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巢即將上市,順豐王衛將拿下第5家上市公司
出品/電商報Pro
作者/李響
01
豐巢要去港交所敲鐘了
“快遞一哥”王衛的第5個IPO要來了。
近日,豐巢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擬主板掛牌上市,獨家保薦人由華泰國際擔任。
圖源:豐巢招股書
根據招股書顯示,截至最新實際可行日期,王衛直接控股36.54%,包括順豐控股所持的9.15%,最終控制豐巢已發行股本總額約48.45%的投票權。
也就是說,如若豐巢此番成功上市,順豐創始人王衛將在順豐控股、順豐房托、嘉里物流、順豐同城后,收獲第五個IPO。
回溯豐巢的發展歷程,其此番向港交所發起上市沖刺,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2015年6月,順豐、申通、中通、韻達和普洛斯5家物流公司聯合投資5億元成立了豐巢科技公司,其中,順豐持股35%,申通、中通與韻達則各持20%股份,普洛斯持股5%。
2018年,中通、申通與韻達相繼撤離,王衛及順豐系接盤了豐巢大部分股份。
在這一年,豐巢上線了暫存功能,全年使用人次近90萬,累計取件量達到25億左右,累積寄件量近3千萬。
2019年,普洛斯從豐巢股權名單中退出。
同年,豐巢陷入巨大的盈利焦慮,全年總資產為108億元,負債71.5億元,實現營收16.1億元,虧損7.8億元。
2020年4月底,豐巢正式推出會員服務政策,并宣布實施新標準:普通用戶享有12小時內包裹免費保管的權益,超時則按每12小時0.5元計費,最高不超過3元,且特別指出,節假日期間免收超時費用;而對于會員用戶,提供月卡及季卡選擇,分別定價為5元/月與12元/季,有效期內可無限制次數地享受包裹保管服務,并允許最長7天的存放時間。
此消息一出,外界的爭議甚囂塵上。沒過多久,上海便有高達116家小區業委會聯合發聲,“對豐巢說不”。
面對如此強烈的社會質疑,豐巢最終選擇了讓步,將快遞的免費寄存時間延長至18小時,并同時向已購買會員服務的用戶贈送一個月的會員期限。
圖源:豐巢
然而,即便采取了上述措施,豐巢仍受到網絡擴張所伴隨的開支激增的拖累,導致其持續處于虧損的困境之中。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3年豐巢共計虧損37.78億元。
2024年,豐巢終于迎來了歷史性的轉折,實現了首次扭虧為盈。招股書顯示,截至今年5月31日,豐巢營業收入19.04億元,利潤達到7160.2萬元。
與此同時,豐巢的智能快遞柜規模逐漸擴大,其服務范圍已延伸至全國31個省(區、市)的約20.9萬個社區,累計為超過3.68億的消費者和350萬的快遞員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快遞存取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豐巢自成立以來,憑借順豐及王衛的光環,成功吸引了包括中國郵政、紅杉中國、鼎暉投資、鐘鼎資本等業界知名企業與機構的青睞,獲得了多輪資金注入。
得益于此,豐巢在2021年1月完成了4億美元的B4輪融資,估值已攀升至33億美元左右。
目前看來,豐巢在資本市場頗受歡迎,盈利能力已顯著增長,現下沖擊上市確實是個極為有利的時機。
02
增值服務和退換貨,拯救豐巢快遞柜
一直以來,快遞柜都是一門燒錢的生意。
數據顯示,單個智能快遞柜的初期投入成本介于1.8萬元至6萬元之間,且后續還需承擔多項費用,包括小區與寫字樓的租賃費、空間占用成本、持續的維修與改造費用、日常運營的電費與網費,以及物流協調等方面的開支。
圖源:電商報
此外,由于快遞柜的平均使用壽命有限,通常僅為2至3年,快遞柜公司還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進行管理與維護。
簡單估算下來,一臺智能快遞柜一年的運維成本至少要10萬元。
可是,在這種情況下,快遞柜的運營成本與收益卻并不對等。
據了解,快遞柜的營業收入主要依賴于快遞員投柜費用、廣告收入以及消費者因超時或選擇會員服務所支付的費用。
而這三項收入的總和,在扣除高昂的場地租金、設備折舊、日常維修、電力消耗、網絡費用及物業管理費等一系列成本后,其毛利率僅能維持在6%左右,這就導致快遞柜的收入普遍徘徊在千元水平。
因此,在過去的一年里,北京、杭州、深圳、佛山、海口等眾多城市的小區,相繼發布了快遞柜撤場的通知。
快遞柜,這個曾經便捷了無數人生活的創新產物,如今卻面臨著被消費者逐漸遺忘的尷尬境地。
看到這里大家不免感到疑惑,既然快遞柜行業面臨普遍困境,那么豐巢又是如何突圍的?
一方面,增值服務帶動。
2022年,豐巢創新性地推出了到家生活服務與洗護服務兩大增值板塊,并通過微信小程序與豐巢App的顯著流量扶持,實現了業務的迅速擴張。
圖源:豐巢洗護小程序
截至今年5月底,豐巢的洗護訂單量達到96.2萬。
另外,豐巢的家政服務板塊,包括上門維修、清潔等到家服務也迎來了井噴式增長,截至今年5月底完成了7.14萬份訂單。
另一方面,退換貨促進增長。
前陣子,“某電商女裝商家吐槽退貨率高達80%”的話題引發不小的討論,這一消息的真實性雖有待考證,但從市場整體反饋來看,消費者的退換貨需求的確已經呈現持續上升的態勢。
這一趨勢之下,豐巢作為快遞末端服務的頭部玩家,其寄送交付環節在處理退換貨流程中的重要性開始顯現出來。
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及至2024年5月31日的五個月期間,豐巢的消費者智能交付服務收入呈現顯著增長趨勢,分別為1.49億元、3.095億元、10.2億元和6.92億元。
同期,該服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也從5.9%躍升至10.7%,進而飆升至26.8%,并在最新統計的五個月內達到36.3%,增長勢頭極為強勁。
簡單來說,豐巢如今沖刺上市,離不開增值服務需求的增長,以及電商退換貨率的上升,這兩大趨勢都為豐巢港交所遞表做好了準備。
03
最后一公里的生意要怎么做?
眾所周知,豐巢提供的是快遞物流領域中的“最后一公里”服務。
而“最后一公里”這一環節,因其復雜性與挑戰性,歷來被視為行業內最難啃的骨頭,其難度不言而喻。
不同于快遞柜,驛站如今已躍升為消費者的主流選擇。
從圓通媽媽驛站、中通兔喜超市、百世鄰里、韻達快遞超市,到第三方的菜鳥驛站、熊貓驛站、快寶驛站等,這些不同的驛站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選擇。
此外,隨著消費者對便捷性與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退換貨的上門服務逐漸成為了消費者的新寵,其服務頻率也隨之上升。
相比之下,快遞柜的應用頻率似乎是三種形式中最低的。
而鑒于快遞柜領域頻繁出現的各類爭議與問題,相關部門出臺的法規政策也更為嚴格。
自3月1日起,新版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正式生效,快遞企業在未獲得用戶明確許可的情況下,擅自采取智能快件箱或快遞服務站等渠道進行快件投遞的行為,將被視為違規行為。對于此類違規行為,若情節嚴重,相關快遞企業將面臨高達1萬元至3萬元的罰款處罰。
目前看來,在末端配送的戰場中,快遞柜能否再掀波瀾?快遞巨頭要如何保持創新,持續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這仍需多方探索,共同找到答案。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