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時代,百度掉隊了
出品/電商報Pro
作者/風清
最近爆火的百度璩靜事件,想必大家都聽說了。一個堂堂百度公關副總裁,竟然因為拍短視頻把公司帶入輿論漩渦,實在是聞所未聞。
隨著5月9日璩靜道歉,這場鬧劇暫時告一段落。對于百度來說,璩靜的出圈是一個好消息,因為百度總算有了自己的“網紅”;但同時也是一個壞消息,因為她是靠“黑流量”出圈的。
掉隊了的百度,似乎正在用一種激進的方式,彌補網紅時代自身流量的空白。
01
璩靜事件背后,百度的流量焦慮
先給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普及下事件背景。
五一期間,百度公關副總裁璩(qú)靜突然親自下場拍短視頻,一連發了四個作品,曝出了許多驚人的言論,包括但不限于:
“員工提出離職我立刻批準。”
“與員工之間僅僅是雇傭關系,我沒有義務去了解他們的個人情況。”
“我為什么要關心員工的家人?我又不是他們的婆婆!”
……
圖源:抖音
很快,這些言論引發了“打工人”的憤怒,在聲討璩靜的同時有人扒出了她的“黑歷史”,比如半夜給員工分配任務、職場性別歧視、給得罪她的媒體“扎小人”等等。
網友爆料“扎小人”現場
客觀上來看,通過“制造矛盾”確實可以提高話題度,引發網友關注。但公關副總裁的身份并不適合擔任這一角色,因為很容易讓網友將她的個人觀點與百度的企業價值觀聯系在一起,造成負面影響。
既然如此,為什么璩靜還是要以這種近乎飲鴆止渴的方式,搏一次出圈的機會呢?
答案可能是百度的“流量焦慮”。
此前有一位即刻網友爆料,稱璩靜上了一門短視頻操盤課,回來后就開始大搞短視頻,甚至跟李彥宏說,以后百度公關部不再投錢給外部kol,要把公關部打造成網紅IP,并要求全員拍短視頻當網紅,把辦公室變成了半個直播間。
圖源:即刻APP
百度如此渴望“網紅”倒也是正常的,因為做搜索起家的百度賺的就是流量的錢,而當下互聯網的流量向短視頻和直播靠攏,留給搜索引擎的已經不多了。要搞短視頻和直播,“人”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百度似乎沒有合適的人選。
而環顧其他大廠,幾乎都在搞“網紅經濟”,要么給網紅提供平臺,要么高管自己做網紅。比如小米雷軍開啟了直播,360周鴻祎親自拍短視頻,抖音快手騰訊有短視頻平臺,阿里曾經也捧出過一個李佳琦,就連跟網紅不沾邊的京東都在嘗試劉強東數字人直播了。
圖源:京東APP
眼看競爭對手們一個個搞得有聲有色,百度怎能不焦慮?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重壓之下必有莽夫,于是為了流量璩靜就這么“莽”了上去。
只可惜,網紅這一行的水太深,璩靜還沒游明白就先被口水淹沒了。
02
十個璩靜,也比不上一個李彥宏
璩靜拍短視頻這事,幾乎從一開始就注定是失敗的。這倒不是因為她的身份,而是底層邏輯導致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素人想要一夜爆紅非常之難,即使有也多半是運氣成分。
網紅這行講究“底子”,也就是流量基礎,從0到1很難,但從1到10卻相對容易得多。而大部分的從業者,都被卡在了起步階段,邁不過“出圈”這道坎。
所以,在一個有一定知名度的“流量入口”上下功夫,比從零開始當網紅要靠譜得多,這也為什么眾多企業創始人要親自下場,畢竟創始人往往是公司里名氣最大的那一個。
舉例來說,周鴻祎之所以能在五個月內“速成”網紅,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過去的積累。二十多年的圈內活動降低了公眾對他的認知成本,讓大部分人無需思考“這個人是誰”,直接把注意力放在他輸出的內容上。
回到百度,其實百度最適合網紅化的人是李彥宏本人。
首先,要說出圈,十個璩靜也比不上一個robin。作為老一代BAT三巨頭的創始人,十年網齡以上的用戶基本聽過他的名字,雖然熱度不如馬云、劉強東,但至少影響力不比周鴻祎差。直接由robin制造話題,省去了很多前期宣傳造勢的功夫。
其次,李彥宏的顏值能打。當網紅“顏值”是很重要的,一個好的形象有時勝過千言萬語,路人“眼緣”上就勝過對手一籌。別看李彥宏已經年近60,其形象氣質比同齡的其他企業家要好不少,甚至社交媒體上還有李彥宏的“迷妹”欣賞他的顏值。
圖源:小紅書
更重要的是,李彥宏有經驗。你可能不知道,李彥宏此前是參加過很多節目的,無論是娛樂綜藝還是正經直播都表現得不錯。
2017年,李彥宏參加了東方衛視的《越野千里》節目,和“貝爺”一起在海拔3000米的大草原上艱難求生,在泥漿中爬行、用牦牛尸體取暖……李彥宏的表現當時博得了不少觀眾的好感。
東方衛視《越野千里》截圖
2018年,李彥宏和女兒一起參加央視的《朗讀者》節目,朗讀內容與“父親”有關。節目中兩人配合十分默契,超高的顏值和優雅的氣質一時吸粉無數。
央視《朗讀者》截圖
2020年5月,李彥宏在百度APP上演直播首秀,對話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以“家”與“書”為話題,聊讀書,求知,夢想,以及家庭中的親子教育之道。
就在不久前,李彥宏還和極越CEO夏一平搞了一場車內直播,聊自動駕駛、大模型等話題。可以看出,小米造車的這波熱度,百度也是想蹭一蹭的。
不過,李彥宏的網紅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除了他本人的意愿,其風格的轉變也是一個難題。一直以來,李彥宏都以行業精英、技術大咖的形象示人,談的都是一些高大上的話題。但網紅最需要的是接地氣,要拉近和普通人之間的距離。
所以,百度如果真想在網紅這條賽道上超車,不僅需要創始人本人出面,還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03
與其追趕隊伍,不如另開賽道
最后,從百度自身來看,網紅事業沒做起來其實也無傷大雅。因為一個互聯網巨頭指望靠網紅翻身本就是一種奢求,網紅經濟只能錦上添花,無法雪中送炭。
正所謂一代版本一代神,每個時代都有踩中風口的企業,但沒有哪個企業能趕上所有的風口。互聯網向來是講究先發優勢的,錯過的機會想要再追上只會更難。
所以,與其追趕隊伍,不如另辟蹊徑,選擇一個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線的賽道。
沒錯,百度就是這么做的,在當下大模型的熱潮中,最早發布通用大模型的企業就是百度和阿里,文心一言體現出的技術力,讓百度重新在互聯網的賽場上揚眉吐氣。
實際上,早在2010年,百度就開始了AI的布局,先后進行了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數據挖掘等技術的研發工作。百度對于AI的傾注,源于李彥宏對技術的執著的鐘愛,相比于網紅,他可能更想做自己擅長的事。
總之,一味地跟風是很難有好結果的,找到自己的舒適區才是當務之急。既然李彥宏時常強調“生而不同”,那么不妨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讓世人看看百度的不同之處。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