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0萬在菜市場賣火鍋,真能賺錢?
來源/餐飲老板內參
撰文/孫雨
01
變相打“價格戰”?
菜市場火鍋來了
最近,到“菜市場”吃火鍋的人越來越多,小紅書上“菜市場火鍋”的討論筆記,超過4萬+。
一年前,“菜市場餐飲”被曝光在大眾視野,在菜市場里賣烤肉、咖啡、日料、火鍋......
而今年,菜市場火鍋,榮升熱門榜C位,許多城市跑出來了“菜市場火鍋”店。
盡管這些門店名里都帶有“菜市場火鍋”或者“菜場火鍋”,但在目前的這個新興模式里,大概有三種:
其一,火鍋場景打造成“菜市場風”。把裝修風格升級改造為菜市場主題火鍋店,直接把菜市場元素搬進火鍋店,正如此前的市井風、破爛風、地攤風等等,屬于純粹的門店場景升級。當然,為了給顧客營造還原菜市場的真切感受,除了裝修風格,還采用現場選菜稱重方式、底料現炒現賣的方式。
一位武漢老板就把地攤老火鍋升級成了菜市場攤攤火鍋,二者相結合也是一種創新。而當一切從簡,就會創造出一種高性價比的體驗。
成都的“九門紅菜市場火鍋”,自標榜為“全國首創菜市場主題火鍋”;重慶“觀窯菜場火鍋”自稱“首創菜市風”,把火鍋開成了菜市場,吃頓火鍋全靠顧客自己選菜,稱斤論兩賣。
其二,直接把火鍋店開進菜市場,一家浙江溫州的菜市場火鍋老板介紹,他們是把1000㎡的菜市場重新做了升級改造,空間布局是由火鍋堂食區域和菜市場區域構成,消費者現場采購涮菜涮肉,拿給廚師現洗現切現擺盤,營造一種沉浸式體驗感。此前就有一位老板說,自從把火鍋店開進菜市場,每天都有洗不完的菜。
比如,杭州“食久鮮·菜場火鍋·鮮活牛肉店”、溫州“牛十三菜場火鍋”,實打實的把門店開在了菜市場,這些都在小紅書上的熱度非常高,吸引了許多網紅博主前去打卡,帶火了菜市場火鍋模式。
“牛十三菜場火鍋”洪老板介紹,他們門店選在了1000㎡的農貿市場里面,前期投入15~20萬。他們門店的核心點在于牛肉火鍋,“涮菜一類都是顧客自己去菜市場攤上現買,我們后廚負責自有肉品,主要是貴州黃牛肉。我們一共有店長、服務員、負責主切肉的以及副廚四人。”
其三,火鍋店選址位于社區農貿菜市場附近,歸屬于菜市場火鍋,利用門店選址地理位置優勢和便利,可稱之為社區火鍋,又或是定位菜市場火鍋,兩個稱呼聽起來都有道理。
02
菜市場火鍋,火在哪兒?
菜市場開火鍋店,本就是最大營銷點。顧客在菜場吃火鍋,主打一個新鮮實惠,用餐體驗新鮮、菜品豐富新鮮、吃的好還不貴,高性價比恰好滿足了消費降價下,人們渴望吃好不貴的需求。
一方面,傳統農貿菜市場陸續翻新升級,不再是老破舊,開始融入年輕文化元素,讓菜市場頗具“網紅”感,主動擁抱年輕人。比如,武漢的地鐵站平價菜市場,清晰地劃分蔬菜區、鮮肉區、水產區、水果區、冰鮮區、烘焙區,蔬菜區里增加了俏皮幽默的語言招牌,如芝芝菜大理、世博群菜、菜香世家等,適合打卡拍照,頗具“網感”。重慶的銀鑫樓菜市場,某些攤位上增加“一座菜市、半城煙火”、“致敬廚房里的優雅女王”等字幕這樣獨特時尚的設計。
另一方面,年輕人逛菜市場早已成為潮流,處在極具治愈感、煙火氣、輕松的氛圍環境里,讓他們褪去一天的疲勞感。小紅書上“菜市場漫游指南”的筆記超過2萬篇;豆瓣上的一個“菜市場愛好者”小組就聚集了15.7萬年輕網友,《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說過“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法是逛菜市場”。有網友表示“有一種潮流叫逛菜市場,City walk的盡頭是菜市場。”
菜市場風格的火鍋店,凸顯模式新奇,是火鍋場景的探索創新,也是年輕餐飲創業者帶來的品類新思考,他們更清楚的掌握眼下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和流量密碼。
03
社區火鍋的進階版?
火鍋賽道競爭內卷,創業者不得不積極尋求創新路,尋找生存之道。
如今,頭部火鍋品牌都開始拼價格、場景、服務、產品、營銷......
卷細分品類。比如,渣渣牛肉全國走紅,人均三四十就能吃的非常好;貴州酸湯火鍋爆紅,被海底撈、小肥羊、巴奴等連鎖品牌看重,前不久海底撈推出了一款“雷山酸湯鍋”,在酸湯火鍋賽道跑出了“滇牛”為代表的連鎖品牌。
卷場景創新。菜市場風火鍋店,屬于火鍋場景創新,近年來火鍋場景的差異化維度已經越來越多元,例如防空洞火鍋、火鍋便利店、火鍋超市、或是以廢墟風、市井風、破爛風、復古風的這些新奇的場景風格,曾激起過眾多創業者的欲望,吸引年輕消費者們進店,這些都和菜市場風火鍋店相媲美,他們都屬于火鍋創新細分方向。
據內參君觀察,市場上的許多“菜市場火鍋”門店選址,圍繞在社區周邊,這里客流更聚焦和固定。此前社區餐飲生意一度被看重,社區火鍋搶先跑出來。
或許,菜市場火鍋,是在社區火鍋之后的,一種火鍋進階版模式。
開啟價格戰。降價這陣風,已經卷進火鍋賽道。前不久,慫火鍋喊出“鍋底8元起,葷菜9.9元起”的口號;而“高冷”的巴奴對菜品做降價,推出點評團購套餐;呷哺呷哺更是宣布套餐單價普遍下調10%以上;而海底撈的平均客單價在2023年已經降至百元以內......
火鍋競爭根本停不了,火鍋老板的CPU怕是要燒壞了。而菜市場火鍋能夠成為新頂流,反映了萬億級火鍋市場的大約12萬家火鍋店,或處在焦慮之中,火鍋老板繼續尋找新的盈利機會點。
只能說,餐飲市場都越來越卷,不僅菜品味道要出彩,連裝修風格也要獨樹一幟。
說一千道一萬,火鍋賽道的創新越來越難,只要還沒有關店倒下,就要努力做好能做的一切。
04
菜市場火鍋爆火?
大概是短暫的假象
關于菜市場火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熱度和營銷,是博主打卡和網紅效應,無論是菜市場風格的火鍋店,還是直接把火鍋開進菜市場,既是機會,也同樣都面臨著響應的問題和挑戰。
菜市場對火鍋店來說是個不錯的載體,卻也要考量做餐飲生意更關心環境和衛生。
比如在夏天,在沒有空調的菜市場里面吃火鍋,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不僅要面臨巨熱的天氣,還會有蚊蟲圍繞在周邊,只能說選在這里吃火鍋,也是真愛無敵了;反之,在北方寒冷的冬天,來菜市場吃火鍋,確實可以取暖,但也要捂著大棉襖。
有顧客坦言,“我應該不會想在這么嘈雜人來人往的菜市場用餐,就像當年太古匯旁邊的文和友一樣,體驗感很糟糕”。有人覺得菜場有一股子味道,能在那里搞開放式火鍋的都是勇士。
比如,你的復購率和回頭客,是否能有保證?雖然菜市場的房租成本低,而一旦房租和人工成本上去,門店盈利是否堪憂?傳統菜市場有嚴格營業時間,在里面開火鍋店,意味要延長時間…
洪老板表示,菜市場火鍋對于選址和環境的要求更高。
而如果只是單純的火鍋店場景升級,菜市場主題店實際上與此前爆火的地攤風、市井風屬于一類,僅僅是對門店和用餐場景上的改變,而真正內核還在于產品、運營等方面。
目前來看,菜市場火鍋門多以單店居多,這樣的單店很難形成品牌勢能,甚至如果沒有營銷也不會被市場發現,現在這些露頭的菜市場火鍋店,網紅博主打卡后,營造的網紅即視感。
回頭望去,那些曾火爆一時的破爛風火鍋店,現在已經悄無聲息。
短暫熱鬧的背后,餐飲人始終要回歸理智,真正的餐飲生意,除了有創新能力,更需要有強大的品控能力和運營能力,餐飲是一門長期生意,并不是靠網紅和噱頭就能輕易取勝的。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