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戰略級創新業務開出實體店,第一天就“爆單”
來源/電商在線
撰文/王嶄
打工人的公司年貨和禮盒,已經掛上了二手市場。
最有性價比的,可能就是各個大廠的新年禮盒:字節跳動直接把千元馬歇爾藍牙音箱價格“打了下來”,二手價300—420元,不僅在小紅書有了上千條相關筆記,還在閑魚上硬生生搜出一個聯想詞。
一邊是想給自己“加點年終獎”的打工人,一邊是年末“撿漏”置辦年貨的買家,雙方各取所需。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閑魚,也直接在年底放了個大招,在大廠云集的杭州開出了一家線下二手商店,給各路打工人和買家提供了個線下交易場所:不是線上下單害怕被騙,而是線下看實物直接下單更有“性價比”。
這家實體店堪稱閑魚的線下鏡像版,不回收,不賺差價,而是做中介,賣咖啡,立志成為周邊2公里的社區CBD。
消費降級的2023年,二手電商競爭逐漸白熱化,作為二手電商巨頭之一的閑魚,成了阿里“全村的希望”。
閑魚循環商店的門頭
閑魚、轉轉和愛回收背后,是阿里、騰訊和京東的流量爭奪戰,就連抖音電商,也在2022年入場“攪局”,瞄準了二手電商生意。
而今,線上流量爭奪戰接近尾聲,各路玩家也開始尋求新突破口。
在2024年年初開出線下全品類實體店,是閑魚選擇的破局之道,一邊攢人氣,一邊賺錢。但二手電商想做線下生意并不是件容易事,2019年就開出線下實體店的多抓魚,在2023年7月關閉了其在北京的最后一家線下門店,僅剩上海的多抓魚循環商店,和2023年底新開出的二手服裝店幸存。
從線上游到線下的這條“閑魚”,能否用線下實體店突圍,分到更多蛋糕,還是個未知數。
開業當天,“爆單了”
“沒想到生意會這么好。”
1月28日,閑魚循環商店開業即“爆單”。
店員表示,到店的人數超出了預想,“下午有段時間店里幾乎沒地方能站了”。門店朋友圈顯示,開業第一天就收到了300多件寄賣的閑置商品。
人氣旺盛,一是因為選址,二是閑魚本身自帶流量。
閑魚循環商店所在的絲聯166文創園,由原杭州絲綢印染聯合廠改造而來,位于大運河河畔,周邊匯聚了多個居民區。整條街上,最為矚目的就是閑魚循環商店的門頭,整體用著閑魚標志性的黃色,邊上小字注明“寄賣/二手/咖啡”,門口擺放著幾張露營椅供顧客休息。
到店的不少顧客都使用過閑魚APP,寄賣商品的七七表示自己日常會在閑魚出售閑置物品,“有些東西需要眼見為實,我就想著放到店里來試試”。
店內咖啡價目表
店內整體面積不算大,商品種類卻不少,還售賣著咖啡。美式12元,拿鐵15元,比周邊幾家咖啡店定價低了8—12元,店員表示咖啡豆是自主拼配的,烘豆也由門店完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一樓最前側的架子擺放了各類潮玩盲盒和玩偶,另一邊放著輕奢包包,往里走是數碼產品、戶外裝備和二手服裝等。
樓梯轉角處,是一排書和一輛捷安特的山地車,上到二樓是各種廚房用品、家居百貨等,三樓主要售賣圖書音像,同時提供休息區域。
我們以顧客的身份詢問店員如何寄賣,店員表示,目前需要寄賣者先送貨到店掃碼記錄,由門店估價,寄賣者在閑魚APP內確認后門店再上架寄賣。
估價由門店員工根據近期閑魚平臺內同類商品定價、成交價來計算。確認寄賣后有一個月售賣期,如果一直沒有售賣出去,門店會詢問是否愿意降價清倉,不愿意清倉會退還,愿意的話會進入一個月的清倉期,如果清倉后依舊沒有賣出去,門店還會詢問顧客是收回商品或公益捐贈。
出售成功后,閑魚會根據定價收取10%—30%的服務費,如果沒有出售成功,則不收取費用。
收銀臺公開的服務收費標準
目前,閑魚線下循環商店的定位在“全品類”上,除了部分閑魚線上規定不可售賣的商品,其他商品都可以在門店寄賣。
門店還有信息欄板塊,主要展示大型商品信息,已經有賣家“上架”了一款二手健身器材,原價1999元,現價660元,支持上門自提,店員表示,“租房和兼職信息也可以發布在上面,如果你有什么想要變現、交換的技能也可以發布”。
目前看來,閑魚循環商店更像是一個撮合周邊交易信息的平臺,也被一些顧客和網友認為像是以前的“格子鋪”,這和它本身的定位有關。
閑魚官方推文顯示,閑魚循環商店以社區店形式為主,服務社區周邊兩公里乃至本地同城的消費者,“把店開到了家門口”。
比起商店,更像“中介”
二手電商開線下實體店,并不算新鮮事。
位于北京三里屯的多抓魚循環商店
與閑魚循環商店名字相似的,是多抓魚循環商店。2017年成立于北京的多抓魚,早期在線上主營二手圖書,2019年就開出第一家線下實體店。同樣是2019年,閑魚和回收寶合作開出閑魚小站線下實體店。
2019年,中國消費市場一邊分級,一邊升級。
一方面,消費者追求個性化、多樣化,開始分出不同層級;另一方面,分級后的消費者,又處于消費升級之中。這一趨勢下,汰換、閑置商品增多,二手經濟逐漸崛起:申萬宏源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 年中國閑置市場規模達8834億元,同比增長19%。
這一時期,二手電商平臺布局線下實體店,看準的是“攢人氣”和營造聲勢,這從多抓魚循環商店、閑魚小站的選址和經營品類中看出。
多抓魚循環商店主打C2B2C模式,先收購再售賣,瞄準的也是二手書、消費電子和二手服飾三大品類,這是多抓魚線上平臺的主營品類。閑魚小站主要回收二手數碼電子產品和奢侈品。
早期的多抓魚循環商店開設在大望路文化園區內,接近公司,但隨后的門店開設在北京三里屯機電院、上海安福路。兩個位置都是知名的“網紅地段”,人流量龐大。據36氪的2019年消息顯示,閑魚小站主要開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10個城市的商圈中,同樣是人流密集的區域。
但2020年疫情暴發后,消費逐漸轉為降級,在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中,節省成了消費者的主題詞,相對的就是二手電商發展迅速。
網經社旗下“電數寶”數據顯示,2022年二手電商交易規模達4802.04億元,同比增長20%,而到了2023年年底,二手電商交易規模大約為5486.5億元,同比增速約為14.25%。
消費者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二手電商平臺在布局線下實體店時也開始精打細算。
多抓魚關閉北京最后一家實體店
在關閉了4家位于北京的線下實體店后,多抓魚于2023年12月在上海虹橋站附近開出一家二手服裝店,這個地段的租金要比安福路更低,而服裝品類的消費頻次也更高。
閑魚在2023年和回收寶推出的閑魚寶盒,把門店開在了居民區、商圈附近,并且在電子產品回收外還新增了寄售服務,提供電子產品維修護理等。一邊攢人氣,一邊“賺錢”。
最近開出的閑魚循環商店,則主營寄售服務。雖然選址在絲聯166文創園,但距離商圈較遠,更接近居民區,店員也表示,選址在此是因為“性價比”——店員沒有透露具體租金,但安居客顯示,距離其300米左右的一家248平方米的餐飲商鋪,月租金為1.8萬元。
閑魚循環商店內的部分商品
同時,相比于主營1—3個品類的其他二手電商實體店,閑魚循環商店一開始就定位在全品類,商品種類也比較豐富,價格從個位數到四位數不等,并且提供了信息整合、咨詢等服務,還售賣咖啡,提供了休息區域,算是一個小型的社區CBD,開業當天,就有眾多周邊社區的居民前來店中“尋寶”。
二手電商,開啟線下肉搏戰
2023年,閑魚升級為淘天集團一級業務。在2024財年第二季度(對應自然年為2023年Q3)財報的電話會上,阿里新任CEO吳泳銘表示,閑魚同1688、釘釘、夸克,一并成為戰略級創新業務。
與之相對的,是閑魚在2023年的頻頻動作。
先是進行了全方位產品升級和戰略升級,推出“魚力值”這個新的信任與服務體系保障交易,又上線“海鮮市場”,升級“會玩社區”,做起社交。
隨后,閑魚針對平臺內部分賣家收取軟件服務費,還下場做“幫賣”服務—賣家提交訂單后,閑魚平臺工作人員上門質檢估價,賣家確認后由閑魚推廣賣出。在這一過程中,閑魚會向賣家收取一定的服務費,比例為成交價的7.9%、單筆199元封頂。
在互聯網流量見頂的今天,閑魚伴隨著二手電商發展快速崛起,成為了阿里“全村的希望”。
阿里巴巴2024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首次披露了閑魚的相關數據:2023年9月,閑魚DAU(日均活躍用戶數)同比增超20%。
閑魚將流量導向阿里其他平臺
閑魚的增長,可以為淘寶、天貓和菜鳥等產品導流。在閑魚搜索寶貝時,會出現部分來自淘寶、天貓平臺的商品,閑魚幣的機制,也在將閑魚的流量導向阿里其他平臺。
把全品類實體店開到居民區附近,閑魚也有著自己的算盤。
抖音在2022年入局二手電商,二手電商中的巨頭轉轉和愛回收,背后則站著騰訊、京東兩大互聯網巨頭。同時,轉轉和愛回收都已經布局線下實體站點,主營電子數碼產品回收。
轉轉和愛回收的線下門店
即便DAU增長亮眼,閑魚的競爭壓力卻不小。
閑魚品牌負責人祁舒婭曾表示,閑魚的活躍用戶中有超過43%的是95后。挑起阿里“大梁”的閑魚,需要吸引不同年齡圈層的用戶。開設線下社區店,正是破局之道。
二手經濟線上競爭激烈,線下卻有些更為廣闊的市場,并且依舊有存量能夠挖掘。《2021中國閑置二手交易碳減排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二手消費市場規模已經超過萬億元,預計2025年,中國閑置物品交易規模將突破3萬億元。
閑魚循環商店,一邊用全品類、寄賣的“中介”定位和平價咖啡吸引多個年齡層的用戶,實現破圈;另一邊和閑魚APP結合,將線下流量導向線上,為閑魚尋求更多增量。
閑魚線下寄賣介紹中,結合了線上APP
更重要的是,線下實體店,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二手電商一直存在的“信任問題”,甚至能促成交易轉化。
二手電商中的商品基本都可以歸為“非標品”,如何確認成色,如何定價是一大問題。閑魚循環商店正好解決了這一問題,平臺官方確定成色、做估價,提供了交易保障,線下實體店也讓眾多商品“看得見摸得著”。
但二手電商到線下開實體店,并不是件簡單事。
此前的多抓魚,屢屢陷入“割韭菜”爭議。《時代財經》報道,多抓魚以每件14元的價格回收用戶的兩件名牌風衣,隨后以999元一件的價格出售,遭到用戶質疑。
用戶反饋多抓魚回收價與售價差距大
閑魚線下循環商店作為“中介”,主要收取服務費,“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但估價環節也可能存在爭議。
一位消費者表示,閑魚線下循環商店部分專輯的標價,比閑魚APP甚至天貓的定價還高,“沖著二手比較便宜來買的,這樣不如在線上淘”。
同時,實體店重投入,對電商來說不是一件容易事。
“一條”創始人徐滬生曾在媒體采訪時表示,開設線下門店,選址、設計、施工、陳列、庫存管理、店員招聘培訓,都要從頭學起。
閑魚循環商店開業第一天就有300多件寄賣商品,但門店面積卻不算大。我們詢問店員之后如果有更多商品,如何處理倉儲等問題時,店員也表示暫時不清楚。
同時,店內二手商品有著“不退不換”的特殊性,但在買單時,店員卻沒有向全部消費者明確這一點,之后的售后環節也會是一個問題。
最為重要的,就是如何平衡房租,或者實現盈利。
多抓魚在2023年7月關閉了在北京的最后一家線下門店,創始人“貓助”直言:“就是合約到期,租金沒談攏。”多抓魚官方也表示,“掙的錢全部交了房租”。
相比之下,全品類的閑魚循環商店,目前主要收入來源就是服務費和售賣咖啡,想要用這部分收入撐起租金,需要實現到店顧客較高頻次的消費,能否實現良性經營還是一個未知數。
做線下實體店,是閑魚的破局之路,但也是一場難打的硬仗。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