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淡季做旺是個偽命題?!
出品/聯商&商業夾生飯
整理/娜娜
編者按
春節歷來是商家不可錯過的生意旺季,龍年春節在即,眼下是各大商場卯足勁攻打農歷舊年業績收官戰的黃金期。當所有人都沉浸在農歷新年腳步臨近的期待中時,常懷“遠慮”的商業觀察人士自然把目光投射到了更遠的時空維度中:當春節一過,商場銷售遇冷,能否做到持續旺場經營?一年中有不少的“淡季”,生意到底該怎么做?如何正確看待“淡季做旺”這個命題?
1月18日晚間7點半,聯商&商業夾生飯第五期節目就“商場哪有淡季做旺這回事?”展開了詳細探討。對此,張凱勝(本期主理人)、范唯鳴、宋若嘉三位老師分別祭出了怎樣的觀點?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首先,張凱勝老師明確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淡季就要休息,不要企圖去做旺!他認為,商場銷售有季節規律,應當尊重品牌商的經營規律,而淡季的時候需要有耐心,將資源留給旺季。
以下是凱勝老師的精彩觀點:
我的主張:淡季就要休息,不要企圖去做旺!
商場銷售有季節規律,是品牌商經營角度,也是消費者購物習慣,尊重規律是商場經營基礎。
一、無論是百貨、超市、購物中心與奧特萊斯等,商場屬于空間擁有者,通過招進品牌,才有了清楚的定位與吸引力。這也反映商場必須尊重品牌商的“經營規律”的天性;而經營商場的商業人,學習品牌商的知識,包括品牌商的收入成本利潤結構、年度淡旺季節、門店裝修風格、日常經營體系等,進一步研究同業態中品牌的位階(領軍或跟隨)、店面陳列的訴求、主客群的面貌、會員經營細節與價格變動節奏等經營關鍵,都是走向專業商業人的基礎。
因此,理解并尊重品牌商的經營規律,就是所謂行業的基本。
當然,任何用創意來包裝,卻實質破壞品牌商經營規律的營銷,我稱之為“耍流氓”!
二、創意該不該支持?當然!
若是沒有穩固的商場經營基礎(亦即尊重商戶、消費者規律),為創意而創意,就是沒有線的風箏,只是一場空的美麗。
A:農歷年后的三月、四月規律是淡季,請接受客流與銷售淡,將營銷預算保留至五月;
B:營銷部門并不能枯木生花,更不是淡季反轉為旺的能手。尊重季節的規律,提早規劃,事先安排商戶溝通,公司內部協調,合理安排預算,運用擅長的MARKETING技能,將旺季實現,才是真本事;
C:至于,旺季更旺?涉及商圈競爭者、天氣、甚至門口那條路有沒有正在修,操之真的不在我!
D:創意用在哪?請用在MARKETING的范圍。媒體平臺的選擇,文案、圖案與影片的切點、活動實施的主客群精準、客流轉換為商戶銷售的巧妙等。
三、結論
A:淡季做旺,每個商業人都期待,總是失望的多。
B:淡季時候有耐心,將資源留給旺季,每個商業人都需要學習,共勉。
對于淡、旺之分,范唯鳴老師則認為首先需要給二者進行定義,在此基礎上再去討論問題,商場需要尊重商品的天然屬性和消費者的習慣,通過業態和營銷手段來調節,片面追求淡季做旺不合時宜。
范老師的獨到觀點如下:
1. 首先需要對于“淡”和“旺”進行定義,一般我們可以分為商品(業態)和商場兩個維度。
就商品(業態)而言,一部分的確有淡和旺之分,其中服裝就很明顯。一般換季的時候,例如每年的五月、十月左右就是旺季。如果是這類商品,需要尊重客觀規律,不要強拉做“旺”,即便投入很多資源,以低價、打折等手段來求得一時的銷售業績,長久來看,一定是以損害商品的價值為代價的,商場也會因此受到影響,這是得不償失的。
就商場而言,因為是不同的業態構成的,典型的購物中心一般有五個業態,所以,沒有明顯淡旺季特征的商品,就可以采用做旺這些品類來彌補淡季時一些受此影響的品類,以求得基本的客流和營業額的平衡。例如,餐飲、影院就是這類商品。
2. 其次,對于業態的配比需要考慮淡旺季時商場整體的平衡。我們一直講主力租戶,其實主力租戶有一個特征,就是吸客能力強,所以,所謂商場經營存在淡旺季,這時主力租戶的作用能否發揮,其實是在定位和業態配置時就應該想到的。
總之,需要尊重商品的天然屬性和消費者的習慣;還需要考慮商場整體的經營平衡,通過業態和營銷手段來調節,而不是硬把淡季做旺的不合時宜。
宋若嘉老師直言“淡季做旺本身就是個偽命題”,他表示,與其說淡季做旺,不如說通過完善的業態組合,盡可能挖掘到場客群的消費潛力,通過精細化的運營調節,來提升項目的效益,而不是單純地硬要改變市場邏輯。
具體來聽聽宋老師的分析:
淡季能否做旺?
為什么有淡季,因為和消費邏輯和消費心理都有直接關系。例如春節后都知道服裝是淡季,是因為從消費能力上,春節消耗了大量的潛力,而從消費欲望上,剛過完節上班,整個狀態也不是花錢的心態,那么服裝類的消費肯定會下降。
這時候你說,我要通過活動和推廣,讓三月的消費比二月還厲害,幾乎不太可能。
淡季做旺本身就是個偽命題!與其費盡心思的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做一件事倍功半的事情,不如把更多的資源放在旺季上效果更好。
當然,我們并不是說淡季就躺平擺爛,日常的運營維護,常規的推廣活動還可以有,但一定不要有“人定勝天”的中二感,做商業運營,要尊重市場規律。
具體到購物中心,和品牌還是不一樣的。不同業態的淡旺季其實是不同的,作為綜合性平臺,因為業態比較復合,購物中心的淡旺季可能沒有品牌那么明顯,我們以前管理的商業中心,一年下來,除了特別惡劣的天氣,大部分時間人流的波動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同樣的客群量,帶來的消費是不同的。
所以與其說是淡季做旺,不如說通過完善的業態組合,盡可能地挖掘到場客群的消費潛力更好一些。
至于促銷活動,我個人觀點沒有絕對的好壞。
年終促銷,清庫存這種事,百貨公司做,品牌自己也會做。
但促銷一定要注意規避兩點:第一,不以透支品牌未來的消費潛力作為代價,特別是新品促銷,要考慮促銷后的銷售影響。第二,品牌折扣,要注意不要損害品牌的價值,這個在一些輕奢品牌中,就出現過頻繁打折導致品牌價值下降的情況。
總之,做商業,我們應該想辦法讓旺季更旺,淡季也不要太淡,通過精細化的運營調節,來提升項目的效益,而不是單純地硬要改變市場邏輯。
歡迎添加聯商君客服號(微信ID:linkshopSIR)進入聯商·夾生飯直播交流群分享您的觀點~
下期直播主題預告:“從《繁花》看商業文化的繁華!”,敬請期待!
關于聯商&商業夾生飯欄目簡介:
“商業夾生飯”是由范唯鳴、張凱勝、宋若嘉三位知名商業地產專家聯袂組成的新奇特組合,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以直播會友的方式吹起了行業交流新風——三個“老男人”的商業侃大山,不定期邀請行業嘉賓空降交流;是一場老友敘舊,也是一場商業talk show,更是一場頭腦風暴。
如今,商業夾生飯已登陸聯商網,在更大平臺上做覆蓋面更廣、更有影響力的分享和傳播。這無論對于夾生飯的進一步發展還是聯商網內容生態的建設,都具有里程碑意義;對于廣大粉絲用戶而言,也將為之帶來全新的內容體驗。
目前,欄目平均以半月一期的頻率在聯商網官方微信視頻號上播出,每期一個討論主題,由三位老師輪流主持。自2023年11月9日開播以來,已播出五期。
欲回顧更多往期節目,請點擊專題:【聯商&商業夾生飯直播精彩回顧】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