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淘特APP,可能才是阿里決戰低價的開始
來源/刺猬公社
作者/弋曈
2月26日晚間,《晚點 LatePost》發布消息稱淘特平臺上的商家與商品正在遷回淘寶,未來商家的主要陣地也將轉移至淘寶。
隨后,淘天方面給予了回應,否認淘特退出歷史舞臺,稱其業務會繼續發展,同時增加手淘的全量供給來服務淘特原有市場用戶。
就措辭而言,阿里似乎并沒有正面回應淘特作為獨立APP的終局,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發現淘特APP目前仍可以下載安裝,且淘特在華為應用市場的安裝量也遠超過1688、一淘、點淘等淘天旗下其他獨立APP。
盡管淘特APP尚未走到關停這一步,但如果商家與商品回遷的傳言為真,則意味著淘特將逐漸融入淘寶,這些信號共同指向的是淘特所聚焦的下沉市場業務在多年嘗試后,將回到阿里電商主陣地。
換言之,被質疑和放棄的并不是淘寶特價業務,而是淘特作為一款獨立APP的價值。
圖源微博
2020年3月,淘寶特價版(淘特前身)正式上線,僅用5個月時間就將用戶規模增長到4000萬。生猛的用戶增長下,淘特一度被認為是阿里近幾年為數不多具有爆發力潛質的新產品。
但淘特的生長空間不算寬裕。向外看,拼多多迅速在下沉市場攻城略地,并逐步進入一二線城市消費者的視線;向內看,同樣在B端手握工廠資源的1688也有走向C端客群的跡象,社交媒體熱搜不斷。
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下,一旦將淘特業務收回電商主陣地,意味著這款4歲產品的折戟,也可能宣告了阿里電商聚集資源“再戰低價”的決心。
01
尷尬的定位,搖擺的決心
曾經的淘特用戶金粒表示:“一開始下載淘特是因為有紅包,簽到、積分、邀請新人都可以兌換紅包,再用紅包去下單買毛巾、拖鞋、垃圾袋諸如此類的生活用品非常方便。”
據她回憶,最初淘特還有“砍價0元拿”的活動,在APP首頁就可以進入活動頁面,選擇對應的商品,直接將鏈接分享給自己的淘寶好友即可。
但后來慢慢就找不到了這些活動了,而她也不再使用淘特。
這一切都似曾相識。2015年春節,微信紅包登上春晚后,微信紅包的收發總量暴漲,此時紅包中的余額也為低價商品需求量的擴大提供了客觀條件。
同年9月,拼多多憑借“砍一刀”滲透微信熟人社交圈層,以難以想象的速度瘋狂拉新。
而淘寶此時還沉浸在消費升級的美好愿景中,反應過來時已是三年后,拼多多已經成為在低價市場無法忽視的存在。2018年,拼多多的年度活躍買家數量突破三億,并在當年7月完成IPO。
而淘寶特價版就在此時開始籌備。阿里整合了淘寶的天天特賣與1688旗下的供貨中心,成立C2M事業部,在2020年初匆匆上線淘寶特價版APP。
這一年,恰是拼多多突飛猛進的一年,年成交額增長66%,年活躍買家數達到7.88億,成為全球范圍內增長最快的電商公司。
2020年618拼多多宣傳語丨圖源拼多多官博
拼多多的迅猛攻勢之外,淘寶特價版憑借集團持續輸血也謀得了一席之地。據阿里財報數據,2021年平臺購買用戶超過1.5億,年底月活超過1億。
也是在這一年,C2M事業部更名為淘特事業部,同年5月,“淘寶特價版”正式更名為“淘特”,削弱了淘寶對其的影響力,戰略地位再次提升。
時任淘特事業部總負責人汪海解釋稱,淘特重在“特”,創新“特別”的電商新業態,提供“特好”的商品和服務。更名之后,淘特的slogan也調整為“源頭好貨,不止特價”。
由此看來,更名的背后其實是淘特定位與戰略的一次調整。淘特拿掉了“特價版”的標簽,開始弱化價格的因素,改為宣傳原產地與工廠店。此前,淘特在競爭對手的高壓下,沒有強調自己的差異性。認清自己在價格力上沒有絕對的優勢后,淘特轉而開始講自己產業帶的故事。
淘特的反省是正確的,但時機或許不是最合適的。恰恰也是這一次調整,給了淘特更加模糊的定位,也顯示出阿里當時并沒有將“低價”進行到底的決心。
在拼多多的影響下,“9塊9包郵”在淘特大行其道,在低價面前強調“性價比”實則是想在下沉市場講述消費升級的故事。然而講故事不能只靠商家與詳情頁,在這一點上通過直播與短視頻講故事的興趣電商或許更為在行。
而此時,阿里也已經失去了調轉航向的最佳機會。2021年之后,抖音電商踏著“白牌崛起”的紅利,吃著中國消費市場的大盤增量,一發不可收拾,形成改寫傳統電商的力量,成為超頭之一。
02
離開的用戶
初始定位的模糊與執行過程中的搖擺,C端用戶的感知并不明顯,也不關心,但收到假貨與收不到貨是很多用戶拒用淘特的根本原因。
金粒告訴刺猬公社,假貨也分為兩種,一種是能辨別的,另一種則是隱蔽的。
500元的蘋果手機,100元的新款aj、龍年dunk,幾十元的lululemon運動套裝,沒有人會天真到這樣的價格能買到正品,但令她氣不過的是20元的三養火雞面,店鋪承諾韓國正品,到手后依然是假貨。
金粒曾向客服反應,收到的火雞面從包裝到口感與正品火雞面均存在差異,但客服回應這是由于版本和批次的問題所導致,不同意退款。多次交涉后,客服表示,若金粒想退款則需要將剩余的火雞面寄回,必須要先退貨才能退款,且郵費自理。
面對這樣的要求,金粒只好自認倒霉,一共退20塊錢,郵費就需要十幾塊錢并且浪費時間精力。最終,她也沒有因為20塊錢去投訴店鋪,只是默默卸載了淘特。
陶晶表示:“就算投訴店鋪、邀請平臺客服介入之后,情況也不會發生改變。”
去年年底,她在淘特上買了兩個窗簾,因色差嚴重,且布料受損變形要求退款,但客服推諉說色差由于光線導致,而破損的地方只是折痕,言語中暗指她是來“白嫖”薅羊毛的。
隨后,陶晶寫明緣由申請“僅退款”,出乎意料的是,平臺判定無效,要求她退貨退款并自行承擔運費。陶晶在其他社交媒體上發帖“避坑淘特”,不少與陶晶有著相似遭遇的用戶紛紛表示,淘特的客服態度一向惡劣,而平臺也沒有站在消費者的立場考慮問題。
前不久過年回家,糟糕的購物體驗再一次攻擊到陶晶。回家之后,爸爸告訴她,在網上買東西騙子真多,經常收不到貨,還好買的都是便宜東西。
陶晶發現,爸爸用淘特曾買過指甲刀、手套等單價不高的日用品,有些貨品直到現在都沒有物流信息,但卻因時間過長而被確認收貨。其中,還有不少訂單,點進去之后店鋪以及商品直接下架,連詳細的記錄都無法提供,更別提退款了。
出乎意料的是,這樣的情況并非個例,應用市場中淘特APP下不少用戶留言“收不到貨”。黑貓平臺上關于不發貨、退貨的投訴也高達7000余條。
華為應用市場關于淘特APP的評論丨圖源作者
在產品的高速增長期,部分用戶的差評或許算不上什么,增長來自產品的獨特價值,優質的用戶體驗不過是錦上添花。
但到了陣痛期,尤其存在眾多競品的情況下,積攢已久但無法解決的體驗問題,可能會重擊留存與復購,也為后續的問題埋下伏筆。
03
獨立App的悖論
2021年,淘特更名時,高調宣布將進行十億元補貼。返利與補貼,一直以來都是吸引新用戶最有效的手段。只不過吸引來的用戶也是價格敏感型人群,他們選擇淘特的最大因素就是便宜。
一位早期入駐淘特的商家向刺猬公社透露:“淘特主要的商家玩法為擺攤模式,類似店群玩法,就是大量鋪貨,做商品動銷(動銷指一段時期內讓商品賣出,小店得以開起來)。”
他還強調:“淘特的商品一定得是低價商品,最好不超過7塊錢,因為單價一旦在20元以上,銷量過千很困難。”
但實際情況是,不少商家都做不到極低的價格,只能依靠平臺的補貼。而平臺一旦停止了燒錢模式,他們也沒有什么價格優勢可言。
2022年初,在北京合生匯商場附近,小星還曾碰見過淘特的地推。下載淘特立刻附送商品抵用券,可以用來購買雨傘、紙巾、文具等單價不高但實用性強的小物件,這種方式既完成了用戶拉新,也成功讓新用戶在平臺內消費,實現內部轉化。
但從那以后,小星并沒有在淘特進行過復購。她表示,淘特推薦的商品一般以日用品為主,而自己沒有網購日用品的習慣,一般都在附近的商超集中購買。如果家中某項日用品短缺,她更傾向于點外賣,配送時長更短,方便即買即用。
一位互聯網行業人士曾在社交平臺分析淘特的留存與日活。
他認為,淘特新增留存數據一直都不太樂觀,7日留存不到8%。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縮小買量規模就無法填平每日用戶的流失,也無法支撐DAU(日活躍用戶數)繼續增長,那么淘特的關注指標就會從DAU變為AAC(年活躍買家數),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他還提到,從外部監控數據看,2021年12月,淘特日活曾達到頂峰4100萬,而這也是淘特最后的輝煌時刻了。2022年淘特的日活一直維持在3000萬左右,2023年則基本停留在2700萬。
縮小買量規模、停止燒錢補貼后,淘特很快就失去了C端消費者的耐心,此時,淘特在阿里的位置變得尷尬起來。
2023年初,阿里迎來了1+6+N的組織變陣,同年11月,阿里將閑魚、1688、釘釘、夸克升級為戰略級創新業務,并對此寄予厚望,而他們也被稱為阿里“四小龍”。淘特不在其中。
曾經的淘特用戶金粒表示:“圖便宜用拼多多,圖批發上1688,總之沒有想過再用淘特。”
1688春節時在高鐵站的廣告丨圖源微博@阿里巴巴1688
回看2023年,價格成為各大電商平臺激烈競爭中的勝負手,“低價”在不知不覺中融入電商的血脈。當淘天正面迎戰,開啟“百億補貼”時,一個以低價為焦點的獨立APP就已經失去了存在于阿里的意義。
2024年開年,抖音電商也大張旗鼓地喊出“低價”為年度優先級最高目標。《晚點 LatePost》報道稱,抖音是繼拼多多、阿里與京東后,第四個在內部明確將 “低價” 提升為核心戰略的電商平臺。對于阿里來說,這是一場不容有失的硬仗。
刺猬公社認為,淘特APP是否運營與維系都不是核心問題,現階段阿里要做的是“聚焦”。
放棄淘特APP不是不做低價,而是要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做低價,以避免資源重復浪費與分散。
畢竟,低價市場是一個贏家通吃的市場,怎么會容得下兩個“拼多多”?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