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icomart如何獲評“連7-11都比不上的便利店”?
出品/聯商翻譯中心
來源/president online
編譯/文心木意、松柏
提到日本便利店,大家都會優先想到三大便利店巨頭,7-11、全家和羅森。但如果把這個問題拋給北海道當地的民眾,他們或許會異口同聲的回答:Seicomart便利店。
據服務業生產性協會每年一度的《顧客滿意度調查》,Seicomart在過去的12年間有11次拔得頭籌。除了銷售日用商品之外,Seicomart還為當地提供各種服務,因此被評為“連7-11都比不上的便利店”。
物流顧問角井亮一先生說:“Seicomart和大型便利店雖然都是便利店業態,但在店鋪開發和運營方法上存在很大差異。正因如此,才受到北海道人民的支持吧�!�
一、北海道區域特性,便利店的重要程度不同
北海道每10萬人擁有的便利店店鋪數在全國都道府縣中最多。換句話說,就是依賴便利店的人多。
但是,排名前三的區域情況各不相同。北海道幅員遼闊,便利店和人都分散開來;山梨縣近9成面積是山地,便利店集中在有限的生活圈內;而東京則大多地勢平坦,無論走到哪里,步行不遠就能找到想要的便利店。
便利店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一是便利店缺席會影響生活,二是提高日常生活的便利性。
很多人都知道,談到北海道的便利店,那就是指Secoma集團開發的Seicomart便利店。老字號酒類批發丸世西尾的原員工赤尾昭彥,為了讓老客戶的酒莊現代化并繼續生存下去,在1971年8月開設了第一家便利店,比7-11的第一家豐洲店早了3年。
現任董事長赤尾洋昭提出“DAILY NEWS STORE”的構想,要求各門店必須做到:以合理的價格銷售每日必需品;以顧客買得起的價格銷售;每天不用在意價格,吃得津津有味;每天都合理的價格。
二、區別于主要競爭對手的店鋪開發和運營方法
北海道店鋪數量最多的便利店是Seicomart。在人口急劇減少的北海道,就連業界排名第一的7-11都在減少店鋪數量,而Seicomart卻在增加。
Seicomart在北海道179個市町村中的175個市町村開設了門店,覆蓋了當地總人口的99.8%,而7–11僅覆蓋120個市町村。
從開店的角度來看,三大便利店傾向于將開店區域擴大到全國,以謀求發展。與此相對,Seicomart雖然在本州有一部分店鋪,但更多的是在北海道內擴大店鋪網絡。
即使在無法盈利的地段,Seicomart也會根據地方政府和地區的要求開設分店。據說也有以社區巴士的候車亭的附設和清掃業務作為條件開店,開店用地由當地居民收購,居民將用地捐贈給北海道紋別市,紋別市再將用地無償提供給Seicomart。
另外,Seicomart在以連鎖經營為前提的同時,不積極招募加盟連鎖店(FC),而是推進直營店化,這是Seicomart獨有的。
像現在這樣,日本到處都有便利店,即使是大型便利店,也不再是只靠開店就能賺錢的時代了。加盟總部的分店越多,收益就越高,但加盟店主的情況卻不同。如果無法準確預測銷售額,無法給自己帶來利潤,就無法繼續擴大店鋪規模。
特別是最近,無論是哪個連鎖便利店,競爭都很激烈,而且很難確保店鋪員工的人手,加盟店主的利潤不斷縮水。與此相對,各連鎖總部會推薦原有的加盟店主經營多家分店,比如利用網絡便利店和外賣配送服務的宅配服務,這樣一來,店鋪方面的負擔相對較輕,同時還增加了可以提高銷售額的措施。
便利店所處的環境在這種狀況且仍在發展的情況下,Seicomart也還是正在不斷增加直營店。而且,甚至可以說是便利店的代名詞,是不拘泥于24小時營業的店鋪。
2010年7月,該公司宣布“要將直營店比例(超4成)提高到7成”,不再積極招募FC加盟店。
當時的丸谷智保社長(現任會長)曾這樣評價直營店的好處:“總部的商品戰略更容易傳達到各店,商品分配率大幅提高�!�
直營店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可以隨機應變。2018年9月發生北海道膽振東部地震,地震規模為里氏6.7級,最大震度7級,這一優點發揮了巨大作用。
地震造成大規模山體滑坡、地基液化、全域停電等,給北海道造成了巨大損失。在大型便利店無法發揮生活基礎設施功能的情況下,Seicomart在全區域停電的第二天早晨開始,配置了液化氣鍋的店鋪開始銷售飯團。在沒有食材的店鋪,店鋪根據情況自行判斷,甚至提供了普通菜單上沒有的鹽飯團。
三、Seicomart的出色之處
1)城市和偏遠地區的配送分開實施
北海道地域遼闊,既有札幌周邊那樣人口集中的地區,也有人煙稀少的地區。但是Seicomart在每個區域都有分店。
這樣一來,根據人口的多寡,區域的物流效率也會有差異,但該集團構建起了連接全北海道的物流網絡。
從1997年到2003年,該公司投資80億日元,按照順序建設了自己的物流中心�,F已擴大到13個據點。而且其后方倉庫非常大。與其他地區相比,這里的地租更便宜。
其中,釧路是對應冷凍、冷藏、常溫的全線中心。冷藏方面,全部的中心都處理,含保管,分類,發貨等。
配送卡車240臺,包括集團公司及合作公司所有。集團公司負責運送,每天的行駛距離為7萬公里。從配送路線來看,札幌線有111條,旭川線有25條,釧路線有28條。
配送面向城市和偏遠地區,則分開實施,包括配送頻率在內。例如,在城市,根據不同溫度,一天配送2-3次。面向偏遠地區的配送方式是在一輛卡車上混裝各類商品,一天配送一次。冷凍是每周3次,冷藏是每天配送。便當以“hot chef”為主。
2)載重率超8成,交貨后回家的路上也不空載
該公司的物流體系中,存在著從一般物流的角度來看很難相信的狀態。經常能維持八成以上的載重率。在廣闊的北海道,單程送達(回程貨物為空載)才是最大的低效。因此,該公司將自身的物流功能與集團公司的制造功能相結合,消化成本,構建物流系統,將其配送到遍布北海道全境的各個店鋪。
假設要將貨物從札幌物流中心轉運到稚內物流中心。回程的班次,在途中的豐富町的牛奶工廠進行收貨,接著經過停留旭川物流中心,該中心收集了北見市的蔬菜加工工廠的咸菜和切好的蔬菜,在旭川物流中心將旭川配送中心領域的牛奶卸下來,將空出來的空間裝上咸菜和切好的蔬菜,再回到札幌物流中心。
另外,關于帶廣、稚內、旭川、函館,以箱為單位的發貨使用各自中心保管的東西,如果需要零頭的發貨的話,則從札幌和釧路的配送中心進行移動。集中持有庫存的札幌,將其他配送中心的零頭集中起來處理,這樣就提高了配送中心業務的效率。
3)食品工廠+自有品牌優勢
最后談談商品的供應體制。
Secoma在北海道的21個地方經營著本公司集團的食品工廠。
位于北海道東部·根室的北嶺,可以作為北海道內6個漁港的經紀人參加競標,在當季的時候收購一年的秋刀魚和鮭魚等,主要負責熟食和便當的食材加工。
北海道北部的豐富牛奶公社是1996年參與資本的股份公司,是集團用來生產自有品牌用的飲用乳(每年約4500萬瓶)和乳制品的主要工廠。牛奶也作為OEM(原始設備制造商)供應給北海道以外的連鎖店。
該公司還與當地農協合作,進行商品生產加工。采取的方針是從少量生產開始,再逐步擴大產地。
此外,該公司的PB產品與其他便利店相比開發較早,始于1995年。1號商品是香草冰淇淋。2006年,開始發售使用北海道甜瓜果汁的冰淇淋。而7-11的自有品牌“Seven-premium”創立于2011年。
現在,Seicomart銷售額的50%以上都來自PB產品。也因為是支援酒水銷售而產生的業態,據說直接進口的葡萄酒(60個SKU左右)一年銷售400萬瓶。冰淇淋每年生產2200萬-2300萬個,其中外銷占三分之一。這種面向本州的外銷銷售額為年度77億日元(2023年12月期)。
關于生鮮食品,該公司表示,“只要縮短從采摘到送到店鋪的銷售周期,提高新鮮度,價格不輸給食品超市,就能銷售得很好”�?梢猿浞诸A想到,今后還會擴大生鮮食品的品種。
不僅是北海道,今后隨著少子高齡化的加劇,即使是很短的距離,抱著行李移動也會感到痛苦的人會越來越多。越是這樣的時代,以“DAILY NEWS STORE”為構想理念的Seicomart就越會成為地區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