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又至,庫迪咖啡卻仍困于“九塊九”
來源/藍莓財經
撰文/藍莓君
庫迪咖啡似乎勢要將低價策略貫徹到底。
本月以來,庫迪已三次大規模派發優惠券,尤以9月9日的行動最為壯觀,一舉投放了十萬張優惠券,其中光是“1元優惠券”就有1萬張。然而,這場旨在點燃消費者熱情的盛大促銷,卻在社交媒體上意外點燃了負面情緒的“火花”。
(圖源:小紅書)
不少消費者在小紅書上吐槽“根本搶不到”“準時點進去,一直顯示前方活動火爆”,更令人沮喪的是,少數幸運中了新品券的顧客,在滿心歡喜地準備享受優惠時,卻發現自己心儀的產品頻繁缺貨,半個月來輾轉多家門店,均被告知無法兌換,最終只能眼睜睜看著優惠券過期作廢。
這樣的經歷不僅讓消費者感到被愚弄,也進一步加劇了他們對庫迪活動執行能力的質疑。
不少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直言:“庫迪這是不是玩不起?”“永遠缺貨,永遠休息,永遠閉店,做不起活動就不要做!”……
而這已經不是庫迪活動首次出現“翻車”的問題了。
01
“翻車專業戶”是怎么煉成的?
或許不少人仍對庫迪咖啡七月份推出的“夏日果咖季”打卡活動記憶猶新。
大批不同IP的網友在社交媒體平臺吐槽,特意前去門店打卡,卻被告知門店沒有這個活動,讓不少消費者在這個炎炎夏日受了一肚子氣。
(圖源:小紅書)
服務響應滯后、活動規則不清晰,庫迪成為“翻車專業戶”背后,可能是因為庫迪將更多的資源放在了營銷上,忽視了對技術能力的建設與投入。
以此次“萬券狂歡節”活動為例,當大量消費者滿懷期待地涌入小程序,卻遭遇優惠券難搶的情況時,庫迪客服的解釋僅歸咎于參與人數眾多,這無疑暴露了其在技術準備與應對高并發訪問方面的不足。這種情況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參與熱情,也影響了品牌的信譽。
(圖源:小紅書)
“鳳凰網財經”也爆料過,庫迪所使用的第三方流量評估軟件,曾是其極力呈現技術驅動的一個例證。
然而,這款軟件看似功能強大,能夠綜合考慮常住人口、性別、學歷、消費水平以及節日和工作日的客流指數等多種因素來對選址進行評估,但曾負責庫迪門店審核工作的員工卻向《風暴眼》透露,這款軟件所使用的數據都來自幾年前,因此其準確性值得商榷。
這些都指向了庫迪在技術應用上可能存在的盲目性與短視,即追求形式上的技術光環,而未能真正投入到能夠解決實際運營問題的技術創新中去。吝于在技術領域增加投入,這種“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做法,顯然難以長久維持品牌競爭力。
至于不少消費者反映的產品總是售罄,優惠券馬上要過期的問題,則與庫迪供應鏈的響應速度和庫存管理能力仍然存在缺陷有關。
(圖源:小紅書)
事實上,關于庫迪供應鏈拉胯、“買啥啥缺貨、要啥啥沒有”早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盡管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庫迪似乎在有意識地補齊供應鏈短板。
庫迪首個供應鏈生產項目—庫益包裝項目已于1月30日舉行了投產儀式,庫迪安徽供應鏈基地也在4月底正式投產。
據“財經故事薈”報道,隨著今年庫迪供應鏈基地建成,庫迪的首席策略官李穎波就曾直言:“整個供應鏈逐漸踏實下來了”“這個基地不僅能滿足當下的需要,也為未來幾年規模增長提供了冗余”……
然而,從最新的門店銷售情況來看,顯然常態化缺貨的問題并未解決,庫迪供應鏈的狀況似乎并不像李穎波所說的那么樂觀。
此外,不管是“夏日果咖季”打卡活動走樣,還是“萬券狂歡節”翻車,聯營商的執行力度不夠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而聯營商不配合無非就是因為不賺錢。
誠然,庫迪會給予一定的補貼,據了解,庫迪咖啡基礎補貼線為9.5元/杯,第二家店開始可以再加0.5元。若300米內有競品可以視距離再加0.5—1.5元不等,月房租高于1.5萬可以再加1—2.5元。
可是一般除了北上廣深,很少有1.5萬/月以上的月租金的位置,房租補貼很難拿到。
而且根據“界面新聞”采訪到的一位掌管庫迪某重要省份的招商、運營等事務的中高層干部,對于一杯庫迪咖啡飲品,他所拆解的成本為:5.7元原料+1.5元包材+1.9人工+0.2元水電+1.8元房租=11.1。
這也就意味著,庫迪補貼機制或許未能充分覆蓋運營成本,許多聯營商仍面臨著盈利難題,對總部的營銷活動自然缺乏積極性。
02
庫迪咖啡的低價“算盤”還能打多久?
頂著消費者和聯營商的不滿,仍然堅持低價策略,庫迪咖啡其實有自己的考量,即低價吸引消費者,消費者帶動聯營商加入,聯營商增加帶來資金流,資金流再反哺營銷與補貼。
然而,隨著頻繁遭遇活動“翻車”的困境,庫迪的“算盤”似乎打不下去了。
一方面,消費者的不滿情緒在社交媒體上迅速蔓延,如同多米諾骨牌般沖擊著庫迪咖啡的品牌信任基石,不僅抑制了品牌價值的正向增長,還使其深陷“低價即低質”的偏見泥潭,難以自拔。
長遠來看,這種低價策略更可能模糊庫迪咖啡的品牌定位,將其束縛在低端市場的桎梏中,未來向中高端市場邁進的道路將布滿荊棘。
另一方面,持續的低價策略如同一把雙刃劍,在吸引顧客的同時,也悄然壓縮了門店的利潤空間,這無疑對門店的盈利能力和長期發展構成了嚴峻挑戰,發現回本遙遙無期,部分聯營商開始選擇轉讓或關閉門店。
(圖源:小紅書)
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臺上,每天都有來自不同地區的聯營商轉讓庫迪門店,這不僅會影響庫迪咖啡的市場布局,還可能對其品牌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除此之外,頻繁的營銷活動,以及持續的補貼,都在進一步加劇庫迪現金流的緊張狀況。
庫迪現金流緊張是從去年年中就開始暴露的。到后來開始多方攢局籌建供應鏈、拖欠供應商貨款,到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裁員、減薪,無一不在昭示著其資金鏈的緊繃狀態。
加之長期低價運營導致的盈利能力下降,庫迪咖啡在融資市場上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投資者在評估風險時,對于缺乏穩定盈利模式和清晰市場前景的企業往往持保守態度,這無疑進一步加劇了庫迪咖啡的融資難度。
現金流承壓,又無可乘涼的資本“大樹”,庫迪接下來在運營上或許將更加捉襟見肘。
總而言之,現金流的嚴重緊張,共同編織成一張緊箍咒,束縛著庫迪的發展步伐。在融資市場遇冷、投資者態度謹慎的背景下,庫迪的未來發展之路充滿了未知與挑戰。
如何在困境中尋找破局之道,恢復消費者信心,重塑品牌形象,并探索出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將是庫迪亟須解決的重大課題。若不能有效應對這些挑戰,庫迪咖啡的運營或將進一步陷入困境,其市場地位與品牌影響力也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