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塊的“精英冰淇淋”,年輕人搶著吃
來源/餐企老板內參
撰文/內參君
拋棄鐘薛糕的中產,轉身擁抱Gelato
這個盛夏,冰箱里的“雪糕刺客”終于消失了。
#雪糕重回5元時代,#2塊以下的雪糕,平價雪糕屢屢沖上熱搜。“雪糕刺客”們也相繼“倒臺”。鐘薛糕股權被凍結、欠債欠薪,創始人靠“直播賣紅薯”還債。茅臺冰淇淋也在“收縮”,目前已有7家旗艦店暫停營業。
這屆“摳搜”年輕人,不再為貴價冰淇淋買賬了?
事實并不是這樣的。
動不動就一杯60元的“精英冰淇淋”——gelato,依然是香餑餑。
“去年就火,今年更火了。”某冰淇淋設備招商經理商劉洋(化名)告訴內參君:“從3月份工廠就開始加班了。今年許多咖啡店、烘焙店、火鍋店都增加了gelato產品。新入局的玩家也越來越專業,素質越來越高了。”
一位gelato創業者到上海一家網紅門店考察時,隊伍很長,一問排隊的幾乎都是同行。
尤其是北京的gelato品牌“野人先生”(原“野人牧坊”)今年開店特別猛。目前”已經進入了18個省市,門店數超過168家,其創始人聲稱今年還要新增200家。
網友不禁調侃:“鐘薛糕看到得氣哭了。”
其他gelato也各有千秋。意大利品牌Venchi聞綺,已經在全國一、二線城市開出了60多家門店;被稱為“魔都冰淇淋天花板”的Luneurs也開出了近30家門店.......
此外,上海的Dip in Gelatoa、Lululina ;廣州的樂日縵山;杭州的Pinvita gelato;喜茶的“喜拉朵”;蜜雪冰城的極拉圖;中國郵政Post Tea郵局茶館的Post Gelato……各地的小規模連鎖品牌數不勝數。
各大平臺上,gelato的熱度也還在熊熊蔓延。在小紅書,#gelato的瀏覽量超過了5.9億次;在抖音,#gelato的話題播放量也超過了4.4億次。
Gelato越貴,年輕人越愛
為啥“雪糕刺客”鐘薛糕被反復“鞭尸”,而gelato卻越開越火?
首先,gelato的貴是坦坦蕩蕩,明碼標價的。
根據內參君觀察,廣州大部分gelato的價格都在20-30元/球左右。以意式冰淇淋界“愛馬仕”Venchi聞綺為例,59元2個球,68元3個球,要蛋筒加收15元,加奶油要再加5元,加巧克力醬則要再加15元。
這些價格都會明明白白寫在菜單上。此外大部分門店還提供試吃服務,可以試到自己滿意的口味再下單。
其次,“健康”是另一個殺手锏。
相對于脂肪含量高達20%左右的美式冰淇淋(Ice Cream),gelato乳脂含量大多在4%-8%左右,用料多為牛奶而非奶油。大部分gelato的原材料會包含時令水果、天然堅果、奶和蛋等,制作過程中一般不會加水,只依賴食材本身的含水量。
◎圖片來源:小紅書
就像中產們看不上輕奢,卻投入lululemon、始祖鳥、薩洛蒙的懷抱一樣。gelato和這些品牌,都更能標榜他們健康、有個性的生活方式。
再來,就是撞上了“反預制菜”的風口。
當下“手作類”產品就是一種趨勢。用鮮奶、鮮果是等食材現做,很博消費者信任與好感。
大部分gelato門店都強調是當天現做,并將之包裝成一大賣點。比如,野人先生就強調只賣生產4小時以內的冰淇淋,讓每支冰淇淋都處于“口味峰值”。
這種自帶“新鮮”“現制”標簽的冰淇淋,是稀缺的產品,能夠吸引跟多的關注和流量。相較之下,連哈根達斯也只能算是“預制菜”了。
還有一個加分項,就是gelato提供了社交價值。
gelato的產品本身是多巴胺色系,隨便一拍都是超高顏值。品牌的檔口或者門店,一般來說裝修也是較為精致,非常出片,是年輕人打卡拍照的好選擇。
總而言之,年輕人不是買不起60塊的冰淇淋,而是要這60塊錢貴明白,貴得有價值。
毛利高達70%-80%,真是一門暴利好生意?
當然,簇擁gelato的不止消費者,還有大批躍躍欲試的創業者。
根據《中國冰淇淋》統計,gelato的產品毛利率普遍在70%以上,部分產品的毛利超過80%。如此高的毛利,看起來非常誘人。
一位意大利原材料代理商告訴內參君,以她們代理的原材料為例,一顆球按80g算,食材成本大約是4塊錢上下。而要賣多貴,與房租、設備價格息息相關。
gelato的銷量,高度依賴選址。
比如venchi,選址多于一線城市的頂奢商場,比如廣州的K11、太古匯,北京的三里屯、國貿等。劉洋向內參君透露,venchi有的門店一年房租就要200萬元。
野人先生也主要聚焦在高端休閑場景。創始人崔漸提到早期在選址上踩過很多坑,“如果是開在戶外寒風嗖嗖的店,冬天銷量毫無疑問影響很大。我們現在就開室內的、購物中心的。尤其在北方,暖氣燥熱,反而更想吃一些涼的。”
早期gelato以小攤模式居多,劉洋表示現在更多的創業者選址在商場做20平米以下的小店,或者在流量好的地方做個街邊店。因為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在提高,“前店后廠”現場制作的模式更能夠讓消費者更放心。
如此種種,都決定了gelato的房租成本,低不了。
◎位于北京三里屯的venchi門店
設備成本,則是gelato頭頂的另一坐大山。
無論是擺攤,還是在高奢商圈開店,設備都是必須配齊的。低至幾萬塊,高至幾十萬的都有。
以venchi的設備為例,劉洋告訴內參君,冰淇淋機成本高33萬元,極度冷凍柜7萬元,奶漿機20多萬元。但凡是用意大利冰淇淋機,加上關稅一般都要20萬以上。如果選擇國產設備,成本只需要大幾萬。
如果說70%-80%的毛利誘人,但再扣去高昂的房租、設備成本,最后剩下來的利潤,估計就不是想象里的盆滿缽滿了。
但這并不妨礙小白們勇闖這個“高端局”。在小紅書上,關于#gelato培訓的的話題瀏覽量超過了4259萬次。“千元入門”“培訓、設備、原材料一站式服務”“零基礎入門”等等,滿目琳瑯。
各種設備商、培訓機構,打包服務,甚至不需要加盟品牌,2日培訓、不到十萬的成本,就可以輕輕松松開出一家自己的小店。如此“低門檻”,引來大批小白入局。
gelato這門“高端”生意也逐漸走進三四線城市,甚至是縣域市場。
平替橫行,gelato能走多遠?
在gelato們瘋狂擴張的同時,平替們更是馬不停蹄開店。
在北京的長盈天街,來自云南的“五個雪人”已經拉起了圍擋,而另一家主打手工冰淇淋的“羅曼林冰淇淋”也橫空出世。在廣州的時尚天河,“波比艾斯”一個商圈就開出了3個門店。
◎gelato平替們進軍各大商場
這波“平替大軍”有點猛。餐里眼數據顯示:波比艾斯全國有800家門店,近一個月開店數量為135家,凈增長率為12.8%。羅曼林冰淇淋已經有200多家門店,其創始人馬志超甚至喊出2年要開出萬店規模。
這些冰淇淋都是既強調“現做”,又突出性價比。以羅曼林冰淇淋為例,客單價基本上都是在10元左右,slogan是“純手工限制,好吃又新鮮”。檔口的設置與常見的gelato極為類似,口味多樣,五顏六色。
誠然,這些品牌都不是gelato。但除去產品本質上的不同,肉眼看起來大差不差,普遍的大眾消費者,很難分清其中的門道。
據了解,羅曼林曾是蜜雪冰城的雪糕供應商。馬志超在受訪中表示,之所以能夠把價格“打下來”是因為他們自己生產的設備,既實惠又容易操作。
而消費者對其產品褒貶不一,有歡呼性價比高的,也有吐槽“味道差點意思”“甜膩沒有奶味”的。
這些“新中式冰淇淋”的故事才剛剛開始。但無疑,在原本不大的現制冰淇淋市場,競爭又更激烈了。這些吃起來“差點意思”的冰淇淋,因為更低的價格和成本,比真正的gelato更具規模化的潛力。
比起平替們,業內人士更喜歡拿gelato對標精品咖啡。
兩者有不少共同點:客單價接近,對食材考究,追求風味。如今精品咖啡賽道逐漸走出了像manner這樣的全國連鎖,而更多的是小而美的區域特色品牌。
冰淇淋對比咖啡品類來看,短板還是相當明顯。冰淇淋成癮性并不強,且受季節影響,可復制性不高等等特征,讓gelato難以受到資本青睞,也不容易把品類做大。
反而,劉洋告訴內參君:“真正賺錢的,都是那些做出自己特色的gelato小店。”
比如上海的Luneurs一直在持續豐富品牌業態,覆蓋面包、冰淇淋、咖啡、早午餐、晚餐和酒館,可以支撐全天餐飲的產品供應。比如廈門的Tamus,口味出挑,也是常年的排隊王........
◎一些特色gelato門店,在冬天也大排長隊
在意大利,每5000人就有一家Gelato,擁有一兩百年歷史的老店也是隨處可見,以手工家庭作坊的模式為主。因此大家常說:“世界上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意大利冰淇淋。”
保持小眾,保持個性,或許才是gelato的宿命與價值。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