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想靠漲價“自救”
來源/氫消費
作者/林小白
近期,有關“康師傅方便面即將全面調整價格”的消息在各大媒體傳播。盡管康師傅官方尚未正式公告這一調整,但“康師傅方便面價格調整”的議題已經迅速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熱議,其中,微博上的相關話題閱讀量更是高達1.4億。
據中新經緯報道,康師傅此次價格調整的大致趨勢是袋裝面的建議零售價將可能從2.8元提高到3元,而經典的桶面則可能從4.5元升至5元,分別上漲了7.1%和11.1%。據稱是因為產品配方升級導致成本的增加。
也有經銷商透露,新進貨的康師傅袋裝方便面已經更換了新包裝,并增加了“配方升級,雞蛋和面更爽滑,蔬菜加量更有料”的宣傳語。
然而,康師傅官方客服在回應時表示,他們并沒有公開發布漲價函,而是通過業務員的口頭溝通來傳達這一信息,主要目的是確保商家的利益。
同時,他們也強調,具體的漲價策略、執行時間以及漲幅可能會因地區、銷售渠道和產品類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不難發現,康師傅此次漲價,巧妙且低調,但實際上,這并非他們首次漲價。
01
5年連漲3次
康師傅遇“中年危機”
近年來,康師傅方便面其實經歷了至少三次漲價。
回溯至2018年初,康師傅率先在市場上邁出價格調整的步伐,公告宣布對袋裝方便面每箱增加2元的售價,同時桶裝面也每箱提價1元。這一舉措在業內引起了廣泛關注。
隨后,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和成本壓力的逐步增加,康師傅在2021年再次進行漲價,這次主要針對旗下大約20%的方便面產品實施了更為精細化的差異化提價策略。
進入2022年,康師傅的提價步伐進一步加快,這次是對全線產品進行了全面的價格調整。其中,備受消費者喜愛的經典袋裝方便面價格從原先的2.5元上漲至2.8元,漲幅高達12%。同時,經典桶裝方便面的價格也從每桶4元上漲至4.5元,漲幅為12.5%,
連續5年的頻頻漲價,究其原因,似乎與上游成本的上漲密不可分。
據生意社數據顯示,2019年,棕櫚油均價僅為4000元/噸左右,進入2024年初,中國市場棕櫚油均價上漲至8356元/噸,約是前者的2倍多。除了棕櫚油之外,康師傅所使用的其他主要原材料聚酯粒、面粉和白砂糖,這些原料的價格均有所增長。
圖源:康師傅2023年財報
不僅如此,近年來面粉價格也持續上行。康師傅財報顯示,2023年下半年,面粉價格指數為124,相較2021年上半年上漲24%。上游原材料的價格不斷上漲,勢必導致方便面業務的利潤空間縮減。
財報顯示,2019-2023年,康師傅方便面的毛利率均低于其飲品和集團整體毛利率。2021年是方便面毛利率的谷底,為24.36%,與飲品業務和集團整體的毛利率分別相差6.03和9.47個百分點。2023年,方便面業務的毛利率提升3.05個百分點至27.00%。但2023年其總營收287.93億元,仍然較上年下跌2.84%。
圖源:“炫財經”整理康師傅歷年財報
成本上漲、毛利持續下滑,康師傅的股價近期也在頻頻波動。先是經歷連續六連跌,隨后受漲價消息影響,單日上漲5.13%。但在短暫上漲之后,股價再次進入下跌模式,投資者之所以沒有堅定看好康師傅漲價,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方便面市場的整體狀況。
要知道,當下外賣、自熱鍋、米線涼皮、螺螄粉等各種多元速食產品的不斷涌現,僅僅圖個方便,方便面早已不是消費者的唯一選擇。
除了成本上漲的內憂外,“中年期”的康師傅還面臨“外患”四伏。
02
外賣、網紅速食沖擊不斷
方便面業績承壓
隨著新消費趨勢的發展,以及疫情影響下“宅經濟”的興起,外賣市場的增長也左右著方便面的銷量。
據中國地質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披露的《方便面市場消費量的影響因素分析》顯示,外賣市場規模每提高1%,方便面消費量就下降0.0533%。
圖源:共研產業咨詢
據共研產業咨詢公開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在線餐飲外賣市場規模達15254億元。對比而言,2017年相關市場規模不足5000億元,僅僅六年時間,翻了三倍多。由此可見,外賣市場規模的增長對方便面業務必然擠壓。
另外,在方便速食領域,新品如方便米線、自熱火鍋、自熱米飯和螺螄粉等網紅速食不斷涌現,它們憑借獨特口味和便捷性,逐漸打破了方便面長期占據的市場格局。這些新品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即時美味的追求,還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選擇。
在新興速食的蓬勃發展階段,網紅效應無疑成為了不可忽視的助推器。
以速食界的新星螺螄粉為例,早在2021年,螺螄粉便以驚人的超過25倍的增速,躍升成為方便面之外的第二大熱門方便速食。在直播平臺上,螺螄粉的銷售場面異常火爆,曾經創下過2分鐘內售空26000箱、8分鐘售出6.6萬袋的驚人記錄。
如今,消費者不再只依賴方便面解決快速飽腹問題,而是能夠根據自己的口味和需求選擇多樣化的速食產品。
以上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逐步削弱方便面在快節奏生活中的傳統應用場景。在各種網紅速食選擇面前,方便面原有的便利性優勢,不再獨一無二。
據世界方便面協會的統計數據,2013年-2022年,中國方便面市場總需求量從462.2億包下滑至450.7 億包。財報顯示,2021年-2023年,康師傅方便面業務營收分別為284.48億元、296.34億元、287.93億元,分別同比下滑3.6%、增長4.17%、下滑2.84%,營收占比分別為38.4%、37.65%、35.8%。
另外,統一方便面在該年的銷售額皆同比下滑。根據統一發布的2023年業績顯示,2023年統一實現度營收285.913億元,其中,方便面營收95.94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106.2億元,同比下降約9.6%。
連續三年,業務規模未獲得突破,并且營收占比也在持續下滑,可見,方便面業務越來越難推動業績增長,方便面行業普遍面臨下滑的嚴峻趨勢,這一事實已經不容忽視。對于康師傅這樣的行業巨頭而言,如何有效提振并逆轉其方便面業務的下滑態勢,已成為擺在其面前的一項緊迫而重要的挑戰。
03
高價面難挑大梁
方便面底色是“實惠”
對方便面進行漲價,成為大家的一致選擇。前有飲品漲價成功的鋪墊,康師傅試圖讓方便面業務也復刻飲品業務的漲價策略。
早在2018年,康師傅便開始試探高價面市場。2018年底,康師傅重磅推出了其高端產品線的新成員——Express速達面館。這款4盒裝的香濃大塊牛肉方便面,以其69.9元的定價,單盒均價近20元,展現了其進軍高端市場的雄心與自信。
在Express速達面館的推廣中,康師傅強調其獨特的技術優勢。產品采用了行業領先的低溫真空鎖鮮技術,巧妙地將肉塊、蔬菜、高湯的鮮美風味完美鎖定,為消費者帶來了原汁原味的優質食材口感。每一口都能品嘗到色、香、味及營養的全面保留。
然而,高價面卻并未如預期般贏得廣泛的市場認可。不少網友發出質疑:“如果花20元可以點到外賣,又有多少人會吃方便面?”根據財報數據,2023年康師傅高價袋面與中價袋面的營收分別為118.5億元和29.84億元,遺憾的是,這兩項數據均出現了下滑,分別為6.63%和3.61%。
與外賣產品相比,高價面并不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在快速、便捷、口味多樣的網紅速食面前,高價面所強調的品質和獨特性,似乎也難以打動大多數消費者。
在消費者認知中,即便受新消費趨勢的影響,方便面產品再高檔,湯料再鎖鮮,也不能改變其實惠的“底色”。與外賣產品相比,高價面并不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更何況目前外賣行業正掀起價格戰,直接背刺高價面市場。
而在快速、便捷、口味多樣的網紅速食面前,高價面所強調的品質和獨特性,似乎也難以打動大多數消費者。
根據尼爾森IQ的數據,2023年1月至11月,國內方便面全渠道銷售額同比下滑2.4%,比上半年2%的下滑速度進一步擴大。
實際上,這一市場反饋不僅反映了康師傅的漲價并未達到預期效果,更深刻地揭示出康師傅當前面臨的困境:其核心產品的特性與市場需求之間產生了明顯的脫節,如何適應市場而創新產品,似乎成為當下方便面行業的共同困境。
結語
對于康師傅以及眾多方便面品牌而言,“漲價”并非一勞永逸的萬能鑰匙。隨著外賣、自熱食品等便捷食品市場的蓬勃發展,它們同樣提供著快速與便利、實惠,這使得方便面的“方便”優勢不再唯一。
但對于任何行業來說,創新才是發展的核心動力。提價之外,品牌商們應該更加注重產品的研發與創新,致力于提供更健康、口味更佳、消費場景更多元的產品。只有真正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滿足他們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步前行。
雖然方便面市場的增長紅利已逐漸消退,已不復當年盛況,但就整體大盤而言,方便面在速食市場占有率維持在30-40%的階段,依然處于“遙遙領先”的狀態。
從當前的市場狀況來看,方便面行業或許還將經歷一段時間的波動調整期。未來,方便面市場仍將屬于那些勇于破舊立新、善于敏銳捕捉變革風向的企業。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