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對折也賣不動的耐克,到底怎么了?
來源/36氪未來消費
作者/賀哲馨
44%。
這一數字不是運動鞋服巨頭耐克的增長業績,而是開年以來耐克運動鞋在幾大龍頭分銷商的折扣幅度。
美國最大運動服飾分銷商Foot Locker 的紐約門店里, Lebron 20 籃球運動鞋從原價 170 美元降至 129.99 美元;Air Max 運動鞋也在打折促銷。根據 Vertical Knowledge向路透社獨家提供的數據,2024 年耐克鞋在分銷渠道平均降價幅度為 44%,是 2022 年同期的兩倍還多。
應對高庫存采取的折扣策略已經無法拉動耐克的業績增長,在截至2023年11月30日的前三個月內,耐克營收下跌1%,其中分銷渠道的營收下跌了3%(均按固定匯率計算)。
去年年末,耐克出人意料地下調了 2024 年的年度銷售預期,令華爾街大為訝異。首席財務官馬修·弗蘭德(Matthew Friend)表示,公司正在努力應對 "高度折扣化的市場",尤其是其在線業務,并將在消費者需求不確定的情況下減少分銷數量。
為了削減成本,耐克近日宣布裁員1600人,相當于整體的2%。
01
稀缺性與規模化
曾有人稱,耐克是最完美的“端水大師”。
過去很長時間里,這家服飾巨頭一直處于一種微妙的平衡之中:它既是世界上最大的鞋類公司,每年銷售數百萬雙鞋;也是最先鋒的設計師,制造著市場上最搶手、最難買到的運動鞋。
這背后的原因是,耐克做生意的方式更像是奢侈品零售商,而非運動鞋服巨頭。
長期關注奢侈零售的伯恩斯坦分析師Luca Salca曾在給客戶一份報告中指出,耐克通過密集地、限量限時的獨家銷售(業內稱之為Drop),達到“稀缺性和規模化”兼得的完美局面。
具體來說,耐克小規模制造多種不同款式,對這些款式加大投放和聯名營銷,將其推向前臺。短時間內銷量提升之后再有意識減少產量,讓其自然走衰 。一段時間之后,再于某一節點重復上述動作。這樣的生產模式也多見于奢侈品零售商:用限量款來拉動品牌聲量,用相對日常的美妝和香水來支撐營收——耐克球鞋部門的大頭收入也來自大眾日常款。
比如,耐克的滑板鞋系列SB DUNK LOW誕生于千禧年前后。2020年,耐克正式宣布對SB DUNK LOW復興,同時開始密集的聯名營銷。但事實上,耐克已在數年前就開始加大了SB DUNK LOW的生產(見下圖)。在截至2019年11月30日的前三個月內,耐克在北美市場的球鞋收入很大部分要歸功于DUNK的熱賣。
2002-2022年間耐克對SB DUNK高(high)中(Mid)低幫(Low)鞋款的投放數量對比
二手市場對限量款的熱捧,則穩固了耐克的品牌價值。
2020年,SB DUNK LOW已經是DUNK系列在STOCKX平臺上溢價幅度最高的鞋款,平均售價為 460 美元,溢價率高達 315%,也曾是炒鞋人最看好的投資,直到2021年,熊貓配色的DUNK LOW仍是國內二手平臺得物的交易熱門。這也讓耐克的產品長期以全價(Full Price)批發給分銷商,這在市場十分罕見。
LOW系列也是 SB DUNK溢價幅度最高的鞋款 來源:STOCKX
過去二十年、甚至五十年間,耐克都從這一游戲規則中獲益,但最容易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02
敗也街頭
2019年,Virgil Abloh在接受英國時尚雜志《Dazed》采訪時一語驚人,稱街頭潮流將在2020年后逐漸走向消亡。自此,“潮牌已死”仿佛成了一句縈繞不散的讖語,在接連關閉的買手店、逐漸乏人問津的潮牌身上反復驗證。
雖然如今以科技自詡,耐克對潮流文化的收編絕不在少數,也因此獲利頗豐。
事實上,街頭潮流文化不僅充當了耐克的營收引擎,也是這家公司近年來尋求可持續增長的動力來源。利用潮流文化對Archive鞋款進行“復辟”,是耐克接續制造明星產品的方法。就連AIR JORDAN這樣的金字招牌,也要用持續不斷的聯名以增加熱度。
去年12月,耐克借由與說唱明星Travis Scott的聯名重新推出Mac Attack;去年7月耐克傳出與陳冠希結束10年合約的消息,將當時還未發售的CLOT DUNK Low的聯名加了一把熱度。今年一月耐克與潮牌stÖssy的聯名,也是為了重新推出上世紀 70 年代的鞋款「LD 1000」。
大多數時候,這樣的手法屢試不爽,自消費社會成型以來,商業巨頭呼嘯成長的養料大都來自各種亞文化,前者利用規模化生產和廣告投放,從圈層受眾中攫取真金白銀的利益,但也迅速透支著亞文化的生命力。
過于依賴潮流文化也許正是耐克的最大問題。
耐克近年來加大了對限量款的發售規模和頻率,以期搶占消費者眼球。分析人士表示,市場上的耐克球鞋已經太多了,消費者開始審美疲勞。2023 年,耐克共發布了116款新版球鞋,而 2019 年只有31款。供過于求的情況下,二手市場也應聲下跌,如今許多熱門的DUNK LOW款式都已經接近或跌破原價。
熊貓配色的DUNK LOW已經跌破85美元的原價 來源:STOCKX
當代文化批評家、理論家赫伯迪格著作《亞文化:風格的意義》中以朋克文化為例,闡述亞文化在面臨巨頭“商業收編”之后的雙輸局面。
“當那些代表亞文化的創造成為商品,并且人人都買得起時,它們就會面臨“僵化”(frozen)。一旦小型企業家和大型時尚公司讓這些創造脫離了私人語境,開始批量生產,它們就會……成為公共財產與有利可圖的商品……當然它們創造了新的商品、產業、甚或重振了舊產業(比如朋克肯定大大振興了男裝店)。”
從某種程度上說,耐克遇到的困境也與奢侈品零售商遇到的境況類似:它們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地流暢地收編亞文化,將其轉化為長期運轉的印鈔機。
于是有公司試圖選擇轉向話語權高地。一向親近街頭潮流的LVMH最近成立娛樂公司,目的是希望“以探索旗下逾 75 個品牌在電影和電視領域的可能性,同時旨在提升其旗艦產品的營銷策略”,被理解為是這家奢侈品巨頭希望從更完整、高級的方式來講述品牌故事。
最新登陸流媒體平臺的THE NEW LOOK,講述的就是二戰期間Christian Dior與Co Co Chanel女士之間的糾葛,敘事宏大頗有歷史劇的質感,被網友戲稱是LVMH的大型公關作品。
眼球經濟時代,將任何文化轉譯為可消費商品的窗口期將變得前所未有短暫。赫柏迪格曾在書中引述1977年Cosmopolitan雜志對設計師Zandra Rhodes朋克風格作品的評論——“震驚就是時尚”。他說,這句話意味著所有主流時尚對亞文化的收編,在作品出生的那一刻便已開始進入死亡倒計時。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