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百貨上海六百閉店重建,百貨行業真回暖了嗎?
出品/聯商網
撰文/蔡建楨、小酒
繼太平洋百貨閉店后,又一家老字號百貨店謝幕。
2月5日,上海六百發布公告稱,“根據‘大徐家匯’發展總體規劃和推動徐家匯商圈高質量發展要求,上海六百城市更新項目正式啟動”,同時預告,從即日起至2月18日,舉辦感恩回饋大型促銷活動;2月19日起正式停止營業,并啟動建筑整體拆除及重建工程。
1
拆除重建是老牌零售企業改善狀況的主要方式之一,既能夠及時止血,減少虧損,還可以借此機會進行戰略調整。
公開信息顯示,上海六百成立于1952年,前身為中國百貨上海市分公司第六門市部,1990年代,上海六百進行整體改造。
上海六百
早在2020年,就有傳言稱上海六百將要拆除重建。2020年8月18日,上海徐家匯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該公司將以估算總金額7億元投資上海六百城市更新項目,擬將現有建筑體拆除重建,打造符合新時代消費者需求的綜合性精品購物中心。
2021年1月,上海市政府批復了徐家匯社區58街坊控制性詳細規劃局部調整方案。
2023年7月,徐家匯商城集團發布關于上海六百城市更新項目投資的公告。公告顯示,上海六百城市更新項目投資總金額約7.98億元,較2020年披露的數字有所提升。
2024年2月18日,上海六百在營業結束后正式閉店,迎來拆除重建。
實際上,近幾年,百貨企業紛紛壯士斷腕,頻頻通過「關店」來「止損」。
據聯商網不完全統計,2023年全國范圍內至少有21家百貨商場停業閉店,其中不乏太平洋百貨上海徐匯店、上海置地廣場商廈、廣州天河城百貨北京路店、深圳國貿天虹B區、大洋百貨武漢漢陽店、新世界百貨燕郊店等曾經火爆一時的知名百貨門店。
太平洋百貨徐匯店
其實不止中國市場,從世界范圍來看,百貨行業的日子也不太好過。美國最大的百貨商場之一梅西百貨,在2024年1月宣布將裁員2350名員工,占全球員工的3.5%,并關閉5家門店,以精簡運營成本。此舉是為了適應在線購物的大趨勢,持續縮減其龐大的零售業務。
聯商網顧問厲玲此前曾指出,原來在我們零售行業,發展、擴張是主旋律,關店好像是一個很丑陋的事情。但是,現在不同了。越來越多的老板們對關店已經不再回避。因為零售行業是一個非常現實的行業,即便沃爾瑪也在關店,但卻不影響它仍是全世界的No.1。關店閉店,沒什么羞于啟齒,心沉下來就可以坦然面對了。
2
不過,對百貨行業而言,并不是沒有好消息。從2023年業績預告看,百貨行業又似乎在復蘇回暖。
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發現,截至目前已經有28家百貨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業績快報,其中有20家企業實現增長(包含虧損收窄),約占總數的71%,歐亞集團、銀座股份、廣百股份、文峰股份、新疆匯嘉時代、華聯股份、上海新世界、益民集團、南寧百貨成功實現扭虧為盈;28家企業中有7家企業出現虧損,其中茂業國際由盈轉虧,翠微股份、中央商場、供銷大集、沈陽商業城增虧,友好集團、大連友誼虧損收窄。
其中,供銷大集虧損最為嚴重,2023年或最高虧損26億元;而最賺錢的則為小商品城,2023年凈利潤最高或可達27.5億元。
此次百貨業態整體回暖,我們從企業的公告中也看到了一些共性。
王府井百貨在公告中指出,業績預增主要是因為2023年堅定推進多業態發展戰略和傳統業態轉型變革,主營業務較上年同期實現較好增長,同時大力推動新業態新門店落地經營,為公司業態迭代和未來戰略實現貢獻力量。
此外,公司加大奧特萊斯和購物中心業態布局,深化傳統百貨店一店一策向復合經營的轉型,免稅業態首店萬寧王府井國際免稅港在一期成功亮相后,結合市場實際和消費者需求穩步調整,持續引入新資源,逐步培育成長。
其次,百貨行業持續優化商品結構,抓住「節點」促銷。國芳集團在公告中指出業績增長主要是因為全力拓展各區域市場份額,優化品牌結構,加大促銷活動力度,各經營門店客流規模和銷售情況較同期均有較好改善,帶動公司盈利水平較同期明顯增長。
銀座濟南全運村店砍掉了4000余個低效SKU,精簡品類數量,優化內部結構。以往百貨通過上新帶動銷量,若商品池汰換不及時,就會積累越來越多的SKU,反而拉低毛利,也會增加倉儲成本和損耗。適當減少SKU,既減輕企業庫存壓力,又優化了財務指標,進而提高企業凈利潤。
最后,靠止損來提高營收,比如通過關閉低效門店,實現公司可持續發展。以天虹為例,天虹預計2023年業績同比最高增長108.17%,主要是通過持續迭代升級門店業態與內容,打磨優質供應鏈,把握重大營銷節點,統籌全國營銷,探索公域平臺,推動門店客流及平臺流量有效提升,銷售額實現同比增長。
同時,公司通過優化成本費用結構,關閉長期虧損門店,提升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應用能力,促進公司低成本可持續發展。
3
當然,有破必有立,百貨行業也不例外。
近年來,有些老牌百貨也不斷通過優化、調改、轉型等各種方式實現涅槃新生,以鄰國日本為例,作為高島屋集團中第五家成功從百貨店轉型為購物中心的典范,京都高島屋S.C.為整個百貨店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社長村田善郎的領導下,該百貨店通過翻新和重建,成功實現了從傳統百貨模式向購物中心模式的轉型,為其他百貨店提供了可借鑒的商業模式。村田社長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百貨店并沒有過時,我們要證明百貨店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在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潘玉明看來,迄今為止,日本百貨店調改大體有三種成功套路:一是整體重建,比如大阪的阪急總店、銀座SIX;二是去百貨化、不賣貨,突出的案例是丸井;三是攜手融合,以高島屋日本橋店、京都店,大丸松坂屋上野店為代表,老店旁邊建一個新的時尚SC設施,部分打通聯動;另外一種是三越伊勢丹,基本不動,在原有基礎上做高價值時尚化修正。
厲玲的觀點與村田社長相仿,她認為,百貨不會消亡,依然存在機會。只是,在經濟低速增長甚至下行的時候,百貨行業迎來了真正的挑戰。對百貨經營者來講,在當前的情況下百貨店不是發展的問題,而是守店的問題。百貨行業需要不斷打造對消費者、對供應商的吸引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