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東來幫扶步步高、永輝的商業邏輯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主任 周勇
編輯/娜娜
聽到胖東來宣布幫扶永輝消息后,有幾點感觸:
(一)胖東來精神
胖東來免費幫扶同行,這是什么邏輯?又是什么精神?
用傳統、現代或未來的商業邏輯,都很難解釋,也很難用企業文化、經營模式、經營業態、營銷理念或營運方式來解讀。
倒是讓人想起了85年前毛澤東在窯洞里寫成的《紀念白求恩》一文: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
一個企業的規模有大小,一個老板的學歷有高低,但這并不影響一個人或一個企業擁有超越時代的精神。人類創造了如此龐大的財富,個人的財富與社會財富相比,永遠是社會財富的極小部分,但是,個人的精神思想往往可以超越時代。
也許人們對這種“現象”也有各種猜測,這也很正常。但在這個急于求成、混沌迷亂、坑蒙拐騙泛濫的商業新時代,胖東來是一縷來自未來世界的陽光,是一股來自大山深處的清流,更是供應商、消費者以及廣大員工的福音。
我在大學授課時,對營銷、物流、工商管理本科學生開設了《創新思維與案例分析》課程,從2013年起就引入了胖東來的案例,引起學生的關注與討論。
《創新思維與案例分析》ppt
(二)商界的進化
新零售提出以后,我曾撰文指出:新零售需要經歷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消費體驗的變革,第二階段是營運效率的提升,第三階段是商業面貌的改善。
什么是商業面貌的改善?不是把所有的商業都變成連鎖店,也不是把所有的商業都變成到家服務,更不是把所有的商業都變成大公司,而是指不管商業形態如何,也不管店鋪規模大小和所處區域,更不管什么投資結構,所有的商店與服務機構,都能做到無差異的衛生、干凈、友善、誠信、放心、舒心。這就是美好商業以及美好生活源泉。
新零售至今尚未跨越第二個坎,但胖東來已經在局部、在區域、在周邊,達到了商業的第三境界。
(三)超越常規的自我約束機制
對員工超越常規的“好”,這在商界由來已久。亨利·福特早在1914年所實施的“5美元日工資”制度,是當時行業平均工資的翻倍。一般來說,生產效率只是行業平均水平的話,就與行業保持同等薪資水平。
福特汽車公司實施“產品降價,工資翻倍”的計劃,雖然導致公司其他股東的不滿,但結果是給企業、股東、員工創造了價值。有資料顯示:該計劃實施3年中,曠工率從10%降到了0.5%,工人以福特為榮,在休息日也將公司徽章別在領帶上;福特公司的利潤凈增兩倍;福特公司每新增10美元利潤中,有3.5美元用于提高員工工資。
這項計劃出發點是減少熟練工人的流失,結果不僅實現了員工忠誠,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員工流動的風險,進而形成了一種超越常規的、內在的、自我約束的機制,你管理者、監督者在與不在一個樣,我員工為了這份工資也必須精益求精、高效、高質量做好工作。
關于利潤來源,我在聯商網曾經發過一篇文章《零售利潤來源》,有比較詳細的介紹。經典理論認為:利潤源于資本家剝削工人的剩余價值。這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闡述的觀點。上世紀60年代,哈佛大學商學院與通用汽車公司的合作研究發現:市場份額和公司利潤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其后的研究進一步發現:公司利潤主要來源于顧客滿意與顧客忠誠,關鍵處決于員工滿意與員工忠誠,由此提出了“服務利潤鏈”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內部營銷”“服務營銷”“關系營銷”等營銷戰略與策略。但隨著我國服務性消費占比的提高,服務也演變成為一種特殊的“產品”,把服務作為一種產品來經營。
(四)關于“超越”
上世紀曾經有報道稱:上海華聯超市的兩個財務指標超越了沃爾瑪,但后來華聯超市退市,被聯華超市購并了。
我國有很多企業一直在與國際巨頭比較,希望能有一天能趕超他們。這種不切實際的口號特別容易引出一系列錯誤的決策以及相關的無效對標,無論從整個社會來說,還是從單個企業來說,都是弊大于利。
盡管我們確實有所超越,但在很多領域,我們雖然一直在高呼“趕超”,但從來就沒有“超越”。學習與看齊國際先進水平是必須的,但不一定要對標。
以零售為例,如果要超越國際巨頭,起碼得分三步走。第一步,產品與服務的超越。第二步,國內的超越,也能像山姆、好市多那樣把連鎖店開到全國。第三步,國際的超越,把連鎖店開到全球。
建議少談甚至不談“超越”,持續干好自家的實事,一個企業的資源總是有限的,把周邊社區居民服務好,親親為大,才是正事。
(五)關于商業邏輯
做便利店,發展直營,是為了積累經驗,建立標準,樹立“樣板店”,擴大品牌影響力,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發展特許加盟。
那么,胖東來出人出錢幫扶同行又是為了什么?我相信胖東來在追求某種超越金錢與時空的純粹的社會價值。如果胖東來的影響力僅僅是股票的漲停板,或是幾十億的市值增值,那就不是胖東來。
祝愿胖東來越來越好,但愿于東來不要太勞累,更希望中國零售企業以自己實際行動,給員工、合作伙伴、消費者更多的安慰、希望與信心。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