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老板的2023,拼命奔跑
出品/真故研究室
作者/李城
“整體復活,有起有落�!庇胁惋嬋诉@樣形容過去的2023年。
實際上,不論放在哪個年份,餐飲行業的潮汐總在更迭,有的品牌倒下,有的品牌長起。
對中國人來說,食物早已是一種情感的寄托,是人間煙火的象征,也是時代冷暖的切片。因此跟吃相關的生意,永遠吸引著一代代的餐飲人進場。相比折戟沉沙的品牌,更值得關注的是那些還在堅持運營的老玩家,以及入局不久的新生力量。
過去的2023年,就有這樣一批餐飲人逆勢生長。有人從體制內裸辭,在稻田上開了一間咖啡館,日銷200杯;有人零基礎跨行加盟外賣店,邊開邊學,三個月成功收回成本;有人一家淄博燒烤店開7年,客人從初一吃到大一,同行關店他還在堅持。
經濟觀察報曾在新年獻詞里寫到:中國經濟最大的韌性,來自億萬普通人。而餐飲人,就是這些普通人中的一員。
他們在困境中堅守根基,在熱潮到來時用心服務,在黑夜里探索新的生機。過去幾年的經驗,讓餐飲人們逐漸趨于理性、專業、謹慎,學會用堂食和外賣兩條腿走路。站在2024年新的起跑點上,他們還有新的課題要解,但已經無懼在路上。
01
厚積薄發的連鎖餐飲:越熱鬧的時候,越要細心服務
2024年剛開局,哈爾濱贏麻了,曲佳明的東北菜館也贏麻了。
“大東北小份菜”是哈爾濱當地一個家族小型連鎖餐飲品牌,目前共有8家門店,曲佳明在哥哥的介紹下,從二手車商轉型,在2022年底開了其中一家“道里店”,靠近哈爾濱主要旅游景點中央大街。
冬季本就是哈爾濱的旅游旺季,但所有哈爾濱餐飲人在過去十年里都沒有見到過今年這么高的流量。曲佳明也見證了店里單量的飛速增長——11月月銷2000多,12月超過5000單,1月超6000單。“最忙的一天店里光餓了么就接了200多單,根本接不過來�!�
和熱搜上的哈爾濱一樣,曲佳明也在想盡辦法“寵客人”。只要是備注“南方小土豆”的,廚師都會少油少鹽、送飲料;雖然店名叫小份菜,店里的爆款鍋包肉卻在近期加大了單份的份量。
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月初,一位顧客備注“小土豆們在哈爾濱的最后一餐,這里很好,明年我們還來”,接著顧客打了一個電話稱自己著急趕飛機,曲佳明自己開車送了這一單。
“南方小土豆”的外賣備注
生意越好的時候,服務越不敢耽誤,最近三個月,為了保證游客都能吃上飯,店里將營業時間從晚上9點延長到晚上11點,以前早上9:30才營業,現在員工8點不到就需要到崗準備。
排班排不過來,店員們反而越忙越興奮。店里的三個外賣跟單員每天每人同時拿著10多單挨個看備注,打印機還在不停出單,廚房里三個廚師“鍋鏟都炒得冒火星子“,一天下來胳膊疼得抬不起來。
沒人想到,一年前曲佳明剛開店時,每天只有幾十單,差點面臨剛開業就閉店的情況,無奈之下辭退員工,父母在店里幫忙,一單一單啃了下來,“父母都這么幫你,沒有辦法不堅持”。
有前兩年的積累,這一次,曲佳明接住了這波“破天的富貴”,他認為,做餐飲沒有秘訣,靠的就是堅持和“養客”�!拔沂寝D行過來的,一個外行人進來,不可能一下子就什么都通了,只能慢慢學習慢慢磨,保質保量對得起顧客,一定能行”。
最近忙到連軸轉的還有老牌連鎖品牌眉州東坡�!皩τ诓惋嬈放苼碚f,年夜飯是重要一搏,這一仗,整個集團都勢在必得”,眉州東坡外賣運營經理王錚稱。
今年春節,眉州東坡準備了4款年夜飯套餐,同時增加了2款針對小家庭的雙人套餐,店里的年夜飯從1月初就開始接受預訂,到臘月十五就已經基本訂滿。
眉州東坡上線外賣年夜飯套餐
王錚在眉州東坡已經工作了數年,深知這幾年餐飲行業已經從“產品為王”轉向“顧客為王”,店里也越來越重視顧客在就餐時的私密性和定制性,他注意到,現在客人更喜歡自己搭配而非選擇套餐,這個需求增加了餐廳運營和后廚備菜的壓力,工作人員也會提前溝通、完善準備工作。
今年年夜飯的外賣單量和往年持平,相比現在的游刃有余,王錚尤記得前兩年春節期間,外賣和自提的巨大需求讓餐廳打了個措手不及。顧客在某一個時間節點蜂擁而至,門店一度有些忙亂,同時因為站點騎手不夠、顧客下的即時訂單增多,一度出現了餐食送不出去的情況,王錚只能調動部門人手自己承接配送任務。
正是有了前兩年高峰期的磨合,加上平時穩定的單量調度,門店與附近的站長和騎手形成了默契,現在遇到高峰期,門店也可以進行運力調優。
運力得到保障,顧客外賣體驗的提升還體現在細節上,王錚提到,比如外賣店鋪上的所有產品都不能出現沽清的情況,研發菜品時也會考慮用什么餐盒才能提高堂食的還原度�!斑^年的時候我們會統一把餐盒顏色換成紅色,還會配備金飯碗,討個吉利�!�
按照慣例,客人吃年夜飯的時候,正是服務員和騎手們忙碌的時候,等到晚上十點第二場用餐時間段結束,門店會組織工作人員、站長和騎手一起,吃個團圓飯。
在伙伴們的互相扶持下,眉州東坡在2023年逆勢新開了17家門店,外賣和堂食整體營收額增長了約23%�!安惋嬒M還需刺激,我們仍在努力”,王錚稱。
02
經驗傳承的餐飲加盟:和人打交道,和事情較勁
趙老板是一個“早餐二代”,2019年,他從父母手里接過這家開了11年的早餐店,加盟了巴比饅頭,繼續賣早點。店轉到他手里,運營方法卻傳了下來:好好和人打交道。
清晨4點,趙老板就得起來忙活了,等5點開門,店里的第一個客人往往都是騎手。他們餓著肚子來等待取餐,順便在店里吃早飯。忙的時候,同一個騎手一天要重復來店里拿50多個訂單,久而久之互相面熟,有騎手到店里剛開口,他就已經拿好了對方常點的套餐。
這樣做是因為自己能體會打工人的不容易,趙老板稱,“我只是在店里忙,騎手們在外常年風吹日曬,能幫就幫一點”。在餓了么的線上門店,趙老板上線了一個特殊商品:“為配送騎手提供免費幫助”。平時,有騎手手機和電瓶沒電,或是下雨天手機屏幕泡水看不清,店里免費提供紙巾、袋子、充電器以及白開水。
早餐店上線的暖心服務
和別的早餐店并不同,趙老板的店里忙碌但不忙亂,因為騎手們早已養成了默契。有一次店里爆單,一位客人點了150份早餐,包含兩個包子一個雞蛋一個豆漿,騎手主動幫忙接豆漿和分裝;有時候有些騎手接到急單,暫時不著急的騎手也會讓趙老板給對方先裝。
對騎手貼心,趙老板對用戶更是認真。他清楚地記得,有位客人給別人送了一周的早飯,每天都要寫個卡片祝對方生活開心,趙老板都會摘下手套認真手寫賀卡;有顧客要求每一個包子分開裝并單獨做個標簽,趙老板也會一一滿足。
2023年,門店線下生意逐漸恢復,店里除了騎手,學生、居民也多了起來。早上7點左右,會有一批學生趕在上課之前趕來買包子。
生活和生意都在慢慢恢復,回想過去三年線下生意受影響,趙老板不僅要交房租,還要交店鋪租金,那時候是外賣救了這個店。
趙老板一開始不敢開外賣,怕單子多接不過來、反而做壞口碑,想等一切準備就緒再接單,沒想到被倒逼著加速上線了外賣,“好在堅持下來了,我爸媽也感慨現在年輕人都點外賣,而他們年紀大了搞不懂手機,有點跟不上了”。
如今,店里的生意線上線下各占50%營業額。早餐店是一門很苦的生意,幾乎全年午休的趙老板夫婦,又多堅持了一年。
從身上的標簽來看,謝國慶可能是餐飲創業者里最不被看好的那一類——裸辭、0基礎跨行創業、純外賣店。但他3個月就收回了本,靠的就是和事情較勁,其實也是和自己較勁。
謝國慶之前一直在工地做項目管理,隨著行業整體業務量的萎縮,想要自己掌握命運的他,在2023年跳出來看機會。他在成都考察了很多項目,比如火鍋、奶茶、按摩店等,但發現實體項目的加盟金額和門檻較高,投資風險大,在朋友的介紹下加盟了如今的拌飯外賣項目。
正式開店之前,他在朋友店里蹲了兩個月,學習如何制作、打包、出單、運營后臺。自己開店的第三天就開始爆單,一天能出200多單,掙過餓了么平臺前期給的流量扶持之后,很快單量就開始下滑到100多單、70多單、40多單……
為了穩住單量,他挨個嘗試商家后臺的推廣和運營功能,同時他的門店處在學校商圈,臨近春節學生全部放假,他又將重點推廣人群轉向附近的住宅和寫字樓,最終將單量拉回80單上下。
謝國慶的外賣店后廚
“每一行都難,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何時能熬出頭?”謝國慶坦言,加盟之前就想好了,做這個項目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用外賣快速、低成本的入行,然后將運營方法論復制到別的品類。
但在經營過程中,他漸漸發現加盟的品牌打法是“前期快速拉升單量,后續單量乏力馬上換品再來”,這并不是他想要的。他計劃2024年創立自己的餐飲品牌,長期運營、積累熟客,“哪怕利潤薄一點”。
作為一個外行,謝國慶算是一只腳踏入了餐飲這一行,他堅信餐飲這行大有可為,只是自己還沒找到真正的訣竅�!半m然現在自己的店和萬單店還是有差距,但對未來有信心。市場還是很大的,最終看的是品質跟運營�!�
在跟事情較勁的過程中,謝國慶慢慢找到了方向。他提到,自己的轉型實際上并不被家里人看好,這也讓他一直想證明自己,“創業總歸要先交學費,只要我一直跟自己較勁,一定能蹚出一條路”。
03
尋求顛覆的餐飲個體戶:個性、堅守與探路
“宇宙是個糧倉”是一家開在村里的咖啡館,在2023年很多獨立咖啡館倒閉的大潮中,這家店卻逆勢展現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主理人趙倩2023年9月從體制內辭職回到老家安徽,在涇縣村里游玩時,偶然看到一座小房子坐落在稻田之上,找村民了解發現原來是個牛棚,她就萌生了做稻田咖啡的想法。
開在村里的咖啡店
這是一個非常“野生”的咖啡店,方圓幾里除了幾戶農戶就是大片的稻田和油菜花田,田壟上散養著雞和獵狗,旁邊還有河,閉店之后,趙倩常去河里清洗咖啡器具。
有次,客人正坐在田邊喝咖啡,房東大爺挑著大糞路過,那一刻被她拍成視頻發到網上之后很快爆火,很多人調侃說大爺是來“續杯了”。現在雖然正值當地旅游的淡季,但不少外地游客及周邊縣區的居民都專程前來打卡,最忙的時候,一天賣了100多杯。
接地氣是她給這個咖啡館的定位,由于店里沒有廁所,客人和她自己都要去農戶家上廁所,剛開始大家都不好意思,大娘卻招呼道,“我正愁沒有大糞”,并且還會從自家大糞的多少來判斷咖啡館生意的好壞。
也有人說她博流量,或是嘲諷“看你什么時候倒閉”“農村咖啡賣給誰喝”,她沒有回應,因為這就是她每天的生活,咖啡也在不知不覺間成了村里的“新年貨”。
涇縣當地產茶葉,本地人都很喜歡喝茶,但一些在村里上班的中年人抱著好奇心前來,嘗試性點了一杯,之后每天中午都會來店里午休聊天。同時,一些在外務工的年輕人提前返鄉,也為店里增加了人氣,所以店里準備在春節期間一直營業。
外賣平臺更是給了趙倩一個驚喜,村里的民宿老板、露營基地員工、回村的大學生,他們都第一次在村里點到了外賣咖啡,通過餓了么,趙倩把村里的年輕人都給串了起來�!叭绻髂暧懈嗄贻p人回村發展,外賣量還會在上一個臺階。”
現在趙倩每天都要開一個半小時的山路往返咖啡店和自己家,冬天天黑得早,開車時她感覺心里無比寧靜,“只要我能守得住,店就可以一直開下去。”
在淄博燒烤退燒后,也有一家店扛住了倒閉潮。這家店名叫“張店老味道”,老板周凱出了名的“怪”——即使在淄博燒烤最火的時候,店里也不提供“小蔥蘸醬卷餅”三件套,“因為老味道的燒烤沒有這些”。
開店7店不倒,周凱靠的是“不跟風、老味道、保質量、玩氛圍”。他所在的街道,2023年新開了8家燒烤店,如今又只剩他一家。
去年3月,周凱為了吸引客流,復原了自己小時候吃串的場景,把燒烤的爐子放在28大杠自行車后座上烤。這個玩法吸引了濟南的大V“廢柴”前來探店,結果大V剛到店,周凱就說“沒有了”,為了保證質量和口味,每天店里的肉都限量供應,再火也不加量。
大V“廢柴”視頻中的周凱
周凱做生意隨性,經常跟客人邊吃串邊唱歌,“店里有吉他、貝斯、鼓,新老朋友們連吃帶玩,來店里擼串就像是來朋友家聚會”。店里經常三桌客人吃著吃著就變成了一桌,而后開始歌曲大串燒,周凱給他們伴奏,大家明明都是第一次來,卻有好久不見的感覺。
賓至如歸、口味地道,是周凱任性的底氣,讓這幾家店積累了不少熟客,周凱看著不少人從初一吃到了上大學,“他們根本不是為了串而來,是為了人而來。”
這兩年,周凱也逐漸意識到了外賣的重要性,外賣不僅是銷量的補充,也是開店成本的主要來源。周凱算了一筆賬,現在餓了么訂單每月大概是1000單,月收入基本控制在3萬左右,全年的外賣營收額剛好覆蓋店面一年所有的支出,而堂食收入成了純利潤。
換句話說,正是有了外賣的支持,周凱才能更專注的做燒烤堂食,而門店也是發展好外賣的基礎,兩者相輔相承。
從業多年,周凱也經歷過低谷期,2020年,他曾因投資賠了一百六十萬,但專心做燒烤這件事陪他走出了低谷,也讓他明白,活著就得有一股氣撐著�!霸匐y還得自己消化,要帶給別人快樂,有事情可做,也就這么熬過來了,人一定要有向上的一股勁,好運氣才會來找你。”
04
總結
上述餐飲人,經過了2023年的大浪淘沙,站在了2024年的新起點上。
他們的故事證明,不管是零基礎跨行還是行業老炮,不管是連鎖品牌還是個體戶,在這個時代干餐飲,依舊可以成功。只是成功背后,離不開對流量的敬畏、對需求的把握、對用戶的真誠、對經營細節的打磨以及對初心的堅持。
對于餐飲人來說,這幾年,餓了么等外賣渠道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外賣帶來的是不僅是穩定的單量、營業額和經營方法論,也帶來了和客戶溝通、交朋友的窗口,更帶來了持續經營的膽量和信心。
堂食和外賣雙管齊下,2024年,餐飲人們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曲佳明堅信哈爾濱的這股熱潮能持續到亞冬會舉辦的2025年,2024年他準備增加2到4個員工,優化外賣運營流程;喜歡燒烤的周凱則想在2024年增加燒烤的新食材、新品類,有助于提高外賣客單價;趙倩已經開始期待即將到來的旅游旺季,計劃再開2個店,在店里發展文旅項目。
正如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提到的,餐飲業之所以綿延千年、進化不斷,成為世界上最強韌的行業,恰恰是因為每個餐館都是脆弱的,每分鐘都有餐館關門破產。
但在這種脆弱性背后,中國餐飲人正在磨練中鑄就自己的韌性——熬過疫情、熬過價格戰、熬過閉店潮。某種程度上來說,餐飲人不僅經營著民生煙火氣,也構筑了中國經濟最堅實的信心基石。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