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下場、國貨逆襲,冰雪運動有何魅力?
來源/氫消費
撰文/翟子瑤
“大家消費的熱度有,但消費購買力在下降。”這是部分冰雪運動愛好者的共識。
數據上可以看到,每年滑雪季,無論是專業硬核還是愛好者,在選擇適合自己的雪場的同時,也會在滑雪裝備和滑雪服上進行一定頻次的消費。美團數據顯示,僅2023年11月1日至9日,滑雪門票團購訂單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209%。
此外,除了傳統國內外運動品牌,奢侈品品牌也在近幾年入局滑雪服賽道,聯名以及明星代言都成為奢侈品牌加入滑雪服混戰的主要方式。
一面是高漲的熱情,一面是奢侈品品牌與國貨的競爭加劇,冰雪運動吸金幾何?
01
奢侈品牌卷入滑雪市場
奢侈品入局滑雪市場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比如Fendi、LV、CHANEL、DIOR等品牌都在通過聯名和明星代言的方式卷進了滑雪服戰場。
更早一些的2018年,CHANEL嗅到了滑雪熱,時任品牌創意總監的Karl Lagerfeld就曾推出過專為冬季運動設計的Coco Neige系列。而在今年,CHANEL請到德普女兒Lily-Rose代言自己Coco Neige系列新品,主打適應滑雪場、冬夜活動和舞池等多場景的裝備。
看中滑雪市場的還有芬迪(Fendi),今年10月初,芬迪推出了男女士滑雪膠囊系列。男裝系列飾有彩色“FENDI Shadow”標志。logo設計新穎別致,融合藍色、淡紫色和柔粉色,漸變為柔和的橙色和黃色。女士滑雪服則延續了2023-2024秋冬女裝系列風格,以明亮的色彩搭配中性色調,飾有標志性logo。配件包括滑雪頭盔、手套和面罩等單品,以白色、煤灰色和棕色為主色調,均飾有品牌的經典logo。
迪奧(Dior)則與迪桑特聯合打造了第四個男士限定滑雪系列。從產品形態來看,雙方本次合作打造了輕質羽絨服、滑雪服、滑雪褲以及包袋、雪板、針織帽等產品,在緊俏程度上,從11月25日發售當天價格高達4萬元的滑雪服迅速被搶購一空上,便可見一斑。
當然,入局滑雪賽道的更少不了同為奢侈品頂流的普拉達(Prada)。
11月中旬,普拉達(Prada)發布了“Linea Rossa2023”系列,該系列是普拉達專門打造的滑雪系列,其科技感的元素和廓形,讓穿著者即使身在冬天的戶外也能彰顯滿滿活力。
為什么奢侈品“愛上”滑雪?這個問題的背后,相關數據似乎給出了答案。
據貝恩公司數據顯示,高凈值人群在奢侈品牌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前2%的消費群體平均占銷售額的40%,而2009年僅為35%。而在市場承壓時期,中產階級的消費受到影響產生波動,緊握高凈值人群已然成為奢侈品行業唯一的確定性。
換句話說,相較中產,高凈值人群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潛力股,值得品牌“長期持有”。
另一方面,滑雪品牌跨界奢侈品往往很難,但奢侈品破圈到滑雪賽道,相對適配性更高一些。畢竟,奢侈品牌獨有獨特的品牌優勢,本身就會有其固定的用戶群體,更別說為了配貨能把愛馬仕沙發、寵物便攜包都搶購一空的死忠粉,顯然,對于這類高凈值群體來說,在買包之外,順手配個滑雪裝備,也不是什么太過夸張的決策。
當然,也有滑雪愛好者,對奢侈品下場做滑雪裝備提出了自己的質疑,“比如說一個包我經常用,但是我幾萬塊錢一套滑雪服,我就用了滑了兩次雪的人多少人會買?”有行業分析人士談道。
02
中高端品牌熱中有冷
相較奢侈品跨界滑雪賽道的熱鬧,對四千元以上的中高端羽絨服品牌來說,今年卻生活在水生火熱中,最大的壓力,來自于新用戶增長。
好消息是,隨著不少初學者開始以購買滑雪裝備,取代租賃裝備的消費行為下,更初階的滑雪產品銷量正在增長。
據“三夫戶外”的一組數據顯示,滑雪相關的產品總體同比去年增長74%,其中其自有高端品牌X-BIONIC的滑雪功能內衣、滑雪服等產品同比增長超過140%,遠超平均增長。
但另一方面,定價中高端和偏硬核專業的裝備也遇到了增長困難。
在滑雪服價位上到4000到7000元時,多家品牌向氫消費表示,今年遇到了增長困難。“大家的確都不想花高價了。甚至今年出現了更多微商賣大牌A貨的現象。”
據上述品牌主理人介紹,由于國內消費步入新常態,滑雪愛好者,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對滑雪服外在的設計和版型有了更多要求,“預算少了,但還是希望能穿上一個看上去不錯的產品。當然,從某種層面來看,大牌A的貨品暢銷,也為整個冰雪運動的全民化,帶去了正向的價值。”
除了對價格敏感,追求性價比,裝備的質量和更多功能性,也成為更多消費者在購買時,考慮的因素。
或許是看到了這種消費趨勢,三夫戶外旗下X-Bionic所推出的滑雪功能內衣,不但通過巧妙的設計,解決了滑雪者戴著手套、穿脫雪板不便的痛點,還通過滑雪功能內衣與滑雪服的套裝組合,讓滑雪愛好者們,穿戴這樣的搭配時,在雪場輕巧與保暖都能實現。
另一家戶外品牌,探路者則把滑雪服的上衣做成了馬甲和衛衣可拆卸的兩件套。出彩的設計,不但適合女生滑雪拍照出片,日常通勤也可以穿。
探路者的品牌負責人黃業認為,滑雪服的品質感于潮流屬性都在增強。以往只看功能性,而現在,無論是品牌和消費者對于滑雪服的顏值也越來越重視。
或許是基于對滑雪愛好者更清晰的洞察,從2022年冬奧會開始,探路者的滑雪服品類一直保持著非常明顯的增長,同時,探路者參與起草滑雪服的國家標準,也進一步鞏固了品牌的影響力。
03
國產品牌更具性價比
“同等質量的情況下,國產品牌的性價比可能就高很多。”
自從2018年,國潮席卷消費品賽道后,國產品牌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冬奧會影響下,國內滑雪熱度不減,涌現出了更多國內兼具性價比與質價比的國產品牌。
有行業人士觀察到,以往大多數小白會選擇租賃滑雪服,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初學者也會選擇購買不同價位的裝備。從幾百到幾千,都能滿足不同愛好者的需求。
什么值得買的數據顯示,2023年雪季(2023年10月1日-12月31日),滑雪裝備品類的GMV同比增長166%,其中“滑雪板、滑雪鞋、滑雪鏡”這類專業的滑雪裝備GMV增幅最快,分別提升566%、483%、367%。滑雪的體驗型消費者和專業型消費者的比例大概在8:2,目前還是“嘗鮮”人群居多。
戶外人阿頂談道:“以前的我一買滑雪服就買 HellyHans、Burton 這些國外品牌,但是每次花了大價錢買的衣服,在滑雪時也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而且更貴。”
看中滑雪運動的,除了奢侈品、戶外品牌外,傳統的運動品牌們,也紛紛向著滑雪賽道進軍,并在自己原有的特色基礎上,推出不同風格的滑雪服裝備。
探路者作為國內較早布局滑雪領域的品牌,主要提供入門級滑雪服,波司登也在近幾年推出了滑雪系列的產品,李寧則推出了多種滑雪夾克以及配件。
羽絨服品牌波司登成人滑雪服價格從兩千多元到四千多元不等,波司登集團另一子品牌雪中飛,也將“重新定義滑雪服”作為重要產品升級策略,目標為打造“年輕人的首套滑雪服”。雪中飛推出了“高峰滑雪系列”產品,價格相比波司登要“親民”很多。
主打“戶外防曬”品類的蕉下,今年也盯上了滑雪服,在今冬推出了“輕量滑雪服套裝”。從其在售產品來看,目前滑雪衣和滑雪褲售價均為五百多元,滑雪衣是款“三合一氣羽絨滑雪服”。原創品牌NOBADAY、YAKKY、SNIHPRO等也成為資深滑雪愛好者兼具功能性與性價比的心頭好。
而安踏則走上了與與海外品牌的合作的路線,如韓國的KOLON SPORT、日本的迪桑特以及收購亞瑪芬集團旗下的品牌始祖鳥和薩洛蒙,形成了覆蓋不同價格帶的滑雪產品線。
當然,國貨的崛起,絕非“玩票”性質的,在某種程度上,也獲得了業界的認可。在探路者品牌總監黃業看來,國際上的那些品牌起步比較早,在很多細分領域值得國內行業和品牌來學習。但從產品質量各方面來說,國內品牌已經達到或者超過他們了。”
或許,從冰雪運動本身來說,追求對自身的超越,才是最終要義,基于此,無論是國貨還是奢侈品品牌,只要滑雪愛好者們能各取所需即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