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活不過半年!打工人“午休天堂”淪為餐飲創業陷阱
出品/餐企老板內參
作者/王盼
01
寫字樓租金“大跳水”
餐飲卻更不敢進了
一線城市的寫字樓,出現了大量的空置。
空置率飆升至十多年來未曾有過的高位,租金水平跌至近十余年的谷底。
數據顯示,2023年底,北上深的寫字樓空置率均超過了20%。其中,深圳甲級寫字樓空置率超過26%,上海和北京的相接近,分別為21.8%、21.7%。
進入2024年第一季度,北上廣深的空置率分別為18.3%、15.77%、18.4%、27.0%。環比上一個季度有所回落,但整體依然處于高位。
商業地產需求不振,帶來的直接結果是租金的大跳水。
戴德梁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一線城市寫字樓租金平均每月為216元/平方米,同比下降了5.7%。大約已經下滑至2011-2012年水平;其中,空置率最高的深圳,根據克而瑞團隊調研,2024年Q1的平均租金為165.9元/平方米,回到了11年前的水平。
北京也有點“慘”——7月10日鳳凰網房產發布信息,2024年第二季度,北京寫字樓市場未錄得新項目入市,上半年市場新增供應有限,同比下降57%。新租需求復蘇進程緩慢,上半年整體的新租交易數量和總面積同比分別下降15%和8%。且新租交易中,有超過七成的活動來自于“搬遷”。
空置率背后,實則是2024讓人聞風喪膽的裁員、降薪潮。BOSS上顯示,今年3月的活躍求職者5500萬,大量產業園區入住率不到50%;同時,2024上半年,從制造業到服務業,再到金融行業,甚至“鐵飯碗”的體制內崗位也在降薪,高的有25%降幅。
承壓之下,“寫字樓餐飲”這一生態鏈,面對越來越“稀缺”的打工人,也遭到了全所未有的競爭挑戰。
02
群敵環伺,狼多肉少
打工人越來越“不夠用了”
“打工人的數量不僅在減少,更可怕的是,現在自行帶飯的比例,在不斷增加。每到中午,最忙碌的不一定是餐廳廚師,可能是公司的微波爐。”一位在寫字樓附近開面館的老板告訴內參君。
他的猜測并不是沒有根據,最近,#打工人開始流行帶小碗飯 和 #打工人帶飯主打不洗碗等相關話題在微博上熱烈討論,不少打工人曬出了自己的午餐,從食材到器皿,都很不走尋常路。另,三聯生活周刊在五月份創建投票,提問“你的午飯一般怎么解決”?其中,選擇“從家里帶飯”的人數和“點外賣”的人數基本一致。
“自己帶飯”背后,一方面,是寫字樓入駐公司數量的下降、空置率的攀升,與口罩期之后,公司的倒閉、裁員、降薪現象息息相關。種種原因導致“帶飯”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這是一個需求基數下降的現實背景。
在社交媒體上,甚至出現了不少“打工人帶飯指南”、“AKA生命體征餐”、“打工人健康版白人飯”等等帖子。主打一個“省錢又省事”,這些調侃式分享,也暗暗地反饋出打工人的需求變化。
另一方面,寫字樓餐飲正面臨“群敵環伺”的狀態。
上個月, #打工人在便利店吃午飯丟人嗎#話題沖上微博熱搜,網友討論熱烈。當越來越理性的打工人開始較真,發現午餐花費占據了工資收入較大比例的時候,他們開始尋找性價比。
相對應的,是便利店們開始加碼“煙火氣”,一股“便利店+小食堂”的新興潮流正在蔓延。比如廣州珠江新城的711便利店開了首家“小食堂”模式的門店,在店內可見堂食區域,售賣的都是現制、現烤、現炸的產品,包括現炸薯條、現做咖喱飯等等,價格在9.9-22.9元之間;全家便利店也搞起了“全民食堂8.8元起”的標語,給選擇困難癥的打工人提供了一個性價比新選擇。
和傳統的微波爐復熱、即食飯團不同,小食堂提供的熱食服務,是便利店面對激烈市場競爭所做的一種轉型升級努力。
便捷加上性價比,成了便利店午餐吸引年輕人的原因之一。艾媒咨詢發布的《2023-2024年中國便利店行業發展狀況及消費行為監測報告》中,調研數據顯示59.2%中國消費者到便利店購買休閑零食,而購買現制食品、現制飲品和面包蛋糕類商品的消費者超過一半。
此外,還有不少寫字樓周邊的商場,大開美食街、大搞活動和轉型,瞄準了白領吃飯的剛需生意。
比如北京的悠唐購物中心,今年上半年共調改了近1.2萬平方米的營業面積,負一層已改造成為U POWER食集和U YOUNG食集兩大美食空間聚集地。并推出了“工牌計劃”,這一計劃,主要針對周邊3公里范圍內的辦公人群。顧客注冊成為“工牌會員”后,即可享受商場內部分商戶低至8折的優惠。
相關負責人介紹,工牌計劃上線1個月,注冊會員就達到了1000多人。
總之,群狼環伺的寫字樓環境下,不僅租金高,人工成本、食材成本都在節節攀升。不少餐飲老板哭訴:啥都在漲,就是客流不漲。“打工人越來越不夠用了”。
03
卷早餐、卷自助、卷現炒
3個月換一波!寫字樓成“閉店高發地”
7月中旬,內參君所在寫字樓內,剛裝修好的“永和大王·小廚”窗明幾凈,正蓄勢待發。這家店的“前任”是奈雪的茶,在其閉店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開始布局圍擋裝修。不同于其它的永和大王,除了做好早餐以外,也增加午餐和晚餐比例,試圖將寫字樓顧客“全時段一網打盡”。
內參君注意到,店內的菜品除了包點蒸點油條,還上新了不少現炒類下飯菜,以及小火鍋等流行的餐品,售價在10-25元左右。店長坦言,這是永和大王推出的全新店型,會有20多道菜品現炒現炸,主打一個“新鮮”。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永和大王,目前在寫字樓內,已經有了至少四-五家自選現炒的餐廳。有的是獨立的品牌和門店,有的則是美食廣場檔口模式。一到午餐時間,蜂擁而下的白領們迅速將這些餐廳“包抄”,隊伍壯大且移動迅速,一上午的“班味兒”,在現炒的煙火氣和上菜的吆喝聲中漸漸散去。
卷自選/自助,似乎成了不少寫字樓餐飲的新方向。內參君親眼所見,樓下一家餐廳從最初的大火鍋,轉型為川式小吃,又轉型成自選,每個品類的經營時間基本不超過3個月。就當大家都以為其支撐不下去的時候,改成自選,反而“救”了它一命。到現在,該餐廳已經榮升為辦公樓下的“新晉頂流”。
“判斷寫字樓餐飲生意的好壞,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看自選類快餐的占比和數量。這種剛需型的餐廳,豐儉由人,大多消費不高。如果這樣的餐廳變多,某種程度上,說明打工人可自由支配的金額在變低,給到午餐的預算也在降低。”一位有寫字樓經驗的餐飲老板坦言。
不僅僅是自選現炒的餐廳在增多,碳水主食類餐廳的數量也在變多。
北京中關村一個寫字樓餐飲老板透露,自己所在的這條街上,2023年春天迎來了一波“特色餐飲開店潮”,這個時期,正是第一波餐飲小白大肆殺入的階段,“不少曾經就是中關村的小白領,乘著復蘇的春風辭職創業,信心滿滿地想做一點情懷,用自己曾經的喜好來對標經營。結果,基本上抗不過3個月就撤退了。到現在,這條街60%以上的餐廳是粉面主食系列,中關村是電子碼農的天下,男生比例大,碳水類的、管飽類的主食,還是明顯更加扛打。”
在他看來,大規模的降薪、裁員也對寫字樓商圈的消費力產生不小的打擊,“那些人均40以上的餐廳,相對生意寡淡,不少人都自己帶飯了,出來消費的,也都要圖個性價比。”
同時,拼命增加經營品類和時段,成了不少餐廳在激烈競爭下的“無奈之舉”。早餐爭奪戰,就是典型。
奈雪的茶,從2021年的16元早餐、到2022年咖啡+烘焙的早餐組合優惠至13元起、再到如今最低9.9元的早餐,在產品線和定價上一變再變,競爭的殘酷和走勢可見一斑;金鼎軒開在北京金輝大廈的門店也推出早餐,包括豆漿油條、炒肝包子等套餐,價格最低僅6元,可謂血拼;還有星巴克的15元早餐三明治、麥當勞的麥咖啡系列早餐……以及一眾夫妻老婆店的“游擊戰”,甚至,前陣子連深圳公交車都推出了“定制早餐”,分分鐘“生吞”上班族。
一位餐飲選址相關人士,提供了一個思路。“你的店能不能在寫字樓做好,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就是你賣的東西是否符合全時段?寫字樓生意主要集中在中午,很多餐廳一過中午的高峰期就涼涼了,這還說的是工作日,周末更是沒人。所以我們會看到,不少餐廳都在拼命給自己做加法,增加早餐品類來吸引顧客。這兩年,連寫字樓的咖啡店、茶飲店都卷起了早餐。然而,有的餐廳業態本不適合做早餐,也要硬做,那么,做加法就意味著你的人工成本也在等比例增長。”
他看好永和大王最新的店型。“因為他原本早餐就是強項,如今午餐盯住了剛需型的午餐自選模式,結合現炒。這樣可以在穩住午餐的基礎上增收。”
一位在合肥開了20多家面館的老板,其中有不少選址在寫字樓商圈,“大家對營業額的預期不要太高,否則容易失望,正常情況下,每天做3000-4000的也就占10%,做2000左右的也就30%-40%,大部分一天也就一千多塊。極少數像老鄉雞這樣的能做幾千,但那畢竟是少數。”
04
“純寫字樓餐飲太有迷惑性了”
鐵打的寫字樓,流水的餐廳
寫字樓商圈,這個曾經被無數人定義為“穩賺不賠”的生意,如今,正在多方因素的擠壓下,漸漸“變形”,甚至有老板直言,成為了“閉店率最高的創業場域”。
“寫字樓餐飲太有迷惑性了,特別是純寫字樓餐飲。”一位業內人士吐槽道,不少人考察選址都選擇中午,殊不知,寫字樓商圈生意最好的樣子就在中午時段的,“來的時候哪家店都爆滿,但這個時間段往往是集中爆發,基本上下午2點左右,就恢復了原貌。最好的考察時間應該是晚上,甚至周末。”
畢竟,一個中午的飯市生意,要承托起早餐、晚餐的慘淡,周末的腰斬,以及節假日的蕭條,再加上不菲的房租,屬實艱難。
不過,寫字樓餐飲,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
“雖然快餐卷生卷死,但寫字樓滿足的是剛需型顧客,還是要考慮速度的問題。出餐快、夠下飯、性價比是三個基礎的衡量因素;其次,日營收我們按照2000左右的平均值來算,房租成本盡量不要超過1萬/月(日營業額的5倍),否則會很難盈利;最后就是面積,建議面積不要太小了,太小了無法翻臺,營業額也做不上去,建議是50-100平米左右。”
另有一種思路認為,“正餐快餐化”是寫字樓餐飲擺脫惡性競爭的一種嘗試,像小鍋現炒、蒸菜這一類的正餐屬性的餐品,保證口味和份量,做性價比和社交屬性。把品牌、環境、服務做得好一些,不管是AA制還是請客吃飯,都是不錯的選擇。午餐和晚餐都可以做一些平衡。
聯合國報告指出,全球經濟將從2024年開始,步入最糟五年。“消費的降級和理性是必然趨勢,這個狀態已經在餐飲各個品類和商圈中得到了驗證。打工人退守‘剛需’,是這個時代背景下的必然,這個時候,只能通過降維的方式來匹配更多客戶。”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