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詩蘭黛亟需一個更懂中國的CEO
來源/36氪未來消費
作者/賀哲馨
已經跌去千億市值的雅詩蘭黛,終于要換老板了。
任職首席執行官16年之久的傅懿德(Fabrizio Freda),周一宣布將于2025年6月,也就是下一財年完結之時正式卸任。至此,從2022年起就纏繞在這個美妝帝國周圍的人事風波,終于畫下句點。
根據雅詩蘭黛的一份聲明,集團尚未任命繼任者,但董事會已經“提前布局”了繼任者計劃,并考慮了內部和外部候選人。 在新CEO上臺之前,傅懿德將一直領導公司,并在 2026年繼續擔任公司顧問。
截至本年度6月30日的2024財年,雅詩蘭黛利潤和收益分別下滑了61%和2%。在財報電話會上,這位號稱美妝屆“打工皇帝”的CEO對2025財年的收益情況“預期悲觀”,因占集團營收30%的中國市場還將“繼續疲軟”。
毫無疑問,雅詩蘭黛需要一個更懂中國的CEO。
01
是功臣,但更像家族衛道士
客觀來說,傅懿德的16年履歷絕對可圈可點。
自他2009年接任首席執行官后,雅詩蘭黛的股價從不到20美元,漲到2021年的300多美元。他還成功收購Tom Ford、Lelabo、The Ordinary這樣表現不錯的品牌,實現了業務線的多元化;持續擴大亞洲和中國市場也是他的主意。傅懿德在任期間,雅詩蘭黛的總回報率約為780%,而標普500指數的平均回報率只有550%。
但實際上,傅懿德卻只是這個百年美妝家族的“代言人”。蘭黛家族至今維持著對雅詩蘭黛集團的絕對控制:80%的投票權都掌握在家族成員手里,兒孫幾個都或多或少曾參與過集團經營,即使退休之后也在董事會留有一席之地。
當然,雅詩蘭黛夫人的影響力也保留至今。
今天,在雅詩蘭黛集團位于曼哈頓第五大道的辦公室大廈,整整59層一層樓都按照雅詩蘭黛夫人生前最愛的樣子打扮:藍色碎花墻紙、巨大的環繞一面墻的沙發、華麗的宮廷樣式的椅子和流蘇窗簾——不像是一家現代企業,反倒像是路易十六的寢宮。
傅懿德也錯過了雅詩蘭黛的黃金時代。創始人長子,萊納德·勞德(Leonard Lauder)是雅詩蘭黛集團崛起的見證者。
從打零工一路做到首席執行官,萊納德·勞德見證了雅詩蘭黛從一個年銷百萬的小公司,如蚍蜉撼大樹般地越過當時銷售第一的露華濃、從魯賓斯坦·赫蓮娜手里搶下高端奢華美容的代言詞,且與蘭蔻分庭抗禮。90年代,雅詩蘭黛搶先布局了亞洲市場,享受到了這一地區經濟高速發展的成果,最終成長為全美乃至全球數一數二的化妝品帝國。
萊納德·勞德的兒子威廉·勞德(Willam Lauder)曾擔任一段時間的CEO,但顯然對管理一家美妝公司沒啥興趣,他曾說:管理一家企業猶如坐牢,而管理一家家族企業則是無期徒刑,我可不想把一輩子奉獻在這里。
傅懿德接任而上。作為外部成員坐上CEO的位置,他一開始深得家族成員的信任,也嚴格執行萊納德·勞德的管理哲學,雖然當初大部分的營銷手法現在已經不再奏效(比如送小樣和性感女郎營銷),但他深知搶占先機對成功的重要性。
因此在中國,當歐萊雅、資生堂這樣的同行對那時的高端消費保留看法,采取大眾市場先行的策略之下,雅詩蘭黛果斷甚至一意孤行地推行高端戰略:維持有限渠道、嚴控價格,輔以大劑量的明星名流營銷,最終成功地將自己塑造成了高端美妝第一的代言詞。
只是在時代之輪改弦更張的時候,活下來的往往并不是最希望冒險的那一個。
由于錯估消費回暖形勢,雅詩蘭黛在2022年遭遇了嚴重的庫存積壓,長期以來過度依賴中國和亞洲旅游零售市場,讓貨品難以以官方渠道消化。大量不正規渠道和經銷商以幾乎地板價傾銷雅詩蘭黛產品,集團不得已喊停,但對品牌形象的折損已經形成。如今再談小棕瓶神話,已然有些勉強。
在美國,雅詩蘭黛同樣經歷百貨渠道賣不動的困境,長期銷售渠道單純,固然能夠穩定品牌形象,但在危機到來時卻毫無招架之力。在家族成員的幾番內部斡旋之下,倩碧終于以集團第一個“吃螃蟹”的品牌入駐亞馬遜。
威廉·勞德認為雅詩蘭黛還需進入更多像Target、Ulta Beauty這樣的商超門店,他的父親則表示激烈反對。
去年11月,《華爾街日報》破天荒刊登了一篇關于蘭黛家族內部齟齬的文章,引發了雅詩蘭黛公司的“集體恐慌”。撰稿人Emily Glazer后來在一檔播客節目中說,蘭黛家族對任何負面新聞的態度通常都是“內部消化”,因此就算是外界一直在懷疑傅懿德繼續留任的合理性,家族通常也會以支持的姿態向外部發聲——“直到不再支持的那一刻�!�
02
誰來拯救雅詩蘭黛?
歷史上,雅詩蘭黛也面臨過大大小小的危機。1969年,雅詩蘭黛曾因為過度樂觀預期了倩碧的表現而現金流吃緊,不得已只能裁員,且砍掉了部分弱勢品牌的預算,集中營銷活動,最終走出了危機。
后來,在美國百貨商場更迭的過程中,雅詩蘭黛也靠著敏銳的嗅覺捕捉到了百貨業的“新贏家”,并且順利入駐,打敗了當時潛在的競爭對手。
這一切說起來簡單,背后一個卻是耗資耗時巨大的過程。時至如今,百貨業沒有再次經歷曾經新玩家代替舊玩家的階段,而是幾乎全線凋零——線上交易已經逐漸重構了消費社會。與現代百貨一榮俱榮的雅詩蘭黛,所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
在美國,倩碧上架亞馬遜,意味著雅詩蘭黛終于邁出渠道改革的第一步。但在中國,除了幾年前上線天貓之外,雅詩蘭黛還未見新的渠道布局動作。
6月,有媒體報道雅詩蘭黛集團可能要在7月正式將免稅渠道納入國內團隊管理——一直以來免稅渠道都屬于集團旅游零售部門,但集團方面不置可否。
另一面,國內傳統的百貨渠道已岌岌可危。
36氪走訪了多位美妝品牌的線下專柜,銷售人員告訴我們,柜臺銷量很大部分已經非�!肮俜綀F購”,即以店長或部門經理發起的代購,代購方通常是各種線上渠道:例如直播間和淘寶C店。
這樣的模式好處是量大從優,“門店可以完成業績”,但長期對品牌形象的消耗可想而知——無任何授權的C店和直播主就是假貨滋生的源頭;而代購價格與正價之間的價差通常以小樣和贈送裝為貼補。長此以往,門店顧客收到的贈品和禮物就打了折扣,有不少消費者在社交網絡上發起過類似的抱怨。
變革迫在眉睫。
目前看來幾位潛在的CEO候選人,威廉·勞德的表妹,萊納德·勞德的侄女簡·勞德(Jane Lauder)最有希望接班——危機中的公司經常將擔子交給女性領導人,因為她們做決定并不僅僅依賴于報表數字,而是男性領導人少有的敏感決斷力。
雅詩蘭黛家族持有股權的情況
作為家族的一員,簡·勞德的接班可以保證雅詩蘭黛至少在短時間內架構基本穩定——但短處也是顯而易見的,簡·勞德從未帶領過任何一個品牌實實在在沖鋒陷陣,當然也從未踏足中國,她在集團的角色更多與數字營銷和性別平權等方面相關。
上個月,雅詩蘭黛全球宣布將對旗下所有品牌的產品實施10%-20%幅度不等的漲價,因為“原物料的上漲和人力成本開支增加”。分析人士認為,雅詩蘭黛此舉是在“測試國內消費者對高端美妝價格上限的承受能力”,但在如此消費環境里逆勢漲價,這樣做的危險可能大于收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