是一款滑雪保暖棉服,已銷售3000多件。其銷量前10的十款產品,客單價也在0—3000元區間。
值得關注的是,在亞瑪芬的經營戰略中,始祖鳥在中國的成長路徑被認為是可以復制的。通過“品牌帶品牌”的策略,以及社區文化的打造、DTC渠道占比(Direct To Consumer,直連消費者)的提升,亞瑪芬認為,始祖鳥之后,薩洛蒙和威爾勝的知名度將進一步提高。比如,其在招股書中強調,薩洛蒙正復用始祖鳥的成長軌跡,2021—2022年,其在大中華區的收入已經增長了72%。
始祖鳥在大中華區銷售達到4.52億美元,占總營收的43%
DTC是始祖鳥的成功秘訣
短短五年,為何亞瑪芬的估值,相較被收購時的價格,能翻上一倍?
被安踏收購后開展的一系列轉型措施,或許是成功的關鍵。
2019 年,亞瑪芬重組并簡化了公司結構,以始祖鳥、薩洛蒙、威爾勝這三個核心品牌所在的細分市場——專業服飾、戶外性能和球類運動為中心,設立全新的經營模式。在這種新結構下,三大品牌牽頭,各自設立領導團隊,針對性地對各細分市場制定差異化戰略。
這一改變,看似微小,卻最大限度解決了國際品牌過往水土不服、管理團隊和執行團隊分割導致的響應遲鈍等問題。各品牌市場負責人由此有了更高的經營自主權,可以自行決定包括產品創新、設計和開發,營銷、采購以及渠道上的布局方向,管理起來更為靈活高效。
在此基礎上,亞瑪芬解剖了三大品牌的市場定位,并為它們量身定制了發展方案。
圖源:招股書
針對始祖鳥,亞瑪芬認為,DTC 渠道是吸引消費者的主要工具。線下零售門店和電商等DTC渠道的數智化協同,則將繼續推動品牌高速增長。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亞瑪芬在大中華區的集團員工人數已從約450人增加到800人。截至2023年9月30日,始祖鳥在大中華區擁有的會員數量,則從2018年的1.4萬名,爆發式增長至超過170萬名。
同時,線上積累的消費數據,則進一步指導線下經營。
亞瑪芬方面透露,“我們在大中華區的戰略結合了精準的零售推廣和卓越的運營。商店位置是通過詳細的數據分析來選擇的,我們非常注重優化商店規模和商店層面的生產力……卓越的運營能力,則能讓我們定期更新零售庫存,提升線下商店的客流量和活躍度�!� 截至 2023 年9月30日的12個月,始祖鳥品牌店每平方英尺的全球平均銷售額約為1474美元。
而不同于始祖鳥以數智化直營為核心,薩洛蒙和威爾勝則歷來是以批發為主導。
以薩洛蒙為例,亞瑪芬對其制定的方案是:從傳統的批發模式,逐漸轉變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零售策略。起點不同,但后續發展更偏近于始祖鳥。具體來說,一方面繼續優選專業零售商,進一步增加其在歐洲的戰略批發客戶數量,特別是在西歐等滲透不足的地區,以及擁有頂級體育用品零售商的美國。另一方面強化門店和電商影響力。數據顯示,“雖然(薩洛蒙)渠道組合仍以批發為主,但DTC已從2020年占比18%,大幅增長到2022年21%。”
相較而言,威爾勝則更像是小眾專業的垂直品牌,打法不太相同。亞瑪芬認為,批發渠道對威爾勝來說至關重要,而DTC渠道對威爾勝而言則僅為“互補”。這主要是因為,仍有許多消費者更喜歡在有專家推薦的商店購物。截至2022年底,威爾勝的批發渠道由全球 15000 多家批發合作伙伴組成,其中包括傳統和專業零售商及小型專賣店和鄉村俱樂部。
圖源:招股書
中國市場是增長點
但管理跨國公司倍具挑戰
大中華區是亞瑪芬體育營收增長最快的市場。
在2019年收購期間,安踏集團的高管就曾指出,“亞瑪芬作為一家歐洲的上市公司,在安踏集團收購完以后,它最大的協同效應還是在中國,因為它現在所有的品牌在中國的規模都非常小,但它的品牌基因很強大,還有獨有的科技和影響力,所以我們相信通過安踏多品牌管理的經驗,我們能把亞瑪芬的品牌在中國市場做得風生水起�!倍聦嵰驳拇_如此。
2020—2022年,亞瑪芬體育在大中華區的收入從2.02億美元漲至5.24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60.9%,且亞瑪芬在招股書中強調,大中華區的營業利潤率已經超過了整體業務的利潤率。2023年前三季度,大中華區為貢獻營收5.93億美元,同比增長約67.6%。
在亞瑪芬的收入構成中,大中華地區的收入占比,也在不斷提升。
2022年,亞瑪芬42%收入來自美洲,36%來自歐洲、中東和非洲,7%來自亞太地區(不包括大中華區),15%來自大中華區。但到了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九個月,其收入有40%來自美洲,33%來自歐洲、中東和非洲,8%來自亞太地區,大中華區的收入占比上升至19%。
然而,在中國市場增長強勁的背后,亞瑪芬作為一家跨國公司,所面對的挑戰依然不少。
比如供應鏈問題。亞瑪芬表示,其旗下品牌大部分產品組件有多個供應商,但某些供應商則是其服裝、鞋類、運動器材、防護裝備和配件等特定組件的唯一來源�!�2022年,我們從第三方供應商采購的產品約33%是中國制造,其余則在其他亞洲國家、北美及歐洲生產�!�
然而,不同國家/地區的關稅、進出口、稅收、通貨膨脹、環境法規、外幣匯率、勞動力市場、財產或金融監管的政策有所不同,這些因素的改變,都將為其供應鏈管理增添難度。而供應鏈管理的效率,則直接關系著利潤空間的釋放。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亞瑪芬在32個國家的 176 家供應商以及 19 個配送中心,年采購支出超過 14 億美元。
丁世忠在2018年業績會上曾說:“對亞瑪芬的收購,短期內不會有大的利潤�!�
需要看到的是,2019—2021年,盡管收入增長亮眼,但亞瑪芬依然在虧損,三年凈虧損近24億元。與此同時,安踏的資產負債率也因此從30%一度飆升到50%以上。直到2022年,亞瑪芬才扭虧為盈,當年為集團貢獻利潤2800萬元。2023年上半年,亞瑪芬收益同比增長37.2%至132.7億元,是安踏收購后的最佳上半年業績,這也被后者評為“重大進展”。
始祖鳥能為成為安踏的下一個“FILA”嗎?
在國產運動品牌的發展史中,收購,歷來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2000年以來,李寧發起的重大收購至少有5起,其中最有名的是2008年對意大利運動品牌樂途中國獨家制造及代理特許權的收購。同期,安踏收購超過6起,除了2018年底收購亞瑪芬之外,此前最廣為人知的,是2009年從百麗集團手中獲得斐樂大中華區的代理權。
相較于國產品牌發展歷史普遍較短,通過收購國外品牌,實現本土化經營,已經成為國內運動集團驗證過的成功路徑。以安踏為例,依靠“買買買”購入的品牌營收,占據大頭。
安踏2023年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FILA實現收入122.3億元,占總營收的41.5%,安踏主品牌營收141.7億元,占總營收的51.5%——但營收占比超過40%的斐樂,增速正在放緩。
1月5日,安踏體育在港交所公告,2023年安踏品牌產品零售金額,同比僅實現單位數正增長;FILA品牌產品零售金額實現10—20%正增長;所有其他品牌產品零售金額實現60—65%的正增長。對于安踏而言,尋找下一個“FILA”,關系著未來生意的可持續增長。
2022年,亞瑪芬的總營收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0億元,體量與李寧的營收相當(258億元),整體營收規模恰好處在安踏主品牌(277億元)和FILA(215億元)之間。
目前來看,安踏針對亞瑪芬三大核心品牌定下的目標,有望達成。2023年前三季度,始祖鳥貢獻營收9.41億美元,薩洛蒙營收9.49億美元,威爾勝營收8.66億美元,均已接近“10億歐元”體量。但同期中國市場5.93億美元的營收,則距離實現“10億歐元”仍有距離。
亞瑪芬能否成功上市,成為安踏的下一個“FILA”?目前還尚未可知。但對于安踏而言,收獲第一個IPO,在國際市場打響知名度,積累海外市場的經營經驗,或許更為重要。正如安踏品牌總裁鄭捷曾說的,“安踏主品牌還是安踏的根,首先品牌是我們自創,我們100%擁有,我們一直期望安踏主品牌來源中國,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成為世界級的體育用品品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