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掉隊,“兄弟”挨批
來源/聽筒Tech
撰文/才哥
率先試行數字人直播,提前開啟年中大促,京東本想在今年初夏上演一出精彩的網購“連續劇”。
怎料正劇“收視率”不高,“插曲”卻不斷上演,且風頭更勁,蓋過了正片。
先是部分商家在社交媒體上表態,不參加這次京東618大促,原因是“賺不到錢”,并稱京東這次促銷費用全部由商家承擔,從而引發熱議。
緊接著,北京和上海的數十家出版社發出“聯合聲明告知函”,公開抵制京東618促銷活動,稱京東圖書促銷活動要求的折扣過低,會導致出版社虧錢。
另一個“插曲”,是一名轉正不久的京東員工在內網發表類似“京東啥時候被拼多多收購”的留言,當天就被京東開除。
最新的“插曲”是,京東內部員工代打卡的“家丑”被爆出,據說每個月有1.4萬人次找人代打卡,還衍生出了明碼標價的“內部業務”,代打一次收取15元,一個人可替20個人代打卡。
為此,京東內部發布了考勤新規,要求員工每天早上9點統計上班工位人數,班車若晚點需提交證明照;午休時間縮短至1小時,期間不得熄燈;嚴禁代打卡,一經發現將嚴肅處理相關人員。
此事很快網上引發熱議,有網友笑稱,“別的電商平臺都在準備618,京東卻在嚴查考勤。”
劉強東對此也很憤怒,并在5月24日的一次高管會議上,發表了一番“狼性訓話”,批評了“以生活第一、事業和工作第二”的京東同事,并稱“業績不好又從來不拼搏的人”不是他的兄弟,會全部淘汰出局。
這段視頻流出后,在社交媒體引發了具大爭議,也觸動了很多打工人原本敏感的神經。
精心籌劃的618大促尚未開啟,一輪又一輪的輿論風波卻接連發生。
風波背后,是京東掉隊了,效率下降了,所以劉強東急了。
不過,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兄弟”們不夠努力?還是京東的決策失誤?
01
劉強東重新定義“兄弟”
在這段“狼性訓話”的視頻中,身著大紅上衣的劉強東一臉嚴肅地說,“如果我們有大量兄弟在躺著睡大覺,中午必須要關燈兩個小時睡大覺,還能讓公司業績好、薪酬上漲,還能實現我們的夢想,這一輩子做出牛的事情來,這是不可能的事。”
“接下來,只要業績好,永遠都不用加班加點;業績達到平均水平,你只要拼搏,公司永遠不會辭退你;但是業績不好,又從來不拼搏的人,公司一個都不能容忍,都會逐步通過各種手段全部淘汰出局。” 劉強東稱。
劉強東指出,京東有些同事其實更多在享受生活,“生活第一,事業、工作第二,不想拼,我能理解,每個人的選擇都是不一樣的,這沒有錯,但我只能說,你不是我們的兄弟,你是路人。”
劉強東還對“兄弟”和“路人”作了解釋,“就是你既不是我的朋友,也不是我的兄弟,也不是我的敵人,我們不是一路人,我們不是一家人,我們不應該在一起共事。你的存在會讓我們拼搏的兄弟們利益嚴重受損,對于每天仍然在戰斗、在加班加點工作的人來說,是不公平的。”
批評了“兄弟”后,劉強東又給了采銷人員“一顆糖”。
京東集團日前宣布,自2024年7月1日起,通過一年半時間,京東采銷年度固定薪酬由16薪提升至20薪,業績激勵上不封頂。
一直以來,劉強東都喜歡稱京東同事為“兄弟”,在京東內部信中,劉強東也多次使用“兄弟”一詞來稱呼員工,這在互聯網企業中并不多見。
在“狼性文化”盛行的職場,這個帶點溫情的稱呼曾為劉強東贏得了不少好感,也讓外界感受到了京東文化中的些許暖意。
比如,在京東創立12周年慶典上的講話中,劉強東提到:“十二年一個輪回,京東能有今天,主要是因為有兄弟齊心的文化支撐。”
在2018年5月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劉強東表示,“京東永遠不會開除任何一個兄弟。”
2022年11月,劉強東在一封內部信中表達了對員工的感激,稱所有成功離不開兄弟們的努力和堅持,并思考應該為兄弟們做些什么。
他還表示,“我對兄弟們好,兄弟們才能把生活過好,才能把客戶服務好。”這封內部信署名也很親切,是“你們的東哥”。
2023年底,劉強東在內網留言時表示,京東要作出改變,無論如何自己不會躺平,也希望兄弟們不要躺平。
即便是在今年3月29日,劉強東發布京東全員信,宣布京東集團企業文化升級時,仍以“親愛的兄弟們”作為開頭,并稱“你們的劉強東”。
圖:3月29日,劉強東發布的京東全員信
來源:《京東黑板報》官方公眾號 《聽筒Tech》截圖
這幾次,劉強東對“兄弟”的稱呼都充滿感激,也在為大家加油打氣,在他看來,對員工好是提升服務質量和公司發展的關鍵。
但最近這一次,話峰突變,劉強東對“兄弟”不滿意了,并重新定義了“兄弟”。
實際上,早在2019年,京東物流連續虧損且京東開始裁員時,劉強東也說過,“混日子的人不是我兄弟”。
如果說從前的“兄弟”體現了劉強東和京東的溫情,那么這次對“兄弟”的批評,則折射出了劉強東的著急,以及京東的危機。
02
京東已經掉隊
劉強東之所以對京東員工的“躺平”恨之入骨,并一再強調要“拼搏”和“奮斗”,主要就是因為京東不僅掉隊了,還越來越低效。
京東在過去很長時間里都保持了收入持續大增的上升趨勢,但從2016年開始,京東的收入同比增速降至50%以下。
2017年至2019年的三年里,京東的營收同比增長幅度更是降至40%以內,而且逐年下降,分別為39.3%、27.5%、24.9%。
此后的2020年和2021年,由于疫情對電商業務利好,加上京東對業務有所調整,京東年度收入增速有所回升,但仍低于30%。到了2022年,京東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速降至10%以下。
自2023年起,京東全力以赴,推行低價戰略,為此不僅換了核心高管,執行了“百億補貼”,還下調了運費門檻,推出了采銷直播,年底還推出了僅退款服務。
但一年下來,京東的低迷態勢并沒有實質改變,而且與阿里和拼多多之間的差距更大了。
最近,阿里、京東和拼多多這三家電商巨頭都發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其中阿里為2024財年第四財季,對應自然年2024年1-3月),阿里當季營收為2219億元(人民幣,以下未標注則同),京東營收為2600億元,拼多多營收為868億元。
看得出,從營收規模來看,京東排在第一,是三家電商巨頭中收入最高的,約相當于3個拼多多,比阿里也多出大約380億元。
但從利潤看,京東是三家電商巨頭中最小的,約為89億元,拼多多和阿里調整后凈利潤分別為306億元、244億元。
折算下來,京東的利潤不到不到阿里的四成,不及拼多多的三成,曾經利潤排第一的阿里,也已被拼多多超越。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家電商巨頭中,京東由于是重資產模式,人數最多,所以人均效率也最低。
從財報數據看,拼多多2023年員工為1.7萬人,創收2476億元,單個員工一年創收高達1450萬元;阿里截至2024年3月的員工為20.5萬,創造收入9412億元,單個員工一年創收460萬元。
京東2023年約有51.7萬員工,全年實現10847億元收入,單個員工創收約為210萬元。
可以看出,京東的單位員工創收不僅低于阿里,更是遠低于拼多多,拼多多的人效是京東的7倍,阿里的人效是京東的兩倍以上。
與此同時,京東的市值與阿里和拼多多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語。
截至北京時間5月28日,拼多多的總市值為2188億美元,阿里的總市值為1965億美元,京東的總市值為462.2億美元。僅從市值來看,京東早已遠遠滿后于拼多多和阿里。
劉強東的財富縮水也非常明顯,在《2024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劉強東以495億人民幣的財富排名427,與去年相比,排名下降了291位,財富縮水將近一半。
“相信每個加入京東的公司都懷抱著夢想,沒人想加入一個爛的公司、沒有未來的公司,沒有人希望這公司全部在躺平、在睡大覺,沒有激情、沒有熱情、沒有夢想、沒有榮耀的公司,相信真正是我的兄弟,不會希望京東變成這樣。”劉強東這次訓話時如此說。
03
深層危機與短板
德魯克管理理論中有這么一句話,“有效的CEO(或高層管理者)從不進行微觀管理。”
對京東來說,代打卡現象理當嚴控,但這件事本身對京東影響,遠不及它背后反應出來的問題嚴重。
在一個經常需要加班,且講究效率的企業里,出現如此普遍的代打卡現象,甚至由此衍生出一條內部代打卡創收產業鏈,這是不可思議的,至少說明現在的京東,在管理和企業文化方面都出了問題。
京東現在是一家有著55萬員工的超大型企業,劉強東作為創始人,還要去管考勤的這樣具體的事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也是一種落后的管理思路。
德魯克認為,現代管理不是去規范、指揮、約束、監督和控制員工,更多是通過設定清晰的目標,與員工進行充分溝通,培養員工、授權和激勵員工。
但凡需要通過盯著行動來防止偷懶的情況,往往是因為沒有明確的任務、目標、衡量指標。如果沒有任務和目標,僅關注表面行動,意義不大。
因此,不少人認為,“一個公司的垮掉,往往是從抓考勤開始的”。不是說公司不能抓考勤,但如果把抓考勤當作挽救局勢的救命稻草,以為做好考勤就是良好的管理,顯然是不對的。
事實上,如果一家公司有更重要的業務要抓,員工有飽滿的工作任務,有明確的目標和責任,考勤往往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如果說管理落后只是京東的表象,那么接連錯過風口和轉型時機,則是京東深層危機的實質。
早幾年,京東錯過了潛力無限的下沉市場,盡管曾經推出過京喜,但最終沒有發展起來,以至于讓拼多多這個后來者占據了先機,并被快速崛起的拼多多超越。
之后,在短視頻發展得風生水起的時候,京東又錯過了這個近年互聯網最大的風口,也因此導致京東在直播帶貨領域明顯落后。
而以抖音和快手為代表的新一代興趣電商平臺迅速崛起,對京東這樣的傳統電商平臺造成巨大沖擊。
四年前,阿里由于反壟斷調查等內憂外患面臨艱難時刻,京東一度因為支援上海獲得了良好的口碑,有一個發展直播電商的最佳時機,但京東并沒有抓住這一機遇。
自去年開始,京東全力在扶持采銷直播間,但苦于一直找不到大主播,京東只得大力推廣自己的采銷直播間。
去年雙十一期間,京東采銷直播間通過多次對外喊話,獲得了較多關注,但始終因為欠缺一名有影響力的主播而少了吸引力,也少了特色。
今年4月上旬,京東宣布投入10億元現金和10億流量作為獎勵,吸引更多原創作者和優質內容機構入駐,這意味著京東正在加大內容布局。
但天生不具備內容優勢的京東,要做內容難度很大,與抖音、快手、小紅書這些平臺比,京東在內容創作、分發和社區運營等方面缺少經驗,建立和完善內容生態的基礎設施也需要時間。
到4月中旬,京東推出了劉強東數字人直播,并有意將“采銷東哥”打造成直播帶貨一哥,此舉也被看作是京東發力直播帶貨和內容電商的前奏。但數字人直播的形式不太受歡迎,對京東來說,并非一步好棋。
在主要由“人、貨、場”三個要素構成的電商場景中,京東在“貨”和“場”方面有優勢,但在“人”方面始終存在短板。
最近兩年,海外電商發展迅猛,各互聯多巨頭早已在海外加大布局,而電商平臺也在海外市場攻城掠地,全力拼搏。
由速賣通、SHEIN、TEMU和TikTok Shop這四家平臺組成的“出海四小龍”組團出海,先進攻歐美市場,再轉戰亞洲和拉美地區。
海外業務現在已經成為拼多多的主要增量市場,速賣通也在為阿里貢獻更多收入,但京東在海外市場沒啥動作,又一次錯失了良機。
京東在戰略方面也非常矛盾,既想通過自營來凸顯品質和物流速度,又想通過推廣POP店來增加營收,此前京東一直視POP店為自營店的對手。
此前京東走的是品質電商路線,現在又在全面推行低價,看起來有些糾結和擰巴。
就在發稿前,有媒體爆料,京東健康旗下的京東家醫事業部遭整體裁撤,這一消息很快引發廣泛關注。
現在看來,錯過了多次風口和轉型時機的京東,有著深層的危機,也暴露了多方面的短板。
規模方面被阿里圍剿,價格方面被拼多多吊打,流量方面被抖音超越,之前唯一的優勢是送貨快,現在也被餓了么、美團、小象超市、抖音小時達等業務蠶食掉。
所有這些問題,看起來并不是“兄弟”們的錯,更多是京東戰略層面的失誤造成。
京東想要走出低谷,僅靠低價戰略遠遠不夠,需要一次透徹的變革,一場深層的刮骨療傷。
參考資料:
1、《拼多多追上阿里?最焦慮的是京東》,來源:《定焦》;
2、《「資本家劉強東」的問題在于:他在國外躺平,卻遙控國內「兄弟們,給我上」》,來源:《景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