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10年,京東收購Currys換擋求變
來源/霞光社
撰文/Yinting Hou
春節剛過,京東便開始加碼踏足歐洲市場,這次欲收購英國市場頭部零售商Currys。
2月下旬,外媒消息稱,中國電商巨頭京東對英國電子產品零售商Currys提出收購要約。
消息指出,京東最近幾周已與Currys取得聯系,舉行試探性會談。2月19日,京東在倫敦證券交易所發布聲明稱,評估收購Currys仍處于“非常初步的階段”,不排除對Currys已發行股本的現金收購要約。聲明指出,不確定最終是否會提出任何要約,要約的截止日期為3月18日。
消息一出,Currys股價持續上漲,2月19日收盤每股報64.2便士,至2月27日為66.5便士/股。
過去一年,京東股價下跌了近50%。對比而言,阿里股價下跌了約20%,而在海外大肆擴張跨境電商平臺Temu之后,拼多多股價則飆升了50%以上。
彭博資訊分析師Catherine Lim表示,“就全球商品總價值而言,京東相對于阿里和拼多多而言規模較小,因此需要表現出比這兩家同行更強勁的增長,才能重振對該股的投資興趣�!�
可想而知,在Temu等中國跨境電商平臺席卷全球的當下,京東也不得不加把勁了。
2024年,“生死淘汰賽”中,每一家企業都被裹挾在既定的框架中,而框架的大小,決定了企業的戰略縱深�?缇畴娚袒騽撛炱凭�,或后繼乏力,行業仍在探索。
今年,電商頭部玩家較前一年,在出海布局方面,呈現出從“心動出發”向“突擊進攻”的轉變。京東亦是如此,再不奮力追擊,屬于他的增長機會,將越來越少。
01
收購Currys,出海歐洲
Currys如今是歐洲最大的消費電子集團之一,具有130年的發展歷史。
Currys英國門店
1884年,Henry Curry創立了Curry Cycle Co,一家自行車制造企業。1927年,公司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開始經營玩具、留聲機和收音機銷售業務。1984年,公司被上市公司Dixons Retail收購。
到了2014年,Dixons Retail與Carphone Warehouse合并,成為Dixons Carphone——英國第一大科技零售商,在網上和實體店銷售手機、耳機、智能電視等消費電子商品。
然而,移動互聯網興起后,Carphone Warehouse逐漸失去了市場,2020年,該公司關閉了531家獨立的Carphone Warehouse商店。2021年,公司更名為Currys。
2023年11月,Currys以1.75億英鎊將其希臘子公司Kotsovolos出售給希臘電力公司Public Power Corp,預計該交易將于2024年第一季度完成。
目前,Currys在英國經營301家門店,市場份額為24%;旗下子公司Elkj?p在挪威、瑞典、丹麥和芬蘭擁有426家門店,并在格陵蘭島、冰島和法羅群島擁有特許經營業務,北歐市場份額為27%。
五年前,Currys的股價為129便士/股,至今跌去一半,究其原因,亞馬遜等電商巨頭帶來的競爭壓力持續不減。
接近Currys的一位前員工表示,Currys的產品定價跟亞馬遜的保持一致至關重要,否則人們會光顧Currys的門店,然后在手機上從亞馬遜下單。
線上巨頭的競爭,疊加消費降級帶來的沖擊,Currys上個月表示,在關鍵的圣誕節交易期間,銷售額下降了3%。
盡管面臨挑戰,Currys仍是歐洲線下零售巨頭之一,除了京東之外,美國資產管理公司Elliott Advisors對其提出每股62便士的初步收購要約,但Currys拒絕了該報價,認為其“嚴重低估”公司價值。
根據外媒報道,Elliott Advisors可能會提出更高的報價,期截止日期是3月16日。根據英國收購規則,京東現在必須在3月18日之前提出正式要約,否則就放棄交易。
知名跨境電商專家張周平告訴霞光社,Currys作為線下零售商,能夠彌補京東在線下市場的不足,“京東在國內電商中以3C電子產品起家,該品類也是京東的優勢品類。而Currys作為英國主要的電子產品零售商,能夠有效補充京東在歐洲及海外市場的品類,也充實京東的優勢品類�!�
從京東的動作來看,其對歐洲市場,仍比較重視,做了不少努力。
2月1日,京東旗下跨境電商出口平臺“京東全球售”宣布,在此前開通的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五國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至24個歐洲國家。
根據京東官網介紹,京東全球售是京東商城在原有僅面向中國大陸地區消費者的基礎上,精選優質商品直郵港澳臺地區及全球各個國家/地區,致力于讓全球用戶都能買到京東商城的商品。
1月底,京東物流宣稱,與英國最大包裹投遞商之一Evri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建立緊密的戰略伙伴關系,通過整合雙方在物流供應鏈領域的服務優勢,聯合打造覆蓋中英的雙向物流服務,為中國出海品牌及涌入中國的海外客戶提供商流、物流一體化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Evri已擁有50多年歷史,其服務網絡遍布英國,并為全球220多個國家、地區提供包裹配送服務。
早在2022年1月,京東在荷蘭注冊的電商平臺ochama上線,涵蓋食品、生鮮、家居用品、電子產品、時尚等多品類商品,通過類自營模式,將國內供應鏈商品銷往歐洲。信息顯示,ochama已覆蓋歐洲24個國家,其中荷蘭、德國、比利時支持線下自提服務。
ochama官網
目前,ochama已在歐洲建立了500多個提貨點,并在荷蘭運營了2萬平方米的倉庫,由自動導引車(AGV)機器人提供動力,提高產品分揀效率。所有訂單都將在ochama荷蘭的自動化倉庫進行包裝,接著運送到最終目的地。
霞光社從歐洲留學生處獲悉,去年,ochama在歐洲多地如德國、法國、比利時都有促銷活動,如發放滿49歐元減10歐元、滿29歐元減10歐元優惠券,留學生喜歡在平臺上購買一些性價比高的國產食品、小家電等。
但從ochama的后端履約來看,由于不同地區合作不同的快遞公司,會出現不同的狀況。例如,有人下單后一周仍未發貨,有人取貨自提點不合理,此外平臺客服響應不及時,有人取消訂單后,一個月后才得以退款。
02
出海10年,不溫不火
上次京東在出海領域的熱聞,還是2023年初,京東宣布關閉泰國、印尼電商平臺。
2023年1月30日,京東在印度尼西亞、泰國的電商官網發布公告,2023年3月3日起停止在泰國的服務,2023年3月31日停止在印尼的所有服務。
據悉,京東先后于2016年和2018年在印尼和泰國布局電商業務,基本復制了國內模式。比如,在“千島之國”印尼,京東自營物流JDL Express Indonesia擁有11個倉庫、250多個投遞點和3000多名內部快遞員,服務于500多個城市,峰值時員工人數達4600人。
京東出海,業已10年。但對比阿里巴巴、拼多多和SHEIN,京東海外業務似乎沒有多少聲量。
對此,張周平指出,一是重視力度問題�!熬〇|出海時間雖較長,此前也布局海外市場,但成效并不明顯。跟其對出海業務的重視力度息息相關,海外市場跟國內市場不同,必須要跨越文化、政策、管理等多道門檻,才能獲得成功。”
二是人員管理問題�!熬〇|出海業務的磕磕絆絆,跟人員管理也相關,京東出海業務這一路過來,伴隨著的是業務負責人如同走馬燈一般地更換,每一次變動都是團隊的重組�!�
京東港澳版
2014年3月,京東上市前兩個月,原華為終端電商總裁徐昕泉履新京東,成為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京東海外事業部總裁,負責京東國際市場業務。
2015年6月,京東上線了“京東全球售”(JOYBUY)俄羅斯站,但半年后關停。2016年,隨著俄羅斯市場試水失利,徐昕泉離開京東,京東國際核心員工相繼離職,京東海外事業部被合并到京東商城體系。
兩年出海不利,沒想到隨后開啟了頻繁換人模式。2016年8月,京東商城CEO沈皓瑜調任京東集團國際業務總裁;2017年4月,跳槽來的前樂視高級副總裁鄭孝明,出任京東集團國際業務總裁;2018年1月,3C電子及消費品零售事業群總裁負責人閆小兵開始管理全球售業務部。
2017年6月,京東澳洲站內測,并于2018年2月設立辦事處,但15個月后,也即2019年5月,澳洲辦事處裁撤。
2018年,京東重回俄羅斯,但俄羅斯人已經習慣在阿里速賣通上海淘。
兩年間,京東還在東南亞發力,除了建設上述京東印尼站、泰國站,還投資了印尼電商Tokopedia、越南電商平臺Tiki。
負責人頻繁更換,大力投入的東南亞站點,管理不免混亂。為此,2019年9月,曾在支付平臺PayPal、新加坡電信、越南電商平臺Tiki、印尼共享出行平臺Go-Jek等多家企業任高管的孫世珉,被任命為京東東南亞總裁。
2020年9月,閆小兵全面接手京東國際業務,同時對國際業務進行了梳理,將其整合為跨境、商物流和本地站三個團隊。
兩年后,2021年11月,孫世珉離開京東;2021年12月,京東發布內部公告,京東國際負責人閆小兵退休,由京東國際供應鏈業務部負責人Daniel Tan代理京東國際負責人。
根據泰國政府的文件,2017年~2021年,京東在泰國的合資企業(JD CENTRAL),虧損達到約10億元人民幣。而在印尼iPrice排名中,京東印尼站也表現不佳,因當地流量被Shopee、Lazada、Tokopedia、Bilibili和Bukalapak瓜分殆盡。
在2022年5月和12月,京東印尼站分別進行了兩次裁員,其中12月的裁員比例高達30%,人數約200人。
不久之后,京東泰國站、印尼站直接停止運營。
03
布局海外倉,另辟蹊徑
電商平臺出海之路難走,京東另辟蹊徑,在海外加強物流能力。如今,京東海外業務主要以物流供應鏈業務為重心。
早在閆小兵時代,京東物流開始推進全球“織網計劃”。2021年,相繼開通中泰、中美、中英等多條貨運航線,并在英國、德國、荷蘭、中東等地設立保稅倉,其中超過一半為自動化倉。
根據財報披露,截至2023年9月30日,京東物流在美國、德國、荷蘭、法國、英國、澳大利亞以及中東和東南亞等15個國家和地區落地海外倉,在全球范圍內,京東物流已經擁有近90個保稅倉庫、直郵倉庫和海外倉庫,總管理面積近90萬平方米。
此外,通過旗下京東產發(京東智能產發股份有限公司),京東在印尼投資管理了20個物流園,整體規模超過40萬平方米,主要分布在雅加達、芝加朗、加拉璜等核心工業物流區。
2023年6月,京東物流同法國郵政旗下國際快遞公司Geopost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國際供應鏈物流的多個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打造覆蓋中歐的國際快遞服務,提升京東物流在歐洲多國的履約時效。
京東物流海外倉
2023年“618”,京東成立20周年之際,京東集團CEO許冉表示,未來二十年,京東供應鏈服務要基本實現覆蓋全球,“在占全球80%體量的經濟體里建立供應鏈基礎設施。”
從財報數據來看,京東物流成績不錯。2023年第三季度,京東物流實現總收入417億元,同比增長16.5%。其中,外部客戶收入達到298億元,收入占比提升至72%。期內,京東物流凈利潤達8.4億元,同比增長89%。
然而,放到物流賽道中,京東物流在全球市場的規模,仍比不上全球物流巨頭UPS和順豐。從營收規模來說,2023年第三季度,UPS綜合收入為21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507億元;同期,順豐和菜鳥實現的營收分別為646億元、228億元。
實際上,布局海外倉,是一門重資產生意。京東物流給京東海外業務打開想象空間,但走的也是一條艱險之路。
說到京東集團的財報數據,則不盡樂觀。2023年第三季度,京東集團收入2476.98億元,同比增長1.7%,凈利潤79.36億元,同比增長33.1%。許冉指出,公司利潤水平達到歷史新高。
但是,京東的收入增長達到新低,幾乎停滯。在國內電商市場進入存量時代之后,增長問題,已經成為國內電商巨頭高懸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如果不能在海外業務獲得增長,昔日電商巨頭也難獲關注。遺憾的是,過往10年,京東似乎錯過了布局海外業務的窗口期。想用物流供應鏈模式彎道超車,京東的后發優勢仍未顯現。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